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34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这题我会,因为这一战结束得实在太快了,他们自己也觉得不满意,所以都闭麦了,没发现今天首页的帖子都少了很多吗?

  ——舒服了。

  ——话说回来,感觉你们这护送任务真的做了好久啊,怎么还没结束?

  ——主要这个任务它绕路啊,而且玩家都是组队护送一批人的,目的地有近有远,虽然差不多都在一条线上,但实际走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而且到了地方,不得帮忙安顿一下?

  ——然后有啥名人名山、名胜古迹之类的,还得去打个卡是吧?

  ——这游戏内容不是挺丰富的吗,我还以为就是枯燥的埋头赶路呢,这你抱怨个鬼(骂骂咧咧.jpg

  ——是我天真了,我还以为楼主真的是一愤填膺,要讨伐前几天发帖炫耀的玩家,没想到他只是想把人骗进来,听他炫耀……

  眼看惹来众怒,发帖的玩家严小乙连忙关闭论坛,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中。

  “别看你那论坛了,”同伴在一旁笑道,“出发了。”

  眼看同伴们都准备好,严小乙连忙也收起自己的东西,跟大家一起翻身上马。

  这时,被送回来的百姓也领着全村的人过来给他们送行。

  尽管故乡的一切都并不熟悉,但是被天兵送回来的这些百姓,都得到了当地官府和村长里正的热烈欢迎。这些年来,本地时有战事,人口锐减,十分缺人,至于房屋、土地之类的东西,反而不算什么了。

  获得了立身之本,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留在家乡生活。

  但建立起来的关系,他们也不想断了,热情地邀请玩家什么时候有空了再到家里来做客。

  所以一村的人簇拥着玩家的队伍,直到把他们送上了大道,这才恋恋不舍地返回。

  耳边终于清静下来,严小乙在马上舒展了一下身体,回头看了一眼后面的车队,这也是队伍走不快的原因之一,有老人、妇女和小孩在,总不能让人走路,坐车的话速度就慢了。

  “就剩四个人了吧?”他想着这些,向一旁的同伴确认。

  “没错,不过最后一家在范阳。”章立早说,“还得走很长一段路呢。”

  提到这个,队伍里的玩家都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真不是他们挑剔,虽然中间也有可以休整的时间,在各地也算是见证了不少人类物种多样性,但是总体来说,这个护送任务因为周期拉得太长,赶路的时间又太多,还是有点枯燥的。

  而且跟一开始想的不一样,尽管是在华北平原上,但是想象中那种一马平川的道路并没有。

  尤其是进入河北地界之后,大部分道路都年久失修,勉强可以通行,但要说平整舒适,完全不存在,基本都坑坑洼洼的,有时候车辆甚至还得去野地里绕一下。

  比较正常的也就是他们现在走的这条官道,不过对当地人来说,这可不是好事。因为修路是要在沿途征发徭役的,但修好的路,普通百姓却不能走。

  想到这里,严小乙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老章,咱们真的要做你说的那个任务吗?”

  作为最早在NPC这里触发任务的玩家之一,章立早对任务有自己的理解。没有任务,也可以自己寻找任务、创造任务,而这只需要有一双观察环境的眼睛。

  往这边跑一趟如此辛苦,章立早当然不想空手回去,所以一直在琢磨可以带点什么回去。

  一开始他还想着,弄点当地特产,就当是跑商了,但到了这边,才发现自己想多了。明明是大唐境内,但是当地百姓的日子,也不见得就比西域的百姓好过多少。

  西域是因为战乱,所以大部分人被迫离开家乡,流离失所。

  而这里,则是因为藩镇的征敛与搜刮。

  大唐的赋税原本是两级制,收上来的赋税以州为单位,一部分留州,一部分上贡。但是自从有了藩镇,就又多出了需要“送使(节度使)”的份额。这个份额,可不是从留州或者上贡的那部分分出来,而是直接向百姓加征。

  众所周知,收税这种事情,上面要收一成,下面就会加到五成甚至更多,正税之外还有各种五花八门的苛捐杂税,再加上各种徭役,百姓的日子自然苦不堪言。

  奇异的是,河北三镇根本不向朝廷纳税,而是各自为政,但是他们治下的百姓,日子非但没有好过一些,反而更加艰辛。

  所以特产之类的,就算有,也早就被搜刮干净了,民间是采购不到的。

  于是章立早产生了一个更加大胆的想法。

  实在不行,直接把这些百姓带走算了。反正这里的日子也不好过,能把西域的百姓送过来,就能把大唐的百姓带回去嘛!

  然而要这样做,说服这些百姓只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步。

  怎么跟当地的官府交涉,哪来的钱粮养活这么多人,以及要如何一路把人带回去……都是问题。

  不过玩家嘛,任务没有挑战性,他们还觉得没意思呢。

  跟队友们交流过后,大家都是兴致勃勃、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但那也是之前的事了,随着赶路的时间逐渐拉长,大家都有点受不了这种单调的重复了。

  算一算,从去年十月初雁来启程入京,到现在已经将近半年了,他们基本上一直都在路上,众人实在不想再花半年的时间走回去。

  不是这个任务不好,是真的快要做吐了,想换换口味。

  所以此刻严小乙一开口,所有人都朝章立早看了过来,显然心里都是有点想法的,只是已经定下的事,不好主动反悔。

  章立早陷入了沉默。

  难得走了这么远,这是他们的劣势,但同时也是他们的优势。

  死回去当然很容易,但是放弃这辛苦赶路几个月才换来的优势,他又觉得有点可惜和不甘心。

  正思量着,后面传来了一阵喧哗鼓噪声。

  章立早回头看去,就见一支赫赫扬扬的队伍正从后方疾驰而来,带起一阵巨大的烟尘。

  队伍后面的百姓忙不迭地挪车避让。

  那支队伍丝毫没有减速,风一般地卷过来,带翻了一辆没停好的车。

  这就是普通百姓不会轻易上官道的原因了,并没有那条律法规定不许走,但是很容易碰上这种情况。毁坏财物都是轻的,更重要的是……

  “喂,你们是打哪儿来的?”

  已经走过去的队伍忽然转了回来,为首之人用一种挑剔的眼光打量着停在路边的车队,开口的则是他身边跟着的伴当。

  带着这么多车,肯定有不少财货,正是最佳的勒索对象。

  “长安来的,怎么了?”章立早驾驭着马匹从队伍里走出来,语气冷淡地问。

  那伴当闻言,脸上不由露出贪婪的笑意,长安来的才够肥。他正要继续开口,却被为首之人抬手止住。

  这人将视线落在章立早身上,又看了看他身后的队友们,忽然笑道,“原来是几位天兵,我等公务在身,急着赶路,不慎掀翻了你们的车,实在对不住。”

  章立早看了一眼翻倒的牛车,还是那副冷淡的语气,“赔偿了就行。”

  一听这话,对面的队伍中,许多人都露出了怒色。

  为首之人却很好说话的样子,“应该的。”

  他从腰间扯下一个钱袋,扔了过来,“这是赔偿,我等还有要事,这便先走一步了。”

  “等等。”章立早把人叫住。

  “怎么,不够?”那人回过头来,脸上的表情看起来有些凶狠,似乎只要章立早狮子大开口,他就会立刻翻脸。

  章立早说,“多了。”

  他从钱袋里摸出两串钱,把剩下的丢了回去。

  那人下意识地抬手去接,不防被抛掷的力道震得手指发麻,心下不由暗惊。

  河北距离关内道(长安)和都畿道(洛阳)都很近,消息传递自然也快,安西军和天兵的事,他们自然早就有所耳闻。而且这段时间,也有越来越多的天兵在真定附近出没,所以他才能一眼把人认出来。

  不过天兵确实也很好认就是了,不说他们全都是年轻好看的面孔,就是身上那股没有经受过任何挫折的天真与自信,就不是民间能养出来的,又跟世家高门出身的郎君和娘子截然不同。

  但也正是因为他们看起来完全没有半点兵味儿,就连安西军的赫赫战功,在这些藩镇边将眼中,也要打一个问号。

  只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连皇帝都不愿意得罪的人,他们也没必要去招惹。

  然而章立早这一手,却是让这位边将意识到,就算传言有夸大的地方,这些天兵手上也必然是有真功夫的。

  想到这里,他更没有计较的心思了,朝着章立早等人一拱手,就打马离开了。这一回,他压着速度,没再让玩家吃他们掀起来的灰尘。

  直到队伍走远了一些,回头已经看不到那些天兵,他才命人加速。

  身边的伴当有些不满,“校尉何必对他们那么客气?这可是我们成德军的地盘,就算是天子的使者来了,对待我等也要客客气气的,天兵再厉害,也只有这么几个人,怕他怎的?”

  “闭嘴!”校尉厉喝了一声,又道,“你知道什么?咱们不怕他,却也没必要惹他。”

  成德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天兵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出现,让人不得不警惕。在这时候树敌,殊为不智。只是这些话,却是不好跟下面这些莽夫说。

  只希望这些天兵真的像他们自己说的,只是慕名前去拜访常山赵子龙的故乡,不会给当下的局势带来更多变故。

  ……

  “这谁啊,居然比我们玩家还嚣张!”一个玩家气哼哼地说。

  向来只有玩家在游戏里横着走,看到别人也这么走,就怎么看都觉得不太顺眼。

  “应该是藩镇的军队吧。”章立早说,“这条路是通往幽州的,应该是成德军的人去那边公干。”

  “要不是认出了我们,他们应该是想敲诈勒索吧?”严小乙回头看了一眼已经被扶起来的牛车,忍不住说,“这都不搞他们?”

  他们这段时间在路上,倒是听说了不少藩镇横征暴敛,弄得家破人亡的故事,亲眼见到却还是头一回。

  听故事的时候虽然气愤,但跟亲身经历还是很不一样的。

  狗都忍不了!

  “就我们几个人,怎么搞啊?”章立早无语。

  “谁说就我们几个人了?”严小乙嘿嘿一笑,“做护送任务的玩家,现在好多都在真定那边呢。”

  章立早闻言,却是心下一动。

  他刚才还在考虑,不继续做护送任务的话,还有哪里可以搞事,这不就是现成的目标吗?

  就连搞事的方案,他脑子里都立刻冒出来了两三套。

  该说不说,就以成德军现在的情况来说,要搞事情实在太简单了。比如最直接的,甚至可以承接他之前的那个计划,还是将百姓组织起来,但不把人带回西域去,直接让他们在本地发展,等时机到了来一场起义。

  具体的操作都写在教科书上了。

  之前想过这么干,主要是因为这里距离安西军的地盘太远了,要发展过来还有得等呢。

  但之前于阗那一战却也提醒了章立早,就算现在不起义,先搞个敌后根据地也没有坏处嘛!能够改善当地百姓的处境不说,等将来雁帅真的要挥师北上,那还不是一呼百应、云行影从,里应外合、势如破竹?

  甚至推而广之,不只是河北可以这么搞,其他地方也一样。

  怎么想都是个大型任务啊!

  什么叫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章立早越想越激动,恨不得现在就开始执行这个计划,但是回头看了看跟在后面的队伍,又冷静了下来。

  还是先把人送到地方,完成了手上这个任务吧。

  再说了,搞这种事,最重要的就是群众基础,深入了解各地的情况也是很有必要的,护送百姓不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