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35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想到这里,章立早甚至有点后悔之前的任务做得太草率了。

  不过没关系,等回程的路上,可以再去走访一番嘛!

  他抬起头来,对上队友们期待的视线,笑着点头道,“行,就搞他们。不过得先把我们这个任务做完。走吧,前面就快到幽州了,抓紧时间!赶紧做完任务,我们就去真定!”

  “好好好。”众人一听,也都打起了精神。

  不用再做护送任务就好。

  “老大,还有个好消息!”严小乙表现得最积极,骑着马凑到章立早身边,“我刚刚问了真定那边的朋友,你猜怎么着,说是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前几天没了,正在办丧事呢!”

  章立早闻言,心下倒是一惊,忽然意识到,之前他们遇到的那支军队就是去幽州报丧的,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在那里。

  没想到还有这么巧的事。

  不过这对他们来说倒不是坏事,众所周知,掌权人更替的时候,总是最不稳定、最容易发生变故的,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帝国,莫不如此。

  成德军当然也一样,甚至藩镇的风气还要更坏,手下的将领趁机夺权者比比皆是,发展到后来,甚至直接干掉上司自己上位,这样的遗毒一直持续到大宋朝建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才总算被遏制住。

  从此中原朝廷重文轻武,极力打压武官,以至于战斗力一代不如一代,武将造反成功的事再也没有出现过,取而代之的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就是后话了。

  回到眼前,虽然作为藩镇势力的创始人(?),河朔三镇都有一个世袭罔替、千秋万代的梦想,但是实际执行上嘛……

  这么说吧,现在这个成德军节度使,本来就是老王家从老上司李宝臣的儿子手里抢来的。

  所以这个事情里,可操作的地方就太多了。

  ……

  成德节度使王士真薨了,他的儿子王承宗自领节度留后,上表请求朝廷册封他为新的节度使。

  看到这份奏报,李纯也觉得,这里面可操作的地方太多了。

  天兵刚刚离开长安城的时候,李纯心下不安,总觉得他们是不是又在酝酿什么阴谋。但现在,弄明白了天兵的去向,李纯又开始觉得,天兵一走,一切似乎都变得顺利了起来。

  先是他成功从宦官手中收回了军权,不仅增强了安全感,也巩固了身为皇帝的权威。

  现在成德新旧交替,正是解决河北藩镇世袭这个弊病的大好机会。

  没错,大唐朝廷所谓的“削藩”,其实就是趁着藩镇权力交替、内部不稳定时期,看看有没有搞事情的机会。只要能够换一个人,不让节度使的位置在父子之间世袭,就算是成功了。

  若是能主动上交赋税,那就是超额完成目标,值得大肆庆贺。

  至于真正地掌控藩镇,那是不可能的,连皇帝都不做这种梦。

  所以在削藩这件事上,李纯是很有自信的。这种自信,既不是来自于朝廷威势,也不是来自于军队的实力,而是来自——他的年纪。

  他才三十出头,按照大唐皇帝的平均寿命来算,怎么也还有二十年的时间。

  这二十年里,藩镇必定会经历不少动荡,那就是他的机会。

  他等得起。

  这也是李纯从一开始就不喜欢雁来的原因之一。

  她太年轻了,十六岁的节度使,至少还能统治西域四五十年,这是什么概念?

  不说李纯等不到那一天,就算能等到,西域也早就已经在长久的稳定之中,真正成为了雁来的领地,朝廷想要恢复对当地的统治,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哪怕她现在再怎么守规矩,李纯也本能地不信任她。更何况雁来的态度,也实在跟“服顺”两个字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是现在,李纯不想等了。

  没了天兵气他,李纯的身体再也没有出现过麻痹的迹象,似乎已经完全恢复了,但是他知道那只是假象,病灶只是隐藏了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李纯已经失去了之前那种对自己的自信,所以他不愿再等,一定要抓住眼下这个机会。

  朝廷若是能任命新的成德节度使,天下藩镇行事自然都会有所顾忌,而对李纯来说,这也意味着他手中对抗安西军的筹码又多了一点。

  至少必要的时候,成德军会听从他的调度。

  所以李纯迫不及待地召来宰相重臣,商议此事。

  然而宰相裴垍一开口,说的就是他不喜欢听的话,“河北三镇之中,成德是最稳定的,如今王承宗又第一时间上表请封,陛下宜加抚慰,使人心归服。”

  李纯沉着脸,一言不发。

  所有人都看得出他的不满意,但却没人提出来,反而都顺着裴垍的话说。

  现在成德的事务都是王承宗在处理,一旦朝廷表露出另外册封他人的意思,他必然会反,到时候就要调兵平反。

  但大唐朝廷最尴尬的就在这里,手头根本没有能用的军队,只能发诏书给附近的藩镇,让他们领兵来平叛。结果就是下面的藩镇互相打来打去,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朝廷都拿不到什么好处,反而要支出一大笔军费。

  朝廷可没有余钱,军费从哪里来?当然是继续搜刮、加税。

  这几年年景都不好,日子本来就艰难,从治理天下的角度考虑,文官们都不想打这一仗。

  李纯当然也看出来了。

  这种时候,他就特别想念李吉甫。

  虽然李吉甫做宰相时,也经常跟他意见相左,甚至直接给他泼冷水,但是李吉甫不仅会察言观色,也会说话,就算是反对的意见,也能说得李纯心服口服,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直接在他开口之前就将他的话头堵死,不给他表态的机会。

  算算时间,李吉甫也该从淮南回来了。

  想到这里,李纯也懒得跟眼前这些人掰扯,干脆丢开手中的奏折道,“此事再议。”

  ……

  于阗城。

  虽然每次开复活点的时候,雁来都会有一点羞耻感,但像这回这么严重,却还是头一次。

  无他,只因以于阗王尉迟健为首的所有于阗国大臣和权贵,全都在一旁围观,并且在清光出现的时候十分虔诚地跪了一地,口称“天女菩萨”,还有人磕起了头。

  就……如果说之前只是雁来个人的表演,那现在有了其他人的配合,就成了一场大戏。

  关键是所有人都在沉浸式表演,除了她。

  虽然雁来在于阗开复活点,确实是存了人前显圣的意思——毕竟这一战,还是先有于阗内部起义,才给了安西军开战的理由,对这些本地势力,当然就没法像是其他城市那样,直接毫不留情地扫灭,必须得缓和着来,在这种情况下,雁来适当地显露出神圣性,也可以降低他们的抗拒心理。

  但效果是不是好得有点离谱了啊!

  那种宗教狂热的氛围,震撼之余还有点恐怖……但重点是,她这抄的是道家的科仪啊!你们这些佛教徒一脸虔诚的在那边磕头算怎么个事?

  好在这时候,仪式也结束了,雁来光速撤退,总算从那种脚趾扣地的处境里脱身出来。

  然后马不停蹄地招呼于阗国的权贵们去开会。

  既然效果那么好,当然不能浪费,趁现在他们脑子都不太清醒的样子,赶紧把事情定下来。

  开会倒是不需要雁来费心,她只需要坐在首位充当吉祥物就行了,自然会有玩家去向其他人宣讲安西军的各种新政策。

  总体来说,这些权贵不仅会损失一大笔利益,还会失去很多之前享有的特权——前者在他们的预料之中,后者就有些超出他们的接受范围了。毕竟损失的利益可以设法填补回来,特权却是他们的存身之基。

  千百年来,不管占领西域的是哪个势力,对他们这些西域诸国,采取的都是自治政策。像于阗这种拎得清,始终听老大指挥的小国,更是能得到最多的优待。

  但现在,安西军要插手当地事务的管理不说,甚至还要剥夺他们身为贵族的种种特权。

  尽管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真的听完所有的政策,所有人还是既惶恐又愤怒,纷纷从宗教的狂热之中清醒过来,转头去看尉迟健。

  如果说其他人只是割肉割得比较多,那身为于阗王的尉迟健,就是连骨头都被抽走。一旦答应下来,他这个于阗王也就名存实亡,跟普通的闲散贵族没什么区别了。

  而按照安西军的说法,这其实已经是优待之后的结果。

  这个瞬间,尉迟健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早知道会是这样,他当时还会如此积极主动地向着安西军靠拢,甚至不惜发起叛乱、反抗吐蕃吗?

  可惜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如果,而现在的他,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虽然安西军好声好气,表现得十分尊重他们,但也明明白白地说了,他们若是不愿意接受,就只能带着愿意追随他们的人马离开这里,去自谋出路。

  最后,尉迟健还是拿起笔,在属于自己的那份文件上签上名字,又盖上了于阗王的印章。

  或许,这就是他以于阗王的身份发布的最后一份文件了。

  尉迟健表情沉重地收起那枚象征着国王权柄的印章,心里的情绪复杂得连他自己都难以分辨。

  然而就在这时,玩家取出了一份新的文件递给雁来,而雁来则站起身,将它递到了尉迟健手中。

  尉迟健一愣,低头看去,却见这是一封聘书,他身上安西四镇节度副使和于阗镇将的官职都保留了下来,只是去掉了毗沙府都督,又加上了一个于阗观察使。

  他抬头看去,就见雁来微笑道,“我年纪轻,还要仰仗大王扶持,承担起管理于阗的责任来。”

  尉迟健缓缓吐出一口气,终于露出了一个笑脸,“承蒙雁帅看重,敢不竭诚用命?”

  除了尉迟健,其他人也都领到了一份聘书,各有官职。

  大殿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很多。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官职未必有实权,而且肯定还要受到安西军的节制,但是这个身份不仅能帮助他们融入安西军,还能成为新的安身立命之基,已经足够安抚他们。

  会议结束,尉迟健本来已经准备了盛大的酒宴,要招待雁来,但她直接拒绝了,根本没有在于阗停留,直接出发去了下一站。

  听说是要在葱岭也布置一个召唤阵,以便天兵能够随时抵达那里。

第155章 “我观雁帅行事,似有王莽之志。”

  “呼——”目送雁来离开,尉迟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其实雁来话不多,仅仅只在关键时刻表态,但不知为何,他仍然能够从她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传言里都说,能够召唤天兵的她也好,被她召唤来的天兵也罢,身在人间,就只是普通的凡人。

  但真正见到人之后,尉迟健只想骂一句传言误人。

  天兵不可能只是普通人,她更不是。

  “大王。”身边的王后提醒了一声。

  雁来已经走远了,但尉迟健这个于阗王一直站在这里,其他人也不好离开。

  尉迟健回过神来,转头看向身后众人,“都回去吧。”

  “大王……”有人欲言又止。

  很显然,虽然已经签署了自己的那一份文件,同意了安西军提出的条件,但是他们心里并不真的服气,还想再挣扎一番。

  “回去吧。”尉迟健加重了语气,视线扫过每一个人。

  他这是在委婉地表态,不管他们想做什么,他都不会参与,更不会支持。

  他虽然保留了于阗王的名号,但只是一个荣誉称号,就像是大唐的虚爵那样,只有待遇和俸禄,没有国土,也没有实权。自然,他也就不需要再继续承担身为于阗国王的责任。

  刚刚听到这个要求的时候,他感觉难以接受,但现在,他又觉得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