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43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所以,尽管条件非常令人心动,他还是克制住了,深吸一口气道,“还请说说第三策吧。”

  冷静下来,他也意识到了,这第三策,恐怕才是安西军真正想要提供给他的,只是先用前两策来动摇他的心思而已。

  胡某人也不失望,李纯好歹也算是个中兴之主,作为皇帝不说成功,至少也是合格的,不可能三言两语就真的被她忽悠瘸了。

  倒是李吉甫可惜了。

  聪明有远见的人,很难让人不欣赏他。但像这样意志坚定、权欲又重的人,在安西军中很难找到他的位置,除非他自己能想开。

  所以她很快就将这念头抛开,道,“第三策,就是按照你们原本的计划来。等,等到王承宗心生不安,等到成德生出乱子,到时候朝廷就能名正言顺地出兵讨伐了。”

  李纯不由面露失望,“既然是本来的计划,那要你们有什么用?”

  胡某人很平静,“我们可以保证一定能赢。”

  李纯不说话了。

  朝臣之所以反对,他之所以犹豫、迟疑,无法下定决心,就是因为这一战不好打,万一打不赢就很尴尬了。

  历史上也确实没打赢,虽说是因为领军的是吐突承璀这个草包,但他能领军,不也是靠皇帝的支持嘛,顶着群臣的反对都要给他这份恩宠,甚至打了败仗也依旧啥事没有……要不怎么论坛上都说他才是李纯的真爱呢?

  不过现在吐突承璀坟头的草应该都有三尺高了吧?可见这真爱的成色也不怎么足。

  在心里吐槽了一句,胡某人就起身笑道,“失礼了,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去更衣。”

  更衣是假,给他们君臣留出商量的时间才是真。

  所以皇帝立刻叫了宫人来给她引路,等人走了,他才看向李吉甫,问道,“李先生怎么看?”

  李吉甫毫不犹豫地道,“这第三策最平庸、最保守、最稳定,所费也最少。”

  虽然乍听起来,第三策似乎跟第一策差不多,只是时间不同。但实际上,第一策是完全依靠天兵,压服整个成德的兵将。第三策则不然,拖的时间越久,王承宗和他手下的将领就越是不安,一旦王承宗选择谋反,他的下属未必会一心追随他。

  说不定都不用朝廷出兵,就有人拿了他的人头,向朝廷请降。就算没有,朝廷也可以派人去招安,成功的几率很大。

  如此,对天兵的依赖不深,所费的钱财自然也不多。

  但相应的,收回来的成德也还是原本那个混乱的成德,只不过是换一个人而已,也许一开始为了向朝廷示好,会主动上贡,但要不了多久就会变回原样。

  所以李纯只是沉默。

  李吉甫一看就知道他是还惦记着第一策。

  确实虽然贵,但很值。

  问题是,第一策是直接以朝廷的名义来办,那按照皇帝的性情,这个钱就不可能全是私库出,必然要让国库承担大部分。可是国库现在的情况,懂的都懂。

  安史之乱后,“租庸调制”彻底崩溃,大唐的税收改成了“两税法”。也即是将租庸调三种税合并征收,分夏秋两次收取,也不再收粮,只收钱。因为税种合并了,所以征收标准就只看土地和财产。

  听起来很合理,但实际操作的时候问题就很多了。

  先不说百姓要将粮食换成钱来交税,可能会导致的丰收之年反而谷贱伤农的情况;也不提尽管人头税和徭役钱都已经合并在税收里了,但官府还是会随时征发徭役;更不提官员、僧尼这样的免课户可以随时兼并普通百姓手中的土地,导致能种的地越来越少,要收的税却越来越多……

  就算是面对这些艰难的情况,百姓也将税交上了,还是可能会因为朝廷没钱花了,于是加征一些奇怪的税。

  比如当下的酒税,就是直接分摊到户的,不管你酿不酿酒、喝不喝酒,总之先收了再说。

  可以想见,一旦皇帝真的选了第一策,那五百万肯定只能以加税的方式摊派出去——按照对方的说法,可以分期,每年付一百万,那也差不多是朝廷一年的酒税了。

  但李吉甫身为臣子,更明白一个道理,当皇帝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朝臣是很难拧得过他的。

  李纯现在沉默,可不代表他没办法了,或者是妥协了,而是一种隐晦的表态:不按照我的想法来,这事就不能继续推进。

  这就是君父,只要轻飘飘的“不听”两个字,就能让所有人束手无策。

  李吉甫只能语重心长地道,“若只是一个五百万缗,想方设法总是能凑出来的。可这才只是一个成德,我大唐却有数十方镇,伏望陛下思之。”

  这话却是说到了重点上,虽说数十方镇不可能都需要打一遍,但总要打上几次的。

  李吉甫见他松动,又道,“不如依旧请天兵护送新任节度使赴任,王承宗必然不安,俟其有变,再依形势决定用哪一策,陛下以为如何?”

  这几乎是哄孩子的话了,等于是孩子说我要一架飞机,就给他买了个飞机模型。

  但不幸的是,对李纯真的有效。

  他面色缓和下来,甚至主动道,“国库不足,朕亦深知之。届时便从朕私库之中出一百万缗。”

  这也是哄孩子的话,明明来之前还都是私库出的,这会儿就变成一百万缗了。还有那之前许诺了但还没有兑现的三百万缗,皇帝估计也在琢磨怎么让国库也出一部分呢。

  但更不幸的是,李吉甫虽然不信,却不得不假装自己信了。

  他忍住了叹气的冲动,低头道,“陛下圣明。这就请胡娘子回来,商讨契书中的细节吧。”

  ……

  为了给安西军发赏钱,皇帝打算削减神策军军费,甚至要加强考核,裁汰一部分军士的消息,经过几天的传播、酝酿,不仅让整个神策军炸开了锅,就连朝堂上下也是一片热议。

  立刻就有谏官上书反对,认为这样可能会让长安城人心惶惶。

  虽然他们只要走出门看看,就会发现,长安百姓对这事的反应相当冷淡。他们也会议论,但提起这事来,都是幸灾乐祸。

  长安人苦神策军久矣!

  白居易有一首《宿紫阁山北村》,就是写自己去紫阁峰游览,住在山下的村里,村民设宴招待,结果刚开席就有神策军的暴卒破门而入,不仅抢夺了席上的酒食,还把院子里三十多年的老树砍了,说是宫中要为宫中采造。

  神策军气焰之嚣张,可见一斑。

  说是护卫长安城,但是搜刮起来说不定比敌兵还狠。

  要是以前,大家还会心慌一下,倒不是担心没了神策军长安城就危险了,只是怕这些人放出来,就会在长安城里为祸,滋扰更甚。但现在,这些都不用担心了。

  这几个月天兵在长安城抓的人实在太多,各处监狱都已经装不下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兵干脆将这些人都拉出去干活,修完城墙修河沟,修完河沟修道路,今年一整个春天,长安城的街道居然没有出现过一次雨涝!

  长安城内的道路多是土路,晴天扬尘、雨天泥淖,唐德宗贞元十三年甚至曾经下诏,规定雨雪泥潦时要“量放朝参”,连百官朝会都受到了道路不便的影响。

  所以在大唐,宰相还能得到一种特殊的礼遇,那就是从他家门口到皇城的道路,会由官府用沙子填实,避免泥泞。

  但现在,长安所有的道路都是用沙子夯筑过的了。

  听说下一步是修长安城外的道路,来多少人都不用担心没活干。

  事实上也是如此,虽然神策军中的不满情绪很重,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愿意带头出来闹事。

  ……也不是完全没闹,只是都冲着俱文珍和第五国珍这两位护军中尉去了。

  两人也确实有些不满。

  不过不满的不是皇帝要整顿神策军,事实上,从皇帝决定要选健卒另建内卫,两人就知道这一天早晚会来了。他们也已经准备好了全力配合皇帝把这件事做好,以期能够留住圣心。

  但他们没想到,皇帝别说商量,连招呼都没跟他们打一声,就直接来了一招最狠的。

  但两人也不敢将这种不满对准皇帝,所以结论只有一个——一定是那些可恶的文官撺掇的!

  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自从李吉甫回京之后,就独得圣宠,几乎每天都要留下来单独奏对。有时候皇帝会让太监在一旁侍奉,更多的时候会将人屏退,所以除了他也没别人了。

  涉及到宦官集团和文臣集团的争斗,这事就不能直接处理了。都知道皇帝召李吉甫回京,就是为了对付天兵,现在他圣眷在身,轻易无法动摇,所以两人选择了暂时观望。

  然后就等来了皇帝要用天兵来对付成德的消息。

  这下两人彻底绷不住了。

  神策军为什么地位超然?就是因为它是朝廷唯一一支还有战斗力的中央军。虽然时至今日,战斗力还有几分很不好说,但在朝廷征召其他藩镇的军队去平叛的时候,派一支神策军去督战,也是很有必要的。

  也是因为有神策军的存在,地方藩镇对中央朝廷还有几分忌惮。

  现在皇帝不用神策军而改用天兵,以后宫中有内卫,宫外有天兵,哪里还有神策军的立足之地?

  那他们这两个因为掌握兵权而成为显贵的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也会沦为笑话。

第160章 有天兵护送,至少性命无虞……吧?

  “还真给她谈成了啊?”

  队友们排排坐在旅社大唐的长条凳上,兴致勃勃地看胡某人发来的视频,你一言我一语地点评。

  “三计定成德,酷!”

  “啧,我感觉她手里少一把扇子,没有那味儿!”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吧?真这么穿皇帝会以为她是神经病吧哈哈哈哈哈哈哈!”

  “我还是喜欢第一策,够爽。”

  “就是,这也太抠门了,你可是皇帝诶!区区五百万……”

  “呃,这个我还是要说一下的,大唐一年的税收好像就一千多万来着。”

  “什么,这么穷的吗?有点吓人了啊!”

  “正常吧,不是说了,要先分出留州、送使的部分,剩下的才解送京师。留州好像是三分之一,送使不能比这少吧?而且你看现在这些藩镇,一个个不服不忿,上交的肯定更少,像河北三镇根本不交。”

  “而且你知道吗,这个时候整个大唐才不到三百万户人口,算他一户七个人,那才两千万人,能收这么多不错了,真的。”

  “人口这么少吗?”

  “废话,你以为打了几十年的仗是打假的?这户口数好像还不到天宝末年的三分之一。”

  “嘶……难怪这一路走来那么多荒废的村庄和聚落。感觉历史书上写的‘海内沸腾,生民煎熬’一下子有了真实感。”

  “不过收入少,花得也少吧,感觉主要都花在打仗上了……”

  “但话说回来,解送国库的钱是一回事,跟供奉给皇帝的钱又是另一回事了。”

  “皇帝带头挖自家墙脚是吧?这么一想大唐完蛋一点都不奇怪了,还能再支撑一百年才是奇迹。”

  “嘘——别说这个,小心被和谐。”

  “啊啊啊收!回到之前的话题,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直接传送回去了?”

  “钦差大臣,尚方宝剑!我要狐假虎威!”

  “亲你走错片场了,尚方宝剑是明朝的。大唐授予节度使的是旌节,我们雁帅也有。”

  “……能说我完全没注意么?”

  “不奇怪,因为雁帅根本没挂出来,哈哈!”

  “所以啥时候回去啊?”

  “我们先不回去。”章立早又说了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话。

  原本热烈的议论声一下子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严小乙才挠着头问,“为啥啊?”

  “回去不也就是跟着朝廷的新任节度使一路前往真定,没什么意思。”章立早看向众人,“不是说不想再做护送任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