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那自然是没有的。
真有好办法也不会到现在还是这样。
又或者说,再好的办法,执行下去的结果也不会比现在更好了。
李纯便用一种感慨的语气说道,“先前天兵还提议过,让朕将成德租借给他们,他们会按年足额上税……”
不等他将话说完,众人已是面色大变,口中喊着“陛下不可”,已经做好了犯颜直谏的准备。
李纯笑道,“诸位先生放心,土地干系重大,每一寸都是将士们用血泪换来的,朕又岂会同意?只是感慨一句罢了,天兵的税,收起来倒是不难。”
这话实在不好听,但众人也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今天的皇帝实在是太难琢磨了,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虽然不知道他是受了什么刺激,当那为了避免皇帝说出“不如让天兵来帮我们收税”这种话,众人纷纷表示会督促下面的人。
李纯心道天兵真是好用,才提了个话头,他们就都老实了。
但这究竟算不上是一件多让人高兴的事。
李纯想到这里,顿时也没了戏弄朝臣兴致,淡淡地叫了起,而后不再绕弯子,直接说出了正事,“夏税已经收完也就罢了,今年的秋税该怎么收,诸位先生可有章程?”
这话一出,众人脸上的表情统一成了凝重,因为这才是真正难办的事,所以明明早该商量了,却一直没人提。
现在皇帝开了口,办不了也只能硬着头皮办了。
按照惯例,他们还是先诉了一下苦,说一下这件事究竟有多难的,这样之后再给出折中的办法,就会好接受一些。
当然,困难也是客观上存在的。
两税法之后,朝廷干的是量出为入的事,也就是说,先预估每年要花多少钱,再摊派下去。现在要少收税,那就只能缩减开支了,这里面的利益关系太复杂,光是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谁来干这件事,都会得罪全天下的官员,不说生前死后的骂名,就是自己的下场也是可以预见的。
商鞅车裂,晁错腰斩,自古以来,犯众怒者的下场都不会太好。
所以众人诉苦也诉得真心实意。
李纯听得很认真,等诉苦环节结束,他便笑道,“连先生们都如此为难,可见此事当真不好办。朕欲发布诏书,广求朝野间的奇人异士,共商此大事,先生们以为如何?”
这突然的一招又将众人都打蒙了。
但苦是他们自己诉的,难办是他们自己说的,现在还能说什么?
只能“陛下圣明”了。
……
别说是朝臣了,就连雁来看到李纯这一系列的操作,也忍不住问郝主任,“你到底对皇帝做了什么?”
简直跟开光了一样。
郝主任很冤枉,“我说过的话,不都告诉你了吗?”
雁来还是不敢相信,“难不成还真是顿悟了?”
“那也不奇怪。”郝主任认真分析,“他是顺宗的长子,又娶了郭子仪的孙女,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皇帝。从小接受的就是帝王教育,资质也不算平庸,又当了好几年皇帝,既有理论也有实践,有所领悟也正常。”
还有一点郝主任没说,那就是天兵的影响。
强大的敌人本来就能带来很强烈的压迫感,让人不得不求新求变,再加上天兵的行事也有很多可参考的地方,李纯当然也会成长。
但不管怎么说,他这道诏书确实称得上是神来之笔。
既能跳出朝廷原本的框架,引入外援,改变朝堂局势,又能安抚人心,让天下百姓知道朝廷没有坐视不理,已经在想办法了。
大多数古人安土重迁,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愿意背井离乡去陌生的地方生活,自然会想等一等朝廷的处置。
最重要的是,在不揭破世家私底下的小动作的前提下,彻底断了他们搞事的可能。
这种斗而不破的状态,也是郝主任乐见其成的。
既能给他们找点事做,也能让已经僵化的朝廷不得不开始变化,去接受各种新东西。
人嘛,底线都是一步一步降低的,一旦开了这个头,后续就不是他们说停就能停的了。
不过当下,这些事情跟玩家的关系不大。
现在她们要做的是去将洛阳宫彻底清理一番,该修缮的修缮,该重建的重建。反正皇帝只说了洛阳宫,也没限定只能用哪些地方,那整个洛阳宫就都是他们的地盘了。
自家的地方,当然要收拾清楚。
毕竟雁来以后要常驻洛阳的话,总得有个像样的住处,不能总是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吧?
另外就是丽正书院的人员名单了。
毕竟这回的事情,就是刘禹锡想要朝廷的诏书闹出来的,这会儿书院已经拿到了许可证,下一步自然是招人。
众人发出去的信件已经陆续有了回复。
对于修书这件事,所有人都很有兴趣,目前没有官职在身的全都欣然答应,有官职在身的也都积极表示可以兼职帮忙,甚至还有少数几个干脆直接表示“你等我去辞个官”。
这让雁来也意识到,有官方的支持还是很有必要的。
都跟我说,谢谢刘禹锡。
总之,感兴趣但暂时脱不了身的,可以再写信去问,但现在已经可以先将第一批名单报上去,让朝廷给他们办理入职手续了。
江陵那边还等着用呢。
就像是郝主任一开始预料的那样,让天兵代表官方修书固然有点不太合适,但税收的事显然更重要,关乎每一个人的利益和前程。所以这会儿已经没人再关注这件事。
这回的奏折走的是正规程序,也没受到什么刁难,没两天该拿到的文书、印信、官凭等就都发下来了。
来来回回花费了几天的时间,动静也不小,玩家当然都注意到了。
这一注意,才知道高泠居然悄没声儿的就在江陵弄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一不发帖炫耀,二不开直播共享,这也太见外了,不是把其他玩家当外人吗?!
谴责,必须要亲自去江陵谴责一番!
所以领到任务去江陵送信的虽然只有一支小队,但跟着过去凑热闹的玩家着实不少。
那可是刘禹锡和柳宗元哎!
白居易韩愈什么的都有点看腻了,是时候换换新口味了。
从洛阳到江陵,走水路的话估计要走上一两个月,因为得先走大运河去扬州,然后再转道长江,溯流而上,等于是拐了一个大三角,再加上水路会慢一些,耗时自然也久。
但直接走直线从陆路南下,以玩家的速度,四五天也就到了。
快到刘禹锡都没反应过来。
当高泠被一群玩家簇拥着,将一整套的手续放在他面前时,刘禹锡整个人都是懵的,“这就办完了?”
这句话不仅是在惊讶天兵的效率,更是在惊讶……原来这件事也没有那么难。
那束缚着他们的,让他们痛苦、恐慌、想要挣脱而不能的桎梏,原来这么轻易就能解开。因为来得太容易,反而像做梦似的,没有真实感。
刘禹锡忍不住拿起文书和印信检查起来。
确实是真的。
“说了很快的。”高泠将另一套手续放下,“这份是柳先生的,事不宜迟,我们今日就启程去永州吧!”
刘禹锡立刻就回过神来,直到此刻他才终于意识到,自己好像是在还没有征求过柳宗元意见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就把他给卖了。现在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柳宗元根本没有选择。
——哈哈哈哈哈刘禹锡怎么呆呆的。
——跟我想的大唐第一嘴欠王不太一样……
——应该是太震撼了,还没回过神呢。
——说起来我其实也有点惊讶的,还以为名单报上去,多少会被质疑一下,没想到皇帝就这么水灵灵的同意了?
——毕竟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忙嘛(摊手
——确实是钱更重要,李纯还是清醒的。没钱就算是皇帝也办不成事啊!
——话说只有我一个人对刘禹锡的印象还停留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吗?课本上学的,所以就算后面都说他是嘴欠王,这个印象也改不了了。
——我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个倒是挺符合的。
——我觉得最不符合他给人的印象的诗应该是“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吧?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民歌啊,民歌是另外的赛道了。
——说个更不符合印象的事,刘禹锡可是苏州人哦~
——我去,这个是真没想到。
——完了,我一直脑补他嘴皮子超溜骂人不带脏字,但是代入一口吴侬软语,那还是骂人吗?
不知道为什么,刘禹锡总觉得,面前这些天兵看他的眼神越来越奇怪,让他有种浑身发毛的感觉。
第186章 一边旁听的玩家顿时瞪大了眼睛,等等,我听到了什么?!
永州位于湖南南部,与广西相邻,在这个时代,是不折不扣的烟瘴之地。
但是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就算是烟瘴之地,也能看出几分山明水秀来。
何况正如王安石所说,“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永州的山水正是其中的代表。所以自从游览过西山之后,柳宗元便一发不可收拾,将周围都逛了一遍,先后觅得几处可供反复驻足赏玩的美景。
然后兴致勃勃地写游记。
写完了,自然要找人分享。
好在朋友们虽然各自散落,但相距都不算太远,还可以书信往来。
其实,柳宗元也很想找人谈一谈天兵的事,但在没有得到确切的答复之前,他又不想说得太多,只能先按捺住,连柳宗直都没有透露。
所以信里干脆也一字不提,只说风景、文章、诗歌。
其他时间,他都在休整最近发现的那几处好地方,铲除杂草、伐去荆棘,让山、树、石、水之美都能尽数展露出来。
他甚至看中了前往西山中途需要经过的染溪,想着如果最终没有消息,他就将这里买下来,兴建草堂、修筑亭台,然后搬过来住,朝夕与山水作伴,以文墨自娱,庶可了此一生。
这般早出晚归,绝少与人交流,他自然不会知道天兵又在外面弄出了什么样的动静,更不知道,命运的转折点已经悄然来临。
直到这一天,他踏着夕阳回到法华寺,却在自己所住的院子里看到了一位意料之外的客人。
正是与他才力相等、命运相似,因此感情也一直很好的好友刘禹锡。只是因为谪官,两人已经暌违四五年之久,骤然一见,竟多了几分陌生与不可置信。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