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04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但是……王廷凑坐在车厢里,望着外面飞快后退的景色,心中波澜起伏,久久未平。

  天兵、天兵。

  他以为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天兵的强大,如今才知道,之前他所见的,仍然不过只是最不起眼的一隅。

  ……

  柳宗直焦急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时不时抬眼望一下房门。

  “十弟,你别转了。”柳宗元被他晃得眼晕心慌,只能低声开口。

  柳宗直转头看他,见他面色平静地站在原地,若不是背在身后的两只手紧紧攥在一起,还真看不出多少焦急之色。

  “唉。”柳宗直叹了一口气,“怪我,要不是我没照顾好孩子,怎么会突然病了?”

  “要怪也是怪我。”柳宗元说。

  这个孩子长到九岁,他没有尽过多少身为父亲的责任,好不容易他从颓丧之中走出来,眼看一切都已经变好,新的生活就在前方,她却又突然病了。

  难道他的亲缘当真如此淡薄吗?

  “来了来了,医生来了!”外面忽然传来喊声,紧接着是嘈杂的脚步声。

  柳宗元回过神,就要转身去迎接。结果一步迈出,却是腿一软,身体踉跄栽倒,幸好柳宗直就在旁边,一把扶住了。

  兄弟俩扶持着走了两步,迎面就撞上了进来的人。

  医生玩家问了两句,就风风火火进屋去了。两人只能把剩下的人迎进院子,里面有玩家,也有住在附近的邻居,都是听到消息赶过来的。

  众人七嘴八舌地安慰着,柳宗元也勉强打起精神应对。

  好一会儿,房门重新打开,一个玩家走出来,“应该是水土不服引发的高烧和惊悸,没有特效药,暂时只能物理降温。”

  “要准备什么?”柳宗直忙问。

  “温水和毛巾。”医用酒精她们带了。

  热水是现成的,很快院子里又安静下来,重新被焦灼的氛围笼罩。

  不知过了多久,柳宗元忽然回过神来,开口请其他人先回去休息。

  和娘是快睡觉的时候突然发了烧,这会儿时间已经很晚了,众人留下也没什么用,反而让主人家分心,又安抚了几句便陆续离开,只有刘禹锡和几个玩家留下了。

  刘禹锡就住在隔壁,他的妻子薛氏在里面帮忙照料和娘,以他跟柳宗元的关系,这会儿肯定不能走。

  至于玩家,她们一路从永州把人接来,跟和娘已经混得很熟了,帮她梳过辫子,给她送过衣服,也带她上街玩过,当然也不放心,反正现在还没到她们睡觉的时候。

  又过了很久,房门再次打开,这回终于是好消息,“烧已经退了。”

  等待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轻手轻脚地进屋看了一眼,确定退烧了,便又退出来,说了几句话,留了一个医生在这里,免得半夜又烧起来,其他人就各自散了。

  结果第二天就听说,柳宗元要把和娘送走。

  “怎么回事?”雁来问来报信的郝主任。

  郝主任表情复杂,“好像是他觉得自己不吉利,是他把厄运带给了孩子,所以觉得把孩子送走会更好。”

  “这……”雁来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要说这是封建迷信吧,柳宗元确实是有点惨的,他的父母,两个姐姐和妻子都已经去世了,如今留在身边的只有和娘这个女儿,连柳宗直都是堂弟。

  就算是现代人,也难免要怀疑是不是自己命太硬给克的,何况古人?

  沉默了一下,雁来问,“那他要把孩子送哪里去?”

  普通人还能把孩子送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寄养,柳宗元却没有这样的选择。

  “说是把孩子舍给菩萨,应该能保佑她平平安安长大。”郝主任也是叹气,“具体送哪里还没有确定,估计要先考察一下洛阳的寺庙,找个有女尼的、条件不错的。”

  雁来说,“不能在家修行吗?”

  “不能让孩子在家修行吗?”刘禹锡也在问这个问题。

  柳宗元苦笑一声,“人能欺人,能欺天,如何欺心?”

  在家修行,那就只舍了一个名义,连他自己都不信,如何能让天相信?既然要舍,就要让和娘剃度出家,真正跟他这个父亲断了联系。

  “既然如此,不如舍给我吧。”身后突然传来一道女声。

  两人回头看去,就见薛涛站在院子外面,隔着篱笆朝他们微笑。

  柳宗元还没开口,刘禹锡就问,“薛娘子不是说笑?”

  “谁与你们说笑?我本就有出家修道的想法,这两年也时常斋戒,不过差一张度牒罢了。”薛涛说。要不是跟着高泠来了这里,她这几年应该就会搬到成都郊外,闭门修行,与经籍、诗书和丝竹为伍。

  至于度牒,因为出家之后就成了免课户,所以朝廷管控得还算严格,除了要通过考核之外,还要花一大笔钱。

  不过这些对薛涛显然都不算什么。

  刘禹锡视线落在薛涛身上,这才意识到,印象里她的衣袍皆是青灰二色,没见过别的,至于饰品更是一概皆无,头上的莲花冠和簪子也都是木制的。

  他便回头去看柳宗元,“这倒是两全之策。”

  薛涛现在算是他们的同事,就算之后真的出家了,往来也不会少,时时能看到孩子,也不用担心她受不了清规戒律,或是寺中照料不周。

  柳宗元也看向薛涛,他一夜未睡,神色有些憔悴,眼下能看到明显的青黑之色,显然这个决定并不是心血来潮。

  可是真的到了这一刻,不知为何心中还是迟疑不舍。

  毕竟他虽然想好了,可是真要把孩子送走,总得等和娘病好,挑拣一下城里城外的寺庙,还会有一段不短的时日。

  但薛涛这一开口,分别似乎就在眼前。

  薛涛见状,便又道,“孩子那里不必明说,就说让她拜我为师,跟着我读书便是,等她长大了再说。”

  等她长大了,出不出家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柳宗元并不是真的笃信佛法,只是自我厌弃,认为是自己给孩子带来了厄运。那么让孩子拜一个老师,用这个理由从家里搬出去,对和娘来说,肯定要比被父亲送到寺庙里出家要好接受得多。

  他站直了身体,朝薛涛深深一礼,“多谢薛娘子。”

  “不急,先等孩子养好了病。”薛涛说,“这几天我也经常过来看看,跟和娘熟悉起来,你们也旁敲侧击一番,她要是愿意拜师,事情就容易了。”

  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虽然算不得圆满,但对柳宗元来说,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

  雁来听说这个消息,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她已经在论坛上看到了玩家的讨论帖,和娘原本会在明年四月夭折,如果能够改变这孩子的命运,也算是功德一件。况且柳宗元的女儿,想来也不会太愚笨,现在又拜了名师,将来必然会有一番成就。

  不过薛涛的行动力真是惊人啊,才说要培养有天赋的女孩,这就开始收徒了。

第197章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小孩子的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大人们犹自后怕不已时,和娘已经能跟着玩家门里门外到处跑了。

  柳宗元请了几天假,结果孩子还嫌他在家会让人拘束。

  薛涛倒是像她承诺的那样,每天都来看望和娘,并且迅速得到了和娘的好感,与她熟悉起来。

  这种感觉跟玩家不一样。

  尽管玩家年纪比她大很多,但在和娘看来,她们中的很多人,还不如自己稳重,所以她们更像是玩伴,能够带她去体验很多不同的事,但薛涛……

  和娘无法准确形容这种感觉。

  她很早就失去了母亲,柳宗直毕竟是个未婚男子,在照顾孩子上比柳宗元略强一些,但也有限。再加上性别不同,随着和娘年纪增长,彼此之间似乎也很难亲密无间。

  和娘记忆中最鲜明的女性长辈是祖母,但祖母对她很严格,到了永州之后又总是满面愁苦,并未给予她太多的关爱与引导。

  而现在,薛涛完全填补了这个空白。

  她是那么温柔,能体贴到和娘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又是那么博学,能够解答和娘所有感到疑惑的问题,还有她身上那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行走坐卧似乎都自有风度,也让和娘为之倾倒、心生向往。

  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场面,但柳宗元和柳宗直却越看越酸。

  “是不是后悔了?”刘禹锡问柳宗元,又说,“其实不送也没关系,孩童本就多病,我看是你太多心了。”

  柳宗元摇头。

  他反而觉得是自己下定决心舍了孩子,和娘才会那么快就好起来,又岂能这时候反悔?

  刘禹锡又说,“也怪我之前没想到,还是你嫂子提起,真要把孩子送人,送到我们家里来不是更好?你看我家孟郎和仑郎,哪一个能入你的眼?”

  柳宗元警惕之心大起,“不是在说和娘吗,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就是在说和娘。”刘禹锡的笑脸似乎都显得不怀好意,“你我做个儿女亲家,难道不好?”

  “不好!”柳宗元听不下去了,拂袖起身。

  本来他对和娘拜薛涛这个师父,多少是有点不满意的,不是说对方不好,就是忍不住挑刺。

  但现在忽然觉得她很好,再好不过。

  和娘才多大?

  大唐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科举和仕宦,若能从进士出身而居清贵要职,便是踏上了青云之路,二是婚娶,若是能结姻高门世族,一定程度上也算改换了门庭。

  而到了贞元、元和年间,这两条标准开始殊途同归。

  高门更愿意将女儿嫁给新科进士,以至于出现了榜下捉婿的风俗。而士子们也会等中进士之后再考虑婚姻之事,如此才能被高门看中,从而在官场得到援引和提携。

  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如此。

  元稹十五岁明经及第,但直到十年后参加制举,考过书判拔萃科,改变了自己的出身,这才结姻韦氏。白居易更是直到三十六岁进入翰林院之后,才娶了弘农杨氏之女。

  相较而言,柳宗元二十一岁、刘禹锡二十三岁进士及第,已经算是很早了,但也是中进士之后才成婚。

  等孟郎和仑郎进士及第,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事。

  再说万一他们考不中呢?

  不过这话柳宗元没说出来,不提结亲的事,他还是盼着两个大侄子前程似锦的。

  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和娘的病也已经好了,柳宗元假期也即将结束,拜师的事自然就要提上日程。

  所以这天下午,柳宗元就将和娘叫进了书房。

  见父亲和十叔都在,而且表情都很严肃,又特意叫她到书房来说话,和娘不免有些紧张,小身板挺得直直的,眼神却有些飘,开始思考自己最近做错了什么事?

  这么一想,不得了,自从认识了天兵,最近她做的事基本没几件能与“贞静柔惠”这四个字扯上关系。

  好在两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像是在生气——要是阿爷生气了,十叔至少会给她一点提醒的。

  但很快她就听到阿爷说,“和娘,过完年你就十岁了,也该找个人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