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69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盐税涨一点、户税涨一点、田稅涨一点……分摊一下,听起来好像也没有加很多,可是普通百姓本就是算计着每一个铜子过日子,承平年月还好,只要出现了战争和灾情,百姓的日子就很难过——而中晚唐时期,天灾人祸几乎是年年都有。

  不过如果只是临时加税,那百姓咬咬牙,勒进裤腰带,过了今年也就好了。但更可怕的是,这东西就跟物价一样,涨起来容易,但几乎不会再降回去。

  现代有宏观调控,保证米价、菜价和肉价不会波动得太离谱,大唐其实也有。

  但以朝廷如今对各地的掌控力度,这些规定基本就是一纸空文,也就是免个逋赋,顶多再赈济一下关内道的百姓,更多的就无能为力了。

  说回盐税,因为加加减减全凭朝廷的心情,盐价自然很难稳定。更何况,从两淮将盐税解运京师的耗费也要平摊到盐价之中,这官盐自然也就贵得大部分人都吃不起。

  私盐便应运而生。

  然后又反过来冲击官盐,导致盐税更难收,盐价只能继续涨。

  这种从根本上就有问题的制度设计,后面来再多经济方面的能臣干吏,也不过是在这个基础上打补丁,而无法根本性地解决问题。

  就算是玩家,面对这一团乱麻,也无从解起。

  想要解决问题,最好还是让朝廷这边配合。毕竟玩家虽然对大唐各地有了实际的掌控权,但终究还是差一份名义。

  可是想也知道,无论是李纯还是朝廷,都不可能答应。

  朝廷也就只剩下这个名义了,要是连这也对玩家开放,那朝廷就直接变成一个摆设了。

  更何况雁来要插手的还是盐政。

  这让朝廷实在不能不警惕,毕竟这已经不是雁来头一回从他们的口袋里抢钱了。

  第一次是改革税收,田稅和户税都被玩家降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朝廷自然也很难从中获得什么利益,甚至按照之前的消耗来算,想要将各地收上来的钱粮解送京师,还得倒贴钱。

  当然,在玩家清查过一遍漕运之后,路上的耗费倒是下降了很多,但运输反而变得更难了。

  ——这一路的协调和调度是非常复杂的,没有好处的事,谁愿意出力?

  但这事还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办,毕竟漕运是国之命脉,不仅会影响到国家财政,更重要的是还关系着关中数百万百姓的口粮。

  粮食要是运不进来,那是真的会出事的。

  第二次就是茶叶。

  茶和酒都是德宗朝才开始由官方经营的,每年都能各自收上来几十万的税。跟盐税比起来不多,但对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来说,也绝不是一笔小钱了。

  玩家改良的炒茶法,出品的茶叶质量更好、数量也更大。

  玩家虽然打算自己开茶山,但种下去的茶树都还是小苗呢,暂时没有出产,按理说,现在的产量应该是固定的,其实不然。

  以前采茶只能在清晨,现在却是整天都能采了,产量自然就有了大幅的提升。

  如此一来,也就对原本的茶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尤其玩家还直接将茶叶卖到了回鹘和吐蕃,而这以前都是朝廷的生意。

  这两方面的利益受损之后,现在盐政已经成为朝廷手里唯一的一张牌了——朝廷的尊严,其实也是钱撑起来的,所以这笔钱,他们绝对会严防死守,不允许天兵染指。

  听完官方玩家这一番分析的雁来:“……”

  她之前还真没注意,现在才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已经把朝廷逼到了角落里。

  虽然雁来觉得自己是来加入这个家的——“大唐”这两个字,不管是对她还是对玩家,都有着非常特别的意义,雁来暂时不想换掉,所以朝廷虽然很烂,制度虽然到处都是问题,她也还是想尽力抢救一下——但朝堂上下可能不这么认为。

  “所以现在怎么办?”她问郝主任。

  “这要雁帅你来拿主意了。”郝主任却把皮球踢了回来,“这一步,进还是不进,只有你能决定。”

  进,已经走到绝路的朝廷可能会彻底投降,但也可能会奋起反抗。

  虽然他们的反抗最终不会成功,但终究还是会带来很多坏的影响,而且,撕开了表面那一层和谐的假象,再想重新弥合,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雁来想要继承“大唐”这块金字招牌,难免有些麻烦。

  不进,那就仍然保留着转换的余地,继续走徐徐图之的道路。

  这是路线问题,所以郝主任她们不会替雁来做选择。

  ……

  雁来也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打算用老办法,先出去走走,看看各地的盐价和盐政的现状。她相信,到时候,答案或许就会自动浮现在她的心里了。

  跟一般的决策者比起来,雁来确实是幸运的。

  就比如李纯吧,他就算离开皇宫,这辈子也不可能真的看到百姓的真实生活是什么样的。

  电视剧里那种皇帝身边只带着三五个人就去微服私访的事,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皇帝出行,哪怕是微服,明里暗里也必然会有无数人随行保护,并且提前将一切可能会造成影响的阻碍都清理掉。

  所以,有时候也不能怪一些官员走到高位之后,就再也看不见民生疾苦。

  他们可能真的没机会看见。

  这样做出来的决策,有偏差乃至失误,也就很正常了。

  史书上记载过一个与李纯相关的故事,说是有地方官员上奏当地遭了灾,请求朝廷减免赋税。但后来有宦官到当地公干,回来告诉皇帝,那边根本没遭灾。

  李纯对着身边的宰相抱怨,宰相则答道,在不能判断真假的情况下,对于灾祸应该宁信其有。万一是真的,百姓就能以此求活,就算是假的,朝廷也不过损失一些钱粮而已。

  史书记载这个故事,大概是为了体现皇帝的勤政爱民。

  但雁来只看到了管理的混乱。

  宰相明显是在诡辩,身为主管者没有核实下面报上来的消息,本来是失职,结果被他这么一说,倒成了体恤百姓了。

  然而李纯因为立了善于纳谏的人设,再加上身为皇帝没法亲自去当地考察,就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这个说法。

  而雁来,随时都能走出去,看到真实的世界。

  雁来在一天之内将整个大唐的东西南北都逛了逛,虽然是走马观花,但是也对具体的情况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盐运的重点只在江淮一带,因为对偌大的大唐来说,能吃到海盐的其实也只有东南各地,其他地方更多还是吃湖盐、井盐。

  所以地方不同,当地的盐市情况也大不相同。

  但总体来说吃盐都挺难的。

  而且并不是像雁来想象的,越是穷困的地方越难——穷困的地方当然很难,毕竟连游商都很长时间才去一次,但就算是在扬州这种紧邻海盐产地,又繁华富庶的大都市,盐价也并不低,私盐同样猖獗。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养蚕的人穿不上绫罗绸缎,种地的人吃不上大米白面,煮盐的人当然也吃不上精细好盐。

  那些都是要拿去交税、换钱的。

  “我决定了。”这天晚上,风尘仆仆从外面赶回来的雁来站在郝主任面前,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要把更先进的制盐法直接交给朝廷。”

  “做好事不留名?”郝主任似乎并不意外她的选择,笑着调侃道。

  雁来纠正道,“做好事是做好事,名还是要留的。”

  她相信,不需要特地去宣扬,大家也都会知道,这新的制盐法是天兵拿出来的。百姓的感激会向着朝廷,也绝不会忘记玩家。

  说笑完了,郝主任也认真地分析道,“其实这样也好,朝廷里还是有真心想做实事的人的,借着这个机会,也可以筛选出一批可用之人,将来……”

  将来雁来肯定用得上,不过这话现在不用明说。

  其实如果彻底撇开朝廷,这事也很容易。反正她们晒自己的盐、卖自己的盐就完事了,等官盐被冲击到维持不下去,彻底垮掉,她们就能自己来制定规则了。可是这样一来,中间势必会有一段时间的动荡。

  反倒是现在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

  有天兵从旁监督,不用担心新式制盐法带来的利益没法落到普通百姓身上。

  至于玩家,虽然损失了一点利益,但是在游戏里,大家在意的本来也不是金钱上的得失,他们想赚钱有的是办法,更看重的是切实地给游戏世界带来改变、让更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的成就感。

  在整件事里,朝廷获得了钱,百姓能吃上盐,玩家得到了成就感,雁来则是收获了人心。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李纯并不这么认为。

  ……

  玩家的效率一直很高,雁来这边做出决定,当天制盐相关的资料和奏折就都被送到了李纯的案上。

  李纯最近的情况还是没有什么好转。

  但他对处理政务的热情,反倒是越发高涨。

  大概在当下这种窘境里,这是唯一能让他感觉自己依然是个能掌控一切的皇帝的事。

  不过,他的精神确实大不如生病之前了,所以也免不了让身边的内侍帮忙念奏折甚至批奏折。

  为了避免这些人揽权和搞事,李纯干脆每隔几天就将身边伺候的人都换上一批。然后他奇异地发现,虽然每天守着自己的都是不太熟悉的人,但他反而感觉更安全了。

  毕竟如此频繁且随机的调换,就算真有人想收买,也不知道该买谁。

  当然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这些人都不甚明白他的脾气,伺候起来自然也没那么令人满意,但李纯反而更有安全感。

  像俱文珍那样处处周全圆融的人,才真要小心。

  是的,包括俱文珍本人在内,所有人都看出来了,皇帝正在疏远他。

  不过这并没有在宫里引起太大的波澜,毕竟皇帝现在谁都不宠幸,其他人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根本没机会。

  何况俱文珍办事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李纯依旧要用他的察事院来掌控皇宫内外,打探天兵的消息。

  总之,虽然经过了一番小小的动荡,但李纯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安全的环境,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

  然后李纯就看到了枢密院送来的、雁来的新奏折。

  光是听到这个名字,他精心营造的、异常牢固的庇护所,似乎就被震了一下,似乎没那么安全了。

  再看到那厚厚的一摞资料,李纯的感觉更加不妙。

  天兵办事,向来是通知朝廷一声,这还是头一回送来这么多的文书,必定不是小事。

  他先拿起了雁来的奏折,看完之后,面色顿时沉了下来。现在的李纯,正处在一种随时都能应激的状态里,雁来和玩家随便做点什么,他都要寝食难安,更何况这回是切切实实地要插手盐政?

  看看她说得多好听,只是提供资料和方法,绝不干涉具体的执行,天兵也只起监督的作用!

  监督和复核政务,那是御史这样的宪臣才有资格做的事。

  御史官卑而位重,因为他们是代天子行事!现在雁来让天兵行使御史的指责,她以为她是谁,又把他这个皇帝当成了什么?

  李纯眸光闪烁不定地盯着那一叠资料,简直恨不得将它们直接撕了烧了。

  但是这没用,不说政事堂的宰相肯定已经看过了,就算没有,天兵也可以再送来新的。

  况且李纯虽然不懂制盐,但也能看懂资料里的数据,对于这些新式制盐法可能带来的庞大利益,也不是完全不动心。

  怎么就又是天兵拿出了这种好东西呢?

  正当此时,有内侍来报,几位宰相在紫宸殿外求见。

  李纯已经有很久没有见过外臣了,但这回显然是不见不行了。

  普通的事务,都是早有定例的,平时李纯跟宰相和重臣们有商有量,那是他勤政,就算他懈怠了,不愿处理,宰相也能按照旧例处置。所以他还愿意批奏折,就算不见大臣,也不会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