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70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但像这种之前从来没有过的改革,不可能只靠批奏折来处理。

第234章 李纯心底生出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怕。

  想到要去见朝臣,李纯心底生出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怕。

  这个字跟皇帝实在不搭。

  但事实就是如此,皇帝跟臣子、尤其是宰相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

  宰相是皇帝用来治理天下的人,所以相权本质是从皇权之中分出去的一部分。但这个部分,并不是固定的,当皇帝强势的时候,皇权会占上风,但宰相若是足够强力,也能压制皇帝。

  正是因为这样,皇帝才要刻意扶持宦官,将另一部分权力分给家奴。

  这样一来,皇帝就不用亲自上阵跟大臣博弈了,而是摇身一变,成为了文臣和宦官之间的裁判。

  这就是帝王权术的核心——平衡。

  在这一点上,李纯本来做得很好,他似乎天生就具有做皇帝的才能,再怎么强力、能干的臣子,也很难让他感受到威胁。

  但天兵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李纯也就没法继续做那个裁判了。

  他必须要亲自下场。

  失去了原本的优势,再加上身体出了问题,让李纯在面对自己的臣子时,已经无法再像之前那样保持超然的姿态。

  他会怕。

  之前李纯始终不愿意正视这一点,自欺欺人地以为只要打造一个足够安全的堡垒,躲在里面就能万事大吉。但是天兵拿着锤子一敲,他的堡垒就摇摇欲坠,不得不睁开眼睛去面对一切了。

  到了这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竟然在害怕。

  要说是害怕几个臣子,也不尽然,应该说,李纯怕臣子们看出自己身上的异样,怕他们觉得现在的自己跟几年前的父亲一样。

  但他也绝对不会像父亲那样,只有隔着帘子才敢召见大臣。

  其实那道帘子一放,所有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急切之中,他不由自主地打开抽屉,拿出了那个眼熟的木盒。盒子里存放的,就是他还没有吃完的几粒金丹——李纯分了一半,跟道观里搜出来的原料、丹炉里刮出来的半成品一起,交给太医去研究,但还在手里留下了一半。

  也许,那时他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

  打开盒子,取出金丹吞服的时候,李纯的心情竟然很平静,全然不似第一次时,畏惧之中又夹杂着紧张、激动。

  金丹生效很快,没多久,李纯就感觉到自己的思维开始活跃,身体也变得更加灵敏。他收起盒子,站起身走了两圈,发现腿脚灵便了,手也不抖了,那一点因为要见朝臣而生出的怕也已经烟消云散。

  这种体验是如此令人沉醉,李纯甚至有些难以理解,自己怎么能忍到今天才服丹的?

  李纯亲手推开门,走出待了十几天的蓬莱殿。

  七月的日光照在他身上,似乎彻底驱散了这断时间以来笼罩在他身上的阴霾,让他的脚步变得更加轻快。

  ……

  听到皇帝召见,几位宰相都松了一口气。

  要是再见不到皇帝,他们这些重臣也不能坐视不理了,否则朝堂必然生乱。

  这么一想,顿时觉得天兵这封奏折来得很是时候。果然还得是天兵,消息一到,皇帝立刻就坐不住了。

  其实他们也坐不住。

  要不然也不会主动到紫宸殿外来等候了。

  那些资料,交给枢密院送过来之前,几人都已经看过,对上面所写的晒盐法同样十分心动。

  就算按照天兵给的数据再折半,最保守的估计,大唐的产盐量也能翻倍,就算不考虑盐税收入,至少也能让普通百姓都吃得起盐了。能做成此事,也算是他们没白登阁拜相一场。

  相较于李纯的既心动又抗拒,几位宰相却是没什么需要纠结的。

  雁来还是把人心想得太坏了,当然也可能是她退的这一步确实有点大,跟天兵一直以来咄咄逼人的形象不甚相符,反而让宰相们觉得,天兵明明可以自己办了这事,却还是交给朝廷来办,正是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的表现。

  她既不打算跟朝廷对着干,彼此便没了矛盾。

  至于李纯在意的监督问题,几人也不觉得有什么,身为宰臣的他们,本就要接受皇帝、宦官、言官乃至士林舆论的监督,再加一个天兵,也是理所当然。

  不会有人真的觉得天兵给出了这么大的利益,会直接撒手不管吧?

  真要是天兵撒手不管了,他们还不放心呢。

  再好的政策,也要有人来贯彻执行,许多事情,不就坏在下头那些油滑的官吏手中吗?

  所以,走进紫宸殿时,四人精神都颇为振奋。

  这其中只有一半是因为这件即将去做的大事,另一半则是因为李纯这个皇帝终于愿意见人。

  但这副模样,在李纯看来,就有些刺眼了。

  尤其是李吉甫一开口,就是商议这事该怎么办,似乎完全没有想过他会拒绝——最可恨的就是,他也确实没想过要拒绝,明知道雁来这是要收买人心,可是到了手边的、看得见的利益,他怎么能拒绝?

  于是,整个商议的过程中,李纯一直都冷着脸。

  但四位宰相完全没觉得有问题,他们还以为是李纯的身体没有完全恢复,要用这种方法掩饰自己身上的异样,于是不敢多看、不敢多想,更不敢多提。

  事情就在一种别别扭扭的状态中推进。

  既然是盐政,那就是清税司的职责,所以在这件事上,李吉甫表现得比平时更积极一些。

  李纯的视线也就更多地放在了他的身上。

  李吉甫是一个能臣干吏,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像裴垍、李绛那样纯粹的臣子。他和俱文珍有些相似,都没那么听话,功利心重的同时,又总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李纯都很清楚,所以他看重李吉甫,却并不太喜欢他。

  要是没有天兵的意外,他不会将李吉甫留在朝中太久,就像若不是天兵出现,俱文珍绝无可能再重新得势。

  李纯在用他们的同时,又始终在心里保持着一份警惕。

  尤其是这一年多来,李吉甫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大权独揽了,这会儿却对天兵要推行的新盐政表现得如此积极,让李纯实在不能不多心。

  而且这份多心,很快就蔓延到了另外三个同样对天兵的新式制盐法十分推崇的宰相身上。

  在药物带来的短暂的思维活跃之中,李纯觉得自己站在了一个冷眼旁观的位置,将一切都看得更加清楚。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究竟在怕什么了。

  害怕自己变得跟父亲一样,害怕大臣用异样的目光看向自己,这些都只是表象,本质上,他害怕的其实是,身边的人会主动倒向天兵。

  就像当年,那些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己。

  何况,就连李纯也不得不承认,天兵能给出的利益,是自己根本拿不出来的。

  虽然玩家其实没什么能用得上李吉甫等人的地方,也根本不会开这个价,但李纯不会这么想。

  李纯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死循环——周遭的环境越是令他感到不安,他就越多疑,而他越是多疑,就越感觉身边危机重重。

  这种危机感促使着他去寻找更多的保障。

  而时至今日,李纯发现,自己唯一能依靠的,似乎就只有手里的内卫了。

  要不是之前当机立断,将神策军改组成内卫,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现在的局势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难以预料。

  但是这还不够。

  李纯需要更多的安全感,也就需要更多的军队。

  而军队是要花钱来养的。

  虽然过年的时候才收入了一大笔罚款,养现在这些内卫能养上好几年,但若是要扩军,就不够用了。

  钱确实是个好东西,这新盐政也确实应该推行。

  眼看几位宰相将具体的章程都商量得差不多,只等他点头通过,李纯甚至还主动补充道,“既然是天兵的提议,那就干脆让天兵也参与进来,不必只是从旁监督。”

  几位宰相闻言皆是一愣。

  皇帝之前一直不太高兴,他们还以为他是不喜欢这个新政,毕竟这是天兵的手笔。

  现在看来,皇帝还是以大局为重的。

  若是靠他们自己去推行,光是消息往来估计就要耗费一两个月,但有天兵加入,明天就能开工了。何况就算有全套的资料,要让盐工们自学,也有难度,不如直接让天兵去教。

  现在是夏天,正适合晒盐,有天兵在,新政今年就能见效,不必等到明年。

  大唐虽然没有“时间就是金钱”的说法,但是几位宰相无疑都意识到了这一点。

  ……

  等几位宰相一走,李纯就叫来了李炳,让他继续扩充内卫,并且一再强调,自己只要精兵强将,当然,待遇也会是最好的。

  李炳知道内库有钱,也不怀疑李纯的承诺,但仍是苦着脸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一万内卫,已经是在整个关内道精挑细选出来的了。若是要扩军,便只能招纳之前淘汰的士兵。”

  那就不符合李纯只要精兵强将的要求了。

  李纯闻言也忍不住皱眉。

  他没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会拿着钱也招募不到合适的士兵。

  其实这才正常。

  要是朝廷能招募起一支强大的军队,那藩镇也不会成为大唐的腹心之患。

  不过提到藩镇,李纯忽然眼睛一亮,“既然关内道没有合适的人,那就到其他地方去招募。”

  “这……”李炳有些迟疑。

  李纯却不容他犹豫,“之前不是让内卫派人,配合清税司去清查各地藩镇的账目吗?正好顺便让他们遴选出一批优秀的士兵带回来,就这么定了。”

  李炳只能应道,“是。”

  等李炳退下之后,李纯又叫来了太医,询问金丹研究的进度。

  这些太医能被选入太医院,自然都是经验丰富、医术出众的,金丹的成分虽然复杂,但实际起效的就那么几样,他们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之所以迟迟不来报告,是因为结果不如人意,但现在李纯问起,也只能回答。

  他们可以去掉金丹之中一部分没什么用处,反而有害的物质,大大降低制取的难度和所需的成本,但金丹成瘾性和部分副作用却是几味主药自带的,无法消除。

  李纯有些失望,但也不算意外。

  真要是完全没有副作用的好东西,又怎么会至今也没有人研制出来?毕竟金丹所用的材料虽然复杂,但都是中医常用的。

  他当即下令让太医制作新的丹药。

  几位太医吓得“噗通”跪地,磕头请求他收回成命。

  道士能乱给皇帝吃东西,太医可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