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衣青箬
某个瞬间,终于有人叫出声,“啊,月亮被吃掉了一个角!”
月食发生了。
如果是在从前的长安城,这变故会立刻被还没未入睡的人察觉,但现在,因为这满街的灯火,人们竟然连这件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都说不清。
不过由此而产生的慌乱,却也没有稍减半分。
月亮被吃掉了,这终归是一件不太符合常理,因而似乎预兆着不祥的事件,自然也让人惊惶不安。
人们骚动着、议论着,有人仰了头呆呆地看向月亮,也有人惊慌地躲回屋里去,但更多的人,则是下意识地将视线投向了身边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天兵们。
玩家非常兴奋。
就是说,虽然在现代,所有特殊的天象都能提前预测到,气象台还会发布观测攻略,但是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普通人来说,刚好在那一时刻处在一个适合观测的地点,亦或特意在那一时刻来到某个适合观测的地点,都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所以玩家虽然可以将其中的原理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亲眼看到过月食的人,恐怕还不如原住民多。
也所以,难得有这样的体验,哪怕是在游戏里——或者正因为是在游戏里——属于玩家那颗无所畏惧、又唯恐天下不乱的心,立刻蠢蠢欲动起来。
于是第一个人叫了起来,“天狗吃月亮啦——”
周围的玩家都是一愣,但很快就反应过来,跟着大声喊,“天狗吃月亮啦!”
只要稍微留意就能发现玩家语气中那种没事找事、兴风作浪的意味,但此刻的长安百姓,显然已无暇去分辨这些。
连玩家都那么慌,他们当然只有更慌。
不过人的情绪真的很有趣,当身边有足可依靠的人时,大部分人遇到了难处,第一反应都是求助。可一旦察觉这依靠并不怎么牢固,大部分人其实也会拿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譬如此刻,许多人就着急忙慌地从家里翻找出镜子。
时下,人们认为镜子是有灵的,甚至有一种专门的占卜叫做“镜听”,就是对着镜子询问自己想占卜的事,然后揣着镜子出门,遇到的第一个人说的话,就能预示吉凶。
嗯……通常是独守空闺的少妇用这种方式来占卜郎君的归期——至少诗歌里是这么写的——所以这事还不能张扬,得避着人干。
而镜子,在很多时候,也是能够跟月亮联想到一起的。所以长安风俗,月食时人们会用镜面去映照月亮,或者干脆直接将镜子丢出去“砸”月亮。
所以,雁来不过是站在坊墙下迟疑了片刻,还没想好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一块巴掌大的镜子就从天而降,砸到了她身上。
雁来:“……”
被误伤的显然不止她一个,很快就有玩家吱哇乱叫起来,嘴里喊着“悟空,你真调皮呀”“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的”之类的怪话,转头四顾,寻找罪魁祸首。
罪魁祸首没找到,却正好看到有人从屋子里搬出了一面半人高的铜镜。
玩家似乎终于找到了这场游戏正确的打开方式,兴致勃勃地抄起腰间的佩刀,往镜面上敲——小时候学过的课文里,好像是说过古代人会这么“救”月亮来着。
其实这个时代,普通百姓家中的铜器、铁器很少,只有铜钱和簪钗、铜镜之类。至于锅碗瓢盆,大部分都是陶瓷质地,一敲就碎了。
好在玩家来了之后,大唐的冶金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至少在长安城里,铁器已经普及了,所以这会儿,玩家反应过来之后,便发现到处都是可以使用的道具。
她们也不管之前是用来干嘛的,反正暂时借来敲一敲。
街市上顿时响起了各种敲击金属产生的嘈杂声,将种种惊叫与喧哗声都压了下去。
看到天兵这样做,周围的百姓自然也争相效仿,四处寻找可以敲击的器具。
不知不觉间,慌乱的情绪淡了下去,这场“救月亮”的活动,变成了一种另类的狂欢。人们排着队伍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里游走,一边走一边敲击手中的铜铁器,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支不成曲调的歌。
雁来手里不知何时多了一口铁锅,一柄刀鞘,被人群推挤着往前走,还有点恍恍惚惚、回不过神来的感觉。
说不清一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但好像也不需要说清,她举起刀鞘,在锅底敲了一下,又一下,再一下……
敲累了,不知是谁第一个背起了李白的《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然后莫名其妙变成了中华诗词大会……啊不,没有词,背苏轼和辛弃疾的刚吐出第一个“呱”字,自己就反应过来了,连忙闭嘴。
背着背着,玩家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NPC的声音则突显了出来。
她们几乎是有些惊恐地发现,上过大学的玩家,诗歌储备量居然不如长安城里的普通百姓,很多人甚至能背出整首的《春江花月夜》。
简直令人发指、倒反天罡!
好在这样各种折腾下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很久。
天上的月亮在被某个无法观测的存在彻底“吞”下去之后,又重新被“吐”出来,恢复成了几乎完满的月轮——这是太阴历十四日的夜晚,月亮本来就该圆了。
人群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仿佛这月亮真的是因为大家的共同努力而被救出来的。
直到这时,人们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的腿走酸了,手敲麻了,嗓子也喊哑了。夜已经很深了,大部分人平时是不会熬到这时候的,这会儿一回过神来,就发现自己又累又困,迫不及待想要回家休息。
人群渐渐三开,踏着月色往家里走。
灯火被熄灭,如水的月光倾泻下来,仿佛为整个世界都披上了一层温柔的纱衣,照进每一个人的梦里。
夜变得更静了。
……
因为睡晚了,第二天雁来也起晚了。
不过做了个美梦。
好在今天并不是朝会日,雁来吃过早餐,随即抓取了一个幸运玩家,请她帮忙将昨晚带回来的铁锅和刀鞘物归原主,雁来这才不慌不忙地出门上班。
一进入皇城,她就已经感受到了气氛的异样。
就是那种“有某个关于你的八卦传开了,全世界都知道,只有你这个当事人不知情”的感觉。
雁来的疑惑并没有持续太久,既然有事发生,她到了延英殿,自然就知道了。
今天的八卦是——有人弹劾她。
这不是雁来第一次被人弹劾,不过在她整顿过谏官之后,要求所有的弹劾都要“言之有据”之后,还会出现这样的大规模弹劾,确实勾起了她的兴趣。
“弹劾的奏章呢?拿来我看看怎么个事儿。”她对来汇报这个情况的薛涛道。
没错,这就是万恶的封建皇权,让被弹劾者本人来处理弹劾她的奏折,这能有什么结果?不打击报复的就算是上位者英明睿智了,至于改过自新……回去做梦比较快。
所以要是这些谏官真能言之有理,雁来还挺佩服他们的。
不过打开奏折一看,她就笑了。
昨晚的月食,对于玩家和普通百姓来说,在他们“救出”月亮的那一刻,就已经结束了,但朝堂上的风浪却才刚刚开始。
在“天人感应”的学说里,天象、天灾都是与人间一一对应的。
所以天上出现了异象,就说明人间出现了灾祸。
“日主君,月主臣”、“日主德,月主刑”,现在出现了月食,那肯定是朝堂上的臣子德行有亏、行事有差,所以天现异象来预警了。
而雁来这个摄政王,身为朝臣之首,自然也成了导致月食的罪魁祸首。
所以这些奏折都是弹劾她独断专权、威凌主上的。
雁来看着面前的奏折,陷入了沉思。
独断专权也好,威凌主上也好,这回谏官们说的好像是大实话……虽然论据只有一个月食,根本支撑不起这个结论,但在这个时代,这个论据反而是最充足的。
毕竟昨晚发生的,可是一次难得一见的月全食!
就有种“过程全错,结果对了”的感觉。
见她沉思不语,旁边的薛涛就劝解道,“殿下不必往心里去,既然出现了天象,谏臣肯定要弹劾的,这只是例行公事。”
“是吗?”雁来不置可否,但她没有薛涛这么乐观。
只要还存在利益分配,就永远会有人不满意,有人不满意,矛盾就会一直存在、斗争就会一直存在,只不过是烈度强弱不同而已。
所以儒家理想中的朝堂上下一心、没有第二个声音的场面,永远都不会出现。如果真的出现了,只能说明不同的声音都被强权压了下去,那将会是更可怕的局面。
这么一想,对于自己被弹劾这事,雁来也就看开了。
放置游戏是这样的,大部分的发展和收获都在预料之中,但偶尔也会有一些完全超出预料的,其中有惊喜,自然也有惊吓。
就当是增加体验了。
反正目前来说,这些都只是次要矛盾而已,没必要追根究底,所以雁来暂且将这些奏折搁在了一边。
到底是例行公事,还是有人在搞事,放一放就知道了——雁来忽然发现,白居易的政治智慧,用在实际事务上谬以千里,用在这种地方倒是恰如其分。
可惜雁来这点好意,并没有被人接收到,所以接下来的两天,送到延英殿的弹章越来越多、措辞也越来越严厉。
按照惯例,被弹劾的人应该立刻放下工作回家,闭门不出,不上朝、不理政,称作“避位”。
接下来,如果只是例行公事,那么皇帝下诏安抚几次,就能继续回去工作了。但如果确实出了什么事,需要有人背锅,就会收到工作调动的诏书——一般都是被外放到偏远之地。
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将所有的奏折留中不发,假装无事发生。
现在雁来才是那个批奏折的人,所以她其实也可以自己给自己上奏折辞职,再自己给自己批复挽留。
然而她却连个样子都不愿意做一下,直接无视了这场弹劾,那些上弹章的谏官自然将之视作挑衅,群情沸腾、更加起劲,而且还增加了弹劾她恋栈权位的内容。
雁来也没想到会是这个发展,不过都这样了,她觉得还是要处理一下。
不过直到这时候,雁来都没怎么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还是那句话,对现在的大唐来说,他们都已经是次要矛盾了,不值得她花费太多的心思。
但她才刚让人去召集朝中重臣和上弹章的谏官过来当面对峙,就有人来报说俱文珍求见。
在雁来接手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俱文珍都表现得非常识趣。他和梁守谦都不是张扬的人,连带着察事院都跟着低调起来,存在感降到了最低点,这会儿突然来求见……
“请他进来。”雁来道。
俱文珍走进延英殿,第一件事就是让雁来屏退其他人。
然后他才取出一张叠起来的纸,双手捧着呈给雁来,“殿下请看这个。”
雁来伸手接过,展开一看,脸色立刻就变了。
这是一张印刷出来的、类似传单的东西,纸很粗糙,墨也不合格,导致印出来的东西乱七八糟、满纸脏污,看一眼就令人皱眉。但真正让雁来心惊的,却是印刷的内容。
这是一篇骂她的文章。
雁来这几天已经看了不少骂自己的奏折了,自觉心理承受能力还算不错,但此刻她才意识到,那是因为奏折骂得还是比较含蓄,并不敢太过分。
这篇文章却是无所顾忌,直接写昨晚的月亮是被癞蛤蟆吃掉了,月亮指的是朝堂,而癞蛤蟆就是她,这个天象就是在说她一手遮天、残害朝堂。但癞蛤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失败,月亮迟早会恢复它的光辉。
雁来面无表情地看完,第一反应是,“武则天的脾气是真的好。”
俱文珍一愣,不过他学识渊博、心思敏捷,很快就反应过来,雁来说的是武则天的一则轶事。
据说她当初看骆宾王为徐敬业写的《讨武曌檄》时,读到“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句,但嘻笑而已,至“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才矍然变色,但说的也是,“宰相安得失此人!”
雁来是没有这样的雅量了。
让她知道是谁把她写成癞蛤蟆……!
上一篇:全家偷听我心声杀疯了,我负责吃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