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245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小儿啃食煮玉米,不能完全消化颗粒,也有人捡了,回去淘洗干净……”

  “臣每每见到,只恨自己无能……”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在此刻具象化了。

  朱厚熜也跟着沉默下来,敲了敲桌子,叹气:“罢了,慢慢来。”

  又说起吏治来,张居正打起精神,将自己的考成法一一说出。

  “考成法总归乃综核名实四个字,想要升迁,以考核为要,拿出政绩来才好。”

  “从内阁到检查机构,再到中央六部,再以六部统帅文武百官及地方官员……”

  朱厚熜听得眸中异彩连连。

  他亲自赐膳,笑呵呵道:“爱卿大才,听君一席话,朕便觉耳清目明,五内舒爽,豁然开朗啊!”

  张居正恭谨作揖:“为陛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君臣一番深聊,反腐行动反而停了,开始徐徐图之,打蛇要打七寸,现在理论一出,就要制定详细政策了。

  张居正忙得脚不沾地。

  今日难得下值早,天色却也黑了,华灯初上,还有小摊贩没有收摊,正在卖力的吆喝着,许多胖娃娃正在街上嬉戏打闹。

  更有娃娃拿着大钱,立在饴糖摊前流口水,这个想吃那个也想吃,可手里的钱,只够买一样。

  张居正看得眉眼微弯,浑身疲惫都尽数消散一般。

  一个举着鲤鱼花灯的小童哼着小曲,背对着他,跌跌撞撞地走过来。

  结果一下撞进他怀里。

  小童眨巴着眼睛,奶里奶气道:“叔叔你好好看哦~”

  张居正把她扶正,这才温声道:“你也是个漂亮的小孩。”

  说罢,他这才抬脚走了。

  *

  赵云惜正在书房中练字。

  每日写上一张,还挺舒服的。

  张居正回来后,发现她在书房,便坐在她身侧,将近来的进度一一说了。

  “不错,你果然能干。”赵云惜一味地夸赞,眸光柔和:“你做的很好,在时代局限性中,这是超脱未来的政策。”

  比如清朝雍正帝的政绩之一“摊丁入亩”便是他的一条鞭法的延续变种。

  至于考成法——后世所用,依旧避不开。

  张居正缓缓地吐出一口气。

  他很紧张。

  “儿知百姓苦,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又生怕这政策落实下去,变味了,那就不好。”

  赵云惜放下笔,洗笔过后,将毛笔挂在笔架上。

  又起身去净手。

  张居正亦步亦趋地跟着。

  赵云惜擦了擦手,望着外面,神色微怔:“下雪了。”

  她说了一句,这才回眸,满脸认真道:“你的政策对于当下来说,是正确的,这就够了。”

  张居正面上这才露出一丝笑来。

  “饿死了饿死了!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快别愁眉苦脸的了,先吃饭。”赵云惜笑着拍拍他的肩。

  他肩上的担子那样重,难免思虑重重。

  偏偏她又帮不上什么忙。

  “嗯。”张居正神色柔和:“好好吃饭。”

第141章

  顾琢光怀里抱着小懋修,含笑哄着他玩:“人恒过,然后能改~”

  张懋修把玩着亲娘的手指,笑眯眯地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两人嘀嘀咕咕地背着书,赵云惜在旁听着,便忍不住笑,当年白圭幼时,不用人催,自己便会背书。

  如今他的孩子都会背书了!

  张懋修见祖母笑了,从亲娘怀里出来,扑进昨天的怀里,奶里奶气道:“我听见门外面在叫喊麦芽糖呢?”

  他眨巴眨巴眼睛,想吃。

  赵云惜给他摸了一个铜板,让他去缠一小棍解解馋,见此不由得摇头失笑。

  乖巧小孩真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生物。

  赵云惜捧着茶盏,笑嘻嘻地感叹。

  如今日子越发好过了。

  如今神种铺开,最起码百姓能从缺衣少食的困顿中逃开,这中间有她一份功劳,她便格外高兴。

  她还在回味着昨夜的好梦。

  她梦见大明朝的百姓和现代一样,可以读书、科举,想吃肉就吃肉,想吃豆腐就吃豆腐,想穿棉衣就穿棉衣,想穿锦衣就穿锦衣。

  小日子舒爽至极。

  而张居正垂垂老矣,须发皆白,拄着拐杖,走在阡陌之中,和百姓闲闲地聊着天。

  而张敬修早已娶妻生子,正大笑着抱起孩子……

  她现在回味起来,仍旧忍不住的嘴角带笑,连带着心情也好上几分。

  “好梦易醒~易醒是好梦~”

  她快活地哼着歌。

  张懋修发现祖母心情很好,便试图得寸进尺:“奶奶,外面还有个卖小剑的货郎,做工可好可好了!”

  赵云惜俯身捏捏他小脸,哼笑:“好孩子,你看我长得像不像小剑?”

  家里全是他买的小木剑,仓库能摆上百件。

  张懋修小脸一垮:“不像。”

  顾琢光眼风一扫,他顿时老实了。

  *

  张居正近来心力交瘁。

  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纵然有嘉靖背书,但这两条都伤官员豪绅的利益,一时间御史风闻奏事,批判张居正专权擅权者不一而足。

  他坐在御案旁,看着嘉靖浣手调香,朱厚熜慢条斯理道:“你如今遇到的困难,比当年想要推行神种时,遇到的更甚。”

  他甚至有种惺惺相惜的幸灾乐祸感。上位者看似位高权重,实则难做至极。

  你以为你的权势会让他死心塌地,但他们会让你知道“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几个字是怎么写的。

  张居正抿了口茶,幽幽一叹。

  看着面前逐渐满上的茶盏,他抬眸对上帝王含笑的双眸,就听苍老的声音慢悠悠道:“不能着急,你这想法是好的,但旁人吸不到血,等我们不在了,这改革也就消亡了,你得好生想想,怎么给一条官员也能吃饱的路。”

  要不然,群情激奋,这改革便站不住脚。

  张居正沉默了,这世间就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

  “养廉银。”他言语艰涩。

  时下官员的俸禄,比如他,领了三俸,每处任职都有俸禄,再者外命妇亦有俸禄,再有官员孝敬等,他的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但高官终究是少,更多的还是小官,微末品阶,俸禄低微。

  “以地方税收制度,按比例拨给官员。”

  张居正琢磨着娘亲所言的提成,比如一县收十万两银子,则有一千两归于地方官员分派,中央和高官不得染指。

  这样地方官员的收入高起来,有名正言顺拿钱的机会,就不必铤而走险再收受贿赂。

  加上考成法、一条鞭法,互成掣肘。

  “再有,臣认真地调查过,西地、北地寻常百姓家,并无多少银子傍身,以银折税,反而横生怨忧,故而有两项选择,一为布、粮,二为银子。”

  自古以来,布都可以当钱用。

  两人商讨许久,将政策的细节确认又确认。

  “清丈田地的功绩可以纳入官员考核,成绩优秀者,优先升迁。”朱厚熜敲了敲桌子,门帘若有所思。

  张居正躬身:“皇上圣明!思虑详备,乃臣之不及。”

  朱厚熜摇头。

  待回家后,张居正又坐着发呆,还要再想想,可有其他法子,能让这政策更贴实际,更完备些。

  赵云惜心疼极了。

  他如今消瘦极了,宽大柔软的衣衫搭在肩上,明显能看到横飞的瘦骨。

  “在愁什么!”

  “我若从百姓的角度出发,便得罪了官僚体系,想要推行政策,便困难重重。”

  若随了官员的意,怕是要民不聊生。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百姓不负卿。”她耸了耸肩。

  大明这艘船,真是沉疴弊病,数不胜数。

  还有一条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