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246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偌大的财政养着一批皇室宗亲。

  子生孙,孙再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张居正面上一派风轻云淡,心里却焦躁的厉害。

  偏偏只能压制住。

  他年轻便入内阁,是福也是祸。

  跳级太快,来不及认识更多踏实人脉。

  “且歇歇脑子,别想太多了,操劳至呕心沥血,没能推行改革,反而伤了身体。”赵云惜嘴里劝着,到底心疼,和他又重新捋了一遍政策。

  “白银量少,寻常百姓家哪有银子。以货相抵倒也挺好。”赵云惜满脸肯定地点头:“再有能拿钱就拿钱,拿不出钱就拿名誉,税收除了分出养廉银,再分出基建银,拨款建学堂,修路……”

  “让百姓看到好处,免得你这里收一层,地方官员剥一层,到时候都算你头上。”

  张居正:“嗯。”

  两人絮絮叨叨聊到深夜,从以利导势,聊到改革细则,将税制无限简化,和现代版的阶梯收税。

  越穷越不用交税,越富越要交税。

  这条也得罪官僚体系和地方豪绅。

  赵云惜:……

  佛了。

  张居正反而笑了:“我才三十五,慢慢来,你说得对,从五年计划开始,不能一口气吃成个胖子。”

  “第一个五年,就先从江南试行。”

  *

  转眼便是一年。

  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再怎么磕磕绊绊,也在六部的磨合中,出了细则。

  你不满意可以,你先上疏怎么改。

  刚一推行,就遇到了至关重要的难题,其中松江徐家阻力最甚。

  张居正垂眸阖眼,再睁开眼时,便满脸凝重。

  他脱掉官袍,只穿着单薄的春衫,背负长荆,跪在徐阶榻前。

  “请老师责罚。”张居正俯身磕头。

  徐阶长长叹气。

  他颤颤巍巍地起身,望着清瘦的壮年男子,看着他倔强清正的眉眼,俯身将他搀扶起来。

  “小桃,去拿狐裘来。”徐阶垂眸轻唤。

  一旁的小丫鬟捧着狐裘过来。

  徐阶解开他背负的长荆,亲自把狐裘披在他宽阔的肩膀上,轻轻地拍了拍:“你我二人,不必玩这些。”

  张居正垂眸,声音沉沉:“弟子此番将老师置于不义之地,是该罚,并非做戏。”

  徐阶拉着他,坐在几案前,他咳了咳,这才慢悠悠道:“你是我一手提拔,你的心性,我焉能不知。”

  “我没有第一时间处理,就是让你轰轰烈烈的处理。”徐阶悠闲地侧躺,笑了笑:“我老了,稍微办差就累得心慌心悸,趁我还有余力,便拖你一把,往后在朝中,你独自行走,莫一心只为百姓为朝廷,也得想想自己的身前身后事,想想你娘,想想你的孩子。”

  徐阶见他眼圈都红了,反而洒脱一笑,温暖干燥的大掌拍拍他肩膀:“你这个想法很好,要不然皇上也不能同意,尽管放手去做。”

  张居正起身,满脸郑重地磕个了头。

  徐阶目送他告退离去。

  一灯如豆。

  在风中摇曳,几尽熄灭。

  然而院中挂着许多灯笼,照得张居正脚下纤毫毕现。

  他稳稳地踏步走了出去。

  江南地区最大的阻碍已退,其余便不成气候,有人落马,便有人起势,渐渐地形成一股新兴势力。

  更有锐气,更能办事。

  而国子监中,更是设立算学,以经学、算学成绩合算,按比例取值当做最终分数,特殊录取,以做税收、清丈土地所用。

  多录取一批士子,顿时让许多算学天赋高,但经学天赋一般的学习沸腾起来,这样的恩科,难得一见,自然得抓住机会。

  *

  朝中忙得热火朝天,对赵云惜来说,大概就是今天张居正的表情和缓,明天张居正眉头紧皱苦恼不已。

  旁的没什么区别。

  她细细想想,倒也是有的。

  她的商铺缴税更多了。

  很是令人心痛。

  她辛辛苦苦赚的钱,要缴税好多,虽然理解是为大明建设添砖添瓦,但不妨碍她肉疼一下。

  当然,也盼着明年缴更多税,她想赚多多。

  “缴税这么多,希望我这个钱用来造大炮了。”赵云惜心疼地直嘀咕。

  张居正黑线。

  “造大炮?已经在造了。”他随口道:“俺答汗把大明当血宝了,有空就想啃一口,皇上烦了,给的越来越少,开始造红衣大炮。”

  现在嘉靖手里,有钱有粮,那白银源源不断地渡海而来,那粮食在庄稼地里越长越好。

  再让他过十年前的屈辱日子,被俺答汗指着鼻子上供,舍去无数银钱,那是再不能够了!

  “那很好啊!”赵云惜心满意足。

  照这个势头慢慢发展下去,想必大明不会再陷入天子死社稷的地步了。虽然亡国之势不可挡,但能慢点还是好的。

  “明年开春,估摸着皇上要巡视江南。”一条鞭法和考成法在江南实施的很好,嘉靖自然想去看看。

  赵云惜顿时眉眼一亮:“那我能去吗?”

  再不去江南转转,她就老得走不动了。

  现在没有飞机也没有高铁,全靠铁腚直达江南,没个好身体还真不敢这样闹。

  “应当能行?”张居正也不确定。

第142章

  雪落似撒盐。

  沙沙声不绝于耳,赵云惜伸着手,接那些大片的雪花。

  凉意侵袭,指尖瞬间泛起微红。

  赵云惜反而有些担忧,她薄唇轻抿,压低声音问:“皇上此番南巡……”

  只要皇帝南巡,那必然耗费银钱无数,几十万两几十万两的往里砸。

  张居正闻言,眉眼间溢出几分笑意,温和道:“巡视,亦是安邦,倭寇横行,边关不稳,自然民心浮动,如今朝中有粮有银,自然要显现一二,震慑宵小。”

  赵云惜有些羞赧地笑了笑。

  她并非杞人忧天。

  皇帝作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老年变坏太正常了。

  嘉靖本就是早年英武后期昏庸的代言人!

  “这几日,给我一千两银子,我想挨个宴请好友,跟他们诉说我的理想和抱负。”张居正洒脱一笑,温声道:“纵然时势造英雄,但我想明白了,我翻遍史书,从古至今,不论是改革、改朝换代,秦之奋六世余烈,唐之承贞观遗风,盛世华章之下,从不是一人之功!”

  赵云惜冲他竖起大拇指。

  不愧是能做大事的人,能屈能伸,思路转得极快。

  “银子就在仓库放着,你自己去拿便是。”赵云惜眉眼柔和:“银子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必太过在意,花就花了。”

  张居正哈哈一笑:“好!”

  *

  大明开设澳门港,一时间船队如织,民间商队组织出海,先试探着在周边小国做贸易。

  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玻璃直接卖出天价。

  是的,赵云惜当即就托王朝晖在澳门做生意时,给她开个玻璃铺子。

  生意好到爆炸。

  她一时间赚到盆满钵满,并且老实带头缴税。

  甚至把甘玉竹的羊绒制品也送去了,柔软轻薄又保暖抗风,款式也漂亮新颖,卖的也极好。

  赵云惜坐着喝茶。

  红泥小火炉中的炭火正旺,烤得她脸颊红扑扑。火光映在她漆黑瞳仁中,摇曳不定。

  她在心里默默盘算,一个国家想要昌盛,首先要有足够的粮食,再有足够的银钱,等这些都满足以后,就要修路建桥,大力发展经济,训练军事,兴修水利……

  还有广开言路,修建学堂。

  她咂摸咂摸,只要嘉靖和张居正不死,上面要做的那些,根本不成问题。

  赵云惜虔诚地上了一炷香。

  加油活啊我的皇帝。

  刚净完手,就听见外面传来声响,赵云惜出来看,就见白圭领着一个和小懋修差不多大的男娃。

  赵云惜福至心灵:传说中的朱载壑。

  果然,张居正含混介绍,说是亲友家的小孩,来自家玩耍。

  朱载壑被教导的彬彬有礼,行事一板一眼,穿着竹青色的直裰,映衬着肉嘟嘟的小脸更加白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