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第64章

作者:李诗情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看来龟龟崽把诗意也了解了,并不是一味地胡背。

  “原来这样。”白圭小小的脸蛋满是思考。

  赵云惜捏捏他的脸:“小孩不要想太多,会长不高。”

  小大人一样。

  白圭的小脸被她捏红了,顿时没有那股老气横秋。

  “娘。”他有些无奈。

  赵云惜舒服了。

  回去后,也是累了,各自洗洗睡了,赵云惜再琢磨跟他分床睡,想着给他单独打个小床。

  谁知跟李春容一说,她就受不了。

  “这孩子这么小,一个人睡多可怜,冬天冷得很,很多老人小孩都挺不过去,就得跟大人睡一起,啥小男孩,从你肚子掉出来的肉,跟他娘睡天经地义。”

  “可不能叫他自己睡。”

  李春容不放心。

  赵云惜摸了摸鼻子,这还是对方第一次起高腔,她连忙安抚:“我就问问。”

  她记得什么育儿专家说,小孩三岁分床比较独立,才想着问问的。

  “自家孩子自家疼,你不搂着他睡,孩子晚上多冷啊。”

  李春容直接就是你死了这条心,不可能。

  赵云惜表示知道了。

  “娘。”小白圭眼巴巴地看着她:“我就缩在墙角,我不挤你了,我就睡一点点位置。”

第31章

  见白圭说得可怜,赵云惜笑到不行,把他搂在怀里一顿心肝地哄。

  说起睡觉的问题,她就想起来,火炕还没盘。

  隔日她就去找张鉞,让他帮忙介绍瓦工,把自己的基础需求说了。

  “也是先前做竹纸时想到的,那烘干纸张的夹巷,若是能做成屋子,那不是很暖和吗?就废点炭,但是人舒服。”

  “我的设想是弄在西屋,用砖石垒个床,像是夹巷那样,弄个烟道进床下,这样又省炭,又能暖和。”

  “我娘的西屋,和我的西屋,都要弄。”

  赵云惜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最近总听江陵地区十月就下大雪,就觉得人力抗不过去,还是得想法子。

  这时候可没羽绒服,她也折腾不出来。就只能从睡觉的地方想法子。

  再说猫冬猫冬,当然要猫在家里过冬。温暖舒适性就至关重要,先前没钱就不说了,现在赚钱了,她就不肯再吃这个苦。

  她就怕冷,以前初冬要开水暖毯,稍微冷点就抱着暖气,要不然被窝根本暖不热,脚冰得像石头。

  张鉞听她说了以后,很感兴趣,夹巷烤纸,温度确实适宜,而且竹纸那样脆弱都没事,想必人也能适应。

  最重要的是,还极省柴火,最费钱的也就是做夹巷建筑,平日里一捆柴能用好几天。

  他就承诺这两天去找瓦工,想着若真能成,给老娘也做一个。

  大家都受过冻,一听确实能保暖,张鉞都极上心,他年纪大了,冬天和老妻哆嗦嗦暖不热。

  在大风雪面前,人显得格外渺小无力。

  时下也听过什么火炕、火墙等,但是具体内里的细节不知道,和夹巷联系在一起,他瞬间就懂了。

  “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好使,我那时候亲自去过夹巷,都没想到还可以弄到房间里,确实暖和,我想着灶台设在房后面,这样面上好看,离得还近。”

  张鉞俯身抱起小白圭,满脸感叹。

  张白圭想起近来在林宅看的书,就笑着奶里奶气解释:“早在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鲍丘水》卷六中有记载,说是‘水东有观鸡寺,寺内有大堂,甚高广,可容千僧,下悉结石为之,上加涂塈。基内疏通,枝经脉散。基侧室外四出爨火,炎势内流,一堂尽温。’是不是就是这火炕?咱不需要容千人,想必一床尽够了。”

  张鉞一听他咬文嚼字,捏着眉头道:“原先听三弟和你爹张嘴就是之乎者也,现在你也读书,也会之乎者也了!我听着就头疼。一家子咬笔杆的,真叫人受不了。”

  张白圭腼腆一笑:“那我不说了。”

  张鉞和她们仔细商议过,心里有数才走了。

  “这玩意儿冬天能暖和?”李春容有些不解。

  她那西屋要是也搭火炕,希望到时候好使,她还挺期待的。

  “那要把前后西屋都收拾出来,那你们书房岂不是也得弄?到时候冻手冻脚,读书写字伸不出手也不好。”李春容建议。

  赵云惜一想也是,但是这样格局动得太多,书房也小,根本折腾不开。

  “要是建新房子就好了。”她小声嘀咕一句。

  越想越觉得可行,她连忙开始盘算所需的银钱。

  现在的三进院子,是早些年的老宅,张诚他爹盖的,一切都好,唯独有一条,和现在的赵云惜需求不匹配。

  在现代习惯宽阔明亮的房间,古代这狭小幽暗的房间,在有能力改善时,她就想改改。

  “娘,你说我们重新起个院子咋样,这冷年眼瞧着一年又一年没个尽头,这样把西屋搭火炕,那改了睡觉的地方,做什么都不方便。”

  赵云惜在心里盘算着她手里的钱,感觉足够了。

  “还盖个三进的大院子,现在略微局促些,你和爹的房间改成最大最排场的,后面第三进也改漂亮些,等白圭成婚了,他们一家子住。”

  “现在人多了,东西也多,堆得满满当当,快没有下脚地了。”

  李春容认真思索,开始算:“你大伯家是四层的院子,十来个劳力花两个月时间建成,人工就要快十两银子,砖瓦加起来十来两,木材顶重要,那横梁贵,加上门窗也要十来两,打地基、砂石,加起来又要十来两,并起来就是五六十两,咱只盖三层院子,那也得五十两左右……”

  她想想就心肝疼。

  赵云惜却觉得可以,有一座自己住起来舒坦的房子太重要了。

  “钱是王八蛋,花了还能赚!家里银钱够了!主要林宅要是来人,再和我们挤不方便,我们在林宅就有专门的小院子,没道理咱有钱却委屈人家,我的意思是,趁着下大雪还有两个多月,干脆咱也新建院子好了,也建四进的!给夫子留一进!几个同窗孩子留一进!”

  这往后都是人脉,他们出自小村落,有个人脉不容易。

  李春容抠着手指,越想越结巴:“可我拿不出五十两……”

  她在心里仔细盘算,把自己压箱底的钱都算上,没有。

  赵云惜腼腆一笑:“你三我七,咱合出钱就好了。”

  这么大的事,李春容一时心神不定,连忙道:“等你爹和文明回来,咱商量商量。”

  赵云惜点头。

  一时按捺下来,每日上课、下课,等到休沐日,赵云惜早早就牵着小白圭等在门口。

  “相公!”她脆生生地喊。

  张文明背着书箱,闻言抬眸望过来,就见她眉眼飞扬,满怀期待地望着他。

  “云娘。”他快步走过来。

  赵云惜迎他入院,让他坐在桌椅前,又是端茶又是倒水,还让小白圭给他捶腿。

  她眉眼婉转,伺候地极为精心。

  张文明受惯冷待,突然被热情包围,瞬间吓得坐立不安,他捏着茶盏,谨慎问:“发生什么事了?”

  是她看上别人想和他和离怕他闹,然后来稳住他?还是终于觉得书生无用,要弃了他?他有些不敢想了,心里的怒气快要冲到天灵盖。

  捏着茶盏,因为紧张,连语气都变得硬邦邦:“有什么话,你尽管说。”

  他刚才被迎进来的高兴劲彻底褪去,心里酸涩难受起来。

  赵云惜挨着他坐下,抬高他手中的茶盏给他喝水,盯着他笑吟吟道:“先前教大伯做竹纸,说了夹巷烘干,后来娘说今年冷得早,我就想着,把我们房间也引入烟道,那多暖和,后来又一想,咱这是大几十年的老房子了,布局难免不美,何不另起个院子,到时候不拘带你的同窗回来,还是白圭的同窗,都是极好的。我和娘算过了,统共花费要五十两银子。你觉得如何?”

  总而言之,想新建房子。

  张文明不可否认的是,他松了口气,又提起一口气。

  “我才赚了三两银子……”还是勤勤恳恳抄书得来。

  五十两银子对他来说是不可触碰的天价,他挫败地捏着杯盏,他拿不出钱。

  赵云惜眉眼温存,语气柔和:“不打紧,相公有这个心就好,银钱的事,自有爹娘和我操心,你如今读书,顾不上这些,是理所应当的。”

  张文明不知她手里具体多少钱,却知道真的有钱,闻言立马道:“你自己做主就成。”

  赵云惜抬着茶盏,亲自喂他喝了,带着工具人小白圭撤退。

  张文明望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又看看面前盯着他看的甜甜,他娘子还要他,心情愉悦之下,冲她笑了笑。

  甜甜戒备地看着他,撒腿就跑,娘说她没学会说话前,离村里任何男人都远一点。

  张文明笑容一收,片刻后摩挲着茶盏,止不住地笑。

  灶房内。

  “娘,相公应了。”赵云惜笑吟吟道。其实张文明的意见并不重要,又不用他出钱。

  李春容想想大哥家漂亮的房子,心动极了,火热热的,但心里却没底:“这样的大事,你爹不一定同意,他恋旧。”

  赵云惜把冲过来要烧火的甜甜拎起来,自己烧火,一边随口道:“成不成的问问再说。”

  “行吧,他估计也不会说什么,咱今天包饺子,割了一把芹菜,做了芹菜肉馅儿和韭菜鸡蛋馅儿,一荤一素,想吃啥就吃啥,就想着你们吃得开心就好。”

  包饺子费时费力,从剁馅儿到擀面皮、包饺子,要废半日功夫。

  赵云惜心下感动,李春容也是认真生活的性子,这样浓浓的烟火气,让人心里跟着烫烫的。

  两人刚把饺子煮上,张镇就回来了。

  赵云惜眼睛亮亮的,期待地看向李春容,知道她是什么意思,在张镇疑惑的眼神下,一一解释清楚。

  “家里钱够吗?”他问。

  赵云惜点头,够自然是够的。

  张镇长胳膊长腿缩在小椅子上,他叹气:“是我和你娘没本事,用你一个女子赚的钱起房子,哎……”

  赵云惜连忙劝:“要不是你和大伯是亲兄弟,大伯做什么掏那么多钱来买我的方子,杀人夺宝的法子多得是!我心里都明白,爹娘和文明都待我好,我们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现在看着是好起来了,但早先我生病难受的时候,是娘照顾我的!”

  擦身、洗衣服、喂饭,照顾将死的病人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