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敲钟的紫藤
瓜尔佳氏连忙安抚宜敏:“敏儿,不要多想,额娘只是担心皇上对小公主的荣宠会不会太过了?”她本不愿在外孙女满月这天说扫兴的话,但还是想提醒一下女儿,免得女儿爱女心切疏忽了这方面,六格格是康熙所有女儿中唯一被赐名的,而且一应待遇份例皆比照皇子,再想想阿鲁玳这名字的寓意,不知惹来多少人眼红呢!
“原来额娘是担心这个?”宜敏恍然,却对着瓜尔佳氏摇了摇头,“我明白额娘的意思,只是若这胎是个阿哥,我可能还会担心皇上的宠爱太过,但阿鲁玳是个女儿,这方面的顾虑完全没必要,我只会担心皇上对她的宠爱不够!”
宜敏轻笑着拍着怀里的女儿为瓜尔佳氏解惑:“以我如今的位份,无论阿鲁玳受不受宠,将来得个固伦公主的封号不成问题,作为大清最尊贵的公主,岂能没有与之相媲美的宠爱?”
女儿家一旦出嫁靠的就是娘家,作为爱新觉罗家公主更是逃脱不了和亲的命运,比起丰厚的嫁妆和高贵的封号,皇帝的重视才是阿鲁玳将来安身立命的本钱,决定着女儿将来在夫家的地位和权威!
从阿鲁玳出生到出嫁,中间这十数年的时间,足以让宜敏将女儿受宠的名声传遍蒙古大草原,她要让全天下都知道康熙宠这个女儿!她要让所有人面对阿鲁玳的时候不敢有任何轻慢,否则就该好生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得起康熙的怒火!只有这样阿鲁玳才能够真正一生无忧!
瓜尔佳氏闻言愣了半天,没想到自家女儿竟然考虑得如此深远,不过仔细想想又觉得这话有理,满族的姑奶奶生来尊贵,未嫁前在娘家的地位本就极高,但皇家的公主却有所不同,生母的位份和皇父的宠爱才是她们的立身之本,不受宠的公主直到出嫁都是默默无闻,几乎是养在深宫无人识的那种,在后宫的地位还不如一些得脸的奴才。
可想而知这些公主长大后被宛如货物一般被送到草原上和亲,运气好的就默默地在公主府中老死一生,运气不好的年纪轻轻就暴毙夭亡,但是六格格不同,作为皇贵妃所出的公主,身份地位与一般的公主不可同日而语,若再有皇帝撑腰,将来无论和亲蒙古任何一旗也不怕有人敢怠慢。
瓜尔佳氏越想越觉得自家女儿深谋远虑,连连点头道:“还是敏儿想得周到,既然你心中有数,额娘就不多操心了,只是要掌握好其中的度,尤其那起子小人更是要留心的!”瓜尔佳氏还是提醒宜敏小心驶得万年船,后宫的手段防不慎防,皇帝的宠爱带来的不仅是好处,更多的是嫉恨和算计,好处也要有命来享,把握好其中的平衡很重要。
“额娘放心,吃一堑长一智,如今后宫九成九都在女儿掌握之中,若是有人敢伸手,本宫不介意让她们见见血!”宜敏冷笑两声,既然已经真正掌控了后宫,她岂会再让那些跳梁小丑继续嚣张下去?如今各方势力都浮上了台面,她要在后宫这一亩三分田上下一盘好棋,让那些自以为执棋的人好好体验一番什么叫做妙趣横生!
①阿鲁玳:凤凰【满语】。
第116章 木兰秋狝
康熙怀里抱着自家白嫩嫩的宝贝女儿,凑在宜敏身边面前,陪着小心讨好道:“敏儿,朕这次前往木兰秋狝不是故意不带上你,实在是后宫不能没人坐镇,咱们的阿鲁玳又这么小,你忍心将她一个人留在宫里吗?朕保证下一次一定带着你一块儿,好不好?”如今虽然三藩已定,但北方草原不稳,台湾郑氏蠢蠢欲动,他已决心先**,那就必须安抚一下蒙古各部,借由木兰秋狝试探一下蒙古各部的动静势在必行。
宜敏眉梢轻抬,似笑非笑地瞟了康熙一眼:“皇上前往木兰是国事,要带上谁自然是皇上说的算,哪里有臣妾置喙的余地?”当她不知道康熙打什么主意?安抚蒙古最好的办法就是联姻,但是大清目前没有适龄的公主,那么宫里的两位太后就派上了用场,太皇太后对外称卧病在床,自然是不能去的,那么皇太后此行就成为了必然,康熙嘴上说得好听,说到底不就是因为宫中不能无人坐镇,更重要的是他不放心太皇太后,生怕这位他不在的时候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吧?
宜敏自然也不放心将太皇太后一个人留在后宫,而且阿鲁玳还不到一岁,她不可能带着她一块上路,若是留在宫里她哪里能放心将自家宝贝交给别人照顾?虽然知道留宫已成为必然,但是她也不想这么快让康熙达成目的,适时地发发小脾气是必要的,否则一个女人贤惠惯了,男人不免开始理所当然起来,一旦做出任何不符合他心意的事,很容易成为无理取闹的不贤了。
“敏儿莫要跟朕置气,木兰秋狝既是国事也是家事,朕这不是一早就跟你商量过了吗?何况后宫之事本就是敏儿说的算,若是敏儿放心得下,朕决对没有二话!”康熙好笑地看着使性子的宜敏,知道她对不能出行很是遗憾,这时候不过是发发小脾气,他也乐意纵着她,毕竟这些年除了在京城附近微服出行了几次之外,一直都没机会带着宜敏走远一些,如今难得有这个机会名正言顺地走出紫禁城,偏偏宜敏不能去,也难怪她不乐意了。
宜敏轻哼了一声,揉搓着手中的帕子气道:“皇上这是算准了妾身舍不得女儿是吧?”见康熙满脸讪笑,宜敏突然眼圈儿一红,转过身去背对康熙,拿起帕子捂着眼睛装哭起来,“妾身知道皇上定是嫌弃了妾身这个黄脸婆了,巴不得离得妾身远远地,您才好找些年轻美人回来对不对?妾身是个识时务的,自然不会拦着皇上,乖乖地在宫里当个管家婆就是了。”说到最后真的委屈地抽泣起来。
阿鲁玳这时候似乎与自家额娘心有灵犀一般呜哇大哭起来,手脚乱蹬地扑着宜敏的方向,唬得康熙连忙抱紧了怀里不停扑腾的宝贝女儿,生怕将她掉了下去,不由得有些手忙脚乱,可惜阿鲁玳一点也不给康熙面子,小脸皱成一团哭的好不可怜,让人听了心中揪疼得不行。
“额娘的小阿鲁玳这是怎么了,快让额娘抱抱!”宜敏听见女儿的哭声,也顾不得装模作样了,连忙转过身伸手抱过女儿哄着,顺便将康熙挤到一边去,明显余怒未消的态度让人想忽视都难。
康熙被挤得身子一歪,顿时苦笑连连,等宜敏哄好了女儿,这才厚着脸皮贴过去,不顾宜敏轻微的挣扎搂上她纤细的腰肢,好声好气地哄着:“你这是生的什么气?若非万不得已,敏儿以为朕会舍得不带上你吗?”
宜敏眼中泪珠儿欲坠还盈,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点着康熙的胸膛地委屈道:“人家才没有胡思乱想呢!谁不知道草原上的姑娘们一个个能歌善舞,又是热情如火,皇上这回御驾亲临,还怕没有美人儿送上门任君挑选?妾身还是乖乖地在宫里窝着吧,省的跟那些娇花嫩蕊一比可不就成了人老珠黄了?”
康熙闻言却是哈哈一笑,凑过脸去在宜敏白嫩的脸上响亮的亲了一口:“敏儿还说不是胡思乱想?在朕眼里全天下的女人加在一块儿也比不上敏儿的一根发丝儿,何况天下哪来这样年轻漂亮的黄脸婆?”
他说的可是发自内心的大实话,宜敏虽然已经二十七岁,却比刚进宫的时候还要漂亮妩媚,皮肤娇嫩得犹如初生的花瓣,身段更是完美到了极致,丝毫不像生过三个孩子的女人,若对不知情的人说她只有十八岁,绝对没有人会怀疑!
宜敏闻言却没有高兴起来,漂亮明亮的凤眼反倒黯淡下来,有些怔怔道:“若非妾身尚有这三分颜色,怕是根本入不得皇上的眼吧?只是女人年华易逝,就是这三分颜色又能够持续多久?若是有一天昭华逝去,或许……”
话音未尽宜敏却好似突然回过神来一般连忙挤出一个笑容:“妾身怎么竟说起了这些,真是不知所谓……”面上虽然笑着,眼中的泪却不由自主地落了下来,顿时手忙脚乱地拿出帕子擦拭起来,“皇上恕罪,妾身失礼了……”
康熙似乎没有想到宜敏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不由得有些发愣,直到宜敏落泪才回过神来,伸手捧起宜敏的脸,看着他最爱的那双眸子被泪水浸湿,感觉胸口一阵难受,大拇指不断去拭那晶莹的泪水,这是他第二次看见宜敏落泪,比起第一次更让他难受,只因宜敏第一次流泪是因为高兴,而这次显然不是,他虽然不明白宜敏为何会有如此突如其来的情绪,但是没有什么比止住眼前人的泪水更加重要。
“敏儿,你好好听着,这话朕只说一次!”康熙盯着宜敏的眼睛满是认真地开口道,“朕承认你初入宫时,朕最喜爱的的确是你的容貌和与众不同的气质,但是这之后,你的才情、你的温柔、你的贤惠,所有的一切都让朕那样惊喜与珍爱,在朕心里,我们是一家人,你是我的妻子,是我们孩子的额娘,无论十年、二十年还是更久,你都是朕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够取代你的存在,所以不要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女人和自己相提并论好吗?她们不配!”
康熙第一次对一个女人这样明确地说出自己的心意,却发现这些话很是自然地从他嘴里蹦了出来,一点也不需要思考与犹豫,因为这是他的心里话,两人经历这十一年的风风雨雨,宜敏的身影早已充斥着他身边的每一分空间,他已经习惯了每日准时到钟粹宫用膳,习惯茶余饭后跟宜敏一起谈天说地,习惯共同讨论如何教养孩子们成才,各种各样的习惯让他根本无法想象离开宜敏的日子该怎么过……。
他喜爱宜敏身上自然的清香,于是开始腻味其他女人身上各种浓重的花香脂粉味,他习惯于宜敏的直来直去,进而厌烦后宫的虚伪谄媚与阴谋算计,宜敏的存在让他在国事繁忙之余能够宁静休憩,儿子的出色孝顺让他拥有普通人家的温暖亲情,女儿的乖巧可爱让他第一次知道父亲对闺女的溺爱可以这样甘之如饴……
可以说宜敏给了他曾经希翼的一切,她达到了一个女人可以达到的极限,聪慧、理智、贤惠、宽和、慈母心肠……她身上集中了女人所有的优雅与从容,康熙从不认为世上能有哪个女人可以比得上他的宜敏,当然宜敏身上也有着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时不时蹦出点让人哭笑不得的小心思,偶尔突如其来地撒娇发脾气,但是这点小任性反倒凸显宜敏的真性情,康熙从来只觉得可爱与真实,很是乐意纵着她这点小性子。
宜敏直视着康熙的眸子,听着那毫无辞藻修饰的直白话语,看着他眼底的认真和笃定,不由得打从心底缓缓绽开一抹倾国倾城的笑颜,妩媚的凤眼愉悦地眯起,柔顺地将螓首靠在康熙肩窝上轻轻嗯了一声,声音中带着说不出的愉悦与释然。
康熙下巴轻蹭宜敏的发顶,心中不停思虑着宜敏这次突然情绪爆发的原因,要知道宜敏是个极为骄傲自信的女人,后宫无数的美人佳丽都不能让她动容,甚至每次选秀她还会专挑颜色好的女子充盈内廷,丝毫不认为自己会因此受到威胁,这份自信到极点的耀眼光华令他为之目眩神迷,所以宜敏绝不是那种杞人忧天的性子,偏偏这次竟然会为些子虚乌有的事情担心到落泪,不由得康熙不心存疑虑。
何况在康熙心里,宜敏性子直白坦率,在他面前更是从来藏不住心事,若没有特殊的原因不可能出现这般反常的言行,除非是有什么人在她面前嚼舌根,或者是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事情……康熙眯了眯眼睛,扒拉着后宫能让宜敏产生动摇的人选,想来想去能有这份能耐的人着实不多,嫌疑最大的竟然是慈仁宫的皇太后,毕竟宜敏不知道当初陷害她的人中有皇太后,跟皇太后的感情依然极好,唯有这位才能对宜敏产生这样大的影响力。
宜敏靠在康熙怀里,心中悄然松了口气,这次的举动对她来说是一场冒险,幸好康熙对她的信任远远高于常人,否则难保不会怀疑她的用意,本来她对孝惠这位皇太后是极为敬爱的,尤其有前世的情谊在前,今生相处极为相得,却忘记了今生早就与前世不同,她前世与孝惠并没有利益冲突,而科尔沁在太皇太后的光辉下足以保证蒙古的霸主地位,所以她可以安心做一个慈祥的老太太。
今生的情况却不同,太皇太后与康熙感情急转直下,几乎称得上反目成仇,偏偏后宫之中有份量的妃嫔没有一个是出身蒙古,作为硕果仅存的科尔沁出身的皇太后,孝惠自然不可能再拥有万事不萦于心的淡定,作为孝庄与康熙之间最初冲突的导火索,作为满洲大族势力代表的宜敏,如今与孝惠已经不可能再和睦共处了,只不过宜敏没有想到孝惠的出手会那样地突然狠辣罢了,真的只差一点就能让她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往而不来非礼也,宜敏可不是只挨打不还手的人,孝惠无论威望还是地位,比起孝庄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尤其孝惠并非康熙生母这一点更是她的致命伤,若是她安分守己,康熙自然乐意做一个孝子给天下人看,但是她偏偏不得不动,否则孝庄和她这两位太后一旦去了,科尔沁在大清后宫将再无半点话语权,在蒙古的超然地位也将不复存在,她们一生为之做出的牺牲奉献将付之东流,这让孝惠如何能够忍受?
这次木兰秋狝所谓何来明眼人都心知肚明,更是孝惠提高自身威望的大好机会,所以她必然会全力以赴,不但要为康熙安抚好蒙古各部,而且肯定会趁机让科尔沁提出条件,换取科尔沁女人再入后宫的机会,而这个女人作为安抚蒙古的筹码,在康熙平定台湾,兵临蒙古之前都将成为后宫一个特殊的存在。
可以说若是让这样一个女人入了宫,那么孝惠就等于占据了上风,只因康熙不得不对这个女人做出宠爱的姿态,位份也要够高才能安抚蒙古,而宜敏若顾全大局就决不能去动她,这无疑陷宜敏于被动,她岂能让这等算计轻易得逞?
如今她就是要在康熙心里种下一根刺,让他觉得孝惠此次出行蒙古的目的不是为了他,而是为了替科尔沁牟利,是站在蒙古的立场上对他施压,只要康熙对孝惠的所作所为心怀警惕,那么宜敏就立于不败之地,何况蒙古还不到科尔沁一手遮天的程度,她这次不跟着去就是为了撇清干系,正好给两个儿子一个真正历练的机会!
“皇上,刚刚是妾身无理取闹了,妾身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总觉得心中不安,皇上此去定要小心保重自己。”宜敏抚着康熙的胸膛,眉头微蹙不无担忧地叮嘱道。
康熙伸手抚平宜敏眉间的紧蹙,温声道:“敏儿放心,此次木兰秋狝朕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考虑好了,本打算平定三藩之后就去,如今多准备了一年,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是……”
康熙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朕这次打算带上承瑞和赛音察浑一起去,敏儿觉得如何?”康熙小心翼翼地看着宜敏的脸色,生怕爱子如命的她会当场发飙。
按理说木兰秋狝只要康熙定下名额,谁不是高高兴兴地随行,根本不需要跟别人商量,但是康熙不可能独自出行吧?这后宫随行伺候的嫔御和宫人,到达木兰后对蒙古各部及其女眷的赏赐等等,桩桩件件都需要宜敏经手,若是惹得宜敏发怒,他到时候真的要焦头烂额了?他可不想将这种事完全交给皇太后,毕竟太后出身科尔沁,肯定无法对蒙古各部一碗水端平,别到时候除了科尔沁,将蒙古各个盟部都得罪遍了才好。
其实若是宜敏能去,康熙肯定会带上宜敏,到时候蒙古诸王福晋、命妇等人的应酬自然不需要他操心了,偏偏女儿如今不过一岁大,经不得长途跋涉的劳苦,交给别人他和宜敏都不放心,只能留下宜敏坐镇后宫,免得太皇太后和太妃们闹出什么幺蛾子,至于皇太后这里,只能他自己小心留意这位的动向了。
宜敏伸手轻怕已经在她怀里睡得小脸通红的阿鲁玳,对康熙那副小心翼翼的模样翻了个白眼:“难道妾身在皇上心里就是这般不识大体的人吗?妾身自然知道皇上是为了孩子好,只是此行从京城到木兰路途遥远,孩子们还小,妾身又不在身边,哪里放心得下?”
难得康熙主动开口要带上两个儿子,她可是求之不得,倒是省了她多费一番功夫,当然若说不担心承瑞和赛音察浑那是不可能的,毕竟蒙古那摊子水有多深连她都不清楚,皇太后会不会趁她不在出手算计两个儿子也未可知,但是她相信康熙会护着两个儿子,只要他有心就没人能在他眼皮子底下伤了两个儿子。
康熙揽着她的肩安慰道:“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是雏鹰总要学会自己飞翔,孩子大了就该多经历磨练才能成长,咱们的儿子那般出色,朕希望他们能早日独当一面,这次带上他们只是让他们长长见识,朕会将他们放在身边亲自看着,你就放心吧!”
康熙对这两个自己亲手教养出来的儿子寄望甚深,自然不会将他们置于险境,考虑到**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将来平定蒙古指不定还要靠儿子,自然要借这次机会让儿子们对蒙古各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才行。
宜敏将怀里睡熟的女儿交给一旁的奶嬷嬷抱下去,转头看着康熙轻叹了口气:“孩子们固然聪慧,但是从小就没离开过皇宫,一下子到了蒙古难保会不适应,您看是不是要多带些太医随行?”
只有地狱跟着一起去,她才能真正放心,这样就算发生什么意外,至少能保证两个孩子性命无忧,加上一路上有碧水带着暗部的人伺候保护,若是有事她也能第一时间知晓,倒也不怕孩子们被谁算计了去。
康熙一听深觉有理,水土不服可是件要人命的事,顿时连连点头:“敏儿说的是,就带左右院判随行吧!对了,顺便把钟粹宫膳房的奴才带上几个,到时候承瑞他们的膳食就由他们负责,免得孩子们吃不惯蒙古的食物。”这些年吃惯了钟粹宫层出不穷的美味,他和儿子们的胃口都被养刁了,哪里能适应草原上那膻味极重的牛羊肉呢?
宜敏轻轻点头,就算康熙不说她也会这么做,至少在膳食上不用担心被动手脚,想了想,宜敏又问:“皇上这次准备带哪些宫妃随行?”既然她这个皇贵妃不能跟着去,那么一妃六嫔至少要带上几个撑场面,否则谁来接待哪些蒙古贵妇、格格?总不能人人都叫皇太后亲自接待吧?
康熙不以为意地摆摆手:“这些敏儿看着办就是了。”反正带谁不是带,他也没指望这些女人能有多大用处,只要不给他丢脸就是了,后宫素来由宜敏执掌,他不想越俎代庖动摇宜敏的权威,反正他相信宜敏会将一切安排妥当。
宜敏眼带笑意地睨了康熙一眼,慢条斯理地掰着手指算道:“佟妃好歹是妾身之下地位最高的,带上她也能帮着伺候皇太后,六嫔中成嫔出身大家,性子活泼开朗,想来跟蒙古的姑奶奶们合得来,不妨也带上,本来淑嫔来自盛京倒是个好人选,可惜生小阿哥的时候伤了身子,到现在也没见大好,倒是不好轻动。”
康熙微微颌首,对这两个人选还是满意的,尤其这两位没有真正参与当初的那场阴谋,甚至还被顺手陷害了一把,至于僖嫔是个病秧子,端嫔是个上不得台面的,惠嫔和温嫔这两个心思恶毒的康熙压根就不想见到,更遑论带上她们随行,于是高位妃嫔就只有佟妃和成嫔可选了。
“皇上可别忘了,大格格过年可就十四岁了,是时候相看人家了,底下的几位格格也陆续大了,这次蒙古各部青年才俊齐聚,倒是个好机会,皇上不妨多留意一二,张贵人和布贵人终究是几位格格的生母,此次出行不妨带上她们。”
宜敏对着康熙轻轻提了一下,到是让康熙想起了自己有个即将成年的女儿已经可以相看人家了,不由得对宜敏的细心极为赞赏,满意地点头同意了这个提议,张氏是大格格的生母,底下还有一个四格格,带上她算是给两个格格一份体面,而五格格与四格格同岁,带上了张氏自然不能落下布贵人兆佳氏,剩下的几个格格虽然年纪还小,但是可以先定亲嘛!
康熙已经开始噼里啪啦地在心里拨拉着可以联姻的部落,原来没想到嫁女这一茬,如今被宜敏一提,他才想起来还有和亲这一大利器,不一定非要靠皇太后来拉近满蒙之间的情谊,他直接把女儿嫁过去岂不是更好?或许他应该在宗室里多挑出几个宗女一起抚蒙,大部落需要拉拢,小部落也不能放弃,只要这些和亲的格格和宗女能在蒙古站住脚,那他就不必再如此束手束脚了。
“敏儿得空不妨多多召见宗室福晋,朕此次会恩准随行的宗室带上福晋随行……”康熙思考了一会突然对宜敏说出这样一番话,宜敏微微一愕,很开就反应过来康熙的用意,笑着点了点头,没想到康熙比她想象的还要迫切,毕竟如今在蒙古的那几位老公主撑不了多少年了,尤其孝庄的三个女儿已去其二,仅存的固伦淑慧公主阿图是孝庄如今唯一的指望了,现任的巴林郡王是阿图亲子,也是看在这份上,孝庄才能在慈宁宫安养这么多年。
“皇上放心,妾身会让福晋们带着家中的女儿一起入宫,宫中的格格们都大了,也该找些伴儿一起玩乐学习才是呢!”找些借口让这些个宗女入宫对宜敏而言不费吹灰之力,她很乐意多教养几个得力之人送往蒙古和亲,她手上本就有一批待嫁宗女的名单,这次正好派上用场,有了新一批和亲蒙古的公主、郡主、县主人选,她倒要看看阿图这个公主是不是还能那么举足轻重?
前世的阿图可谓真正的天之骄女,她的阿玛是皇帝,弟弟也是皇帝、亲侄子还是皇帝,额娘先是皇太后、后是太皇太后,加上孝庄对这个女儿无与伦比的钟爱,令她一生顺遂,横行蒙古无人敢惹!
宜敏可没忘记这位长公主这些年曾多次请求入京为孝庄侍疾,可见是得了孝庄暗中传出的消息,而且这消息中肯定没少说宜敏的坏话,阿图所上的奏折字里行间都隐晦地表达有小人横行,挑拨康熙和孝庄的祖孙之情,这小人是谁不言而喻,她这摆明了想要进京打压宜敏,好为孝庄撑腰呢!
不过不需要宜敏出手,康熙据找借口驳回了她的请求,毕竟这位长公主的骄横跋扈可是出了名的,康熙可不想她进京找麻烦,到时候要是把太皇太后弄出来,头疼的肯定是他自己。
宜敏拿起一旁桌案上放着的一叠册子,拿起最上面的一本递给康熙道:“皇上,这是妾身拟的给几位长公主礼单,听皇太后说起端靖长公主和永安长公主进来身子都不太好,妾身就多加了些名贵的药材和食材,您瞧瞧可有什么需要改动的地方”
按宜敏前世的记忆,这两位公主已然命不久矣,但是不妨碍宜敏对她们示好,只要在她们死前能够达到宜敏的期望就足够了。
自从两年前固伦雍穆长公主雅图去世,蒙古仅存的三位和亲长公主中除了阿图,剩下的两位都是孝端文皇后嫡出,一位是皇太极三女固伦端靖长公主,另一位是皇太极八女固伦永安长公主,这两位公主身份高贵却碍于生母已逝,不得不对阿图曲意讨好,只是当她们得知孝端文皇后之死其实与孝庄有关之时会是个什么反应?还会不会如现在这般对阿图长公主退让隐忍?宜敏拭目以待这次木兰秋狝之后,蒙古会出现怎么的好戏!
她这辈子要让孝庄也尝一尝亲生孩子一个个死在自己之前的痛苦和绝望,两年前雅图长公主之死让孝庄悲痛欲绝,真正一病不起,如今她很期待她得到阿图这个仅存的女儿因为她这个额娘的过错苦苦煎熬的时候,会是怎样的痛彻心扉!她留下来孝庄这条残命可不是为了让她颐养天年的,她要她生无可恋、痛苦煎熬,她要她在绝望无助中慢慢死去……
第117章 釜底抽薪
康熙粗粗阅看了一番手中的册子,不由得频频点头,对宜敏的大方周到极是满意,换了平三藩之前他或许会肉痛,但是自从查抄了三藩的家底之后,如今大清可谓国库充盈,他一点也不介意对天下人显示自己的大方,对这些安抚蒙古的长公主施以恩典。
何况这端靖和永安两位长公主不但是孝端文皇后嫡出,而且都是安分守己的性子,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地维护大清和蒙古的关系,她们所出的子女如今皆是所在部落首领,更是对大清恭敬忠心得很,适当地给她们加恩也是种安抚拉拢的手段。
在这一点上宜敏无疑做得很好,至少从宜敏执掌后宫之后,每回送往蒙古的礼物显然极为合这两位长公主的心意,这一点从两个部落越来越丰厚的回礼,以及公主们越来越频繁的请安折子就可以看得出来,而这些是从来赫舍里皇后和太皇太后掌权时从未有过的事情,从这点细微的差别上,康熙嗅出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从那以后,除了太皇太后所出的两位公主之外,蒙古各部的礼节往来素来由宜敏处理,而各部良好的反应也让康熙心怀大畅,更加肯定之前蒙古各部的态度反复肯定与太皇太后处置不当有关,说不定历年来对蒙古庞大的支出都被太皇太后送到科尔沁的囊中,这才引起其他盟部的不满,由此更加坚定不让两位太后插手蒙古诸般事物的决心。
“敏儿考虑的十分周到,朕看着也没有必要再改动了,就照此办理吧!”说着将册子随手往案几上一丢,康熙收紧了环在宜敏腰间的手臂,凑到宜敏脖颈间使劲嗅一口馨香的气息,“这趟木兰秋狝来回要数月之久,朕想你了怎么办?”
宜敏伸手推着康熙越凑越近的脑袋,哭笑不得地提醒着:“皇上,时辰还早呢,您还没用膳呢!”扭着身子躲避康熙不老实的大手,不一会就有点气喘吁吁起来,咬牙忍耐着被上下其手撩拨起的燥热,心里暗骂康熙越老越不正经,幸好女儿已经被抱下去了,不然被奶娘嬷嬷见了,她还要不要做人了?
康熙喉咙里咕哝一声,热情如火地将她扑倒在榻上,急切的动作顿时让她软了身子,原本推拒着的双手变成虚软无力的抚摸,想着等康熙出了紫禁城她就鞭长莫及了,还不如这会子满足了他,省的到时候真给她惹出什么烂桃花,万一真把脏的臭的都往宫里头带,倒霉的还不是她这个收拾烂摊子的皇贵妃?
眼见宜敏不再抗拒,明显是默许了他的作为,康熙不由得大喜过望,平日里因着宜敏脸皮薄,总也不许他乱来,如今明显还不到就寝的时间,换了往常他敢这般放肆肯定会换来腰间的一块淤青,他本来不过就是打算尝点甜头罢了,没想到竟然有这等好事,那他还客气什么?
康熙一个打横将宜敏抱起来,火急火燎地进了内室,省得宜敏醒过神来反悔了,他找谁哭去?两人很快滚到了床上,衣服一件件地抛落床下,康熙更加卖力地动作着,力争让宜敏忘乎所以,何况宜敏从怀胎到坐月子,再加上养身子的时间,他有一年多没碰宜敏了,这会子不吃个够本,等他出发前往木兰可就没机会了!
梁九功和尚嬷嬷几人早就对此习以为常了,极为识趣地寝殿门口当起了门神,对里面传来的暧昧动静听而不闻,将面红耳赤的几个大宫女打发下去,顺便让人通知两位阿哥今儿不必到正殿用膳,也不用过来请晚安了,因为皇上和皇贵主子正忙着呢……
至于莺儿和雀儿则面不改色地带着人退了出去,一个去看着经常会半夜找额娘的小公主,另一个则亲自去小厨房张罗着给西配殿的两位阿哥送晚膳,至于正殿的份儿……两人抬头望天,也许两位主子很乐意可以等明天和早膳一起用?
翌日,宜敏慵懒无力地躺在床上,由着雀儿用精油给她按摩全身,顺便听着莺儿对各宫反应的回报,从康熙宣布前往木兰秋狝的日期后,整个后宫顿时欢腾起来,一个个女人摩拳擦掌地使尽浑身解数,都打算借此机会跟着出门,莫说紫禁城住久了也会腻,就说随行的嫔御名额有限,到时候跟去的人侍寝机会自然大大增加,若能借此机会怀上龙嗣,将来可就一辈子有靠了。
宜敏听着莺儿口中念出的一桩桩事儿,笑得乐不可支,她从不知道这后宫的女人竟然如此多才多艺,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还出口成章?就连平日里闷葫芦似的庶妃答应们也忍不住日日流连御花园,花样百出地各种做戏,就盼着能跟康熙来个偶遇,若能给皇上留个好印象,没准运气好的能被带上呢?
“主子,这些个小蹄子平日看着老实乖巧,如今可就原形毕露了,一个个竟然都不安份起来了,您可不能让她们如了愿,不然真得了皇上的宠爱,将来定是惹祸的秧子。”尚嬷嬷见宜敏像听笑话一样没心没肺地乐着,忍不住提醒着。
她当然知道这些个位份低微的不可能威胁到自家主子,可是虱子多了也烦人不是?就像之前那个袁贵人,还没得宠几天就敢来捋自家主子的虎须,难保这些个小蹄子得了宠会不会也这般不长眼,到时候自家主子岂不是烦不甚烦?
宜敏笑着起身,任由雀儿为她披上轻薄柔软的亵衣,伸手一撩披散在胸前的长发,风情万种地睨了尚嬷嬷一眼:“嬷嬷何须多虑,再多的花样也要能入了皇上的眼才成啊?”康熙可不是会被轻易糊弄的角色,众女这般作为不过是给康熙逗个乐子罢了,对于该带哪些人可是宜敏说了算,康熙绝不会为了这些个玩物随意插手宜敏的决定。
“难道主子就任由这些蹄子兴风作浪不成?”尚嬷嬷有些不解地看着宜敏,自家主子素来对后宫的女人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乖巧听话,敢随意掐尖冒头的总是很快被打压下去,如今竟一反常态地不闻不问,不免有违常理?那些女人眼见皇贵妃不管,一个个动作都大了起来,日子久了难免生出事端!
宜敏不在意地摆了摆手:“嬷嬷放心,本宫心里有数!此次木兰之行本宫不会同往,自然要选些有本事的嫔御随行才成,总比皇上弄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回来好吧?”宜敏对后宫这些女人知根知底,想要拿捏她们容易得很,不怕她们飞出自己的五指山,她需要担心的从来不是这些正经选秀入宫的女人。
反而那些不知底细的蒙古女人更让她重视,毕竟她的势力发展得再快再广也不可能深入蒙古各部,除了自家乌库玛嬷所在的郭尔罗斯旗,以及与之交好的盟部之外,她在蒙古的情报网远远没有在大清的规模,尤其这些年大清压根就没有公主出降蒙古,就连抚蒙的宗女都少了很多,她很难有机会将探子大量渗透进去,能得到的消息极为有限。
与出身科尔沁蒙古的孝庄和孝惠更是不能相比,为了将来历时长久的准格尔之乱,为了女儿出嫁后的安稳生活,宜敏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向蒙古发展势力,准备了这么多年,眼前就有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
康熙的几个女儿陆续长大,宗室里待嫁的格格们也不少,只要大清的公主和宗女们和亲蒙古,她这个皇贵妃就有机会名正言顺地为她们安排一切,包括指派随行的陪嫁人员,指定教养嬷嬷等等,到那时她就能借机将培养多年的探子渗透到蒙古各部的核心位置。
要知道和亲的公主、宗女们陪嫁素来不菲,陪嫁奴才极多,尤其是公主下降,陪嫁的丁户包衣更是数以千百计,这些人一旦到了蒙古,可以说此生很难有机会回到中原,这些奴才会在蒙古落地生根,一代代繁衍之后人数只会越来越多,即使服侍的公主死了,只要她们留有子嗣,这些奴才就不会被皇家收回,而是继续跟着小主子,天长日久下来,终将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势力,作为耳目不过是其中的用途之一,相信只要控制得当,清廷几代以内都不愁没有情报来源。
过去和亲的公主们自然也会安插各自的耳目,但是这些无疑掌握在孝庄等人的手中,也许康熙也掌握了一部分,但都不是宜敏能够动用的,所以宜敏必须发展属于自己的耳目,至少她不能让自己的儿女在蒙古毫无根基,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发展,至少宜敏目前还没有这份实力。
所以宜敏目前最迫切要做的就是促使康熙多多将公主、宗女和亲蒙古,然后就是用尽手段阻止蒙古贵女再度进入大清后宫,当然个别蒙古旗下的庶妃嫔御之流的她会睁只眼闭只眼,但是想要达到六嫔的地位绝对不可能!
无论康熙还是宜敏都不会容许一个代表蒙古势力的女人身居高位,蒙古贵女的意义绝对不同于顶多代表一个家族的满族贵女,以蒙古各部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任何一个蒙古贵女背后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强大背景,一旦后宫有了能够身居高位的蒙古贵女,很难说蒙古各部会不会集中力量支持她,到时候宜敏费尽心机好不容易打压下去的蒙古势力肯定又要抬头,她岂能容许孝庄等人有再次翻身的机会?
“莺儿,你给本宫好好看着,尤其注意那些容貌出挑、手段高明的,只要不是太出格就都记下来,这次随行的嫔御本宫定要好生挑选,本宫可不想咱们大清后宫的女人被所谓的科尔沁美女给比了下去,到时候本宫面上无光不说,岂不是就连我大清的颜面都要被踩在脚下?”
宜敏身上只披着单薄的亵衣,妆容未整地站在地上,却丝毫无损她那一身迫人的气势,都说科尔沁出美女,她倒要看看是不是有人能够美到让康熙忘乎所以的地步!她就不信这十几年来精挑细选的八旗美人,会比不上科尔沁那满身羊骚味的所谓美女?
哼!若非孝庄身边的探子机缘巧合之下偷听到她与孝惠的谈话,宜敏还不知道孝庄竟然早在十几年前开始暗中挑选蒙古贵女进行培养,听说还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经史子集均有涉猎,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选在君王侧,进而为科尔沁再夺后位!
宜敏站在一人高的西洋镜前,任由梧桐等人为她穿上绣工精致华贵的火红凤袍,看着里面盛装的美艳佳人,心中止不住地冷笑,要知道江山社稷在康熙眼中才是最重要的,她倒想看看孝庄费尽心血培养出来的所谓科尔沁美女,到底是不是真那份能耐,能让康熙不顾蒙古的威胁也要纳进宫来?
上一篇:我儿,大明首辅张居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