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屏韶光
“绞死埃德蒙!”周围顿时有几个声音应和道。
威尔斯大受震撼!
不是,你们真看过这本书啊?
不过再一聊天,他就发现,这些男士们看的并不是书,而是街头表演的低成本戏剧。
“我们真是看够了!”一位男士语气中满是怨念,掸了掸身上的木屑,显然刚从作坊里赶来。他愤愤不平地抱怨道,“原本我们就只有那么点娱乐活动了,现在倒好,无论是水果市场、公园,还是酒馆外的小广场,演的全是拉维妮娅,拉维妮娅!”
尤其是,看这种剧情的戏剧,不仅不会让他们产生抗体,反而越看越生气,看得越多气得越多。
“是啊!”旁边另一位工人接过话头,脸上依旧带着工地留下的煤灰,“一场接一场,全是那让人生气的结局。原本想图个乐子,结果呢?越看越堵心!每次看到最后都忍不住想冲上去把埃德蒙拎出来揍一顿。”
刚才掸木屑的男士又开口,脸上的怨气仿佛能冲破云霄。“昨天刚在广场上看完一场,今天到市场又撞见,明知道剧情还是忍不住围过去,结果还是生气!这叫什么事儿啊!”
“对!”煤灰男士猛地一拍手,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要么改结局,要么就别演了!不然看着都心烦!”
威尔斯听着他们的吐槽,想象一下——自己累了一天,想着白嫖街头表演放松一下,却没想到不仅没能舒缓心情,反而看得堵心。第二天好不容易换了个地方,结果演的还是那部戏剧。忍不住想再看一遍,结果又是同样的结局,简直让人抓狂……
就这样,一天复一天,一遍复一遍,情绪在压抑和爆发之间徘徊,越看越憋屈,越气越想看,恶性循环。想到这里,威尔斯不由得点了点头:确实,这种情况换成是他,恐怕也非得在请愿书上签名不可。
“我理解了,”他深有同感地道,“但是……要是作者坚持不改结局呢?”
“改结局?改结局是不可能改结局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改结局的,”虽然请愿活动还在进行中,但回到家里的艾琳娜已经收到了来自征文活动主办方的文字访谈稿,她一看上面列出的问题,就摇摇头,“拜托,我这是虐文耶。”
女主都死了,身体都凉透了,耶稣来了都救不活,她说的!
第323章 访谈引起众怒
“听说请求修改《拉维妮娅》结局的请愿书上已经有上万人签字了, ”威尔斯的经纪人朋友上门拜访时,好奇地问道,“你也去签了?”
威尔斯沉重地点点头。
确实, 他的妹妹最近对这场请愿活动异常上心。从她参加活动那天起,家里便充满了报纸、传单、和她滔滔不绝的讨论声。她甚至每天都要给威尔斯念几段报纸上的宣传——据说这是组织者自掏腰包刊登的广告。
组织者的行动力也让人佩服。他们分成好几批,专门挑选街头表演的广场、公园、市场, 甚至一些酒馆门前去宣传。
而他们选择的时机更是巧妙,每当街头演员刚刚演完《拉维妮娅》的悲剧结尾, 围观的观众正气得火冒三丈时,这些组织者就会走上前来, 语气殷切地问:“先生/小姐,您对这个结局满意吗?如果不满意, 为什么不签个名, 表达一下您的意见呢?”
人在生气的时候往往缺乏理智, 即便是原本对请愿毫无兴趣的观众,也会在那一刻觉得, “对啊,我必须做点什么!”于是纷纷提笔签下名字。那些围观群众原本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结果竟成了请愿的主力军。
一开始,签名人数还只是零零散散,每天不过几百个。但这么一番趁热打铁下来,每天不同地点的签名数加起来很快就突破了一千, 而短短一周多的时间,这个数字已经跃升到了惊人的一万多。
简直恐怖如斯。
闹到这么大的活动,终于引起了正规的新闻报道——不仅仅是组织者自己掏腰包购买版面,这些报纸以一种震惊且略带敬畏的语气写道:“……据不完全统计,请愿书上的签名数量已突破一万!这已不再是单纯的读者抗议, 而更像是一场小型社会运动……它向我们揭示了文学对公众情绪的强大掌控力,更深刻反映了当下社会对道德、情感与公平的新期待……”
这样的评价让组织者感到压力倍增。即便请愿活动的初衷不过是单纯想要修改《拉维妮娅》的结局,但演变到如此规模,他们自己也有些不敢继续推动了。于是,收集到的所有签名被仔细整理、分类并妥善包装后,送往了《女士月刊》的编辑部。
“天哪!”露西推开杂志社大门时,被眼前几卷扎成捆的长长卷轴吓了一跳,知道这是请愿书后,不由得感慨道,“这完全可以直接送去博物馆展览了吧。”
“不管怎么说,《拉维妮娅》肯定要在文学圈留下重要一笔了,”奥查特夫人也惊叹道,她拉开一卷卷轴,上面的羊皮纸签名字字迥异,有些是端端正正的全名,有些是潦草的缩写,甚至还有人可能并不识字,直接用煤灰在上面按了一个黑乎乎的指纹。
然而,还没等她们把卷轴细细展开欣赏,办公室外的走廊上就响起一阵嘈杂的脚步声。随即,一位同行记者兴奋地邦邦敲门,语气里透着掩饰不住的激动:“听说你们收到了读者送来的请愿书!是真的吧?”
随着他的话音落下,走廊里还传来更多脚步声。显然,不止一个人对这件事感兴趣。
舰队街位于卢恩顿市中心,向来是报社、杂志社的聚集地,编辑与记者之间彼此走动“串门”已是常态。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请愿书事件实在罕见,自然成了整个街区的热门话题。几分钟不到,《女士月刊》的办公室就挤满了人,甚至连对文学兴趣寥寥的时事记者都来了。
“真稀奇啊,”一位老记者感慨道,“我活了大半辈子都没见过一次。这要是错过了,估计得后悔一辈子。”
另一位年轻编辑则兴奋地伸长脖子看那些签名:“这可真是历史性的一刻!今天,我们算是见证了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了吧!”
不过,只是签名的话,确实也没什么好看的,同行们来瞧个新鲜,便陆陆续续回去工作了。
奥查特夫人仔细检查这些卷轴里有没有夹带什么危险物品,然后便将它们重新绑起来,准备寄到作者的地址去。
没过几天,这一堆请愿书便顺顺利利地出现在了坎贝尔家的书房里。
虽然坎贝尔家知道艾琳娜马甲的哥姐两人都对最近报纸上的请愿活动持续关注,但他们之前都以半信半疑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的,好吧,珍妮可能要信得多一点,因为她看到这个活动的时候,真的有点心动了。
“我也想去参加,”艾琳娜从丽兹家里回家之后,珍妮和她进行了一场开诚布公的谈话,最终姐妹和解,真是可喜可贺,不过这并不妨碍珍妮的想法。
即便离她看这本小说已经过去了半个月,可是,那种意难平的情绪依然在她心头盘旋,每每回想起埃德蒙和露辛达在拉维妮娅墓前求婚的画面,她就忍不住捏紧拳头,“必须让你看看我们可怜读者的呼声!”
在珍妮的恳求下,爱德华被迫带她去最近的请愿地点签名,而他自己也被现场的热闹气氛所感染,不知不觉就在请愿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现在打开那堆卷轴,没准还能发现珍妮和爱德华的名字呢。
不过,即便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也确实没想到上面的名字会有一万多个,放在一些政治活动中,这个数字或许并不多——在工人们为争取政治权利而请愿时,那请愿书上足有数百万名工人签名——但在文学界里,这个数字真可谓恐怖了。
“真是太稀奇了,”爱德华和珍妮特都过来看,爱德华忍不住问,“艾尔,你真的不打算改结局吗?”
老实说,看到这么多签名,艾琳娜的心里确实有些发怵,不过,她沉默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不,结局是我从一开始就定下来的,不会改的。而且,主办方寄来的访谈稿我都已经答复了,早就寄回去了。”
珍妮和爱德华面面相觑,异口同声地问道:“除了《女士月刊》的编辑,没人知道你的地址吧?”
“编辑应该不会出卖你吧?”
“不会的,”艾琳娜自信地道,“寄给编辑的地址,我也只写了附近的咖啡馆。”
就算是经常寄信回信的编辑,也不会知道她的真实地址。
“那就好,”爱德华松了口气,他可不想有一天早上是被石头砸窗户砸醒的。
不管编辑会不会出卖她的地址,但当主办方看完报纸上的“万人请愿”,甚至还去《女士月刊》编辑部的办公室凑过热闹之后,再收到艾琳娜的文字访谈稿,大家都有种天降大锅的不详预感。
“这访谈要是刊登出去,”一位出版商虚弱地说,“我们办公室的地址,好像已经公开了吧?”
他真的很担心读者会找上门来,毕竟,作者的地址不好找,主办方的地址就明明白白地刊登在数十家杂志和报纸上呢!
“要不,我们再拖一下?”一位编辑试探着问道。
“拖?这能拖多久呢?”一位资深编辑摇摇头说,“《拉维妮娅》已经成为全城讨论的焦点,所有人都在等着我们回应。”
虽然这话在理,但是编辑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上前动作。
最后,还是资深编辑默不作声地拿过这份访谈稿,开始默默排版。
“有许多读者希望能够修改《拉维妮娅》的结局,甚至发起上万人的请愿活动(这是主办方后来补充的),请问,您有修改结局的打算吗?”在家里,南希正在看报纸,便注意到这一份访谈稿,不由得坐直了身体。
看来请愿活动的声势还是有用处的,这么快就让出版社有所行动了。
南希衷心希望能改掉那个该死的后记,她宁可让这个故事的结局停在拉维妮娅死去那一刻,也不想看到埃德蒙和露辛达在她墓前说说笑笑。
“我认为,如果改变结局,拉维妮娅的故事将失去其灵魂,”看到这里,南希已感到不太妙了,“当一位女士为了挚爱献出一切,却仍难以逃脱命运的嘲弄时,她的命运便不再仅仅属于她,而是映射出无数人的真实处境。若读者因此而愤怒不平,我愿相信这恰是拉维妮娅一生的意义所在——她像一面镜子,帮助大家更好地看待自己。”
南希的拳头已经握紧了。
敢情我还得谢谢你了?!
“您的作品《拉维妮娅》最近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人们认为它很有可能会夺得本次征文活动的胜利,对此,您怎么看?”她正想深吸口气,把这份报纸丢到一边,就眼尖地看到了下一个问题。
“非常感激大家对《拉维妮娅》的关注,我想,我更看重的是作品本身能够引发思考和情感共鸣,而非奖项本身。我相信,如果《拉维妮娅》能够在这次活动中引起关注,鼓励更多的女性积极择偶,也鼓励更多的作者创作符合征文主题的作品,帮助读者们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和道德观念,那我就达成了此次参加活动的目的……”
南希不可置信地看着这行字,差点没尖叫出来,“你还想鼓励更多人创作这种让人愤怒的作品?!”
虽然艾琳娜原意说的是“符合征文主题的作品”,但《拉维妮娅》如果能获得这次征文的大奖,那就意味着,它是最符合征文主题的——也就意味着,那些作家们是真的有可能去创作类似的故事的!
天啦,有一部《拉维妮娅》已经够让人气得跳脚了,她还想要更多的?!
南希的脑海里开始浮现那些可怕的景象——今后市面上充斥着一堆前面甜甜蜜蜜的开头,将读者哄骗得心花怒放,然后情节急转直下,女主惨死,男主和女配在女主的墓前相拥大笑。无数年轻女性将满怀期待地翻开书页,却在最后心碎欲绝。想到这里,南希的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不!——”南希在心里怒吼,“这不行!这绝对不行!”
起初,斯蒂芬夫人写信给杂志社控诉《拉维妮娅》时,南希只是愤愤地读过,却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后来,当报纸上开始刊登“修改结局”的请愿活动时,她依然选择保持沉默。
但是,这一次,她是真的不能接受了!
“必须要做点什么,”南希“腾”地从沙发上站起来,“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当天下午,南希便急匆匆去找斯蒂芬夫人,然后惊讶地发现客厅里聚集了一群女士,个个神情激动,有的甚至还带着笔记本在记录什么。
“是的,她们都是看了报纸的最新采访后来找我的。”斯蒂芬夫人端着一壶茶,笑容满面地向她走来,热情地招呼道,“我猜你来的原因,和她们是一样的吧?”
“的确,”南希愤愤不平地回答,一想到那篇采访稿,她的火气又冒了上来,“之前我记得你好像提到过……我是说,抗议《拉维妮娅》的俱乐部?”
“‘让埃德蒙去死俱乐部’,对吧?”斯蒂芬夫人毫不掩饰地说出这个不太淑女的名字,语气坦然得像是在说下午茶的菜单,“是的,我是俱乐部中的一员。”
“我可以加入吗?”南希连忙问道。
“当然可以,我们欢迎任何志同道合的伙伴,”斯蒂芬夫人微笑着递给南希一杯热茶,“我就知道,总有一天你会来。”
“你们打算怎么做?”南希叹了口气,追问道。
“事实上,我们仔细讨论过,”斯蒂芬夫人慢条斯理地说道,“《拉维妮娅》的确从某种程度上阻止了近期市面上浪子文学的热潮。这是不可否认的。就女性择偶观的影响而言,浪子文学的危害确实比《拉维妮娅》更大——虽然《拉维妮娅》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南希默默点头。
相比那些让女士们迷恋不负责任、善于甜言蜜语的花花公子的浪子文学,《拉维妮娅》确实警示了读者择偶的重要性——看看拉维妮娅最后的下场吧,真是一堂血淋淋的课。
“但是,她的结局实在让人愤怒得难以接受,”南希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提高了些许,“而且,很多小说都是在杂志上连载的——如果是三卷本还好,至少读者能先翻开最后一卷,确认结局是否值得投入感情。但连载的作品,却用甜蜜的开头吸引读者,将他们一步步拖进情感漩涡,最后却抛出一个这样的结局——这完全是精神诈骗!”
“没错,这也是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斯蒂芬夫人点头附和,“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诉求。严格来说,《拉维妮娅》的价值观导向并没有特别严重的问题,甚至连后记中两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情节,也并非毫无逻辑。”
埃德蒙会顾虑露辛达的名声,直到对方怀孕才会向她求婚——不得不说,这太符合埃德蒙这个冷血无情的个性了,虽然他看似很爱露辛达,但实际上,他只爱他自己。
“也就是说,除非作者愿意,我们很难从逻辑上让她修改结局,更不用说复活拉维妮娅,或者一开始就阻止她答应手术,”南希渐渐听进去了,“而且,因为这个故事非常符合征文主题,也不可能让《拉维妮娅》丢失它冠军的宝座。”
“就作者的态度来看,”斯蒂芬夫人耸了耸肩道,“就算没有拿到征文大赛的冠军,她可能也不会对此感到失落,更不会修改结局了。”
南希不明白了,“那我们的诉求是什么呢?”
斯蒂芬夫人微微一笑,“不论如何,埃德蒙用感情哄骗拉维妮娅走上一场注定死亡的手术,他绝对没有那么无辜,所以,我们的诉求就是——如俱乐部名字,让他去死!”
“等等,”南希完全愣住了,“你是说……字面意义上的‘去死’?”
“没错。”斯蒂芬夫人点了点头,坚定地道,“埃德蒙利用感情哄骗拉维妮娅接受一场注定死亡的手术,而他自己却安然无恙,这怎么可能符合读者的期待?所以,我们要求作者在后记中加入一个补充情节——埃德蒙因为自己的恶行被投入监狱,最终被判绞刑。”
“可是……”南希犹豫了一下,“这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怎么能让作者听我们的呢?”
“首先,我们会发起请愿,甚至举行游行。”斯蒂芬夫人铿锵有力地道,“仅仅‘修改结局’这个诉求太过宽泛,不够有力。我们要明确指出,《拉维妮娅》的某些情节不符合公序良俗,而埃德蒙的行为显然是蓄意欺骗、冷血无情。我们要打出明确的口号——‘绞死埃德蒙!’”
“这听起来还挺震撼。”南希瞪大眼睛,“如果不知情的人,或许以为埃德蒙是个真人呢。”
“我有一位法官亲戚,”一旁的一位女士突然插话,“我可以去问问他:如果一个男人骗自己的妻子接受注定会死亡的手术,这在法律上应该算什么罪名,能不能判处绞刑?”
“这……”南希渐渐被说服了,她用力点头,“确实,如果埃德蒙能被投入监狱,那我好像是可以接受这个结局了。”
“无论如何,埃德蒙的行为完全背离了读者对正义和伦理的期待,”斯蒂芬夫人郑重地道,“这种冷血的角色不应得到善终,必须让他承担应有的后果!”
第324章 游行抗议
上一篇: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