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屏韶光
谢泼德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即拿起酒瓶给自己倒满了一杯威士忌,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然后将空杯重重地放在桌上,“我已经这么做了,不然你今天就可以在小报上看到这则消息。”
然而,让他更为尴尬和不安的是,在那篇关于“心理操控”的评论文章刊登之后,就有朋友递给他看,声称“我觉得你必须要看看。”起初他觉得这里面的话简直是无稽之谈——他也是看过原文的,他敢肯定作者根本没有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一定是评论家的借题发挥,可能作者都不知道能有这样的解读呢。
然而,当他躺在床上,开始回忆自己过去的种种片段,他的脸逐渐僵住了。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真的用过这种手段。那是一种他从未深究、甚至认为天经地义的行为。他记得自己曾经有意无意地对暧昧的女士若即若离,时而展现出极大的热情,时而又突然疏远冷漠。他当时只觉得这是一种调情的游戏,甚至在看到对方因而表现出更多在意时,暗暗为自己的“技巧”感到得意。
不得不说,当他发现自己居然那么卑劣的时候,可把他给吓坏了。
“那位作者到底是不是认识我的人?”谢泼德胆战心惊地想,“如果是,她居然能仅凭我的外在表现,就窥探到我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内心想法,那真是太可怕了。如果不是,她居然能如此精准地描写出类似我这种人的所作所为,那更是令人毛骨悚然。”
在发现自己真的用过这种手段之后,谢泼德的良心开始隐隐作痛,他随即决定做点什么来弥补自己的过错,于是他提笔写信给那些曾和他有过暧昧关系的几位女士,郑重地为自己的行为道歉。他向她们坦诚,自己无意中可能利用了她们的感情,并为此深感后悔。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几位女士的回应大多出奇地平静。她们在回信中表示,并未真正因他的忽冷忽热而受到伤害,甚至有一位轻描淡写地说,当时的患得患失反而让她更能体会到暧昧的甜美。
这让谢泼德如释重负之余,却感到更加毛骨悚然——因为他意识到,这恰恰是最可怕的地方。这种有毒的态度不仅仅让人痛苦,还会让人在痛苦中找到某种似是而非的满足感。
“我不是埃德蒙,”他只能这么说服自己,“当我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时候,我就不会去做了。”
他可不想有朝一日被挂上绞刑架。
“话说,”想到这里,谢泼德不由得问道,“游行昨天结束了吧,这件事情没有后续了吗?”
“似乎短暂地陷入了沉默,”他的一位好友耸了耸肩道,“不知道是不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就爱德华所知,从游行结束回家,艾琳娜就一直呆在书房里——不知道是不是在改写《拉维妮娅》,不过他自然不会将这个机密说出来。
除了不知道在书房里干什么的艾琳娜,在这短暂的平静中,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便显得格外明显——尤其是那些“嘎腰子”之类的、广泛引起底层民众恐惧的谣言。
理所当然地,裁判所投来了视线。
“为什么这么离谱的传言还会有人相信?”诺曼疲惫地叹气,在裁判所加班的他显得格外冷峻。他随手翻开一份文件,眉头越皱越紧:“有组织地迷晕平民,割掉肾脏去换给贵族?这也太荒谬了!”
每日的排查工作已经让人心力交瘁,而这类无稽传言更是雪上加霜。诺曼知道,民众情绪总是随着外界刺激而波动,稍有风吹草动便会生出莫名的恐慌,如果每次出现什么离谱传言就去调查,那十个裁判所都得跑断腿,不过,这种嘎腰子的传言显然已经流传得相当广,足以引起裁判所的警惕。
但诺曼实在想不到,这个世界难道发展到他所不知道的情况了?这种明明很假的流言怎么会让那么多人相信呢?
他回想起以往的谣言,比如“葡萄酒桶里装着战死士兵的尸体”或者“半夜虫子会顺着耳朵爬进脑袋里”的说法——尽管荒诞,但至少切中了人们的深层恐惧,还算有迹可循。而眼下这“割肾”传言……就像精神病人的呓语一样荒唐,关键是居然还有人——还有很多人相信。
“就我所知,”他的助手立马凑过来为上司排忧解难,“这个传言似乎是从《拉维妮娅》中传来的。”
“拉维妮娅?”诺曼眉头一皱,问道,“这是什么?”
“是一部讲述女主角拉维妮娅为了男主埃德蒙,愿意捐肾给他的情人露辛达的爱情故事,”助手一口气把小说背景说完。
“埃德蒙……怎么最近好像老有人提起这个名字?”每天工作的诺曼自然没时间关注外界的消息,他先是注意到男主的名字,才意识到这部小说的内容,不可置信地道,“为了男主捐肾给他的情人?……”他下意识看了眼助手,确认他没有说谎,才木然道,“看来这应该不是什么邪恶教派为了恐惧设计的了,他们可想不出那么离谱的剧情。”
“但是……”诺曼思忖道,“这个传闻没有人推波助澜吗?光凭这个荒谬的故事就能让传言在全城流传?”
“老实说,这个荒谬的故事还挺有影响力的,”助手简短地将《拉维妮娅》引起的轰动述说了一遍,“正是因为它如此出名,所以那个割肾的传言才会如此广泛。”
给诺曼一百个脑子,他都想不到这样的故事居然能轰动全卢恩顿……
一时间,他竟有种“是我老了吗?我怎么看不懂了?”的感慨。
“看来那位作者的嫌疑可以排除了,”沉默半晌,他才道,“看来她只是想为那个爱情故事增加一些波澜,才会想到‘捐献肾脏’,而又因为这个故事的名气和影响太大,让民众对所谓‘捐肾’的传言深信不疑。”
越整理思路越觉得:民众怎么那么蠢的吗?这种都能信?
“那我们是否要采取什么措施呢?”助手适当地询问道。
“采取措施?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诺曼瞥了一眼积极主动的助手,“又是请愿,又是游行,闹得满城风雨,再加上一个把作者请到教廷……”
那民众估计会以为正是作者道破了某种上流社会的秘密,才会被请来喝茶,然后让流言越演越烈。
“好吧,”助手有点点失望,他原本还想亲自见见那位作者,然后当面要求她修改结局呢。
至于谣言的处理……除了放置,或者等下一个谣言吸引公众的注意,似乎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毕竟,就连医学杂志的科普都无法阻挡民众的阴谋论,他们也没法将所有讨论这个传闻的人都抓起来。
“反正我们只处理和邪恶教派有关的事务,”诺曼收拾收拾准备下班,“至于阻止流言的扩散,这和我们无关。”
在诺曼开开心心下班的时候,艾琳娜正在书房里思考怎么给埃德蒙一个绞刑。
没办法,她原以为自己只是写了一篇普普通通的虐文,但她也没想到这时代的读者那么经不起虐,才捐肾呢就忍受不了了,要是他们来到现代,看到那些在城墙上挂三天的女主,岂不是得虐吐血。
眼看事态越发严重,她该认怂还是得认怂啊。
艾琳娜打算从后记往后写,就算是后记二吧。
剧情开始设计在埃德蒙和露辛达的幸福婚礼上,埃德蒙的一位远房侄子——如果他没有儿子,这位侄子将会是第一继承人——前来参加婚礼,对于埃德蒙的前任妻子突然病死(没错,埃德蒙是这么编的),侄子非常疑惑,他觉得其中必有蹊跷,出于对家族财产的觊觎,他决定找人调查一下。
于是,他找到了毛利小五郎——哦不对,应该叫莫里侦探,莫里侦探在柯南的帮助下很快找到了那位外科医生,查清了整个事件,加上在查案过程中了解的“埃德蒙几次抛下拉维妮娅去找露辛达”,莫里侦探认定这是一场谋杀案件。
然而,侄子虽然有了确凿的证据,但作为贵族,埃德蒙享有一定的特权,这使得他并不确定自己能将埃德蒙送上绞刑架。于是,他决定让这件事闹得更大一些。
他找到了一位著名的作家——也就是艾琳娜自己——将整件事情和盘托出,希望借助作家的力量将埃德蒙的罪行公之于众,让埃德蒙为他的罪行付出代价。听完这个复杂的故事,作家虽然内心震惊,但却产生了一个更具戏剧性的想法。她决定将这一事件作为素材,写成一本小说,故事的标题便是《拉维妮娅》。
小说的发布迅速引起了轰动,尤其是在描述埃德蒙冷血无情的种种行为时,读者的愤怒情绪被彻底点燃。大家纷纷请愿要求修改结局,强烈要求社会给出正义的裁决,甚至在街头上掀起了激烈的游行,呼吁埃德蒙必须为他的罪行付出代价。在这种舆论压力下,侄子最终站出来指控埃德蒙,公开列出所有的证据和人证,要求严惩不贷。
舆论的声势如此浩大,埃德蒙的命运仿佛已经被注定。艾琳娜花费了一些笔墨描写他的“无辜”,面对死亡的埃德蒙再也无法保持平静,他用尽一切方法想要脱罪,先是声称外科医生隐瞒了手术的致命性,他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而医生故意没有透露关键的信息,才导致了拉维妮娅的死亡。
然而,艾琳娜并没有让这个辩解有任何的波澜。正当埃德蒙的眼泪还在法庭上闪烁时,医生却拿出了手术同意书,那份文件清楚地写明了所有风险和预防措施。无可辩驳的证据一下子戳穿了他的谎言,现场顿时一片哗然,埃德蒙的脸色也变得愈发苍白。
他转而改变策略,再次投向陪审团成员,泪眼汪汪地诉说自己对拉维妮娅的愧疚与后悔。埃德蒙在法庭上表现得无比痛苦,试图借此获得陪审团的同情,博取一丝可能的宽恕。他请求法官给他一次机会,甚至祈求公民们理解他的无奈与悔过。
然而,艾琳娜笔下的法庭显然并不为此所动。所有人的目光都冷冷地注视着他,他的这番表演在真相面前已经不值一提。
埃德蒙被捕入狱,所有的尝试与辩解都化为泡影。他被送上了绞刑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流逝。没有任何戏剧性的逆转,这个曾经给予拉维妮娅伤痛和死亡的男人,也迎来了自己的死亡。
与此同时,露辛达在经历这一切的冲击后,也在激动中失去了她的孩子,而后不知所踪,有人说她离开卢恩顿去了弗兰西,有人说她流产时大出血死了,不管如何,埃德蒙和露辛达,这对曾经的“恩爱”夫妻,最终获得了属于他们的结局。
而在拉维妮娅的墓前,每年都有不少心生同情的读者悄悄摆上鲜花,怀念那位曾被爱情和命运伤害的女子。
“这下总行了吧,”艾琳娜写了两天,总算将后记二写完了,不过,当她从书房里走出来的时候,就看到爱德华和珍妮特拿着一张报纸,激动得双手颤抖,“艾琳娜,你一定要看看这个。”
“什么?”艾琳娜一脸困惑地接过报纸,立马就被吓精神了,只见这张报纸头版刊登了一个巨大的标题——“女王对埃德蒙的结局表示极度失望。”
第326章 “埃德蒙之死”
不是, 我何德何能,让女王都感到失望啊?!
艾琳娜真有点诚惶诚恐了!
不过当她仔细一阅读这篇报道,才发现女王并不是在公开场合对埃德蒙表示谴责, 而是在和她的文化顾问私人交流的时候谈到《拉维妮娅》所说的。
文章中写道:“据知情人士透露,女王陛下在一次与文化顾问的谈话中提到,她对小说结局感到‘非常失望’, 尤其是‘埃德蒙在拉维妮娅墓碑前求婚’的情节。”
艾琳娜震惊道,“女王怎么会看《拉维妮娅》!”
“女王也是人, 她喜欢看小说有什么值得奇怪的?”珍妮特忍不住笑道,“怎么样?女王都发话了, 你还不改结局吗?”
“其实我已经改好了,”艾琳娜叹了口气道, “该死的埃德蒙被送上了绞刑架……怎么样?这足够吗?我要不要再写个后记, 直接让拉维妮娅从坟墓里爬出来揍他一顿?”
最后这句明显是开玩笑的, 爱德华耸了耸肩道,“这就不用了, 我觉得你多强调几次埃德蒙被送上绞刑架的精彩细节,绝对能让读者们满意。”
不得不说, 女王陛下的态度确实有点吓到了《女士月刊》的编辑们和征文活动的主办方,他们齐聚一堂,匆忙展开紧急商讨“怎么让作者答应改结局。”
“其实我觉得没准她已经在改了,”奥查特夫人无奈地道, “虽然女王只是在私下场合说的,但是这也传达了一个明显的信号,那就是她并不提倡这种品格恶劣的男士逃脱法律的制裁,我想,作者女士应该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毕竟, 艾琳娜能够写出这样一部操控人心、引发读者强烈情绪的作品,想必她本人的敏锐度和理解力也不容小觑——不然怎能驾驭这样的作品呢?
“说的也是,”一位出版商也稍微放下心来,苦中作乐道,“不过,能被女王陛下点名表示失望的作品……一定能卖得很好吧。”
在座的出版人士都看到了商机!
女王的关注,无论是褒是贬,都足以让这本书的名字家喻户晓。
虽然表面上没人明说,但他们心里都已下定决心,趁着《拉维妮娅》在风口浪尖上,赶紧去恳请奥查特夫人转交他们的联系方式,说服艾琳娜将这本书交给自己所在的出版社来出版。毕竟,这本书有如此传奇的故事,肯定有收藏价值,至于能不能吸引读者就不知道了,他们其实挺怀疑那些被气晕的读者会不会再买三卷本。
而且,从街头表演的反响来看,这个故事改编成戏剧应该也不错——虽然不知道观众们会不会买票去看这么一部气人的戏剧,但如果结局真让埃德蒙被绞死了,那也算大快人心了吧?观众没准真会买票去看看埃德蒙被绞死的场景呢?
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只有出版商们,当天晚上,艾琳娜将后记二寄出去后,在晚餐上,父亲便提到这部女王点名的小说,“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下,争取这部作品的改编权。”
在外界又是请愿又是游行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坎贝尔先生作为剧院经理,也密切保持关注,他也看到了街头戏剧表演的庞大观众群体,觉得搬上舞台是个不错的主意,但是碍于结局的气人程度——他也翻看过书架上的《女士月刊》,不得不说,看得他眉头紧皱——一直没有下定决心。
不过现在女王都发话了,想必作者应该会立刻滑跪,如果现在不提前准备,等结局真被改好发出来,那就抢不到先机了。
“啊?”爱德华明知故问道,“谁和您‘你们’?我可是欢乐剧院的。”
坎贝尔先生的手已经开始发痒了。
“这部《拉维妮娅》,欢乐剧院也很想要,”爱德华克制自己不去看艾琳娜,认真地道,“而且我们很有把握能拿到它的戏剧改编权。”
知晓一切的珍妮低头偷笑。
“呵,你很有把握?”坎贝尔先生冷笑道,“你哪来的把握?难道说……你认识那位作者?”
艾琳娜埋头干饭,不敢说话。
“我确实有途径能联系这位作者,”爱德华理直气壮地道,“我们剧院的剧作家——那位写《超人》的,就对《拉维妮娅》的作者相当熟悉。”
可不是熟悉嘛,都是艾琳娜。
坎贝尔先生一挑眉,沉着地道,“等会儿晚餐结束后你跟我来书房。”
等到晚餐结束后,目送着爱德华和父亲离开餐厅,珍妮立刻坐了过来,小声道,“爱德华应该不会被揍吧?”
“双面间谍也不好当啊,”艾琳娜也低声说。
如果她要将《拉维妮娅》交给一家剧院,那肯定是她自己的欢乐剧院,但是这样一来,父亲就会怀疑爱德华的“忠诚”,因为他知道了这件事却没有告诉自己。
与其在之后暴露挨顿狠的,不如现在说出来挨顿轻的,可能爱德华这么想的?
不知道他怎么说(忽)服(悠)父亲的,反正后来,艾琳娜看到他时,他的走路姿态看起来很正常。
没过几天,《女士月刊》收到后记二后,简直大喜过望,虽然,还没有到下一期的发刊时间,但奥查特夫人准备提前印发,并急忙与各大报社联系,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拉维妮娅》新增了一则后记,埃德蒙最终接受了法律的制裁。
报纸向来比杂志的速度更快,霎时间,各大周报和小报编辑们便在夜以继日地排版和印刷,纷纷抢先刊登这一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庆祝”埃德蒙的死亡。
“《拉维妮娅》总算修改结局了!”看到报纸上的消息,南希更是一阵激动,她热泪盈眶地对斯蒂芬夫人开心地道,“我们赢了!”
“是的,我们赢了!”斯蒂芬夫人也按了按眼角,“埃德蒙的死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我们为拉维妮娅报仇了!”“让埃德蒙去死”俱乐部顿时洋溢着欢呼雀跃的声音。
听到这个消息后,各个和《拉维妮娅》有关的俱乐部纷纷像过节一样,翘首以盼《女士月刊》发售的日子,甚至推迟了自己的度假计划。
“我们打算在发售当日举办一个小型的、‘埃德蒙之死’主题宴会,”斯蒂芬夫人盛情邀请着俱乐部的成员,“在宴会上我们可以朗读《拉维妮娅》最后的章节。”
“当然,”南希痛快地答应了,她也想和自己的“战友”分享这份胜利的喜悦,“我们要不要打扮成其中的角色,我想要当法官!”
“我想法官应该会很抢手,”斯蒂芬夫人幽默地道,“我可以准备一些服装,到时候如果有想要扮演的客人,就能派得上用场了。”
“或许我们可以发布一份通告,”一位女士提议道,“向那些为埃德蒙的死亡而斗争的读者致敬,感谢大家为正义所做出的贡献。”
上一篇:七零年代,退伍糙汉被我带飞暴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