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355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江芸芸打开荷包,把银碎子小心翼翼放进去:“那我申请涨月俸。”

  周笙迷迷瞪瞪看着她:“什么意思。”

  “你给江渝多少钱?”她嫉妒问道。

  周笙老实说道:“不给钱的,要什么我给他买什么。”

  “哎。”江芸芸呆住了。

  “小孩子要什么钱!”周笙严肃说道,“会学坏的,而且要是被坏人知道了,怎么办,多危险。”

  江芸芸想了想:“那我不申请了,两百两就很好了。”

  “你要是读书不够,那我再给你一百两。”周笙回过神来说道,“没事的,出门在外,花钱买平安也是很正常的。”

  “不了,要一视同仁。”江芸芸严肃说道,“但是我今年的压岁钱,娘怎么还没给我。”

  周笙噗呲一声笑了起来。

  “我是老大,我要多一点。”江芸芸话锋一转,嬉皮笑脸说道,“这个可以偏心的。”

  —— ——

  江芸芸热情得给乐山发了五两银子的年终奖,还多给了一两。

  “在京城整天忙得跑上跑下的。”江芸芸笑眯眯说道,“你该得的,而且可以攒钱考虑终生大事了。”

  乐山的脸也不知是激动的,还是羞红的,半晌没说话。

  “走吧走吧,这几天好好玩,不用跟在我边上了,加班费很贵的。”江芸芸苦恼地把人打发走。

  乐山在京城那一年可是全年无休,江芸芸最后的十几两银子全给他了。

  但是乐山只收了十五两。

  江芸芸大为感动,励志要努力挣钱。

  门口,江渝趴在门口眼巴巴看着:“你的荷包好鼓啊,娘是不是给你好多钱了。”

  江芸芸一本正经说道:“我可是大人了,过几日还要出门读书呢。”

  “我也是呢。”江渝挺了挺小胸膛,“我会帮忙谈生意的。”

  “我是解元了。”江芸芸得意洋洋说道。

  江渝没说话了,有点不高兴的样子。

  “那除了大钱,娘有没有给你小钱啊,娘都没有给我钱。”她笃定说道,“怎么偷偷摸摸给你钱了。”

  小春在背后拆台道:“可你每次买什么,夫人都给你买啊,芸哥儿人在京城,陈妈妈都说芸哥儿这个花钱速度,说不定在偷偷吃糠咽菜也不跟我们说呢。”

  江芸芸听得脸都黑了。

  ——感情他们都是这么想的。

  怪不得周笙刚才给钱的时候,一直都是一脸心疼的模样。

  她刚开始还以为是心疼钱。

  原来是心疼她啊。

  江渝回过神来,拍了拍手:“也对呢。”

  江芸芸轻轻冷哼一声,但很快眼珠子一转,把江渝招呼进来:“来来,你的压岁钱我还没给吧,我也给你钱。”

  江渝眼睛一亮,屁颠屁颠走进来。

  “但是有个条件。”江芸芸又说道。

  江渝嫌弃说道:“我就知道你没有这么大方。”

  “现在是你没钱,还不听我的。”江芸芸冷笑一声,“你就说这钱赚不赚。”

  “赚!”江渝充满江湖义气地说道,“上刀山下火海,一定都给您办了。”

  江芸芸揉了揉小孩的脑袋。

  江渝拨开她的手,伸出自己的手递到她面前,大有一手给钱,一手谈事的架势。

  江芸芸爽快地掏出两个碎银子放到她手中。

  “你一个月要给我写两份信,信中要写写黎家的情况,尤其是写一下我师娘的事情,帮我看看她身体好了没。”江芸芸说道,“还有家里的事情也要说的。”

  江渝捧着碎银子,不解问道:“你师娘不是说病好了吗。”

  “多关心一下嘛。”江芸芸笑说着,“要一直关心下去的。”

  “行吧,反正我也整天去黎家玩。”江渝爽快答应下来,然后捧着银子跑了。

  江芸芸看着她蹦蹦跳跳的身影,叹气:“我就说还是要多读书吗,要是有个文凭就不会被骗了。”

  每个月两份信,路费可不便宜,江渝小朋友十有八九要倒贴了!

  日子一晃而过,临走前,江芸芸又去了黎家拜访,黎淳在书房见了她。

  “好好读书去。”黎淳说,“私塾和官学差别很大,白鹿洞书院自来是考学重地,理学之风浓郁,你会有新的收获的。”

  江芸芸认认真真点头。

  “路费可是够了?”黎淳问。

  江芸芸小声炫耀道:“我娘现在可厉害了。”

  黎淳选择闭眼不听。

  ——真是多嘴的一天啊。

  江芸芸得意地哼哼唧唧了两声。

  “那就去好好读书吧。”黎淳低声说道,“其归。”

第一百七十章

  江芸芸怀揣巨款, 带着兴高采烈的顾幺儿,惴惴不安的乐山,告别老师和周笙,终于踏上去往江西的行船。

  江西素来有“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的美誉, 民间有言:“国初馆阁莫盛于江西, 故有翰林多吉水, 朝士半江西”之句,可见江西人才辈出。

  黎淳为江芸芸选了江西的书院, 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一是江西学风浓郁, 建文二年开科就曾有江西“一科三鼎甲”的盛况,结果三年后的科举,江西举子更是一口气包揽了前七名, 轰动一时。

  第二是江西不仅文人辈出, 自内阁开设以来, 江西籍的阁臣就有六位之多, 且个个都是鼎鼎有名之辈, 如今文臣武将中, 江西人也不少。

  至于选上白鹿洞书院则是因为历史悠久,理学浓郁, 学风自由,江芸芸一直不曾有过太多的同学,所以去交流才是最好的成长。

  从扬州可以直接坐船南下, 顺着长江到达南康府星子县,全程坐船需要二十天。

  二月底的时候, 船只也终于停了下来。

  “现在直接去报到吗?”乐山看着略显荒凉的码头, 犹豫说道, “也不知道书院远不远。”

  “去白鹿洞吗?”有个原本正在码头边闭眼小憩的车夫听到声音,立马一个鱼跃爬起来,热情问道。

  乐山警觉地挡在江芸芸面前。

  车夫打量着这三人,瞧着年纪是一个比一个小,更加和气说道:“我可不是坏人,我就是专门赚拉车这个生意的,每年都有不少人要去白鹿洞书院读书,白鹿洞可不好走,在庐山五老峰下的一个山丘里,四环合树,三面环山,一面夹水,四面高,中间低,要从小路进去的,不然怎么说白鹿洞呢?”

  江芸芸好奇探出脑袋:“那你带我们进去,收多少钱啊?”

  车夫瞧着有戏,笑得更和气了:“三十文而已,保证给你送到山门口,又快又准确,一点也不耽误时间,小公子可要做这笔买卖啊?”

  江芸芸很早就听说朱熹曾在白鹿洞学院开学时,就曾有车夫樵夫等百姓上山听课,每次开课都有百人之多,导致当时江西读书之风自上而下而起,人人读书,颇有孔子所言的礼乐气氛。

  面前这位车夫说话就格外斯文。

  “你读过书?”江芸芸好奇问道。

  “稍识几个字。”车夫笑说着,“要和你们这些读书人打交道,可不是要多读点。”

  江芸芸客气问道:“你可知学院里有住宿的地方?还是需要自寻住处?”

  车夫显然对书院也格外了解:“有住宿的,学院内的读书人都要住在宿舍里,但不允许带仆人上去,也不能带小孩过去。”

  顾幺儿立马抱住江芸芸,大声说道:“我就要和他在一起的。”

  车夫看着脸颊肉肉的小孩,一脸怜爱:“山下也有民家屋给你们住的。”

  顾幺儿立马给自己翻了脸,不理他。

  “去书院要多久?”江芸芸又问。

  “若是现在启程,半个时辰后可到山门口。”车夫说道,“现在天色也不早了,要早些去才是。”

  乐山作为这里年纪最大的人,心中警惕,小声嘟囔着:“万一是坏人呢?”

  “我可不是坏人,我朱三可是这码头出了名的利索人。”车夫不悦说道,“我这十来年拉过的读书人没有上千也有上百了,都是好聚好散的,没有出过一次意外。”

  江芸芸笑眯眯说道:“我瞧这个兄弟长得一脸正气的,很难是个坏人呢。”

  朱三骄傲挺胸:“还是我们小公子慧眼如炬。”

  “那我们坐车走吧,早点安顿好,我们早点休息。”江芸芸拍案说道。

  朱三立刻热情起来:“那赶紧上车吧,您要是还想知道我们白鹿洞书院的发家史,我也是可以详细说给你听的。”

  江芸芸眼睛一亮,直接坐在车辕上:“说来听听。”

  朱三甩了甩马鞭,笑说道:“得嘞,小公子坐稳了。”

  “要说我们白鹿洞学院最早可是要从唐贞元元年说起,当时的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庐山,渤养了一只白鹿,被称为白鹿先生……”

  后来此地被建台修屋,就成了白鹿洞,等到南唐时,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当时称之为“庐山国学”,名声之大可以和金陵的国子监齐名。

  宋的时候被扩为书院,当时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国子监九经李善道是白鹿洞书院首任洞主,庐江籍学生伍乔是白鹿洞的第一位状元。

  “让我们白鹿洞声名鹊起的却是在淳熙七年,因为朱子重建白鹿洞了。”朱三得意说道,“与我同姓呢,真是荣幸。”

  “我瞧着您面相就很文雅。”江芸芸大力夸道,“一看就是也有祖辈荣光的人。”

  朱三炫耀着:“小公子小小年纪,当真是眼尖,我的太爷爷可是秀才呢。”

  “怪不得呢。”江芸芸夸道。

  朱三话锋一转,遗憾说道:“可惜了,书院在前朝的时候由于兵火,书院被毁,文物荡尽,此后八十七年都是荒凉的,直到正统三年才开始重建。”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