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原来之前幺儿给她废了一把伞来,她为了避免被砸伤,全程撑着伞,只偶尔抬伞去看热闹,不料被促狭的读书人画成画,一夜之间风靡全京城。
——也太丢脸了!!
江芸芸惊呆了。
“那成婚的事情?”张懋激动搓搓手,不知何时挤到江芸芸边上,一脸柔情,“我知道你家情况,成婚的一应准备自不用你操心,只管舒舒服服做个新郎。”
江芸芸心里慌死了,只好呐呐说道:“可我想先立业,不着急成家。”
“先成家后立业啊。”张懋大手一挥,“十七八岁,甚至二十都是可以的,我也不是迂腐的人。”
江芸芸立马扭头去找自家师兄。
李东阳也是国公爷的女婿,只当他不想和皇亲国戚扯上关系。
“英国公有所不知,芸哥儿自小体弱,之前还倒春寒的时候掉入到水里,他娘和黎公都养得很精细的,之前他来京城,他们还特意写信来要我一定要把人看着的,只能好好读书,不能写想其他的。”
李东阳温温和和说道,但又不经意抬出了长辈。
自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既然长辈有其他打算,张懋自然不好强求,只好一脸遗憾地看着她,到最后还是不放弃,热情邀请着:“我有个大孙子和你差不多年纪,你若是有空可以来国公府玩玩。”
江芸芸大眼睛扑闪着,连连点头,只管先应下。
李东阳瞧着自家师弟实在是个香饽饽,也歇了把人介绍给其他人认识的想法,给人打了个眼色,让他自己去玩了。
江芸芸自然是脚底抹油,先跑了。
四月初三,陛下在午门前赐状元六品朝冠,朝衣等物,还给每个进士五两银子和里外的衣料各一端。
四月初四,江芸芸穿着梁状元冠,穿着绯罗朝服,白绢中单,腰间围着锦制的绶带,垂落着蔽膝,头戴纱帽,手里拿着槐木笏,腰间还系着药玉佩,又带着进士们上表谢恩。
四月初五,江芸芸又起了一个大早,急吼吼带着进士们去先师孔子庙,行释菜礼。
一连五天早出晚归,江芸芸的小脸都瘦了一圈,当天晚上回来后,饭也没吃,倒头就睡。
“当状元真辛苦啊。”顾幺儿给自己的马儿梳毛,然后一本正经说道,“还好我不当。”
乐山听的直笑。
四月初九,江芸芸坐在院子里晒太阳,突然来了圣旨,给她分配工作单位了。
——状元江芸去了翰林院做修撰,榜眼朱希周、探花陈澜同是翰林院,是七品的编修,其余人都分拨各衙门办事。
“听说翰林没钱。”顾幺儿凑在她耳边嘟嘟囔囔着。
江芸芸一本正经胡说八道:“为百姓做事呢!说什么钱不钱,庸俗。”
顾幺儿撇嘴。
“明天就能去上班了。”江芸芸来来回回在小院子里走着,小脸格外兴奋,一脸畅想,“我也是有工作的人了。”
黎循传笑了笑:“听说之前宪清进去抄了一年书。”
江芸芸脸上笑容一僵,惊疑不定地看着他。
黎循传笑意加深,意味深长说道:“看你怎么坐得住。”
“不可能!”
“我不信!”
“我明天去看看!”
生性好动的江芸芸三连拒绝。
第两百零三章
翰林院位于内坊的边缘, 和南薰坊挨着边,中间就隔了一条玉河,隶属于中城兵马司照看,一向是兵马司照看的重点区域。
江芸芸住在仁寿坊, 走路过去有半个多时辰的光景, 她虽说不用上朝但是要点卯的, 也就是说虽不用深夜起来赶夜路去宫门口排队等上朝, 但也需要赶在卯时前,到翰林院开例会, 接收今日工作。
卯时也就是五点。
江芸芸听得眉头紧皱, 若是要五点到,除去路上半个多时辰,也就是四点前就要从家里出发, 再加上洗脸吃饭的时间, 最迟三点半就要爬起来了。
凌晨三点半!!
江芸芸手指掐掐算算时间, 惊呆了。
明朝的官不需要睡觉嘛!
“所以上值还好吗?”黎循传促狭问道。
江芸芸垂头丧气:“起的也太早了, 这么早起, 万一长不高了怎么办?”
“明日让诚勇他们去南薰坊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房子。”黎循传放下茶盏, 想了想又说道,“上一批的进士只留下二三十个人, 应该有不少空院子,就是不知道现在的价格如何?当时要是想换,应该早点下手的, 估计能便宜点,现在就不好说, 你们这一批进士都要先历事呢, 房价肯定要涨的。”
“肯定很贵, 这间都是我们捡漏捡来的,去哪里找这么便宜的院子啊。”江芸芸叹气,抱着手臂,摇头晃脑,“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你知道就好,以后花钱不要大手大脚的。”黎循传恨铁不成钢地说道。
江芸芸低着小脑袋,蔫哒哒应下。
“你有想过要把你娘或者你妹妹接过来住吗?”黎循传冷不丁问道。
江芸芸抬头,眨了眨眼:“不知道,但我娘现在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我猜她不愿意过来,京城也人生地不熟的,在扬州还有林家照看着呢。”
黎循传没说话了。
“怎么了?”江芸芸好奇问道。
“我有点想祖母和祖父了。”黎循传摸了摸脑袋,“进士六年不得告假,我已经两年没有见到他们了,你之前见到他们,他们身体还好吗?”
江芸芸看着他殷切的目光,嘴角微动,最后只能委婉说道:“老师和师娘年纪都在这里了。”
黎循传立马露出忧心之色:“我等会就写信回家去问问。”
江芸芸没说话了,只是突然又说道:“老师想回老家吗?”
黎循传沉默了,摇了摇头:“不知道。”
若非除了江芸这个意外,四年前的黎淳就应该致仕归家了,等江芸芸去外面游历了,师娘又病了,不能随意动身。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两个小少年对坐着,半晌没说话。
“早点去休息吧。”诚勇过来说道,“厨房烧了热水,洗把脸洗个脚也好松快松快。”
“一想到明日这么早去上班,我就觉得累了。”江芸芸起身,愁眉苦脸说道,“我本以为我之前读书已经起得很早了。”
蹲在角楼里吃零食的顾幺儿大方得表示把自己的马送给她骑。
黎循传想了想又说道:“其实翰林院管得不严。”
明朝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所以翰林院的人个个都是潜力股,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上班第一天,不能迟到的。”江芸芸义正言辞婉拒了。
—— ——
第二天天还没亮,江芸芸就被乐山叫醒,她睁开眼的时候还些许迷茫。
——这日子的越过越惨了。
她面无表情爬起来,洗了脸,换上新官服。
这是一件青色的盘领大袍,胸前、背后各缀一块补子,六品是绣着细脚伶仃,延颈远望的鹭鸶。
前朝有人‘言玉笋晓班联鹭序,紫檀春殿对龙颜’,说的就是这群六品小官。
鹭鸶又叫“鸬鹚”,取“以侍察者官”的意思,又因为六七品的官员一般都是担任基层职务的,给你这只小鸟意思就是要你任劳任怨,努力干活。
勇敢芸芸,不怕困难。
江芸芸看着镜中秀气的样貌,突然露出笑来。
她还是很期待这个完全不同的体验。
江芸芸开门时,乐山正从厨房端着吃食送过来。
“都备得清淡饮食,第一次上值可不能出错,丢了脸,诚勇说中午翰林是有饭,但味道一般,所以早上诚勇一大早起来就烙了肉饼,知道您喜欢吃芝麻饼,还特意多做了芝麻饼,我每个都包了两个起来,公子等会放在袖子里带过去,中午放在热水上热一下就可以了,茶叶也包了一包,是昨日去东城买的黄华坊买的,都是您爱喝的,若是午饭实在吃不下去,去外面吃一顿也是可以的,不能饿了肚子,晚上我倒是和终强一起去买菜,现在这个季节,蔬菜瓜果都不少,做几个您和顾公子很爱吃的,庆祝第一天上值。”
他絮絮叨叨念着,把东西都放下了,就急急忙慌准备走了。
江芸芸托着下巴,笑说道:“我这个早起上班,害的你也要早起跟着我跑了。”
“收了您的钱,还不是把您的事情办得妥妥当当的,而且您可是状元,多少人想抢我的位置呢。”乐山扭头,笑说着,“我去打水,您先把饭吃了,昨天我问过诚勇了,第一次去上值要带的东西不少,笔墨纸砚,茶盏都要带,不过都得您第一次去探探底,再看着要准备什么。”
江芸芸已经开始捧起碗来喝热牛奶了。
诚勇主管家里的衣食住行,俨然有大管家的趋势,终强和乐山则负责去外面跑腿。
黎循传是不爱喝牛奶的,但江芸芸爱喝,所以也不知道诚勇去哪里给她搞到每天一碗新鲜的热牛奶喝喝,就连顾幺儿也跟着每日喝上牛奶,吃上鸡蛋。
她这边吃完早饭,屋外还黑漆漆的,只小巷内隐隐有灯光传来。
为了方便诸位官员上早朝,大街上都挂着灯火,几个住了很多官员的坊和小巷胡同,也大都挂上一两盏,能看清路即可。
那边黎循传也准备妥当,准备出发了。
两人一同出了房门,对视一眼,笑了起来:“一起上值去。”
—— ——
西汉杨雄在《长杨赋》中曾云:“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这就是‘翰林’二字最早的出处,论起历史来,最早建立翰林院的人则是唐玄宗李隆基,一开始只是舞文弄墨的地方,但后来慢慢开始取代中书舍人的工作,开始为皇帝起草各种敕令和圣旨。
等到了宋朝,翰林院成了培养宰辅的渠道之一,著名宰相欧阳修、王安石全都在翰林院干过活。
到了本朝,胡惟庸案后,高皇帝废除宰相制后,他自己本人倒是精力十足,但还是耐不住庞杂的政务,以及逐渐衰老的身体,所以开始让翰林院分担一部分政治职能——命法司论囚,拟律奏闻,从翰林院、给事中及春坊正字、司直郎会议平允,然后覆奏论决。
翰林地位的提升还要从入继大统的太宗皇帝说起,他也处理不过来政务,所以成立“内阁”,七位内阁大臣皆来自翰林院。
翰林院自此开始逐渐清贵起来,等英宗之后,则形成“无翰林不入内阁”的惯例,翰林的地位则一下子超然起来。
只是江芸芸站在台阶下,抬头注视着这两扇瞧着一点也不起眼的大门前,突然又觉得别人跟她说的翰林院有多厉害,有多辉煌,有多令人向往,在此刻也不过是两扇小门悄悄在自己面前合上,瞧着也很是普通。
江芸芸理了理领口和袖口,把热腾腾的馒头塞得更里面了点,这才抬头敲了敲门,没多久就有人不耐烦地前来开门,那门房一见她是个生面孔,瞧着她的面孔,又打量着她的衣服,突然露出热情的笑来:“是新来的状元郎吧。”
江芸芸规规矩矩自我介绍着,“我姓江名芸,字其归,今日来翰林院上值的。”
“进进进。”门房连忙把人迎进来,“您来得有点早,快去大堂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