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 ——
寇兴五十八了,花白的头发整整齐齐梳着,眉宇间有一道很深的皱纹,看人时总觉得他在皱眉,身形消瘦,套在身上的官服缝缝补补打着不少补丁,是看一眼就知道是不苟言笑的严肃人。
若是顾仕隆在这里,大概下一秒就要拔腿转身跑了。
“知府大人。”江芸芸行礼。
寇兴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也没有为难人,只是嗯了一声:“坐吧。”
“听说你这几日都在了解兰州的情况。”他面无表情问道。
江芸芸点头:“初来乍到,自然要先看看过往的数据和册子,也好在今后的办事中心里有个数,才不会被人蒙骗了去。”
寇兴一听就捏着胡子满意点头:“是这个道理,听闻你在琼山县做过县令,做得很好,但兰州和琼山县是不一样的,你能如此虚心,这很好。”
江芸芸也跟着和气地笑了笑。
“今日叫你来是为了棉衣的事情。”寇兴话锋一转,继续说道,“马上就要入冬了,可今年的棉衣却还没有着落。”
江芸芸认认真真听着。
“黄河马上就要结冰了,对面的蒙古人很快就会打过来,可棉衣却迟迟没有下发,如此我们的士兵如何能抵御外敌。”寇兴叹气说道。
江芸芸露出欲言又止之色。
“有什么话便说吧。”寇兴说道。
“这不是卫所自己要考虑的事情吗?”她大着胆子问道,“我们和卫所不是并不相干预嘛。”
寇兴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卫所自然也在想办法,但我们也要替他们想办法,他们守护城池,我们能办就办一点。”
江芸芸追问道:“那别人知道嘛?又或者卫所领情嘛?”
寇兴皱眉,立马不悦说道:“你我生活在兰州城里,他们能有什么办法,我们帮他们就是帮自己,何来领情这一说。”
江芸芸了然。
——怪不得,这位寇大人瞧着也是清廉的,看那沧桑的样子应该也是办事的,怎么就当了七年知府还没往上走,感情是被人占便宜了!
“你就说这事你能不能办吧。”寇兴不悦说道,“这里不能和京城比,起不了一丝波澜。”
——寇兴不喜欢自己。
江芸芸一下就察觉出他口气中的烦躁。
这样的人规矩古板,不喜欢面前这个跳脱惹事的人也实在正常。
江芸芸对这个年纪的人一向是有极大的耐心,自然也不生气,只是仔细想了想后才继续问道“下官有个问题还请知府大人解答。”
“什么问题?”寇兴问。
“如今南面有种植大量的棉花,是得益于前朝元世祖,下令置浙江、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这才彻底在全国推广。可要是说在最开始的地方,远在唐朝时,唐太宗的军队带回了高昌棉,也都是在陇右各地和安西四镇开始种植,据说因为棉质软、绒长的特点,宪宗爷还专门让西北进贡棉花入朝,和丝绸、细布组成一起,专门赏赐给有功的官眷。便是在现在,棉花也是赋税的一种形式,有‘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之说。”
江芸芸一顿,抬眸去看上首的知府大人,轻声问道:“那我们为何还没有棉花,按道理去甘肃买一些,又或者早早去南面买,早就该备好了才是。”
寇兴沉默下来,眉头夹得更紧了,整个人显出焦虑的愁苦。
“可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江芸芸声音倏地变轻。
寇兴揉了揉额头:“今年没有雨水,棉花都长不大,所以朝廷没有给,叫我们自筹。”
江芸芸震惊:“我们如何自筹?”
寇兴摇了摇头,过了一会儿突然抬眸看了眼江芸芸。
江芸芸莫名其妙说道:“知府看我做什么?”
“他们都说是李广之事闹得。”寇兴低声说道,“陛下这个时候让你来这里,是否也和此事有关。”
“没有,没这能耐,当初挨骂贬官了而已。”江芸芸三连否定。
她回答得太过爽快了,寇兴却有点不信:“那为何偏偏让你来这?”
江芸芸也跟着无奈说道:“许是太多人要变动了,吏部排不过来了,看这里还有个位置,就把我扔过来了。”
寇兴见她一脸真诚,也开始半信半疑:“可以往确实都是有送棉花过来的。”
江芸芸目不斜视:“今年天气确实不好,下官从琼山县离任前,也许久没有下雨了。”
“哎,也不知道琼山县今年的收成如何。”她忧心忡忡说道。
寇兴也没继续说下去。
两人只是沉默地坐着,一时间心绪千变。
“那棉花之事,卫所那边已经向陇右各地借调,但那边也有卫所,能支援的不会太多,此事你可有办法?”寇兴开口问道。
江芸芸沉吟片刻后才开口说道:“这件事情能不能办还需要努力,但还请知府指示,这件事情是想要长办?还是短办?”
寇兴不解:“什么是长办?什么是短办?”
“长办就是把兰州缺棉的事情彻底解决,短办就是把面前眼前这件火急火燎的事情办了,就去各地征收棉花,总会有百姓愿意拿出来的。”江芸芸镇定说道。
“那这两种你打算怎么办?”寇兴犹豫问道,“兰州确实是种过一些棉花的,但收成一般,只能民间自己流通,供应军队是怎么也不够的。”
“长办就是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技术。”江芸芸微微一笑,“巧的是,我在琼山县就推行过做棉花的技术,也有不少棉花的种子,可以请他们来这里试一下,若是能培育出新的品种,那自然是最好的。”
寇兴仔细一想,竟然觉得是个好办法。
自来求人不如求己,要是兰州自己能种出来,那至少能把暖和握在自己手里。
寇兴很快又冷静下来,毕竟请人来,然后种下去,最后不出意外结棉了,怎么也要一年时间!
一年时间,兰州都要硬了啊!
他继续追问道,“可现在去南边采购,时间已经来不及,到时候黄河也冻了,敌人也打过来了,我们的人还没有棉衣穿,若是倒霉一些,装棉花的车队还要和这些人对上呢。”
“可以去另一边采购。”江芸芸笑说着,“亦力把里不是也种植棉花嘛,高昌棉按道理它那边长得更好才是。”
寇兴想也不想就拒绝了:“他们不可能卖给我们的,这些人和蒙古勾结紧密,哼,狼子野心。”
元朝灭亡后,元廷退居漠北,建立北元,后来又逐渐分裂为鞑靼、瓦剌、兀良哈诸部,这些人一步步推进大明的疆域,甚至还一直觊觎中原肥沃土地,狼子野心。
江芸芸说的亦力把里其实也是蒙古人建立的,包括周围的东察合台汗国、叶尔羌汗国、吐鲁番汗国等都是蒙古后裔建立的汗国。
不过这些虽同属蒙古,但也是各不相容的,互相打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但要让他们转头去帮大明那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能自己出面,但我们若是开放互市,我们鼓励商人去收购棉花,价格高一点也没关系,而且我们这次收购齐了,也不要停,反而要加大价格,只要他们愿意卖,我们就都买。”
寇兴不解:“如此私下贸易,可是会被御史弹劾的,而且我们拿这么多棉花做什么。”
“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江芸芸笑眯眯说道,“制伏一条恶犬的办法不是直接把它打死,而是把它栓起来,我们可以在亦力把里这条虎视眈眈的恶犬上试一试。”
“你这个办法……”寇兴还是担忧,“要是他们还是不愿意卖呢。”
江芸芸笑得更是乖巧了:“做买卖的人总会陷入所有人都趋之若鹜的买卖跟风中,可谁知道第一个买卖的人到底是不是他们的人呢。”
寇兴一惊,仔细打量着面前之人,犹豫说道:“如此,会不会没有仁义之风。”
江芸芸笑了笑:“我们既没有伤人,又不是不给钱,反而是和他们一起做买卖,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怎么会不仁义呢。”
寇兴若有所思:“那此事就交给你来办。”
江芸芸点头应下。
—— ——
江芸芸出了门并没有直接回家,反而开始在兰州市场上闲逛。
“今日的粮价多少啊?六文一斤啊、”
“这些糖怎么卖啊?还挺贵啊,是了,买的人少自然要高一些的。”
“现在还能有菜可真少见,哪里种的,哎,不能说嘛。”
“这些衣服可有棉衣?没有棉衣啊,全被征收了,那今年不是要冷死了。”
江芸芸一路问过去,直到天近黄昏才转身准备回家。
巷子口,碰到谢来也从外面回来。
“段家是肃王的人。”谢来直接说道,“应该是肃王要见你。”
江芸芸点头。
“刚才见你在外面晃荡,做什么?”谢来随口问道。
“在打听如何拿下亦力把里。”江芸芸随口说道。
谢来脚步一顿,随后露出不可思议的神色,最后震惊喊道:“你要去打仗!”
“哎,要打起来了。”张道士一靠近他们就听到这么消息,更是震惊。
江芸芸气笑了:“瞎嚷嚷什么,会有兰州卫把你们抓起来,说你们扰乱军心。”
谢来不高兴了;“话不是你说的吗?”
江芸芸背着手溜溜达达说道:“正好有事情问你们,你们在这里也晃几天了,可有发现有谁偷偷和亦力把里做生意的嘛?”
—— ——
兰州城里的军队一共有三个部分组成。
其一是兰州守备营,隶属于守陕西总兵官,有兵两千五百二十五名,马一千三百三十一匹,器杖三万四千二百九十六件,火器千六百有奇,辖墩台十七座。
这是守卫兰州的主力,这些年凡是蒙古人的进击也都是他们守在最前面。
其二是兰州卫,隶陕西都司,有兵一千三百五十名,器杖三万三千一百二十二件,火器三万八千四百一十有五,辖墩台二十七座。
他们常年轮戍甘凉,河洮地区,向西配合河州卫控御番族及青海一带的蒙古部落,向东联合靖虏卫,保障固原镇的东边安全。与庄浪卫隔河桥而守,相互应援,反而守卫兰州不多。
第三则是甘州中护卫,这支护卫队其实是拱卫肃王安全的卫队,自第一任肃王移藩兰州后从甘州移驻兰州,人数不多,但设备精良,士兵人数有五百三十三人,器杖九十四件,火器一千二百九十有八,辖墩台四座。
是所有士兵中日子过得最滋润的,而且只需要保护肃王安全即可,算是私人卫队,只是国家供养。
江芸芸算好这一次需要的棉花数量,就把几个偷偷和亦力把里做生意的商人招了过来,给他们进行友好协商的谈话。
“若是办得好,今后稳定下来,开通互市了,你们的功劳我们是记得的。”
“棉花是个好东西,我们这边吃不下这么多,难道陇西这么多地方都不需要,你们只要能收,衙门这边每一斤补贴五十文,能卖出去那就是你们的本事。”
“若是要在兰州卖,那就是正常物价,少与我哭穷,我已经打听了兰州棉花历年的价格,我补贴的价格是完全够用的,你们本不就是从各地运来嘛,哪里不算路费,要是说这些,那这事就没得聊了。”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这边亏了棉花,那边粮食不就能补出来。”
众人见人年纪小,又初来乍到,本打算大敲一笔,奈何江芸芸早已做好市场调研的准备,现在端着一张冷脸,连哄骗带敲打,开了不少条件,但也提出不少要求,总算让这群人愿意试一下了。
其实她的要求很简单,借着棉花的事情,达成三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