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首辅 第553章

作者:黑糖茉莉奶茶 标签: 女扮男装 升级流 成长 穿越重生

  段俍这才仔仔细细打量着这两人,看了好一会儿,最后又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这人是你的护卫是不是,好好好,够凶,不过凶得好,这一路上走来不安心,就是要这么凶悍的,才能保我们江同知安全呢,兰州内也需要这样的人护着才能安安心心做事。”

  江芸芸摸了摸鼻子,尴尬转移话题:“不知段公子夜黑拜访可是有要事?”

  “有的有的。”段俍连连点头,矜持说道,“在下的先祖是从山西太原迁居而来,如今落户于东关,聚族而居,也略有本事,出了几个进士,但族中子弟大都不愿为官,性喜课读。”

  谢来一听这些文绉绉的话就忍不住打哈欠。

  “原是书香世家啊。”江芸芸和气附和着。

  “早早就听闻江同知六元及第的名声,族中子弟对此向往已久,都说您是文曲星下凡呢,所以一直想要见您。”他掏出一个帖子,热情说道,“九月十八,乃是我祖父八十大寿,江同知可否赏脸,家中早已虚左以待。”

  江芸芸看着那份雅致秀气的帖子,封面上的字却还有几分西北的狂放,沉思片刻笑说道:“若是当日无事,自然愿意去拜会一下段老爷子。”

  段俍连连点头:“若是江同知愿意来,那可真是蓬荜生辉,我家老祖宗一定很高兴。”

  江芸芸接了过来,笑说道:“可要进去喝口茶。”

  段俍连连摇头:“听说江同知也是刚来兰州没多久,不敢叨扰。”

  江芸芸和谢来目送他离开,这才收回视线,抬脚回家。

  “不怀好意。”谢来笃定说道。

  江芸芸煞有其事点头:“确实有些冒昧了。”

  “那你去吗?”谢来问。

  江芸芸把那帖子来来回回翻看了几遍:“明日帮我打听打听这个段家是什么来头。”

  大门打开,乐山正在厨房里煮面,见两人回来了,连忙说道:“面煮好了,你们快洗个手,然后坐下来吃吧。”

  张道长不知道从哪里回来,一股子香火味。

  江芸芸看了他一眼,张道长不等她问,自己老实交代了:“去城内的各大道馆走了走?”

  “打算在这里挂个职混口饭吃吗?”谢来随口问道。

  张道长一听就不高兴,但难得没有出声反驳,只是过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听说肃王很信道,所以这里佛道都很兴盛。”

  “仔细说说。”江芸芸卷起一筷子的面,又把没吃完的白面蒸饼拿出来,随口问道。

  “三代单传,就一个小孩!”张道长比划了一下,“从第一个肃王开始,到现在每个王爷就一直只有一个小孩。”

  江芸芸惊讶:“真的?”

  寻常人家都讲究儿孙满堂,多子多福,更别说皇家,之前听说陛下久久没有太子,也是急得不行,不过自从生下太子后,张皇后后面又连生两子,倒也勉强断了谏官的唠叨。

  “是有病?”江芸芸谨慎问道。

  江芸芸他一直怀疑陛下的子嗣这么久才出生,就是身体不太好,瞧着就很羸弱,但幸好太子殿下很强壮,一个不错眼能跑到宫外去,应该是没遗传到这个问题的。

  “第一代肃王不是说打仗很厉害吗?应该不是身体问题,可能战场上受过伤,但后面连着三个人都只能生一个孩子,难道不是……风水有问题。”张道长低声说道。

  “我以前……”江芸芸顿了顿,小声说道,“南昌有一个宁王,我听说家中子嗣也不多,不过他家是有个神经病,肃王家不会也有一个吧。”

  张道长震惊:“可每一代都有一个的话,那是不是太背了!”

  江芸芸一听也觉得有点道理。

  “肃王这事,我倒是听到过一点八卦。”谢来已经在两人说话间哗啦啦吃完一碗面,甚至准备去盛第二碗。

  乐山连忙说道:“你说你说,我给你盛。”

  谢来坐了回去,笑说道:“我不知道肃王到底什么毛病,但根据锦衣卫中历代的档案中记载。”

  “第一任肃王乃是高皇帝第十四子,十七岁就被送到边境来了,可直到迁居兰州都膝下无子,甚至为此还三改墓地,三葬其母,就是为了改变家中风水,幸好在三年后,也就是永乐四年生下长子,也就是第二任肃王。”

  第一任肃王年纪轻轻就征战沙场,战功赫赫,而且即便是在永乐四年,其实也才三十岁,不算高龄,可要是之前在哪里伤到了,也是说得过去的。

  谢来接过面碗,继续说道。

  “本以为这种事情也就到此为止了,谁知道这位肃王,在位四十八年,也只有一子。”

  江芸芸彻底不吃饭。

  张道长和乐山也忍不住坐了下来,津津有味地听着。

  “结果等成化四年,第二任肃王的那位独子继位后,这个噩梦竟又跟着延续下来了,他只生了一个孩子,也就是现任的肃王。”谢来倒是不耽误吃东西,随口说道,“我听说这位肃王到现在也只有一个孩子,虽说生的早,但这些年是一个结果的也没有,也是一个独苗。”

  小院子里的人沉默了。

  “乖乖,这是被诅咒了吧。”乐山小声说道,“难道肃王就一个王妃……不过皇后都生了三个啊。”

  “虽说后院人数不多,但也有妾侍的。”谢来把汤都喝完,最后下了定论,“我猜应该是有些隐疾的,只是一直不曾对外言而已。”

  江芸芸这才继续低头吃饭,只是吃了几口突然扭头去看张道长。

  却不料和张道长的视线对上了。

  “你擅长……内帏之术……”江芸芸小心翼翼问道。

  张道长露出一个得道高人的笑来:“我们道家讲究阴阳调和,鄙人略略有些精通。”

  江芸芸点头,却没有再说话,继续有一口没一口地卷着面吃。

  “少和藩王打交道。”谢来吃完饭,开始剥瓜子,随口说道,“你好歹也是风云人物,肃王也不是一般的王爷,你且悠着点,你今日早上踏进肃王府大门,中午弹劾你的折子就能出城门信不信。”

  江芸芸把最后一口面吃完,斯斯文文擦了擦嘴角:“我就是觉得肃王倒是一个突破口,毕竟肃王府也曾深得军心不是嘛。”

  谢来只是把剥好的瓜子递过去:“多吃点补补脑子,你这未来脑子要不够用了。”

  江芸芸也不客气,抓了一把塞进嘴里,笑眯眯地没说话。

  “吃完了早些睡,这里黑得也太早了。”乐山开始收拾碗筷,“有什么要买的,都写个条子给我,我明日再去采购一番,之后就不买东西了,省着点花。”

  “对了,我打算挖个地窖,听说兰州一旦下雪就很冷,挖个地窖可以放东西,而且真有危险也可以躲进去。”

  江芸芸自然没有异议:“都听你的,小管家。”

  乐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来:“我肯定把家里打理得特别好!”

  混吃混喝的张道长和骗吃骗喝的谢来一声不吭。

  —— ——

  江芸芸花了十日时间把衙门内现存的档案全都看了一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整理起来也有一叠,如此也算把兰州的事情全都过了一遍。

  秦铭震惊了,忍不住过去打听了一下虚实,甚至还捧起金县的册子,想要考量一下江芸芸到底是真的看了,还是胡乱做给别人看的。

  比如金县的人口,土地数量等等,谁知道江芸芸不仅把数据全都说了出来,甚至还对照了粮食收成,得出兰州的种植技术有些赶不上南面,水利条件有待改进等等问题。

  如此,江芸芸一战成名。

  ——神童!我就说是神童吧!正常人十天一本册子都看不完呢,谁家好人,十天看完全部册子啊。

  ——文曲星,我有个表叔从京城回来,京城的人都说他是文曲星的,我表叔还买了很多他的文章回来呢,说要给我那个表弟读书,沾沾仙气。

  江芸芸还不知道自己的第一步威名就这么莫名其妙打开了。

  这世上所有人都会对读书好的聪明人略略有些好感的。

  秦铭也不例外,只是一想到他巴结太子,差点闹得天家父子离间,又觉得可惜。

  ——好聪明的脑袋,好险恶的用心。

  至于传到衙门外面,自然又是一番越演越烈的流言。

  “聪明人啊,可聪明人怎么还不来见我啊,着急,好着急啊。”肃王朱贡錝忧心忡忡担忧着。

  “现在少给我说这些事情,我哪有功夫管他聪不聪明,我现在只担心那些人是不是真的……”卫所那边同样忧心忡忡。

  江芸芸是没机会知道这些心理变化的,反而在看完这些册子后,心中忧虑更重了。

  事情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复杂一些。

  江芸芸另抽出一张白纸,开始在上面写上兰州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自然是粮食。

  军屯种出来的粮食一半是用来发军饷的,还有一半是要屯起来以备战需,按道理本该是自给自足的,但奈何兰州如今是前线,战事频繁,士兵流动大,田地一半荒废,一半被敌人的马蹄践踏了,所以才年年不够,需要各地送过来。

  第二类则是百姓种出来的粮食,地少人少,天冷地冷,兵荒马乱,自然也种不起来。

  这个是大问题,江芸芸画上一个大圈。

  百姓的粮食,第一是打算继续推行农事册,第二则要去寻找更好一点的种植谷粮,至少要把种植时间缩得短一点。

  但军队的粮食却不好办了,第一自然是不归她管,第二是她这个芝麻小官在这里实在太不起眼了。

  不过她开动了一下脑筋,倒也想出了几个解决的办法。

  最简单的自然就是打入对面内部,让他们配合自己种地工作。

  最有效的办法则是把兰州的战线往前推一下,让兰州不再成为前线。

  江芸芸为自己这两个办法满意点了点头,但也知道这事急不得。

  至于第二个问题,则是军需。

  不够吃的粮食,穿不暖的衣服。

  第三则是军队战力的问题。

  破烂的城池,消失的军队,老是挨打的兰州,和性命岌岌可危的江同知。

  兰州的问题和琼州并不一样。

  虽说琼州也会有倭寇,但战力完全不是一个等级的,而且琼州的一应生态都是有轮廓的,只要江芸芸一点点耐下心来填充进去就可以起来,但兰州常年战乱,而且败多胜少,军心定然是混乱的,带来的问题也更严重。

  民心不稳,生活凋零,商业中断,最重要的是所有人对兰州的未来都是悲观的态度。

  江芸芸一条条写下去,每一条还写上几个不同方向的备选措施,争取方方面面都考虑到。

  好不容易写了三张纸,江芸芸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然后咋舌,毕竟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他是一件也办不成。

  军队的指挥使们一个也不认识。

  城里的商户们也没打好关系。

  最重要的是知府大人到现在都没见到。

  就在她忧心忡忡时,仆人阿来出现在门口,小心翼翼说道:“江同知,寇知府寻您过去。”

  江芸芸一听,立刻站了起来:“可是知府点好粮回来了。”

  阿来连连点头:“是是,虽说莫名耽误了几天,但一回来就找您了呢。”

  江芸芸笑得合不拢嘴:“好好,我这就去。”

上一篇:富贵大娘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