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164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爸爸累。”

  “嘿!你还挺孝顺。”

  宁安笑出一口小白牙:“孝顺的是好孩子。”

  “行行行,你是好孩子,行了吧?”

  “行了。”

  徐建功拿出报纸递给宁安,又给她一只铅笔,“你自己读。我听说了,你自己认识不少字。你先读,不认识的字你就问我。行不行?”

  “行。”

  宁安拿铅笔划拉着,一句一句的读过去。字,她确实都认得差不多了,但是意思她都不懂。

  “筛子爷爷,什么是批斗游行?”

  “筛子爷爷,什么是捆绑吊打?”

  “筛子爷爷,什么是侵犯人身权利?”

  徐建功:“……你认字就行了,不用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等你长大了,自然就知道了。”

  “哦。我知道了,你也不知道。”

  徐建功:“……对,我也不知道。”

  宁安问旁边坐着的徐广生:“广生叔,你知道吗?”

  徐广生:“不知道。”

  徐建功从抽屉里拿出一本连环画递给她,说道:“别看报纸了,看看这个吧,小画书,《小英雄戴碧蓉的故事》,人家11岁,救了三个小孩,自己受伤了,舍己为人,值得称赞。”

  【图片】

  宁安接过书看了起来,当她看到戴碧蓉为了救第三个孩子,左臂和左腿被火车的钢轮碾过,忍不住眼泪汪汪,说道:“她被轧了,一定很疼。”

  徐建功:“……那肯定很疼。但是她很坚强,后来,她的左臂和左腿都做了截肢,但是即便这样,戴碧蓉也坚持学习,认真生活,是个非常勇敢乐观的小姑娘。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嗯。向她学习。”

  徐建功跟她说:“不光要学习戴碧蓉舍己救人、积极乐观的精神,还要长教训。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不要玩危险的游戏。否则有可能害人害己。知道吗?”

  “知道了。”

  徐建功想了想,又跟她说:“凡事量力而行。救人要紧,保护自己也十分要紧。你懂吧?”

  宁安:“……懂。”

  “懂了就行,玩去吧。”

  小朋友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宁安没一会就恢复了,变成了那个快快乐乐的崽。

  1978年3月,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剧情里应该去大学报到的江明华,嫁人了。

  不嫁不行,她不能一直当黑户。

  江家父母曾经试着帮她找工作,但是人家一听她的名字就摇头。

  让她回徐家屯?别说她自己不肯回去,就算她肯,徐家屯大概也不会收她。

  而知青办也知道她的情况,催着她赶紧安排,不然就得再次下乡,这次可就不知道去哪儿了。

  她现在的身份属于无故滞留城市的知青。

  江明华怎么肯再次下乡?她现在不光在社员眼里不是东西,在很多知青眼里,她应该也不是个东西吧。

  毕竟,因为她,那些抛妻弃子的付出了代价,打算抛妻弃子的不得不改主意了。这些人大概恨不得撕了她。

  反正国棉六厂的知青家属们看她就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觉得她给知青群体抹了黑,给大家找了麻烦。给知青回城路添了不确定因素。

  她平时不出门,在家里躲着,但是她家其他人还得上班、上学、生活,替她承受了不少社会压力。

  家里人的意见也越来越大。

  思来想去,还是得嫁人。

  先把户口落实了,再说别的。

  江家托了好几个人帮她打听,最后介绍来的,不是身体不好,就是家庭不好,总之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江明华都快要气哭了,这些人的综合条件连徐佑军都比不上,徐佑军除了是个农村人,没别的缺点。

  她在家里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江父跟她说:“不行你就回农村去,你要是回去了,复不复婚都没什么,你的户口应该还是可以落回徐家屯吧?”

  江明华:“……徐家屯这个态度,你觉得可能吗?退一万步讲,就算他们收了我,以后我还能离开农村吗?”

  最后,江明华矮子里头挑大个,选了个和徐佑军条件一样的,独生子,父亲早丧,家里只有一个寡母,本人在灯泡厂上班,正式工,长得高高瘦瘦,看起来也不错。

  媒人说,他之前一直没有看中的姑娘,婚事就拖了下来。这回看中江明华长得漂亮,所以才不计较江明华嫁过人、生过孩子的事,也不计较她的名声。

  江明华对自己的容貌一向自得,一听这话,自然就相信了,高高兴兴的嫁了过去。

第212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7)

  婚后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相当精彩。

  是那种过夫妻生活都要被婆婆监督的精彩。

  两口子洞房,婆婆搬把凳子门口一坐,拿着家里的台式座钟给他们计时。超过十分钟就开始制造动静,超过十五分钟直接敲门提醒,说是时间太长了对男人身体不好。超过二十分钟就直接不依不饶了。

  说话特别难听,话里话外都是江明华不要脸,各种脏词层出不穷。

  这种事,江明华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婆婆讲道理,她让丈夫吴家宝去讲。

  吴家宝刚一开口,婆婆就开始抹眼泪,“我守寡那么多年,好不容易把你养大了,给你娶上媳妇,这才第一天,你就嫌弃我了,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还不如死了!我是为了我自己吗?我是为了你!你知不知道,这种事做多了对身体没好处!”

  吴家宝:“妈,我没有这个意思,你想多了。我知道分寸。”

  他活了二十好几岁,才第一次做,属实和多扯不上关系。

  “你知道什么分寸?我问你,昨天晚上怎么样?”

  吴家宝脸一红,磕磕巴巴:“挺,挺好的。”

  接下来,吴妈又追问了一些夫妻生活的细节,儿子的体验,江明华的表现,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骚狐狸。连你都被她迷得五迷三道的,她之前那个泥腿子老公还不定被她迷成什么样呢!”

  吴家宝:“妈,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就别提了吧。”

  他并不像媒人说的,以前没有看上的人。他之前谈过两个对象,条件都不差,他自己是很满意的,但是他妈不满意,在他这儿淌眼抹泪,只好分了。

  人家都早已嫁人,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只有他,一直单着。

  这次,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妈看上江明华了。

  他也没什么意见,能娶一个就行。他都这个岁数了,还挑啥?江明华只是自私自利,身体没问题,长相一等一,还曾经考上了大学,虽然没上成,名声也不太好,但这种不好是他可以接受的。

  吴妈哀叹道:“不提就不提吧。老话说了,小家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这话是一点也不假。”

  吴家宝赶紧说道:“妈!我不会,在我心里,您才是最重要的。媳妇可以没有,可以换,但是妈只有一个。”

  “真的?”

  “真的。”

  吴妈笑了笑,说道:“那我就信你一回吧。”

  吴家宝松了一口气,他就怕他妈哀哀怨怨的和他说话,让他压力很大。

  这件事情看似解决了。

  第二天,趁着吴家宝陪江明华回娘家的工夫,吴妈把他们卧室里面的门栓给拧下来了。这下子,他们不能从里面插门了。

  晚上,夫妻俩正亲热呢,吴妈直接推门进去了……

  后续的发展更加炸裂。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夫妻生活的时候,婆婆经常出现在现场指指点点。更别提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

  据小桔子讲,吴家宝之前谈的那俩,他妈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那俩都不好惹。个人比较强势,娘家兄弟也多。不像江明华,本身就声名狼藉了,娘家估计不太会管她,比较容易拿捏。而且,江明华长得好看,也符合她儿子对长相的要求。之前生过孩子,说明能生。这老太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婚后没多久,江明华就怀孕了。

  剧情里,她大学毕业以后才嫁人,那时候,她和二婚丈夫都在机关工作,丈夫还是个干部,必须积极响应计划生育政策,按照最严格的要求来,丈夫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她就不能再生,俩人一结婚,她就戴了避孕环。

  这一次,吴家宝是头婚,没孩子,她自然是要生的。

  而且,按照吴家宝妈妈的想法,还得生两个。因为这时候面向普通群众的计生政策还是“一个不少,两个正好,三个多了”。生俩没问题。

  江明华不上班,婆婆就把家务全都交给了她,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别想偷一点懒。

  用她的话说:“我儿子工作赚钱养家,我有退休金,我们都不是吃闲饭的人。而且,我老了,忙了大半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你年纪轻轻的不上班,要是连家务都不做,那不成废物了吗?我年轻的时候,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又要做家务,还不是都熬过来了。你现在,比我那时候已经轻松多了。原来我那婆婆还会打人呢,我都不打你,你就知足吧。”

  江明华指望丈夫帮她出头,但是吴家宝觉得他妈说的很有道理,非但不帮她,还帮着他妈一起教育她。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江明华才意识到,不是所有的婆婆都会善待自己的儿媳妇,不是所有的丈夫都会心疼自己的媳妇,她之前能遇到周秀云和徐佑军,是多么的幸运。

  宁安偶尔抽空看看她的现状,就当电影看了。

  她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种东西上。

  她曾经旁敲侧击的询问过徐佑军对于参加高考的态度,徐佑军表示自己不想考。

  既然如此,那就发展农村经济吧。

  太姥爷说要帮她把种子攒起来,老爷子说到做到,不光帮她攒了苹果和梨的种子,还有山楂和柿子。

  春天的时候,宁安在自己家的院子里,挖坑把它们全都种了下去。

  徐佑军按照她的指挥帮忙干活,挖坑、下种、填土、浇水、施肥,宁安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他边干边吐槽:“以前你也没这么认真啊,都是自己刨两下土一埋就完事了,今年整的跟真的一样。”

  “以前那样埋,长不出来。”

  “所以你今年要换个方法?”

  “嗯。”

  “这不就是你奶奶种菜的方法吗?”

  “对呀,奶奶种的菜都长出来了。”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