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165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啧啧。那是菜,你这是果树,咱们大队一个果园都没有,大家都没种过果树。”

  “种过。广庆叔家里有石牛。”

  “那是石榴!石榴也不算果树呀。”

  “算!”

  “行行行,算。今年要是种不出来怎么办呐?”

  “爸爸嘴臭!我种的出来!”

  “嘿!你再说我,我不给你干了。”

  “奶奶。爸爸不听话!”

  宁安扯着嗓子告状!

  徐佑军:“……我不都给你干完了吗?”

  宁安凑过去仔细检查了一遍,点了点头,又拍了拍他的胳膊,说道:“干的不错!”

  “那我谢谢领导夸奖?”

  “不要骄傲。骄兵必败。”

  徐佑军:“……跟谁学的?”

  “太姥爷教我的。”

  七天以后,她所有的种子都长出来了。

  绿绿的一小片。

  徐佑军看着发愁,“你这根本就长不起来,太密了。谁家树这样种啊!”

  “长大点就挖出去。”

  徐佑军看了看自己家的院子,“把咱家院全种满,自留地都种上,也不够。”

  “不种自留地,奶奶种菜了。”

  “那种哪儿啊?”

  “种别人家里。”

  徐佑军:“……”

  他看了看异想天开的小闺女,问道:“借别人家的院子种果树?”

  宁安眯着眼笑,掰着手指头数给他听:“嗯嗯嗯。太姥爷家种几棵,大队部种几棵,广生叔家里种几棵,筛子爷爷家种几棵,还有广庆叔、广民叔……”

  “照你这么数,你这些树还不够种呢。”

  “不够。”

  “先种这些吧。没种子了。”

  “我有办法。”

  宁安又去了一趟大队部,央求徐建功给她做个广播。

  小朋友双手抱拳,脸上带着谄媚的笑容,不停地作揖:“筛子爷爷,求求你。”

  徐建功:“……”

  不是他不愿意成全孩子,实在是孩子的要求过于无理取闹了。谁家大队的喇叭用来干这个啊?

  “你把筛子去掉。”

  “爷爷,求求你。”

  徐建功:“……你还真是能屈能伸!别鞠躬了,我感觉你这是想把我送走。”

  宁安:“……”

  徐建功打开大喇叭,用毫无感情的机械音说道:“社员朋友们注意了,谁家有吃完的苹果核、梨核以及其他各种核,包括石榴籽,都送到大队部来。徐宁安要种果树。只要里面的籽,别的不要。”

  播完了,他生无可恋的看着宁安,问道:“行了吧?”

  他大队长的威严何在啊?这么多年了,他就没有播过这么令人无语的消息。

  宁安说:“再播一遍。”

  徐建功:“……”

  他用手点着宁安,说道:“就你胆子大,敢跟我提这种无理要求,你看看别人,见到我多客气。你爸见了我也老老实实的,别的小孩见到我都不敢说话,就你跟我这儿嘚啵嘚,什么都敢说。”

  宁安小手捂着胸口,夸张的后退了一步,说道:“我好害怕哟。”

  旁边坐着的徐广生笑的一口水呛出来,咳个不停。

  徐建功:“……”

  宁安问他:“行了吗?要我再说一遍吗?”

  徐建功:“……不用了,你看起来太假了。”

  徐广生笑道:“叔,让她自己播。”

  徐建功把喇叭重新给她打开,说道:“你自己来吧。”

  “自己来就自己来。”

  宁安说:“喂喂,我是安安。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大叔大婶,我要种果树啦,我的种子不够,你们家里有吗?可以给我吗?我家里种的都发芽啦。等过两年,长成大树,就可以结果子了。还有,我家里地方不够大,可以把我的小树苗种在你们家吗?”

  徐建功:“……咳咳咳。”

  徐广生:“……咳咳咳。”

  周秀云和徐佑军:“……”

  社员同志们:“……”

  徐建功把大喇叭关了。

  “行了,就播这些吧。”

  “好。谢谢筛子爷爷。”

  徐建功:“……”

第213章

  八零小炮灰艰苦奋斗(18)

  徐广生问她:“你家里现在有多少棵树?”

  “好多,数不清。”

  “都有什么呀?”

  “苹果,梨,柿子,山楂。”

  “那我领两棵苹果树吧,种我家院里。我帮你照看着,等结了果,给我吃几个苹果就行。”

  宁安很大方:“都给你。”

  “那怎么行,我也就是提供个地方,帮你照看一下,浇浇水、施施肥……嘿,那还真就是我种的树!这样,咱俩一人一半。”

  “好。”

  她又跟徐建功说:“在大队部种几棵。”

  “种吧种吧,我们给你看着。”

  广播播出之后,宁安陆续收到了一些种子,她带到大队部,直接指挥徐广生挖土,在大队部种了下来。

  她家连育苗的地方都没有了。

  这批种子也在七天之后发芽。

  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些小苗就被分了出去。

  宁安隔三差五到各家去巡视一遍,给它们输送点木系异能。

  在大家看来,就是小朋友碰碰小苗的叶子,嘴里念念有词:“小树小树快长大,来年结个大果子。”

  谁看了不说声异想天开呢。

  没人真的相信她能种成功,所以,第一年领了小苗回去种的,都是徐家的亲戚、熟人、邻居,举手之劳哄孩子,同时也抱着那么一点点期待,万一种成了呢?

  种成是肯定能种成的,而且还会变异。

  比如苹果,她种的是普通的嘎啦苹果,但是小桔子都帮她替换成了个大汁多味美的品种。

  这是1978年4月,徐家屯果树种植产业发展的起点。

  这一年,徽省迎来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农田布满裂缝,土地撂荒,农民外出乞讨者不计其数。

  11月24日晚,在一间茅草屋内,18名村民将生死置之度外,在一纸契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

  【图片】

  “大包干”第一年,这个小村子就迎来了丰收。“我们干了一年够吃5年的。家家都收那么多粮食,有的家里放不下,粮食都放在外面。”

  改革之风迅速吹到了全国各地。

  1980年5月,国家领导人对包产到户给予明确肯定。

  1982年1月1日,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即关于农村改革的第一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徐家屯是跟风比较快的。1979年秋收之后,大队就将土地、耕牛和农具,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

  在这之前,村里的知青全都走了。包括王志。他这次是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走的。

  宁安家里只有三口人,分到的田地她爸一个人就能搞定。

  她奶在家里搞牲畜养殖,扩张了猪圈和鸡窝,一共养了五头猪和二十几只鸡,还买来一头小牛犊,盖了个牛棚,把牛养在里面。

  每天要打扫猪圈和牛棚,把粪便清理出来,再给它们垫上干净的土,还要清扫鸡窝,给它们垫点干草,不用下地了,但是活也不少。

  宁安在1979年就直接去上一年级了,那时候,她5岁,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学生。

  她什么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完全不用周秀云操心。而且她的成绩非常好,好到让周秀云和徐佑军心里都升腾起了希望,这个孩子一定会走出农村,到城里去生活,他们应该更加努力工作,给她提供更好的条件。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