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觉醒了 第66章

作者:不要忆往昔 标签: 穿越重生

  他心里琢磨着,可能是因为他长大了,而且他确实对机械感兴趣,不抵触,才让学习变得简单起来了。

  他妹不是说了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果然如此。

  另一边,俞景明到了县农机站,先找到了一位资历最深的老技术员,和他达成统一战线,共同说服站长培养技术人才,让他俩一人带一个学徒工。

  老技术员正愁儿子没法安排工作呢,俞景明的提议说到他心坎里去了。

  说服站长这事,俞景明亲自去干,老技术员只需要在必要的时候表个态,敲敲边鼓就行了。

  俞景明从国家政策说到社会实践,从四化建设说到农业机械化的未来,先展望宏伟蓝图,再说说农机站的发展,如何做出业绩,让农机站更上一层楼,如何在时代潮流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最后落脚在技术人才的缺失上。

  “农机站有责任有义务为全县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我们责无旁贷。”

  站长被他说的热血沸腾,一拍脑袋就同意了招收学徒工的事。

  小桔子感慨:“只要大饼画的好,没有事情干不了。但是他也没说错。农业机械化是方向,技术人才缺失也是事实。”

  林和平他们学开车就学了五天。上手很快,主要是练习,还要对拖拉机有一点了解。

  周六傍晚,俞景明回到林庄,把好消息带到了林家。

  林母热情的留他吃饭,俞景明顺水推舟,又跟林母卖了个惨,敲定了以后回村就在林家吃饭的事,并且立刻回自己家把口粮给搬来了。

  小桔子看的直捂脸。

  他可真是把“有志者事竟成”演绎到极致了,没有放过任何一个机会,而且非常擅长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以及把小机会变成大机会。

  周日下午,林和平就跟着他一起去了县城。

  俞景明在县城有房子,是个相当不错的小院。正房厢房厨房杂物间厕所洗澡间,全乎着呢。

  他是个有钱人,渣爹寄给爷奶的钱几乎都到了他手上,直到现在,还每个月给他寄20块呢。这是爷奶生病期间,他用爷爷的名义写信敲定的新数额,之前没有这么多。最早的时候每月只有10块钱。后来涨到15,现在又涨到二十。

  加上最开始的封口费,后来爷奶生病期间的治病钱和营养费,除掉这些年的花销,他也攒了3000多块。

  不过这个房子,他还是跟房主约定好了,分期付款,每个月付一点。一共五百多块钱,分三年付清。毕竟他是个为了给爷奶治病掏空了家底的小可怜人设。不可能一次掏出那么多钱来。

  他有正式工作,房主也不怕他跑了。痛快签了协议,把房子过户给了他。

  现在,林和平来了县城,就被他安排在西厢房里。前几天,他已经把基本生活用品都置办好了。

  “农机站有宿舍,但是条件不好,你还不如在我这儿住,正好跟我做个伴。”

  林和平已经有点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感觉了,他也没推辞,直接住了下来,想着等发了工资就开始交租金。

  第二天一早,俞景明带他去了农机站,几个技术员还对他进行了简单测试,才宣布他成为一名学徒工,弄得像模像样的。

  因为俞景明的大饼画的太好了,站长也很大方。学徒工也是正式工,就是先不定级,领的工资比较低而已。等到干满一年,再定级定岗,确定正式工资。

  周一早上敲定了工作,下午林和平就回村里来转户口和粮食关系了。

  林长民啧啧称奇:“你小子这是走了什么狗屎运?刚学完开拖拉机,正好就赶上农机站招工了!好好干!给咱林庄争光。”

  他也很高兴啊,林和平有了工作,拖拉机手这个位置就是他家建军的了。

  “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林和平找到工作的事在林庄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平时批评他懒惰的声音都随之一变:

  “难怪这孩子干农活不行呢,合着人家注定是吃公家饭的,进城去当工人了。”

  他们恭喜林栋梁和关秀芳,同时也开始打听他们对林和平婚事的态度。以前林和平不正干,没人给他说亲,就他挣的那点工分,连自己都养不活,姑娘嫁给他就是受罪,他们不干那缺德事。

  现在他是个工人了,情况顿时就不一样了。

  面对大家的热心肠,林栋梁和关秀芳口径一致:“现在提倡自由恋爱,和平的婚事我们不管,让他自己决定。他才刚18,着啥急啊。”

  之前他们已经做好了两个孩子都不嫁娶的打算。虽然现在情况有变,和平当工人去了,宁安身体也好了,他们对于儿女婚姻的态度自然也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他们不会催促,不会强迫,说到底这是孩子的人生,得让他们自己来决定。他们能做的,就是给点意见,把把关而已。

第93章

  70炮灰一家人(14)

  林和平上班之后,一直跟着俞景明学习,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人家虽然年纪小,但是技术是真的好。

  就连那位老技术员的儿子,也抛弃了他爹,跑来跟俞景明学习。

  农机站的工作大概分为两部分:

  ①农机站有自己的机器,每到农忙的时候,农机站自己的驾驶员就开着这些机器出门,去各个生产队帮忙干活。

  这个时候,已经实现了“一机多用”,“东方红”的前头安装上大铲,就是推土机,车尾安装上悬挂和犁子,就能耕地,安装上传动轮,就能带动脱谷机工作。

  甚至在干旱的时候,还能把发动机拆下来当抽水机使。

  机器不少,但是依然满足不了全县需求,很多生产队都得排着队等。

  ②机器维修和保养,一方面是农机站自己的机器,另一方面是已经分配下去的属于各大队的机器,一旦出了问题,就需要农机站派技术员去维修。

  当然了,有的公社也已经建立了分站,但是分站技术员水平有限,修不好就得求到县里来。

  农机站自己的驾驶员有好几个就是中专毕业的,这让初中生林和平感到非常羞愧,他在和同事的对比中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性格变得沉稳踏实了不少,人也越发勤奋好学。

  俞景明很是欣慰。

  他跟林和平说:“哥,你现在这么努力,安安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林和平:“……”

  沉默中带着点疑惑,这话是不是有哪儿不对劲?

  但是不等他细想,俞景明就开始跟他说别的,他的思路迅速就被带跑了。

  宁安跟小桔子说:“看来启智丹能提高智商,但是不能提升谋略。这玩意还是得靠他自己参悟。”

  小桔子深有同感。

  自从林和平上班,他和俞景明每个星期都回去一趟,俞景明就在他家待着帮宁安复习功课,只有在晚上才回自己家去休息。

  转眼,就到了73年6月,宁安初中毕业,考上了县里刚刚兴办的财政学校。他的同桌杨文明考上了县里的师专。

  在宁安笑着跟他说恭喜的时候,小伙子终于认识到了宁安的良苦用心,红着脸跟她说:“谢谢。”

  但是随后又加了一句:“你害我挨打这件事就扯平了。”

  宁安:“……”

  他们这届学生,就出了这么两个中专生,还有两个上了高中,其余的都辍学了。

  宁安考上中专,就和她哥找到工作一样令人震惊。

  这孩子一共上了几天学啊?人家上一年,她也就上两个月,加起来一共上了不到两年,就这,她竟然能考上中专?还是新建的财政学校,一听就很厉害的样子。

  男人们跟林栋梁说:“看来你家俩孩子都是动脑子的人。”

  妇女同志们跟关秀芳说:“你彻底熬出头了!”

  以前是真替她发愁,两个孩子没一个能干的。她们真的怀疑秀芳这俩孩子都得砸手里,现在嘛,肯定不会了。

  这年头工人的含金量实在是太高了。

  还有人疑惑道:“没觉得你们两口子有多聪明啊,怎么孩子都那么厉害呢?”

  林栋梁、关秀芳:“……”

  你礼貌吗?

  别人震惊过后就完了,林父林母要操心的事情还有很多。

  宁安要去县里上学,这在林家绝对是件大事。虽然她现在身体好了,但是父母多年来对她的细致呵护和担忧一时半会根本改不过来。

  俞景明“趁虚而入”,游说林父林母同意宁安走读。

  “咱们在县里有房子,有好几个空房间呢,和平哥也在那儿住,让安安跟和平哥住一起,也好有个照应。平时还能送她上学接她放学,吃饭也方便。您不知道,学校食堂吃饭得靠抢,晚去一会可能就打不着菜了。咱们安安这么娇气,可抢不过那些人。她身体好不容易才养好的,要是吃不好,再生病了可怎么办呢?”

  宁安:“……”

  她一拳一个俞景明!

  但是,不可否认,俞景明这些话说到了林父林母的心坎上。

  他俩请了一天假,到县城去实地考察了一番,看到了俞景明在县里的房子,以及他给宁安准备好的东厢房。床、柜子、写字桌、椅子一应俱全。

  就差被褥等私人物品了。

  厕所和洗澡间里面都有插销,隐私也有保障。

  林父林母对这个环境满意的不得了。

  当即就拍板同意让宁安走读,反正她亲哥林和平在这儿住着呢。

  9月份宁安开学,俞景明买了一辆自行车。

  他让林和平每天早点去单位,晚点下班,努力工作,勤奋学习,在领导和同事们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他自己每天骑车接送宁安上学放学。

  算盘珠子崩了宁安一脸。

  偏偏林和平没有什么感觉。可能是相处习惯了,他以为他们的关系真的就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兄弟和亲兄妹。

  就他这敏感性,还不如住在茅草屋里的王教授跟何教授呢。人家一个月才跟俞景明见一两回面,就敏锐的察觉了俞景明的不对劲。

  不过两位教授呵护着小年轻的自尊心,怕自己猜的不对,也就没有直说,只是委婉的给他出了些主意。

  何教授说:“春和啊,你差不多到了该谈对象的年纪了,要是遇到喜欢的姑娘,一定要赶紧出手,把握机会,千万不要犹豫不决。”

  王教授说:“一定要注意个人形象,女为悦己者容,男人也一样。”

  何教授说:“任何时候都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有担当,有责任心。这都是姑娘们欣赏的品质。”

  王教授说:“细心、体贴,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这是谈对象以及日后一起生活时你必须要做到的。”

  “一旦认定了,就不要三心二意。”

  俞景明跟他俩学了满脑子恋爱经。

  林和平的勤奋努力倒也没有白费,73年底,他就提前转正了。

  74年3月28日,俞景明满18周岁了。

  正在酝酿着给部队领导写信的事。

  在他动笔之前,宁安跟他说:“景明哥哥,再有几天就是清明了,咱们林庄小学是不是又该去给俞伯伯扫墓了?我想着,今年我们要做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俞景明笑着问她:“什么事啊?”

上一篇:大明第一首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