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男配的人生2 第182章

作者:倾碧悠然 标签: 打脸 快穿 复仇虐渣 穿越重生

  周大玉往母亲身边凑,也是想拿豆腐去卖,磨蹭半晌才说了自己的想法。

  周母无奈:“这种事,你自己去跟你哥哥商量啊,娘可以帮你说几句话,却不好压着你哥哥答应。”

  “我这心里没底呀。”周大玉懂得这个道理,先来问母亲,也是先想探探口风。

  若是哥哥不答应,她就不开口了,省得影响了兄妹情分。

第149章 天降的媳妇不好娶

  周大玉实在受够了婆家的那些糟心事, 挣脱婆家的机会就在眼前,她不想放弃,看母亲不肯帮忙,她一抹脸, 厚着脸皮摸进了厨房。

  “三哥。”

  兄妹俩一母同胞, 还是同一日生下来。感情一直不错, 只不

  过周大椿当初不赞同李家的这门婚事, 偏偏周大玉又看中了李小五的长相, 那会儿兄妹俩起过争执。

  周大椿没有真的生妹妹的气, 这婚事连家中长辈都答应,他觉得自己年轻,看事不够全面。妹妹的一生幸福于他而言太过沉重,他不敢背负,自然也就不敢大着胆子极力阻止。

  后来, 果然过得不好。

  如果说带上周大喜是为了补偿, 帮周大玉纯粹就是满足周大椿一腔疼爱妹妹的心意。

  温云起点点头:“帮我打点水。”

  周大玉急忙上前帮忙。

  锅中豆腐点出来后,周大玉看着白生生的豆腐,羡慕地道:“三哥好厉害呀!能不能拿一些给我去卖?”

  她心里确实没底,却也不觉得会被拒绝,旁人都可以买了去卖,她为何不行?

  不敢开口, 是怕哥哥误会她贪得无厌。

  “可以。”温云起看了一眼李小五, “让妹夫去,这活儿风吹日晒, 还要一个人走街串巷,并不轻松。”

  李小五欢喜不已,夫妻俩回来这一趟的目的算是达成了, 但要一个人去,他又有点害怕。

  活了近二十年,他还没有去卖过东西呢。即便是家里有东西卖,也轮不到他操心。

  周大玉听出来哥哥对自己有安排,却又不太好问。

  温云起嘱咐:“你要是愿意的话,可以回来发豆芽。”

  回来?

  周大玉一脸惊讶,李小五下意识就不答应:“长期住娘家不太好吧?”

  李家兄弟多,早年还挺富裕,可兄弟五人前后娶媳妇,孩子是一个接一个的生。李家大哥现在已经有了三个孩子,分别是八岁六岁和五岁,李二哥也是三个孩子,七岁四岁三岁,李三哥俩闺女,四岁和两岁,四哥得了个儿子,今年两岁不到,其中李二李四年底还要添丁。

  而且,李三哥没儿子,肯定还要生。

  兄弟几个都还年轻,未来不知道还要生出多少孩子来。

  这么大一家子,整天大人吵孩子闹,周大玉嫁进门一年多还没有孩子,在妯娌之中像是个异类。而且夫妻俩没孩子,又是俩壮劳力,全都在一个锅里吃,算起来很是吃亏。

  周家夫妻不好揭女婿的底,从来都很客气。温云起就没这个顾虑:“哪里不好?大玉的那个屋子,不比你们的新房好住?”

  李家的房子修建了大几十年了,后来好多次整修过,却也难掩破败。周家不同,房子是周父自己建的,而且家里壮劳力多,又都不是懒人,房子看着很是规整。周大玉屋子里的桌椅床铺,比别人家即将娶媳妇的新房也不差什么。

  这话一点没给李小五留面子,他霎时面色胀红,一脸的尴尬,吭哧吭哧憋出一句:“到底是嫁出去的女儿,哪儿能长期在娘家住?”

  温云起呵呵:“有好屋子住却不住,那不是没苦硬吃吗?我把妹妹交给你,是希望你好好照顾她,可不是让她跟着你为了面子吃苦的。还有,我让她住回来,是要教她发豆芽,住在李家,豆芽怎么发?”

  都知道豆子会发芽,可这里面也有不少技巧。农家人自己发的豆芽又弯又短,品相不好,不好卖不说,还买不上价,最多也就赚个辛苦钱。若是豆子泡发了没长芽,只能亏本。

  因此,镇上发豆芽的人少,偶尔有豆芽卖,也是村里的人发了舍不得吃才拿去卖,量特别少。

  李小五嗫嚅道:“我家有柴房和杂物房……”

  周大玉入李家一年多,日子过得如何,没有人比她自己更清楚,来的路上夫妻俩都有商有量,这会儿听到男人的话,她心头的火气霎时就冲到了头顶。

  “在你家发?怎么发?哥哥会点豆腐,敢让我发豆芽卖,肯定会教我一些窍门,到你家柴房发豆芽,瞒得住什么?”

  李小五面色微变:“我……不让他们进柴房就是了。”

  周大玉气笑了:“你那几个嫂子是老实的人吗?别说柴房了,连我们的屋子都到处蹿,而且,即便是他们明着不进柴房,你那些侄子侄女呢?真闯进去了,一句孩子不懂事就解释完了,若还要计较,那就成了我们没理!”

  她挥挥手,“实话说吧,我在你们家住得够够的。也就是没地方挪才将就,现在三哥留我在家住,那我肯定要住娘家。你不愿意住在这儿,我不拦着你。”

  李小五:“……”

  他满脸的无措,一时间六神无主。张了张口想说话,又不知道该说什么。

  温云起没再劝。

  住不住回来,都是李大玉自己的选择。

  发豆芽对他而言不过是诸多手艺中的一个小道,李大玉愿学,他可以教,但若是想让他到李家去教,那对不住,他没那个耐心。而且,周大椿愿意拉拔自己的二哥,愿意照顾一母同胞的妹妹,却绝对不愿意让那些欺负自己妹妹的李家人占便宜。

  周大玉打定了主意后,很快有了决断:“三哥,我回家一趟,去收拾行李。”

  温云起颔首:“让二哥给你一道吧,要不要借板车?”

  周大玉一愣。

  她只想拿点换洗衣物过来住娘家,但是哥哥的意思明显是让她将自己的嫁妆都带回来。她扭头看了一眼慌乱的李小五,心下复杂,“板车就不用了,我带点被褥和衣物就行。”

  半个时辰后,周大玉去而复返,眼圈通红,应该是和李小五吵了架。

  “豆芽是你自己的生意。”温云起没有安慰她,甚至都没问内情,“我这不用你帮忙,亲兄弟明算账,你去拿一袋没打开过的豆子,先把里面的坏豆黑豆都挑拣出来。”

  豆子每袋一百斤,用了多少豆子,发了多少斤豆芽,到时也好算本钱。

  周大玉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很是兴奋,眼看厨房帮不上忙,飞快跑去捡豆子了。

  昨天泡的豆子多,足足几百斤豆腐,因为卖得要比柳家便宜一文,还是卖完了。

  还是那话,镇上的人太多了,豆腐一直都供不应求。镇上的人都不够吃,周边村子里的人除了红白喜事,也不会想着特意赶个早去拿豆腐。

  温云起决定今晚上再多泡些豆子。

  一百斤豆腐二百五十文的消息已经传开,这豆腐还可以拿去卖四文一斤,和柳家一样的价钱……绝对卖得掉。

  对于周大玉回来发豆芽,杨招娣有些不满意,不过他们夫妻俩已经从小叔子身上赚了不少好处,即便心有不满,也不敢说出口。

  *

  一转眼,周大玉搬回娘家已有四日,她的豆芽长了出来,赶得上镇上卖的豆芽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五那天回家后没过来拿豆腐去卖,这人就跟消失了似的,一直没出现。

  家里谁也没提,周大玉以为自己会伤心,可是豆芽一天要发好多次水,夜里都要起来两次,看着豆芽慢慢长大,她也顾不得难受了。

  “我觉得可以拿去卖了。”

  温云起摇头:“豆芽是按斤卖,还这么短,不划算。”

  周大玉有些担忧:“万一长出了叶子,到时就卖不上价了。”

  “用我的法子,七八天也不会长叶子。”温云起吩咐完,“放心,赔了算我的。”

  周大玉:“……”

  “不不不,还是算我的。我嫁妆钱还有一些……再说,豆芽都长出来了,怎么会赔本?”

  周家空了两个屋子,此时里面摆满了各种大大小小的簸箕,全部发满了豆芽。

  周家夫妻俩一开始也怕不成功,这两日都乐呵呵的。一家人谁也没提李小五。

  夫妻俩嘴上没说,心里特别后悔自己给女儿定下的婚事。眼瞅着女儿住在娘家,女婿连面都不露,夫妻俩的感情怕是要越来越差,二人心里都有点着急,又暗暗希望李小五再也别来。总之,心里挺纠结。

  最近这几日,家里每天要卖一千多斤豆腐,光在镇

  上根本卖不完,周家和周母娘家都有晚辈过来拿豆腐卖,镇上卖不完,他们就去周边的村子里。

  豆腐口感好,买的人挺多。温云起也估摸出来了,大概一千二三百斤正好。

  主要这豆腐里全是水,一人吃一斤都不多。

  而温云起已经准备做干豆腐,以后还有豆腐干。

  这时,周大玉的豆芽长好了,她也没有卖特别贵,别人卖四文,她也卖四文。区别就是她的豆芽源源不断,自从发出了芽,她又挑拣了不少豆子来发芽。

  豆腐豆芽都卖得很好,周家称得上财源滚滚来,光是豆腐每天就有三两左右的收入,豆芽是周大玉一个人的生意,赚不了三两这么多,不过,后来有镇上的人拿了她的豆芽去城里买,稳定下来后,每日也有一两左右。

  周家生意做得这样好,院子里有些摆弄不开,这时候温云起拿了这些日子赚的银子,准备买下了自家对面的一片荒地,打算修建宅子。

  当初这房子是周父建的,一家子住着挺宽裕。但以后兄弟几人各自成亲,又有了孩子,肯定会越来越挤,而且,好男不吃分家饭,周家兄弟三人若是有能力,不该只等着分父亲留下的房子。

  那是一片盐碱地,种什么都不出,期间又有水塘子,原先是荒着的,全部量完,大概四亩左右。

  每家若是能有一亩地建宅子,那柴房厨房茅房,包括菜地都有了,而且还会很宽敞。

  至于盐碱地种不出菜……可以去山上的林子里挖肥土来盖上,只要土盖得足够厚,完全可以拿来种菜。

  而今的问题是,哪怕是盐碱地,一亩地也要二两半,温云起拿得出这个钱,杨招娣手中这十多天里积攒了一两左右,父母在,儿孙手中没有私财。一两银子买地基,还是差得远。

  温云起想了想:“二哥,你想不想买?”

  周大喜当然想买,他想让弟弟帮自己垫上,回头做工来抵。但又开不了口,一两半一个月的工钱,他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了……弟弟问到了面上,周大喜忙不迭厚着脸皮点头。

  “要不你先买,我没那么急,可以过两个月再买。那片盐碱地,想来也没人要。”

  周父一脸不赞同:“那可不一定,咱们家最近在村里很是招摇,众人嘴上没说,肯定有那看不惯咱们的。如果大椿只买其中一点,说不定会有人把剩下的买了,回头咱们再想要,就得花高价。要不先按住不动,等过一个月,大家手里都有点银子了,再一起去谈,还有你大哥那边……”

  长子在城里不回来,一心子顾着岳家,夫妻俩难受归难受,却还是挂念着。

  “回头要买下地基时,让人去城里问一下大南。兄弟几人相邻住着,大家互相之间也有个照应。”

  温云起不置可否,道:“怕是不能等了,村后头的周四伯家,已经在打听盐碱地。”

  周父的脸色瞬间就黑了。

  这个周四伯是他本家的堂兄,两家之间有龃龉,最早是在生周大南那一年,周母和周四伯媳妇余氏一起有孕,相比起周母第一胎,周余氏已经是第五胎,且在那之前已经生了四个闺女。周余氏做梦都想要个儿子,当年两家的关系不错,偶有往来,因为两人同时有孕,临产期也差不多的日子,走得要亲近些。

  事与愿违,周余氏先临盆,生下来了一个女儿,夫妻俩很是失望。周母则在三日后生下了周大南。

  这生男生女,全看天意和缘分。周母知道这个堂嫂心情不好,想着等出了月子开解她几句。结果,还没到洗三呢,周四伯就找上门来,言下之意,就是想两家换一换孩子。当时还保证说会把家中所有的房屋和田地都留给抱过去的养子,言下之意,孩子跟着他,是占了大便宜。

  可是周大南是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不管占不占便宜,这亲生的孩子怎么舍得送走?

  夫妻俩一口就回绝了,周四伯转头就在外人面前说堂弟笑话他只有生女儿的命。

  周父感觉冤枉,在外人面前辩解了几句,后来两人有一次在别家的红白喜事上说及此事,还打了一架。

上一篇:情况有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