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宫女,实则谋士 第138章

作者:木子金三 标签: 穿越重生

第135章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一阵阵的寒风在城内呼啸,往日热闹的街道,此刻关门闭户,很是冷清。

  “菩萨化身在此,还不叩拜。”长街尽头有声音传来,渐渐地,声音愈发浑厚,仿佛成百上千人同时吐露,形成如海浪般的声波。

  有几户人家打开一条门缝,男子出来张望。随着地面颤动,声势浩大的队伍行来。

  八匹纯色骏马齐拉华车,红木做栏,雕刻金莲祥云,饰以金漆,头顶垂下花罗香云纱所制帐幔,其轻如蝉翼,绣有重重莲瓣,绣娘高超的手法,以金银二线交错,使的日光下,纱上莲花闪烁华彩,不似凡间物。

  马车行走间,风拂动纱幔,露出车内“菩萨化身”——圣灵子。

  他生的年轻,弱冠年岁,肤色白皙,更显得眉墨唇红,俊俏模样。其身金线所织禅袍,头戴莲花状的金顶毗卢帽,金线绣如意云头,左右垂下明黄色垂带,飘飘欲仙。

  人们只要看见他,就似看见了画上菩萨,这样灵秀的人物,或真是菩萨化身,行走人间,救苍生,除苦厄。

  于是百姓们的叩拜敬仰声渐渐加大,最后完全发自肺腑的高呼。

  等圣灵子的队伍走过长街,已经是大半个时辰后了。

  巷中避其锋芒的杜让面色难看,百姓完全被蛊惑了,官府如果强行捉拿圣灵子,恐会被暴怒的百姓打回去。

  “这如何是好啊。”同僚忧心忡忡。

  杜让望向天空,不知何时云层堆叠,遮挡了太阳。

  杜让拳头紧握,他相信只要孟姑娘来了江州,就一定能除了这群妖人。

  寒风仍在呼啸,奉宁帝看向殿中的永福,令小全子将奏折交与永福。

  这些都是最新的折子,各种各样的菩萨化身都出来了。

  永福飞快浏览,捏着奏折的指骨绷紧了。她双膝一弯,跪地道:“永福有罪,恳请陛下降罪。”

  奉宁帝言简意赅:“朕不想天子脚下,皇城边上,闹出乱子,这事你去。”

  永福惊讶,随后深深低下头:“ 永福领命。”

  永福退出殿,小全子担忧,“陛下,您明知此事因永福公…姑娘而起,还令她解决,会不会……”

  小全子担心永福再起乱子。

  “不会。”奉宁帝道,又垂首批阅奏折。

  小全子欲言又止,止言又欲,最后无声叹息。却是不知奉宁帝心中打算,倘若永福再有异动,奉宁帝只会斩草除根。

  如今奉宁帝派永福去解决,一是想着解铃还须系铃人,与永福将功折罪的机会。二是有此基础,往后太后太后给予永福赏赐,他也有理由睁只眼闭只眼。

  奉宁帝想起永福眼神,不似过往深沉压抑,看来太皇太后与永福缓和了关系。

  那厢永福回太康宫,向太皇太后禀报此事,太皇太后担忧:“你身子未好就四处奔波,可受得住?”

  永福颔首,“皇祖母,陛下能给我这个机会,是我万没想到的,我…我想把事情做好,也算弥补我一点罪过。”虽然将养了好些日子,但一次性说一连串完整的话,还是吃力,面色微微泛白。

  太皇太后愈发心疼,但见她神情坚决,知道劝不住,于是拨了两个心腹给永福,又给永福一块令牌,让她便宜行事。

  永福握着令牌,看向太皇太后,眸光涌动,似有千言万语,但最后她什么也没说,深深一拜离去了。

  太皇太后看着她的背影,孙女还未远去,她就已经提起了心。

  嬷嬷安慰道:“待永福姑娘立了功,对她的非议声也小些。”

  太皇太后神情有些复杂,少顷低声道:“珩儿,是个好孩子。”

  撇去私怨观当今天子,一桩桩一件件,很难说其他皇子继位会比奉宁帝做的更好了。

  不管上面如何争斗,奉宁帝始终控制着范围,没有波及百姓。只这一点,便担得起一个“仁”字了。

  而对敌人狠辣绝情,于帝王而言,不是坏处,反是优点。

  太康宫清幽,天上云层舒卷,太皇太后双手合十,对着上天闭目祷告,“求菩萨保佑永福此番顺利,阿弥陀佛。”

  殿外洒所的小宫人惊讶望来,被嬷嬷瞪回去,小宫人慌乱低下头。

  她年纪还小,不明白陛下派人除僧人,永福姑娘此番也是为此,太皇太后怎么还求菩萨保佑。

  但很快她就没空想了,太皇太后没胃口,殿内的点心没怎么动,于是赏给下面人了。小宫人分到一块红枣糕,一块绿豆糕,吃着香甜细腻的点心,再没空想别的。

  殿外日头偏移,酉正左右,谯城某医馆行来一群人,四五个壮汉后面跟着祖孙三代。

  领头的刀疤脸凶神恶煞,老媪抱着孙儿怯懦的看了一眼医馆内的陶大夫,小声道:“就是他。”

  医馆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几个大汉对着医馆一通乱砸,刀疤脸带人袭向陶大夫,两拳下去,陶大夫就眼冒金星,不知外事,最后被刀疤脸一脚踹出医馆外。

  祖孙三代快吓傻了,儿子刚要求情,被刀疤脸一瞪,骇的闭了嘴。

  陶大夫的儿子目眦欲裂,抬手反击,却被一闷棍砸在后颈,若非偏了两寸,恐怕当场昏死,也被人踹出医馆外。

  陶大夫的孙女和孙子被人叫回来,看清场景,顿时红了眼眶:“阿父,翁翁!”

  刀疤脸看着少女桃花般的面容,色心顿时,他停了手对周围人道:“这个老庸医治不好孩子的病,孩子阿婆求到庙里,咱们悬山寺的圣僧好心赐他符水,孩子将将转好,老庸医却说符水无用,非得用他医馆的贵药。”

  “也亏得我这本家兄弟说漏嘴,我才晓得此事,来替他们讨公道。否则不知这庸医还要害多少人。”

  刀疤脸说的振振有词,陶家人一股热气冲脑门,对刀疤脸怒目而视,陶姑娘高声反驳,却没什么用,反被刀疤脸一脚踹倒。

  “小贱人,还敢狡辩!”

  刀疤脸又道:“你这庸医,一家子害人东西,走,见圣僧去。”他们不知从哪儿得了麻绳,把陶大夫一家五花大绑,堵了嘴,如同驱赶犯人一般向城外寺庙去。

  这一列变故,不过短短一刻钟,终于有邻居回过神来,想要阻止,却被刀疤脸恫吓:“怎么,你也跟这庸医是一伙儿的。”

  说话的邻居顿时弱了声气,眼睁睁看着陶大夫一家被带走。

  刀疤脸喝退其他人,故意靠近陶姑娘,一只手朝陶姑娘的臀部摸去,即将摸上时,刀疤脸骤然惨叫,而在他的左手,一支利箭洞穿了他的掌心。

  “谁,谁害我!!”刀疤脸怒不可遏,却被一片银辉闪了眼睛,眼睛终于聚焦后,对上一双冰冷的眼睛。

  孟跃厉声道:“拿下。”

  六七个轻骑一跃而出,眨眼间将刀疤脸捆了,孟跃翻身下马,扯了陶大夫口中的布,砍掉他身上绳索。

  两人来不及叙旧,听见百姓嚷嚷,隔壁街有人砸医馆,孟跃立刻点了十个人过去。又拨了二三十人巡视城中,但有祸事,立刻捉拿贼人。

  祖孙三代追来,老媪弱弱道:“那是悬山寺圣僧,要……”

  孟跃冷漠回眸,骇的老媪噤声。此时陶大夫一家人都解了绑,孟跃翻身上马,环视四下,高声语:“吾乃天子近卫——左金吾卫将军孟跃,受命而来。”

  “陛下乃真龙天子,此番下令,乃佛祖托梦。人间有恶徒借佛家之名,祸害百姓,佛祖怒也,陛下感同身受,特有此令。”

  她一声高过一声,目光如炬,“还愿尔等分清对错,辨明是非,一切静观官府动作。莫要助纣为虐,害人害己。”

  街上百姓纷纷跪地,乱七八糟的喊着“陛下”“佛祖保佑”云云。

  寥寥数语,孟跃稳住局势,她将陶大夫一家带回刺史府,临走前一道年轻的声音唤来:“陶大夫……”

  祖孙三代的儿子欲言又止,一脸难色:“那群人气势汹汹到我家,我也是没法子。”

  陶大夫不语,与一名轻骑同乘,离去了。

  他治病救人大半生,牢记初衷,医者仁心,自问问心无愧,却不想有朝一日他的病人引着恶人打砸他的医馆,牵连他一家老小。

  今日若非孟跃及时赶来,纵使他这把老骨头不死,他可怜的孙女落入那群恶人手中,也没了活路。

  陶大夫心中大起大落,不知何时,他们竟到了刺史府大门前。

  谯城刺史得了消息,早早等候,刺史欲行礼,被孟跃扶住:“不必多礼,现在事急,劳烦刺史借两间屋子。”

  “将军客气,里面请。”

  孟跃带人进了屋子,一名侍卫奉上一个布裹,悉数是药材。

  “那个是……”陶姑娘一眼认出那是自家的药品。

  孟跃看向陶大夫:“行事匆忙,只得了这些许,待会儿陶大夫号了脉,还差什么与我说,我着人去买。”

  陶家人再傻也发现,这位从天而降的女将军待他们十分体贴,好似与阿父翁翁相熟一般。

  陶大夫脸上青肿,红红青青,眼睛都被挤成一条缝,按理是看不出什么神情。但就是给人落寞悲凉之感。

  孟跃顿了顿,道:“世有千百人,陶大夫行医多年,当更有体会。有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也有知恩图报之人,然外人如何,终究是外人,你行事问心无愧,问心不悔,才是根本。陶大夫莫要里外倒置了。”

  陶大夫身躯一颤,孟跃起身向陶大夫一礼,陶大夫立刻侧身避让,孟跃道:“当日陶大夫救命之恩,跃记在心头。今日之事,跃一定还陶大夫一个公道,您且在刺史府住着,安心养伤。”

  她微微颔首,退出屋。

  没一会儿,屋内传来压抑哭声,陶大夫抱着儿孙,阵阵后怕。

  陶姑娘抹了抹眼泪,她心思细,听出了孟跃的言外之意,于是也开口宽慰陶大夫:“我们都不知道翁翁什么时候救了那样的贵人,今日才避免灾祸。”

  “可见善恶有报,老天是有眼的。”

  陶大夫心绪已经缓和大半,闻言也没否认,陶大郎叹道:“只希望,这场祸事,早些…过…去…”

  他后颈疼的厉害,嘶嘶抽气。陶大夫哼了一声,“男子汉大丈夫,这点痛都忍不了。”话虽如此,他还是先为儿子号脉。

  外面天色已经黑透了,刺史府的牢房里却添了三四十人,皆是今日作乱者。

  灯影幢幢,他们半点不惧,还在牢内高声叫骂,孟跃出现时,这群人骂的更厉害。

  “哪有女人当官的,非是正道,还不放我们出去,届时帮你在圣僧面前美言,放你一条生路,否则…哼!”

  “惹怒了圣僧,你们等着大祸罢。”

  “当我们出去!”

  孟跃走到第三间牢房,伸手指向刀疤脸和他同伙,冷声下令:“拖出来,杖毙。”

第136章

  昏暗的牢房里,男人的惨叫和谩骂声也压不过木杖击打肉体的沉闷声,声音不绝于耳,听的人头皮发麻。

  孟跃静坐在花梨木交椅上,微弱的光映的她一张脸明明灭灭,犹如雕塑,没有半分人情。

  刀疤脸终于知道他惹到了什么厉害人物,不再谩骂,而是开口求饶,孟跃侧首望来,刀疤脸忍不住欣喜,却听那女人吐露寒声,“聒噪。”

  狱卒立刻扯了布堵住刀疤脸几人的嘴,于是牢房内再也没有了惨叫和谩骂,只有一声又一声的击打声,反而比之前更骇人了。

  有胆子小的,裤子里浸出湿意,一阵尿骚味。

  不知过了多久,狱头道:“孟将军,他们咽气了。”

  犯人们一颗心提到嗓子眼,本以为这就是最惨下场,却听那骇人女声道:“扔去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