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 第134章

作者:御风流 标签: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人烟多起来全因后来搬来了个姓华的大夫。

  说是因为战乱从北边的丰州逃难过来,发妻在逃难路上冻饿而死。

  彼此少年结发感情很深,又怕新娶的妻子怠慢了女儿,所以干脆绝了续娶的心思,只带着女儿到山里过活。

  这些大家都不在意,谁叫他们生在了不太平的地方,早已被苦难磨没了知觉。

  华大夫的医术也不算强,但胆子很大,只要敢送来,他就会用尽一切方法治。

  家中的工具摆得像个木匠,被好事者起了个人屠的称号。

  毕竟谁家大夫治病还得用上锯子铁锤的,比起救人,更像是杀人。

  但华大夫不在意别人怎么叫他,那些被家里、军中袍泽们抬到华大夫面前求诊的伤兵们也不在意。

  不治肯定死定了,治了说不定能捞条命回来,那还是死马当活马医吧。

  就这样,华大夫十个里头总能救回来一两个,而且诊费和药费都要得低,名声慢慢传了出去。

  有些人因为伤得太重不好挪动,家人们便在山里搭起简易窝棚。

  后来伤好了也因容貌、肢体上的残缺不愿下山,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形成了村子。

  人红是非多这五个字放在哪都适用,村子才成立没多久,华大夫就接到了军中的征召令,让他去当军医。

  华大夫名声虽好,但根基太浅,无权无势。

  所以哪怕明知道是城中几大药行嫉妒被他抢了生意,联手把他架在火上烤,也只得为了保全女儿入了军伍。

  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但村子并没有因为华大夫这个纽带离去就散伙,因为华大夫的独女继承父志,用青出于蓝的医术成了新的纽带。

  军中忌讳多,除非是到了城破之时,否则是不可能征召女子上战场的,于是沉重的伤兵们还是拖家带口的往这搬。

  和所有人想的一样,小华大夫绝不会死于军阵,但却在婚事上摔了个大跟头。

  拥有着好医术的大夫自然会引来病患,小华大夫后来救治了一个被人抬上山求诊的重伤兵卒,人长得不赖,脾气也温和,在治伤期间与小华大夫走得极近。

  少女的脸红胜过一切,村中的叔伯也都看好这一对,多方打听这小子的底细,商量着多凑些嫁妆争取让这小子当个倒插门。

  人离乡贱,看着长大的闺女可不能让别人给欺负咯。

  那兵卒也笑嘻嘻的应承着。

  结果到了摊牌的那一天,所有人都傻眼了。

  那士卒向小华大夫自表情况的时候的确没撒谎,家境不错,但对他们来说却是好得十分过分。

  那士卒姓折,府州折。因为到了年岁,所以按折家惯例隐姓埋名在军中当上一年大头兵,免得不知疾苦,性子娇纵。

  虽然是庶出旁支,但却是现任知州的庶弟,不是其余旁支能比的。

  所以休说是倒插门,就是小华大夫想嫁过去都得当妾。

  小华大夫狠狠哭了一场,然后把上门说亲的媒人给赶了出去。

  父亲就是死在军中,就算折家不知情,她也过不了自己心中的关隘,岂能嫁去折家为人妾室。

  媒人锲而不舍来了五回,小华大夫也就持续不断赶了五遭。

  媒人没有来第六次,小华大夫的肚皮却像是吹了气一般鼓起来。

  村中都是自己人,没有人说闲话,沉默地帮助日渐沉了身子的小华大夫挑水、洗衣、做饭。

  “就这样,七个月后,青蔓出生了。我比青蔓大一岁,小时候还说过要娶青蔓当媳妇的浑话。

  “华姨听了只是笑,但我爹可把我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说起幼年糗事,冯泉脸色有些微红发窘,但旋即释然,咧着嘴笑道:“等到再长大点就知道不可能啦。

  “青蔓比我们聪明太多,学什么都学得快,我们和她一比,脑袋被衬得和榆木一样。我们四五岁和泥玩的时候她就在学着辨草药,知药性了。

  “再大点就总用霜电哄着我们给她当扎针的靶子,谁要是调皮捣蛋被她知道,一定被扎得嗷嗷叫。

  “我爹还有董伯他们的命都是华姨救回来的,他们护着华姨,也教我们得用命护着青蔓,可是……”

  赵昕回神,他也是看过无数故事的人,见冯泉眼睛都红了,于是接话道:“折家找过来了?”

  冯泉点头,语气闷闷的。

  “不知是哪个王八蛋把消息传出去的,青蔓只是去城中买布的时候救了个人,也没留下姓名,可没两月折府的人就骑着高头大马找来了。

  “他们说青蔓是折家的血脉,得认祖归宗。但华姨,华姨……”

  赵昕给已经泪如雨下的冯泉递了一块手帕,任由他发泄情绪。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难怪折璇生母没有葬在折家祖坟,而是葬在后山。

  因为以时下的价值观,生的孩子比生下孩子的母亲要重要得多。

  折璇的身份严格说来是外室子,生母未婚先孕,自是进不了折家的门。

  但对于孩子来说,认祖归宗是个极好的出路。

  而折璇的生父据冯泉所说是这一代折家家主的庶弟,按年齿推算,大概率是折继祖。

  赵昕暗中用系统查了一下皇城司编纂的府州情报录,上面对折继祖的评价是性情忠厚,不堕家风。

  换句话来说,是个遵守现行规则的老实人。

  这样一个人,能将折璇这样一个血脉存疑的外室子接回去教养,应该就是他所能做到的顶格反抗。

  “噗——”冯泉狠狠擦了一把鼻涕,继续说道:“华姨以死相逼,让青蔓跟着折家的人走了。华姨还在的时候,青蔓每年都会回来一次。

  “我们还是在一处玩,只是董伯叫她折三姑娘的时候她哭了好久,华姨也不哄她,那次她一直哭到睡过去。

  “我们这些打小一处长大的心疼她,还是会偷偷叫她青蔓。

  “后来华姨走了,青蔓回来奔丧,从那时起我们叫她青蔓她就不应了,只说自己是折家的三姑娘。

  “不过村上的人越来越多,基本都是和我爹他们差不多的老兵。问了才晓得是官家下旨屯兵,耕战结合。

  “青蔓不知怎么弄的,把山下的地,连同我们一起变成了示范点,免十年的租子,官府还提供耕牛和粮种。”

  说到这事赵昕就熟了,原因无它,这道旨意是他披着垂拱殿的皮往下发的。

  为的是增强如府州这种边境军州的自我造血能力,减少军粮的转运耗损。

  伤残老兵安置庄么,还真是对他的胃口呢。

  眼睛很毒嘛。

  不过他记得自己配套措施是给齐了的,这种政策补贴的试点模范庄子,都有综学的入学名额的。

  视规模大小,从三到六个不等。

  他将疑问问向冯泉。

  冯泉听他还知道这个,眼中怒火欲炽,双拳紧攥道:“是我们不争气,这三年的粮食没交足。

  “被那狗通判揪住不放,说是折知州偏袒,收买军心想要造反,于是我们庄上综学的名额就没了。

  “可我知道他就是故意的。那狗通盘转手就把我们的名额都高价卖给了城中的富户,一个个的脑满肠肥,还吹什么后起之秀!”

  赵昕的脸色一点点沉了下来,人之贪欲无穷无尽,官商勾结屡见不鲜。

  他知道自己无法禁绝腐败,可对着他重点关注的项目使劲,照着脸呼,是觉得他脾气太好了吗?

  朝廷派通判下来是起监督之责,充当眼睛和耳朵,免得这些世代承袭的守边大将生了不该有的心思。

  不是叫你们大包大揽,卯足了劲把人往夏贼那逼的。

  不过还有些问题要解决。

  赵昕愤怒之下没收住气场,冯泉直接被镇住了,被推了几下才回过神茫然道:“夫子你说什么?”

  “我说,你们都成试点模范庄了,前十年不用交租子,怎么还说这三年收上来的谷子不足。”

  冯泉咬唇,声音像是从石头缝里挤出来的。

  “也是那狗通判说,官家给了恩典,我们也要知恩图报。建模范试点庄是为了让军中粮食能自给自足,所以让州府用市价收我们的粮食作为军粮补充。

  “那狗通判说我们前三年交的粮食还不如依靠转运,算作不足数。

  “可那狗官拨给我们人手不足,粮种也次,耕牛又老又瘦,而且垦荒前两年得蓄养地力,如何能丰产?

  “今年天气又旱,庄上的人费了死力才保住庄稼,累病累倒了好几个。

  因着那狗通判说要是明年的谷子还交不足数,就要上奏朝廷把我们试点模范庄的名额给革了交给旁人,董伯这才起了打井的念头。”

  少年此时呼呼喘着粗气,仿佛在喷出火柱。

  赵昕半点不怀疑,倘若他口中的那个通判唐彬此时站在他面前,这小子是真敢一刀捅过去的。

  咦,这唐彬居然还是讲武军校的第一期学生,在征交州之战中率领炮兵轰碎了李常杰的脑袋?

  赵昕心中五味杂陈,下意识认为这不是真的。但他此时没有暴露身份,冯泉没有必要对他说假话。

  冯泉说完,双腿一屈跪到赵昕跟前:“夫子,昨日是我冒犯了您,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就把我当个屁给放了吧。

  “若是您心中还生我的气,我冯泉认打认罚,就是世代为奴为仆也绝无二话。

  “只求夫子您能多留一阵,好好教那几个脑子灵醒的,让他们考入综学,也好让三姑娘别那么操心了。

  “我去城里听说,折知州病重,那狗通判有无数同窗好友,个个身居要职。

  “我们不能再让人抓了把柄,带累到三姑娘,她这些年为我们已经做得够多的了。”

  赵昕尚算可控的愤怒在给冯泉等人批过卷子后烈如海啸。

  这个成绩,这些人的成绩,就算是入东京城的综学也够资格了。府州城的综学门槛是金子做的吗?钱袋瘪的都进不去是吧!

第103章 Jeff

  河东路,太原府(亦称并州),知州府衙。

  梁适屏退下人,悠哉悠哉地泡了一壶茶。

  眼睛虽还放在公文上,心思却不知道飘到了哪里。

  还得是太原府的小米养人啊,姑娘都被喂养得如花似玉,水葱似的。

上一篇:开局两间破瓦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