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宋仁宗 第20章

作者:御风流 标签: 天之骄子 种田文 爽文 朝堂之上 穿越重生

  赵祯听着儿子讲述,原是喜形于色,就差站起身来大叫两声好了,但群臣的反应让他冷静下来。

  嘴巴上说人人都会,这里面不乏有比最兴来说得更好,更提气的,关键是要如何落实。

  赵祯突然有一点点的后悔,他就不该这么快把坐朝理政的权力放给儿子。

  是个真天才不假,但同时也是真麻烦制造机。

  他只是中人之智,方想到这一点,还没来得及为儿子找补,便听得下方有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不由心中咯噔一下。

  “大王,知易行难,如今西夏使臣已入京城。臣斗胆,敢问大王可有良策?”

  赵昕终于郑重起来。

  因为这是个紫袍官,排班站位还很靠前。

  咦,长得还不错,是个中年老帅哥。

  赵昕双手扶着座椅,让自己坐得正了些:“你又是谁?”

  “回大王,微臣枢密院副使富弼。”

  赵昕直接身体前倾了,言语中带了兴奋:“你就是富弼?出使辽国的富弼?”

  若说这偌大的紫宸殿中现如今谁是赵昕最想见到的,富弼当处在第一梯队。

  原因无它,因为这位算是朝中为数不多有直接外事经验的人。

  就在去年,辽国趁本朝与西夏酣之际,重兵压境,要求割让关南十县。

  时朝中群臣皆畏辽国,恐不能生还,所以居然选不出一个肯出使辽国的使臣。

  因吕夷简与富弼旧有嫌隙,于是趁机推举了他,富弼也不推辞,称主忧臣辱,不敢贪生,直接慨然赴任。

  出使辽国数月,巧作周旋,最终保住了关南十县。

  赵昕想到去年苗昭容抱着他们姐弟两个痛哭的场景,神色软和下来,朝着富弼拱手致谢:“还要多谢卿在辽国所做的周旋了。”

  这是在暗戳戳感谢富弼的据理力争,不然辽国当初的狮子大开口里可是还有和亲一项的。

  至于人选么,第一目标就是赵昕的同胞姐姐徽柔。

  谁知赵昕的主动示好却碰到了钉子,富弼本就很严肃的一张脸在闻言后更冷了,硬梆梆地说道:“此臣分内之事,不敢居功。也请大王不要牵扯旁事,现在所论的,是如何应对西夏使臣。”

  赵昕热脸贴了个冷屁股,整个人简直是无大语。

  这些个台谏官啊,真是不喷人就不会说话了是吧。

  对待他这个储君说话就不能客气些?

  赵昕控制不住地目移晏殊,晏殊这个与人为善的老好人性格,是怎么会选富弼这么个臭脾气做女婿的。

  可能大概率是因为长得帅吧,这身高,这相貌,榜下捉婿第一梯队啊。

  不过想着富弼乃是朝堂中为数不多主张对西夏强硬之人,是他的天然盟友,赵昕也就释然了。

  当领导的,总要有几分气度,手底下人有本事,可以纵容一些。

  尤其是在封建皇权的大背景下,这些人几乎没可能把他掀翻了自己当领导。

  你要名声,我也要名声,顺便榨一下你的劳动力,横竖我都不亏。

  富弼却是在见到赵昕面无异色后吃了一惊。

  休说是予取予求天家子弟,就是长在富贵中的纨绔子弟,被人如此不留情面地反驳,大概率也会是七情上面,听不进半句话。

  真正的天才啊。

  两人的对话落到群臣耳中,皆是目视赵昕,一副等着他拿出来个说法的模样。

  此乃大宋朝官员的典型姿态,成事的本事没有,把事情搅和黄了的本事那可是大大的有。

  赵祯也是全神贯注,准备随时下场拉偏架。

  他的宝贝儿子还小呢,可禁不住百官们这么嚯嚯。

  赵昕却是对富弼露出了八颗牙齿的大微笑,道:“闻君昔年出使辽国,甚有胆略谋识,不知今日可还敢做接待西夏的副使么?”

  这问题对富弼来说简直就是废话,他不假思索答道:“为人臣者,当为君分忧,若官家不以臣鄙薄浅陋,自当往之。”

  然而说完之后就有些懵。

  他没听错吧,做副使?倒不是不能做,只是这朝中论资历论经验,还有比他更适合做正使的人?

  但只见赵昕又一次跳下了椅子,对着赵祯肃拜道:“臣尝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臣为储君,更是责无旁贷,愿为接待西夏的正使,为君父分忧。”

  恰如冷水落入滚油锅,紫宸殿炸开了。

  *

  “逆子,这个逆子!半点也不知晓珍惜己身,书都读到哪里去了,不知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道理么!”

  垂拱殿中,赵祯仿佛一只暴怒的雄狮,围着宽大的桌案团团转圈,嘴中不断重复着一句话。

  作为赵祯心腹内侍的张茂则则是悄悄掀起了半拉眼皮,看着殿外的日头。

  该死,这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

  赶紧到吃午食的时间啊,这样他好歹能找借口避一避,免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官家的怒火波及。

  越是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恨不得将自己缩地缝里的张茂则没有任何意外地被赵祯给揪了出来。

  “平甫,你说这臭小子到底是什么想的?他才多大点的人,还没我腰高呢,就心野得想去做接待西夏的正使了?”

  平甫是张茂则的字。

  千防万防还是没防住的张茂则闻言挤出一个苦笑,十分为难地说道:“官家,奴婢是没根的人……”

  言外之意就是这辈子都不会有儿子,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父亲心理。

  赵祯怒极反笑,丝毫不给面子将其戳穿:“可你收了徒弟,还是五个。”

  说是徒弟,其实就是干儿子,将来要给他张茂则养老送终的。

  张茂则尴尬一笑,但还是强撑着没有接话。

  正是因为他收了五个干儿子,所以才更清楚这时候接不得话。

  瘌痢头儿子自家的好,豫王唯有官家一人骂得训得,旁人若是敢附和接话,就等着接一波天子之怒吧。

  事实证明,张茂则的判断相当完美。

  没等到张茂则回应的赵祯坐着生了一会儿闷气后,居然开心得笑出了声。

  “平甫,你说那小子是不是相当有胆识魄略?自打我登基以来,还从没见过紫宸殿那么热闹呢。”

  可不是热闹么,吵得就快把房顶给掀下来了。

  群臣们说一句,豫王能顶两句回来,直到把人给怼到哑口无言,最终同意了豫王担任接待西夏的正使一职。

  张茂则恭恭敬敬答道:“二大王聪明有辩才,且极具胆量,这都是随了官家,想来此番必定能挫败夏贼,为官家分忧。”

  赵祯却是随意摆摆手道:“行了行了,你也少拍马屁,别把最兴来的本事往我脑袋上扣。我在最兴来这么大的时候可说不出夏使亦人哉的话来。”

  张茂则抿着嘴乐,像是在同赵祯分享喜悦。

  就他这位官家,别说是六岁,就是六十岁也没可能说出这种话。

  然后照常说道:“都是祖宗庇佑,这才为我大宋送来了二大王。”

  一说到这个,赵祯就又想叹气了:“就是书还是读得太少,一味争强,不知道见好就收,方能连绵不绝的道理。我瞧着刚才几位宰执被他气得脸色都有些不对了。”

  张茂则说道:“二大王毕竟还年幼,思虑难免不周全。不过以二大王的聪慧,官家只需细细教授几年,必定十分出彩。”

  “哈哈哈,朕也是这般认为的。”

  君臣两个谈论的正是赵昕舌战群臣,通过据理力争把接待西夏使臣的差事抢到自己身上的事。

  却说当赵昕自请为接待正使之际,紫宸殿中出现了明显的骚动。

  作为大宋朝的文官,他们自然是想劝赵昕收回念头。

  于是这一个说西夏乃是边鄙下国,还不够资格让赵昕屈尊亲迎。

  赵昕便答昔年秦国也是地处西戎边陲,被中原诸侯视为未曾开化的野人,结果却是秦国一统天下,要重视对手。

  那一个说现今已经被谕封为太子,夏人成粗鄙少礼,恐为所轻。

  赵昕就怼不必掩耳盗铃,战场上真刀真枪都没拿到的东西,凭什么认为在谈判桌上能拿到。

  强如汉唐,亦有白登之围,渭水之盟。输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不折不挠的勇气。

  假使他去应付夏使就能省下一些钱绢,令百姓少些负担,能为君父分忧,能让群臣记住今日之耻奋发向上,那就是值得的。

  群臣见言语上说不过赵昕,就又换了一种说辞,由章得象带头渲染起西夏使臣是多么的野蛮,就差直接说仍旧是未曾开化,茹毛饮血,喜欢吃白净小孩的野兽了。

  赵昕就回嘴,西夏使臣亦为人哉?

  既然是人,那大家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有何可怕?

  如果不是人,那他就更要好好看看,做到知己知彼,免得将来披发左衽,为后世所不耻。

  总之通过这次舌战群臣,赵昕出色并超额的完成了亮相计划,坐实了储君身份。

  群臣们从知道有他这么一个皇子,受过圣祖点播,人很聪明,变成了亲身领教体会,不敢再轻易地进行言语交锋,会认真思考探讨他的意见。

  是真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往死里怼啊。

  也是真敢担责,完全不像是一个赵家人。

  只不过赵祯乐着乐着,忽然乐不出来了。

  他可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

  这要是有个意外……

  赵祯望向张茂则,犹豫道:“要不还是把最兴来召回来吧?”

  也就张茂则这种打小相伴的心腹能听懂这没头没尾的话,他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官家,君无戏言,二大王怕是不会欢喜。况且,这消息怕是已经传了出去,夏人那边……”

  赵祯本也是心血来潮,不管有枣无枣先打上一杆子,听到张茂则反对后便也就作罢。

  心中暗叹自己当时欣喜之下答应得太快。

  夏人如今就在京中,想来如今也该收到了消息。以彼辈的心性与要面子,定然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上一篇:开局两间破瓦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