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御女官 第257章

作者:金阿淼 标签: 清穿 宫斗 美食 打脸 甜文 轻松 穿越重生

  可其他人,包括太子在内,即便是有不少可以替换的朝服,后头还有十五天的宫宴呢,每天都得换,不一定够穿。

  时下权贵们可没有在大年下穿脏衣服和旧衣服的习惯,衣裳都是挑没过水的才算体面。

  如果真溅到身上,就得再做新宫装。

  胤祉是最好口舌之欲的,闻言迫不及待起身帮太子说话。

  “几身衣裳罢了,汗阿玛英明神武,如今国泰民安,谁还做不起了,贵妃娘娘多虑啦!”

  方荷笑容不变,起身冲太后福了一礼,义正言辞。

  “太后娘娘心慈,不忍见京中百姓日子苦,特地捐出了五千两银子,为受困大雪流离失所的百姓们起房子,当得天下人的表率。”

  “臣妾不才,也愿效仿太后慈爱,省了做宫装的银钱一并捐出去,推己及人才会这么想。”

  “才刚打完仗,臣妾心疼皇上日夜为国忧心,这时候不由得就俭省了些,倒叫大家看笑话了。”

  她这话一出,连太子都不好说自己不缺做朝服的银子了,甚至也不好意思再要求让他也尝尝水晶粉。

  胤礽将眼泪使劲儿吞进肚子里,咬牙躬身:“昭元贵妃大义,是胤礽狭隘了,胤礽也愿捐三千两银子,效皇玛嬷仁举!”

  康熙慢条斯理将砂锅里最后一点水晶粉咽下肚,冲方荷和太子笑着颔首。

  “贵妃和太子此举令朕甚是欣慰,若天下子民都如你们这般,何愁大清不能国泰民安!”

  众人:“……”

  募捐都募到除夕宫宴上来了?

  连贵妃和太子都捐了,皇上也夸了,大过年的,他们还能不懂事,触皇上霉头不成?

  佟国维咬着牙根子起身,第一个附和康熙的话。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愿捐银两千两,为灾民尽一份心意!”

  明珠后跟着起身,“臣也愿捐银两千两!”

  “臣也……”

  “嫔妾也……”

  不一会儿工夫,上至裕亲王,下至后宫答应们,竟是凑出了十几万两的心意来,大头还是王公大臣们。

  康熙心里冷笑,这就是天天跟他哭穷的大臣。

  他心慈,开国库让困难的大臣们借银子周转,眼前这些一个个借得比谁都多。

  如今让他们掏出点来,倒像生割他们的肉一样,偏生最不缺钱的就是他们。

  他不动声色举起酒杯,笑道:“各位爱卿的心意朕都明白了,朕相信,有尔等肱骨在朝堂为国效力,准噶尔不足为虑,早晚要被大清铁骑扫灭!”

  众人立刻起身,跪地,举杯,齐呼皇上圣明。

  方荷挺着肚子慢吞吞福礼,又慢吞吞坐下,也道:“各位也不必心急,这东西我做了不少,待得元宵节后,一并送到各府做节礼就是了。”

  大年下的,被摁头掏了不少银子,有人心里不痛快,这会子便小声嘀咕。

  “等元宵节后,谁知道还能不能吃啊,若吃坏了肚子,咱可是请不起太医了。”

  说是小声嘀咕,可殿内就这么大地方,大家也没说话,听见的不少。

  方荷也听到了,她这才貌似无辜地把今晚最重要的事儿说了。

  “诶,我忘了说了吗?这东西就是金豆做的,晾干后放一年都不会坏,在越冷的地方保存的时间就越久,只要用对了料和汤汁,保证味儿不会变。”

  殿内刹那间安静下来。

  几息过后,福全、常宁、明珠、佟国纲……甚至连跟随出征过的胤褆,都失态地站了起来。

  而负责过赈灾的内阁大臣们慢了一步,也满脸激动地起身。

  有人动作太猛,甚至连酒水都打翻,洒了一身,也顾不上,全都脸红脖子粗地看着康熙。

  “皇上/汗阿玛,这可是真的?!”

  这马铃薯产量高,还易于保存,不管是打仗做辎重,还是用作赈灾粮,可都比普通粮食来得更实用。

  如若是真的,往后推广开来,可就真不负贵妃口中的‘金豆’之名,确比金子还有价值!

  康熙浑身舒畅地笑开,“朕和贵妃有必要跟你们撒谎吗?”

  眼看着有几个老臣激动得快晕过去,康熙也就没说那金薯同样可以如此保存,金米的产量甚至比金豆还要高。

  他先一步开口道:“今日暂且不提,过几日朕带你们去庄子上看看,让你们眼见为实。”

  “到时候,尔等再起章程在朝会上讨论。”

  大家恨不能这会儿就去庄子上看,可到底知道时候不对,只能压着激动坐下继续吃菜喝酒。

  不过大家的心思都不在吃喝上了,看金豆做的菜和点心的眼神,就跟色狼看见漂亮大姑娘一样,根本移不开眼。

  宫宴结束,康熙以不放心方荷挺着大肚皮在夜里走动的理由,将方荷和睡着的啾啾都留在了乾清宫。

  夜里两人就寝前,康熙抚着方荷的肚子,看她的表情格外温柔。

  “除夕宫宴和黄金粮一事,都是你的功劳,朕不会叫你吃亏的。”

  方荷打了个哈欠,笑眯眯客气两句,“这又不是我发现的,只不过是我嘴馋而已,往后您多替我寻摸些好吃的东西来就是了。”

  康熙失笑,咬咬她的鼻尖,“你跟朕说说,那行商还跟你说什么了?”

  方荷:“……还说要是人睡不着觉,会变成秃子!醋吃多了也会变成秃子!睡觉!”

  这醋吃起来还没完了!

  看着方荷在那胖乎乎软绵绵的枕头上翻个身,背对着他,康熙哭笑不得。

  他轻拍了下被软枕烘托起的浑圆,“朕是想着明年下江南的时候,叫人多探听一二,若你还听说过什么,也可一并叫人寻了来。”

  “既然你不乐意……”

  嗯?

  方荷立马眼神一亮,她的西红柿啊,番茄酱啊,可都还不见影子呢!

  她跟个被壳限制住的小乌龟一样,努力抱着枕头又翻身回来,拉着康熙的手主动放到肚皮上,目光在昏暗的幔帐内一眨一眨地放光。

  “臣妾倒是没再听说过什么,可是……肚儿里的宝说自己喜欢红通通圆滚滚的果子,您叫人寻一寻呗? ”

  康熙被逗笑了,轻轻咬着方荷的唇:“他就没跟你说,别在他阿玛面前胡说八道?”

  两人交换了一个让人气息不稳的吻,又是窸窸窣窣好一会儿才消停下来。

  等方荷沉沉睡过去,康熙起身,抱着她换到了另一侧的暖阁去,叫御医给方荷诊过脉。

  虽然没动真格的,可《大生要旨》里说,女子有孕愈久,当忌过于激动,否则会惊动胎儿提早生产。

  这才六个多月,若非方荷哼哼唧唧主动,康熙一点都不敢大意。

  直到确定她身子无碍,康熙这才从背后抱着方荷睡了过去。

  元宵节一过,京中北城和南城的许多灾民,都被安排到了皇庄附近开荒。

  景嫔派出去的人手去安置灾民的时候,那几个太监甚至还跟权贵家的小厮差点打起来。

  好些人都想种黄金粮,也缺少人开地。

  只要管几顿饭就能得到一个壮劳力,总比买人强得多,还能在皇上面前留个行善积德的好印象呢。

  景嫔得知,立刻叫太监们当场叫起价儿来。

  灾民们一天能拿到手的铜板,愣是从三个涨到了三十个,这才被各家瓜分一空。

  对灾民而言,能住上暖和的房子,有吃有喝还有钱拿,天暖和了朝廷还管帮他们起房子,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

  冒着雪和寒冷干点活儿算什么,比起住在窝棚里,每天饿得浑身发软,他们宁愿做个累死的饱死鬼。

  开始叫价的是太监,过后通过灾民们的去处,老百姓们都得知了,这些太监是昭元贵妃派出来的。

  一时间,好些人都在家里替方荷立了长生牌位。

  就连捏着鼻子出三十个铜板的权贵好不容易抢到的那些灾民,也都在心里记昭元贵妃的好。

  若无昭元贵妃,这些权贵们恨不能将他们当畜生使,别说铜板,能不能吃饱饭都是问题。

  一月里天寒地冻,开荒效率特别慢。

  但等到了三月,因为好些穷苦百姓也为了吃食和工钱加入进来,不只是皇庄,包括权贵们的庄子,方圆数十里的地都被开垦出来了。

  想将黄金粮推广开,空口白牙去说是不现实的。

  老百姓们平时畏官如虎,确实说什么听什么……前提是不涉及地里的粮食。

  那是他们的命,命都要没了,但凡喘口气的都要挣扎反抗,肯定不愿意种新粮。

  连上了折子给出章程的官员们,也都将信将疑,不相信会有那么高的产量。

  所以开始只能在皇庄和附近的荒地,还有京郊村落里先种上几季。

  等产量出来了,一点点传出去,后头不用费太大的力气,百姓们自己就愿意种植。

  这一年的亲耕礼,康熙没带人去先农坛。

  他带着文武百官和宗亲们,直接去了第一个种植黄金粮的京郊耄耋村。

  这个村子因为本身就擅长种植,村里不缺粮食,前朝还出过一个进士大官,没人敢明目张胆地盘剥,日子过得很不错,村里老人很多,才有了耄耋村的名字。

  到了本朝,耄耋村的村民因为是汉人,时常被满洲贵族们盘剥,日子不算好过。

  这回也是听说是皇帝老儿的意思,村长咬着牙,做好了颗粒无收的准备,才带着村民们答应下来,只求能保住自己的地。

  但谁也没想到,皇上会亲自过来种地。

  亲耕礼这天,康熙没搞那些花活儿,只换了便袍,将辫子缠在颈间,亲切问过老庄稼把式后,结结实实干了大半天农活。

  皇上都这么卖力,文武百官们谁敢闲着?

  从早上到中午,耄耋村的村民愣是没抢上一点农活,全叫当官的干了。

  耄耋村的百姓们又是震惊又是感动,还有些看官员们笑话的爽快。

  以前他们做梦都没想到,还有他们挓挲着手,看那些官老爷们苦哈哈干农活的时候哩。

  康熙一直都很关注民生问题,早年在温泉行宫附近的庄子上,就一直研究怎么能叫稻谷高产一些,所以对农活并不生疏。

  百姓们看得心里越舒坦,对干活甚至比官员们还麻利的康熙就越是敬畏钦佩。

  等康熙起驾回宫的时候,连同周边村落过来瞧热闹的村民,呼啦啦跪满了乡间地头,高呼万岁的声音如波浪一样生生不息,走出二里地去还能隐约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