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夫大佬掉马后 第62章

作者:墨子哲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年代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大队长还挺惊讶,一问才知道是儿媳借的,他原本还跟老伴一个想法,觉得小儿媳有家庭的拖累,算不得好,没想到她却是个有成算的,大队长都不由高看她一眼,就冲她能借来十块,就说明人品不错,那些个为人差的可借不到一分钱。

  大队长正感慨着,就见知青们呼啦啦一群都来了。

  萧宁进门后,直接拿出了三百,“我们也可以投吧?”

  大队长还挺惊讶,这会儿他正缺钱,自然不会拒绝,不过还是劝了一句,“可以是可以,万一你们以后返城的话,只能将钱汇给你们,汇款比较慢,每汇两百,会有两块的汇费,汇费会从你们的分红里扣,你们要是没意见再投。”

  一听汇费还得自己出,楚航和林媛媛都有些迟疑。

  韩晓云却喜滋滋的,“要是能分二百,两块的汇费,才多少呀,不亏,我要投。”

  幸亏她娘怕汇钱麻烦,还额外给了萧宁一百五,让他帮忙保存一下,一个月给她十五块,“宁哥哥,你把那一百五给我吧,我都投了。”

  陈橙直勾勾盯着他俩,就算知道他俩关系不一般,也没想到,他们竟然会好到韩晓云张口就要钱的地步。

  萧宁会给吗?

  萧宁瞥韩晓云一眼,“全投了,接下来每个月吃土?”

  韩晓云狗腿子似的笑,“嘿嘿,这不是还有你吗,宁哥哥最好了,你借我点不就好了么,等有了分红我再还你。”

  想得还挺美。

  萧宁连自己都不想养,何况养个大累赘,只睨她一眼,给了她一百,剩下五十,每个月可以给她五块,猪出栏前,饿不死就行。

  陈橙死死地盯着这一百,眼底的嫉妒都快冒了出来,她家条件算不错的,父母都是职工,但是下乡时,她爸也不过给了她三十块钱,在乡下待了一年,兜里就剩三块。

  见他俩这么大手笔,楚航这个小少年,也有些迟疑,少年人总有些热血,一咬牙,将他妈妈偷偷塞给他的钱全拿了出来,五张崭新的大团结,“我投五十。”

  虽然才认识萧宁一段时间,林媛媛却清楚,萧宁是个聪明的,来之前她妈妈特意叮嘱过她,跟着聪明人走,准没错,她也慢慢吞吞掏出五十,依照萧宁留给韩晓云的,给自己留了五十。

  老知青们都倒抽一口凉气,萧宁和韩晓云有钱也就算了,楚航和林媛媛竟然也有这么多。

  诧异归诧异,大家倒也没太震惊,刚下乡的知青,都会有一笔贴补,他们初来乍到,还没花多少呢,就算兜里有个一百,倒也情有可原。

  四个知青就贡献了五百,这战斗力,可真是杠杠的,大队长笑得合不拢嘴,老知青们也纷纷掏兜,不过他们钱不多,每个人都是三块、两块,就魏荣生兜里一个子都没,啥都没投,新老知青,加一起凑了五百二十五。

  这下总算不用愁了,一千二百六十五,就差二百多,终于快凑够了,大队长一颗心总算放松了些,这二百多,他心中还是惦记自己大队的人,想了想,干脆将知青们投资五百二十五的消息放了出去。

  果然投资的消息一放出,全大队都沸腾啦,“我嘞个乖乖,城里娃娃这么有钱的吗?”

  震惊之后,又开始反思,连城里娃娃都敢投,是不是说明,赚钱的几率还挺大的?却也有不少老人觉得城里娃娃瞎胡闹,活活不会干,整天净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说不准一个个亏得裤衩都不剩,到时候可哭去吧。

  大队长又动员了一下大家,恨不得自家也多投一些,要不是刚给小儿子办了婚事,家里就剩三十六,他们家肯定不会就投资三十五。

  想到小儿媳都敢借钱,大队长一颗心顿时活络了起来。他将三个儿子、儿媳喊到了跟前,说:“咱家这次一共投了三十五,这三十五是咱家所有的积蓄,算是公账,等我们老两口走后,才能平均分给你们,铁成媳妇是个有成算的,一早借了十块钱,刚刚也投了进去,这十块以后就是他们小两口的,老大、老二,你们如果想要点私房钱,也投点吧?”

  老二媳妇却不想担风险,“万一赔了可咋整?”

  大队长也不能按着她的脑袋投资,说:“害怕赔就少投吧,你们自己决定,自己借的自己还,以后有了分红,也自己收着。”

  刘霞倒是心动了,她一直很敬佩公爹,见公爹也支持投资,她干脆地点了头,当即回娘家借钱去了,她哥哥多,直接借了十五,他们小两口还攒了三块,一共有十八了。

  不仅如此,她还给娘家嫂子说了这事,问他们要不要投,二嫂和三嫂倒是心动了,她们不像刘霞大胆,各投了三块。

  再说崔奶奶家,她可是一直关注着这事,见刘霞都打算回娘家借钱了,她当即也发动了几个儿子、儿媳妇,她可不像大队长那么好说话,当即要求,“你们也必须投,投多投少,我不管,反正每个儿子都得投。”

  陈素云有些不高兴,觉得老巫婆就会折腾人,借钱哪是那么好借的,借钱投,也不怕赔干。

  她有些怕婆婆,虽然心中不满,也没嚷嚷,只是耐心说:“娘,家里不是投过了?”

  崔老太太说:“那是我和你爹投的,是我们的养老钱,以后养老,我们不靠你们任何人,就花分红,花不完的再分给你们。”

  陈素云抽了抽嘴角,还花不完,口气倒是挺大。

  陆红兵心思却动了动,“娘,我们自个投的,得了分红,不用交给您吗?”

  这个小儿子,最鸡贼,怕他不肯去借钱,崔老太直接点了头,“对,有了分红,你们自己收着,不用给我们,我和你爹投了三十五呢,分红指定比你们多。行了,别啰嗦,赶紧借钱去,等秋收分粮食时,我会按工分先分给你们一部分,让你们把钱先还了。”

  听到这话,陈素云才高兴一点。

  陆红兵可不是个嘴巴严实的,去借钱时,嚷得全大队的人都知道了,倒是又有十几个人心动了,跑来追加了投资,都是刚开始怕赔钱,只投一两块的,每人又多投了两块。

  那些一分没投的,仍旧无动于衷,这些老人都比较顽固,见知青们也跟着胡闹,更不看好厂子了,反倒是有些人家的年轻人,起了小心思,也偷偷跑去借钱了,没看人家崔大娘都逼着儿子借钱吗?

  如果铁定赔钱,他们哪里敢这么冒险,崔大娘可是他们村最有先见之明的老太太,之前还让儿子去学盖房呢,每次农闲都打了不少零工,他家可是连自行车都有了。

  他们厂还有了兽医,应该不至于赔很多钱,本就动摇的,这下更加心动了,去借钱的年轻人都多了起来,多的借不到,咬咬牙使使劲,几块钱还是可以的。

  家里的长辈知道后,还挺生气,直接放了狠话,“要是赔钱了就自己还,可别指望公中出钱。”

  下午的时候,时不时就有人拿着钱,去大队长家,晚上七点时,这一千五总算是凑够了,崔奶奶的六个儿子,加起来也贡献几十块,老大、老二少一些,剩下四个儿子都挺多的,尤其是没结婚的陆红兵,一个小年轻竟然投了二十,也不知道从哪儿搞来的钱,大队长是真惊讶了,这眼光,这执行力,就冲这两点,他以后的日子肯定比很多人过得好。

  一直到七点半,天彻底黑了后,还有人来送钱。

  在大队长看来,愿意投资对大家自然是好t事,钱虽然够了,再有人过来交钱时,他也一并收了。

  八九点又陆陆续续来了十几个人,直到十点才没人过来,大队长又重新加了一下金额,这次倒是多出八十五块钱,比预计好了很多。

  原本大队长都做好了去隔壁大队筹钱的准备。

  大队长思忖再三,决定退给萧宁一百,这么做虽然不太妥当,总得照顾一下大队里的人,难得大家愿意投资,至于差的那十五块钱,还是便宜一下大队里的人吧,人家崔奶奶都能逼着儿子投资,他干脆也当一次坏人。

  他知道二儿子和儿媳手里是捏着钱的,干脆将已经躺下的儿子喊了起来,说:“你大哥一家投了十八块钱,铁成那小子也将自己手里的工业券换了出去,又追加了二十,你要是不投,以后兄弟赚了钱,你不难受?”

  陆铁新倒是也想投,只不过他怕媳妇,啥都是听媳妇的,因为媳妇没发话,他才不敢投,实际上,他们小两口攒了六块钱呢。

  见他缩着脑袋不吭声,大队长是真失望,这个儿子一把子好力气,小时候也是最听话的一个,本以为不用为他操心,没想到娶了媳妇后更听媳妇的,她说得对,可以听,但不能没自己的主意啊,如今真是越大越没出息,在媳妇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

  大队长真不希望以后儿子们的差距越来越大,他一咬牙说:“你们投吧,这会儿也不好去借钱了,手里不是还有存款?全投了吧,万一真亏了,我再想法补给你们。”

  当然了,这话只是套路,跟小言那丫头混久后,他脑子也变活了,会解决问题了,他可不是那等子偏心的,如果真到了需要补给二儿子的那一步,他肯定也不会亏了大儿子、小儿子,他对厂子充满了信心,真心觉得没这一天。

  陆铁新被他爹感动得不行,呜呜他就知道,他爹看着威严,还是最疼他的,“爹,儿子回去和媳妇商量一下。”

  大队长瞪了他一眼。

  这个没出息的,饭都喂他嘴里了,都不敢吃。

  他媳妇刚刚一直竖着耳朵听呢,也听见了公爹的话,有人兜底,那还怕个啥?赚了是他们的,赔了是公公的,赵兰花是真高兴啊,以往她总觉得公爹更偏心老大家,处处跟刘霞攀比。

  没想到真遇见事,公爹还是最疼她男人,她喜滋滋掏出了六块钱,其实她还有十块钱的私房钱呢,这是当初结婚时,她娘给她的嫁妆,她迟疑了一下,还是没拿出来,这笔钱,连她男人都不知道呢,还是攒着吧,指不定以后就有用呢。

  陆铁新上交给大队长六块钱,倒比想象中多了一块。如今好多人还吃不饱肚子,有个存款并不容易,大队长家算条件好的,农闲时儿子儿媳去打零工时赚的钱,他们老两口只收一半,大儿媳那么勤快一个人,也就存了三块钱,二儿媳是抠门惯了,不定从哪儿省出来的。

  如此一来,还差九块。

  大队长仔细看了一下交钱的名单,今天下午有不少年轻人来交钱,仔细算下来,全大队二百九十一户,一共有四十七户一分没投。

  但这四十七户有一部分家里并不是那么穷,真正穷的是秀儿家,他们家都一咬牙借了八块呢。

  大队长干脆从这四十七户,选了九户有可能说动的,一一敲了他们家的门。

  这个点,大家虽然还没睡着,不过基本都躺下了,乡下没啥娱乐,上床歇息的都比较早,见大队长竟然跑来敲门,一个个还挺惊讶。

  大队长劝完,他们都有些抹不开面子,也不好不出,每一户干脆都投了一块,他们哪里知道,日后他们会多感激大队长的登门。这一块钱,可真是如下蛋的母鸡一般,给他们下了一个又一个一块。

  第二天,吃过早饭,大队长便拿着那一百块钱,来到了萧宁这儿,说:“你们交钱后,又有不少队员跑来交钱,一个个都是血汗钱,还有不少是找人借的,我也不好拒收,干脆全收下了,本来这项投资,就优先对本大队的人开放,你投二百也不少了,全大队,也就你和傅北投的是二百。”

  萧宁微微挑眉,倒也没多说什么,换成他,也会紧着自己大队的人,能理解。

  他伸手接住了这一百。

  大队长松口气,原本以为这小子是个刺头,不会轻易妥协,这会儿他才发现,萧宁也没那么难说话,也就爱偷懒了点,花钱大手大脚了点。

  他笑着说:“如果你还想投,等开食品厂时,再投吧,养的猪多了,我们以后肯定还要开厂的。”

  他是唯一一个对陆小言的话,深信不疑的人。

  萧宁这下是真意外了,“还要开食品厂?”

  这么个破落的地方,能开啥食品厂?萧宁挑挑眉,“不会要加工猪肉,卖熟食吧?”

  大队长瞬间来了兴致,笑道:“对啊,小言说了,等规模大了,我们可以卖腊肉,卖肉罐头,还可以卖肉脯、肉干啥的,加工熟食的利润肯定比卖猪肉高,嘿嘿,短时间内先不想,这几年我们得将养殖厂慢慢做大,要不然哪有钱开食品厂,不仅得盖厂房,还得买生产线呢。”

  又是她?

  萧宁唇边挑起一抹笑,突然问了一句,“她满十八了吗?”

  大队长瞬间警惕起来,“你问这个干啥?”

  小言是八月底出生的,仔细算,确实没满十八岁,他总觉得这小子没憋好屁,难道是看小言太优秀,对她有意思?

  这可不成。

  大队长上下扫他一眼,眼中的警惕更浓了一分,“我跟你说,小言再优秀,那也是结了婚的人,她和小北再般配不过,虽然还没领证,两人是实打实摆了酒席的……”

  不对,田老婆子那个抠门精,连酒席都没给他们摆,就算没摆,他们也是结了婚的。

  大队长咳了一声,“反正人家结婚了,夫妻俩好着呢。”

第45章

  此时的陆小言一大早就在画画,最近她经常熬夜画,在她的努力下,小丫的故事终于要完工啦。

  她将最后一幅认真画完,随后又检查了一下,确认无需修改后,在右下角,很有仪式感地写了个《完》字。

  这两天,她一直在等出版社的消息,都十天了,仍旧杳无音信。

  陆小言选的是省城的一家小人书出版社,为了稳妥起见,甚至没敢选最有名的那家,就怕对方收到的画稿太多,迟迟审不到她的或者好不容易审到了,结果她的故事没法跟大佬们相比,将她打回来。

  就这都等了十天,也不知道还要等几天,才会有消息。她又重新检查了一下页码,见顺序都正确,才将剩下的画稿收起来。

  昨天下班时,出版社的曹编辑已经审到她的画稿了,她顺手翻了几页,原本想大致看一下具体是什么故事,结果,这一看,就被图稿吸引了。

  没错,就是图稿。

  他们出版社收到的小人书,全是线条氏的绘画,对于人物表情细节很难刻画到位,基本只能反映个大概,还有很多作家是只投稿故事,插画配图则需要再约画师。

  这本画稿,直接按小人书的尺寸进行创作的,不仅有图稿,下面还配着文字。

  不仅如此,她手里这本画稿,还是彩色连环画,没错,彩色的,每个场景、人物神情、穿着佩戴……都栩栩如生,画工相当好,根本不是简单的线条绘画能比的。

  一看到这些画,曹编辑都有些激动,以她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这些画的价值,第一次下班后,她没着急回家,而是看起了故事。

  这一看她就入迷了,大丫的故事,陆小言画的不是特别多,她的悲惨经历,只占了全稿的四分之一,就这四分之一,都看的曹编辑双眼通红,大丫麻木的神情,挨打时瑟缩恐惧的模样,无不揪着她的心,她恨不得冲进画里,将这小丫头拯救出来。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里已经严禁童养媳的存在,但是这个习俗在某些偏远的乡村依然盛行,无数女孩就如同大丫一样,仍旧饱受摧残。

  曹编辑已审过许多稿,不是初入茅庐的小年轻,一颗心早已冷硬起来,寻常故事已经无法打动她了,能让她落泪的,无不大卖。

  她还在为大丫揪心时,小丫的剧情展开了,与姐姐的认命不同,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反t抗精神的人物,她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反抗都让曹编辑拍案叫绝。

  故事很快进展到了小丫的梦境,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一直吊着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