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第155章

作者:风雨琉璃 标签: 前世今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机会?还是识字的机会?于大庆这小子是个爱动脑子的,自打这一天从方大海家回去,脑子就没闲过,但凡看到个工种,就琢磨一下这要人的条件。这一看二看的……他倒是真的看出了点什么,有一天晚上趁着小伙伴们都在他家院子里帮忙做零活的功夫,好好的说了一下读书的事儿。

  “我盘了一圈,发现这读书的事儿真不是一般的要紧。你看啊,账房这个要读书识字的,这个没的说吧?”

  那肯定的,哪怕是我大清还在的时候呢,那账房也是个体面活儿,走出来都要喊一声先生的。

  “可你们知道不?现在外头商店里的伙计,也要识字啦。”

  嗯?就个卖货的,也要识字?边上几个忙着做工挣钱,已经好久没去扫盲班识字的大孩子手里的活儿齐齐一顿,抬头看了过来。

  “这要识字干嘛?认得东西,能说的清楚价格不就成了?”

  “说是要开单子,写了单子再让买的人去收账台付款。”

  “这么麻烦?”

  “可不是,另外啊,压货送货的也要识字,说是要对什么货单。”

  压货的?这个以前大多都是青帮混混们干的活儿,这样的人可没几个识字的,怎么解放了,这事儿一下就麻烦了呢?连着这样浑人都能干的活儿也有要求了?这世道变得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众人面面相觑,忍不住也跟着开始回忆起自己认识的人的情况,回忆自己遇到过的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一个个忍不住嘀咕。

  “我前几天去帮人寄信,瞧着那柜台里头发放包裹的好像也识字,要看那什么地址,核对姓名来着。”

  “这么说我也想起来了,昨儿我去**厂子送货,看着那看大门的似乎也认识几个字,邮递员送信进去,他还拿着粉笔,在一个板子上抄写名字来着。”

  “不是吧,看门都要识字?那这么的不识字的人还有活路?”

  “扫大街不要识字的,哈哈。”

  真是的,说着说着这些人就又开始往外扯了。于大庆没好气的看了那个说扫大街的人一眼,咳嗽一声,强行将话题又扯了回来。

  “我说这话是想告诉你们,大海哥说了,以后不识字,活儿不好找,让你们去扫盲班勤快点,若是能那个证出来,哪怕是最低的初小呢,

  将来想找个好工作也能更容易些。”

  嗯?找好工作?方大海这是又透露什么内部消息了?

  虽然这里坐着的很多人,和方大海并不算熟悉,有些甚至连着见面都没有,可因为于大庆和几个以往跟着去套兔子的孩子,方大海的名字在这一片那是相当的有名,甚至这些大孩子们在出去做活儿,遇上别人欺负的时候,也曾扯过他的名字,来一句我有兄弟可是公安这样的话。

  再有这一排的院子能建起来也有方大海的帮忙,所以听到说是他的意思,所有孩子都立马慎重了起来。有个同样脑子不满的,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里的事儿,转头问于大庆。

  “大海那边……是有厂子要招人了?”

  于大庆看了这人一眼,想了想,慢慢的点了点头。

  “他没说,不过看他的意思,估计会有。”

  这一句话,可是点亮了不少人的眼睛了!好几个都嘻嘻嘻的笑出了声。

  “要是真有厂子招人,那肯定比蜂窝煤铺子好啊。”

  “可不是,你看那些厂子里的人,干的活儿不比咱们的多,可挣得钱呢?保底那可就是10块!还有休息日什么的。”

  “可不是,一旦干的时间长了,那工资也涨的快,稍微能干点的,可就有18-25块呢。”

  “我听说,还有工会会帮他们要求涨工资什么的。”

  工厂确实好,于大庆和方大海家的院子里人都熟悉,早就知道那些大师傅的工钱了。

  “何家二叔一个月有40多呢,他们院子里一个大师傅,也差不多这个数。”

  “好家伙,这就是样一大家子都够吃喝了。”

  想想那工厂里的好工资,想想如今这辛苦的日子,几个大孩子咬咬牙,也来了一句:

  “学,我们都想法子继续学,不学出个证来,那将来可是要亏大钱的。”

  “对,反正扫盲班又不收钱,咱们学了就是赚了。”

  很好,大家读书的积极性又起来了。要这么的,那等着大海哥能介绍人考核的时候,想来能去参加考试的人就更多了吧!那或许会有更多小伙伴们走向更好的路。

  这么一想,于大庆欢喜起来,摸着鼻子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算是为这一次的谈话再加了一把火。

  “大海哥说了,让我去考高小呢,说是考出来,将来路子更宽。”

  直到于大庆和方大海最好,可听着这样的话,小伙伴们还是微微的酸了一下。不用想也知道,这更宽的路肯定挣钱也多。哎,他们还是落后了呀。

  孤儿们筹谋着更好的路,方大海也用心的盯着各个工厂的兴建,只是这厂子还没轰轰烈烈的大搞起来,另一件已经流传许久的事儿反而先出炉了,炸了整个京城,不,或许是整个我党统治范围内的所有人。

  “《婚姻法》?怎么政府一上来不搞什么约法三章的那个法,先搞了这个?”

  很多人对政府上来首先颁布《婚姻法》的做法很迷。可不管怎么迷,该宣传单的还是要宣传,该听的也一样要听。所以喽,这个女子18,男子20才能结婚的事儿,一下就传开了。

  让很多习惯了十五、六就结婚的人感觉相当的迷茫。

  “这,这,怎么定了这么个岁数?18?那不成老姑娘了?”

  “20才成婚?在我们乡下,20没娶媳妇的,那可就是老光棍了呀。”

  对,这个时候就是这么个习俗,20没结婚,那就和现代40了一样,成了婚姻市场的滞销品。爹妈都能愁死,走出去都像是低人一等一样。

  所以这个婚姻法一出来,哪怕军管所无数次来宣传说什么结婚要去领结婚证什么的。年岁稍大,已经做了父母的老百姓们还是很默契的用沉默做出了抵抗。

  至于小年轻们……哪怕他们也好想搞个证潮流一下,可这岁数……除非私下改个岁数去登记,不然真让他们按照法律规定去做,真的是很难在家里通过呀。特别是在乡下地方,那更是将这事儿听过就算,全当是个笑话,丢到了脑后去了,依然执行着他们的习惯走着婚丧嫁娶的流程。

  不过别人能当笑话,何毛柱不会,他在知道这事儿后的第一时间,就寻了自家老三蔡福来,在蔡福来的小院子里,一边吃喝酒一边发愁。

  “还真是让大海那孩子猜着了,他和大兰子那圆房的事儿……哎,这让我可怎么和大哥说啊!”

  何毛柱愁啊,眼见着方大海那孩子是越来越出息了,那一身公安的衣裳穿着,走出走进的,人看着就体面,年岁才这么点,就已经是干部了,再过上4年,那又该是什么样子?怕不是都能当个在办公室里坐着就能拿钱的大干部了吧。

  可他们家大兰子呢?也就是近年来去扫盲班认了点字,稍微看着有了点样子,其他的……这样一个童养媳,将来真的能顺利的和方大海圆房吗?即使如今看着大海那孩子讲情义,没有要丢开这个媳妇的意思。可架不住外头……他在饭馆里已经听到不少干部换媳妇的事儿了。保不定就有什么人看中了大海,给他介绍更好的呢。

  那样的话,大海……他家大兰子将来可怎么活?从小在那个家长大,来了城里,有了亲叔叔,都没想着从那个家搬出来,这要是一下子不能顺利圆房了,她将来就是想再说个人家都难。

  何毛柱越想越难,越想这酒喝的就越快,连着叹息声都连成了串。看着他这样,蔡福来常年不爱说话的嘴,终于是憋不住了,

  “二哥,大海不是那样的人。他要真有别的心思,当初进城的时候就能将大兰子送你家去。”

  别看蔡福来不爱说话,可心却比他两个哥哥都细,看人也特别的用心。所以在他看来,自家二哥这是没事儿找事儿。

  可这样的话是不能安慰人的,特别是已经有点钻牛角尖的,那更是和废话一样。陈爱珍从小厨房端着一盘子炸花生米出来,听到自家男人这话,小白眼都翻起来了。就没见过这么安慰人的。哎,看来只能自己上了。

  “二哥,不行你问问,能不能早点?”

  你坐着叹气有什么用?要不去问问当事人?看看方大海自己怎么说?

  “问什么,不能提早啊,他如今是干部,别人都能当那政策是虚的,他一个公家人,能当

  时虚的?”

  陈爱珍的话,何毛柱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那是真没听出深意来,只按着字面上的意思回了一句,听的陈爱珍也想笑了。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打开天窗说了亮话,

  “我的意思,您在这儿着急也没用,还不如直接问大海呢,他心里若是拿定了主意,你不是就不用愁了?”

  “可以后……”

  哎呦,怎么还以后啊,以后的事儿以后说还不行吗?这都没发生呢,您着个什么急啊!

  哎,不过是一部《婚姻法》这掀起的风浪啊,真的,比任何人像的都夸张!

  

第149章 谋后路……

  何毛柱最终还是没抗住自己内心的焦躁,隐晦的问了方大海有关于圆房的打算。

  方大海是什么人?那真是何毛柱一开口,就听明白了他内里真正想问的意思,忍不住失笑反问道:

  “二叔,你这是……怕我将来当陈世美?”

  嗨,不至于,真不至于,那不是你们还没正经成婚嘛,什么陈世美!不可能,最起码那什么杀妻杀子的事儿是怎么都不会发生的对吧。

  “到底时间上……哎,你如今是公家人嘛,总要照着规矩来,那么长时间拖下来,这不是……”

  明明心里想了很多,可真问出口……何毛柱自己都觉得,这么不信任方大海有点不厚道。

  不过作为娘家人,从情理上来说,他这事儿办的还真是没毛病,不是真心关切自家侄女,也不能这么上心对吧!所以面对何毛柱的不安,方大海很是耐心的给了正面的回答。

  “放心吧,二叔,不过是几年的时间而已,又不是等不起。说句不好听的,若是我真想丢开雨兰,那过去8年里,什么时候不能丢?那时候家里条件可不怎么样,多张嘴吃饭可是会让其他人饿肚子的。那时候都没干这样的事儿,如今不缺吃不缺喝的,日子好好的,我还能没事儿找事儿?”

  方大海每一句话说的都合情合理,即使何毛柱心下明白,当初方家不丢开大兰子,未必没有担心自家太过穷困,很可能娶不上媳妇的缘故。可有些话自己心里知道可以,说出来很是不必。此外方大海这人,他看了这一二年,多少也明白,那就是个讲究人。所以即使多少还有些担心,觉得身份上去后,变故难测。可面上却已经露出了几分坦然和放心,点着头微微架了一下。

  “二叔也知道你是个好孩子,重情义,做事儿也讲究。你别怪二叔想多啊,等你也有了闺女就能明白了,这当长辈的啊,哪怕是孩子大了,老了,也不免要操心。”

  这话方大海信,老话不是说了嘛,‘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不过何毛柱这个二叔能做到这份上,确实不容易。从这看,这叔叔当的,还是挺负责的。

  既然何毛柱对自家何雨兰这么上心,那方大海投桃报李,自然也会对何毛柱家多上几分心。所以趁着这会儿气氛正好,他不免也多了句嘴。

  “大松那儿,二叔,您是怎么打算的?他也不小了。”

  “还能怎么办,还没出师呢,等着他16,能上手做个三灶了再说吧。”

  16?那就是后年,倒是也不算晚。不过按照方大海大概知道的进程,过几年等着公私合营开始风风火火的卷起来,这外头的饭店……生意可就不怎么兴旺了,到时候别说是何雨松了,就是何毛柱怕是也要想法子另外寻个出路。所以,可以的话,从这会儿起,多结交点人脉总归是好事儿。如果能直接进政府机关去当大厨,那以后才算是彻底的旱涝保收。

  就是这样的地方……就目前来说,是不招有点手艺的大厨们眼的,在这些人看来,这样的活儿多是做大锅菜,很掉价。所以想劝点什么,也要注意下言辞。

  “我听说**饭庄原来的几个老板拆伙了?”

  “可不是,那谁谁谁说是家里出了事儿,要收回股本,不做了。嗨,当别人都不知道呢,这是觉得咱们新政府管的严,所以想跑外头去呗。”

  这事儿方大海知道啊,自打政府派了不少工作组什么的,去检查黑心工坊,很多靠着吸血起家的,或是有过不良案底的,都开始心慌了,总觉得形势不好,想拿着钱开溜。这也是为什么他那这事儿开头的缘故,因为能给后头的劝说打埋伏呀。

  “要我说,这样的事儿后头怕是还有。”

  方大海一脸淡然,眼睛看过去的时候却带着:我有新消息的暗示,看的何毛柱心里微微的一慌。忙不迭的问:

  “这怎么说的?莫不是政府又要清查这些人?”

  想想前阵子各种调查,何毛柱忍不住细想了一下自家的几个老板。他们……大毛病应该没有,可你要说半点出格的事儿都没办过,这他也不能打包票不是!哎呦,要真是这样,那好容易恢复了买卖,难不成又要干不成,卖包子去了?

  “大海,赶紧说说,这到底又……”

  “清查不清查的,暂时没听说,不过有人提议,为了了解社会阶层的人口分布,好进行相应的政策制定,将对家庭成员的经济状况和背景进行了调查和划分。”

  “嗯?划分经济状况和背景?这,这什么意思?”

  何毛柱就是个厨子,对政/治上的事儿,除了日常听点八卦,那是真没分析和了解的脑子。听方大海说了这么一句,愣是没听明白这到底是想干什么,也不明白这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甚至于他的老板们,有什么影响。

  对此,方大海心里是有准备的,因为如果不是他在明朝那会儿接收了锦衣卫世家教育的记忆传承,又有后世的记忆做辅助,其实对于这种事儿,也一样不怎么敏感。

  “简单的来说,就是政府要对所有人做一次成分划分。”

  “哦,成分,然后呢?”

  成分是什么?没经历过的何毛柱依然懵懂的很。看着他这样,方大海不得不再往细里说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