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的奋斗人生 第158章

作者:风雨琉璃 标签: 前世今生 市井生活 日常 穿越重生

  “哎哎哎,这可真不能这么干啊。别人不说,陆主任知道了,怕是能拿着手枪上门打人。大海,你可是陆主任手下头号大将,你要是为了这个背个处分,陆主任可就断了一条臂膀了。”

  什么臂膀不臂膀,大将不大将的,说的好像公安局里还搞帮派,分团伙一样。不过这确实也是陆长鸣会干的事儿。若是知道他这么投机取巧,违反政策,只为了娶媳妇,还不定怎么骂他没出息呢。

  若是只方大海自己说不行,何毛柱许是还能反驳几句,可连着隔壁同样在公安局的李大强都这么说,何毛柱立马没了抵抗的勇气,踌躇着琢磨了一下,就对方大海说到:

  “你也知道,乡下地方成婚都早,一想到要隔四年,这……你爹心里着急也是常理,乡下地方闺女18才出嫁那都是老姑娘了,更不用说这次规定的还是18足岁,那可就是虚岁19、20了。要让人知道他的闺女这岁数还没嫁人,全家都没脸不是。”

  这一点方大海其实也知道,而且他更明白,何雨兰这何家一家子心里的不安。说到底童养媳这身份确实没保障了点。所以方大海想了想,索性给了这么个说法:

  “上次爹来我都忘了,当初虽说都说定了,等雨兰到了年岁就直接成婚,可到底婚书没写,二叔,要不你想找找人,不拘花多少钱,反正寻个长辈,给写个正经的婚书吧。对了,到时候我再请了老根叔,甚至是领导来,做个见证,您看这样成吗?”

  婚书这东西,在这个时候,比那政府的什么结婚证有力多了,毕竟这得有正儿八经的证婚人,见证人什么的。有了这个,要是那天方大海反悔,这么多人证呢,告那儿都不虚。

  你别说,方大海这招……那真是说到何毛柱心里去了!何毛柱两眼发亮、拍着大腿就开始喊好!

  “行啊,有了这,我也算是给你老丈人有了交代了。”

  对,关键就是这个,他能交代的过去了!

  哎,其实想想,何毛柱这二叔当的,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

  

第153章 黑历史……

  方大海是个行动派,这里说要立婚书,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就将该请的人情了,该办的事儿办了,利索的让何毛柱和蔡福来两个,看着那婚书的时候都有些羞惭。

  按理说,方家对何雨兰有救命之恩,那就是对他们何家全家有恩,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方家怎么做,他们都没有什么可要求的底气。哪怕是那天方大海真丢开了何雨兰另娶么,他们也只能认了,毕竟救命之恩大过天是吧,终究是何家欠了方家的。

  可现实呢?就因为心里不够自信,对方大海不够信任,

  屡屡用这圆房的事儿去叨扰,去隐晦的逼迫,这事儿老何家办的……说出去那是真不地道。

  只是还是那句话,方大海的前程太好了,好的老何家这么多男人,摆着手指头细算,愣是一个能赶得上的都看不到,所以他们心里发慌啊!为了自家孩子将来能有个好下场,所以厚着脸皮干了这不地道的事儿。当然了,这也和方家没有了长辈也有关系,若是方爹还在,他们是不敢的,嗯,或许也是不担心的。毕竟老辈的交情更靠谱不是。

  可面对他们这不信任,方大海是怎么做的?那是一遍遍的保证不说,还真的请了领导来当征婚人。这事儿办的,那是将自己的前程都放上头做保了呀,这事儿办到这地步,何毛柱……作为何家在京最长的一个,他厚着脸皮也给了个保证。

  “大海,这事儿你这办的实在是……敞亮啊。二叔我别的就不说了,只一条,以后你有事儿就招呼,老何家的爷们要是有一个不点头的,我劈了他。”

  “不至于,二叔,真不至于。”

  是,何毛柱他们这事儿办的是有些逼迫的意思,可方大海又不真是个孩子,对人心还是知道一二的。因为《婚姻法》乱了分寸的外头不知道有多少,就何家这样的已经算是有条理了。所以既然立个婚书就能搞定的事儿,他何必和他们来回拉扯?有这功夫,干什么不好?反正他从来也没想过反悔。就这么着吧!

  说到底,当初他们刚来京城那会儿,不还是托了何毛柱的福,才能立足那么快嘛!结亲,那本就是需要两家相互磨合,相互体谅的。所以方大海对何毛柱他们兄弟这么办事儿,心里不舒服有,可要说意见,那真没几个。

  将手里的婚书折叠好,方大海顺手就给了一边红着脸,喜滋滋了一整天,笑都没下去的何雨兰。关照了一声赶紧放好。然后就一边给头一次来他家的陆长鸣倒酒,一边问起了别的事儿。

  “我家大江前儿正式读完了高小,要是考试过了的话,翻年就能读初中了,二叔,大松那儿怎么说?上回你不说他扫盲班读的还行?没想着考个文凭出来?”

  一听问何雨松读书,刚还一脸大事完成惬意样的何毛柱脸刷的一下就耷拉下来了,眼睛扫向一边缩着头,悄声往边上蹭的何雨松的时候,目光都带着刀子。

  “还考文凭,这混小子,不让我丢脸就不错了。”

  嗯?这是怎么说的?难不成在不知道的时候,这家伙又闯祸了?不能啊,何雨松和方大江虽然如今不在一个班上学,可相互关系还是很不错的,若是何雨松真闯祸了,方大江可不会不和他说。

  “昨儿我在香满楼遇上了扫盲班的王老师,想着人教导了大松一场,总要客气客气,就赶紧的去打了招呼,还送了盘花生米想感谢感谢,可你猜怎么的?人愣是连着何雨松是谁都想不起来了。一问才知道,这混小子,小半年没去扫盲班上过课了。”

  不上课?不上课也不至于丢脸吧!

  “呵呵,那是你不知道,人家何大爷不只是不上课啊,人王老师好容易想起来何雨松是谁,嘿,你猜人老师一开口,说的第一句是什么?”

  是什么?边上淡定的喝着酒,吃着难得的好菜,难得有个忙里偷闲机会的陆长鸣也感兴趣了,侧着头,斜着眼,等着听着最新出炉的八卦。

  “人王老师,头一句就是问,是不是那个连着三个礼拜考试都考了零鸭蛋的何雨松?”

  啊!连着三个礼拜?零鸭蛋?何雨松这是去读书的,还是去腌咸蛋的?这也太夸张了吧!你哪怕写个一二三,做上一道一加一呢,也不至于这么个分数吧!

  在场所有人的眼睛那是刷的一下全看向了何雨松,看的他整个人就像是被针扎了一样,别扭的站都站不住了。一点点的移动着脚步,就想往外头去。

  只是不等他蹭到门口呢,他那曝光他黑历史的老爹又开口啦!将他的脸继续往地上踩。

  “他读了这么久的书,我是从来都不知道他还有过考试啊!每次回来,我问他学的怎么样,他都说好,好,好,好个屁啊!他就好成着这样,你说,我还指望什么?文凭?文屁都闻不到一个。”

  这话说的,陆长鸣这旁听的都差点笑出声了。

  不过这何雨松……不是学厨子的嘛,听说家里还有菜谱的,这样的孩子,应该是多少识几个字的,那他考0分……这不是不懂,是不想考吧!哎呦,这,这面相看着有十七八,实际只有14岁的娃娃,还真是够皮的!

  陆长鸣笑咪咪的看了一眼红着脸,差点将地面用脚抠出三室一厅的何雨松,拿起酒杯,挡住了自己笑的止不住的嘴角。

  看戏的人,还是别太有表情的好,真将这气氛破坏了,后头可就未必有八卦听了。

  陆长鸣能想到何雨松识字的事儿,方大海自然也是能想到的。嗯,连着蔡福来也一样能想到,所以再看何雨松的时候,一个个都有些恨铁不成钢。

  “你又不是不认识字,这么闹图什么啊!”

  是啊,图什么啊!要是不想读书,早点考完不一样能行?还轻松了呢。

  “不只是考试考0鸭蛋,嘿,这混小子,还得了个鸭蛋三爷的名号呢。呵呵,人王老师在香满楼那么一说,嘿,我那么多年的脸啊,真是让这混账全给丢没了。要不是有今儿这事儿要办,我昨天回家拿会儿,就想给他来个狠的,气死我了。”

  哦,难怪今儿一说这个,脸色这么难看呢,原来是为了这个。要这么说,何雨松这一次也不知道是幸还是不幸了。躲过了一天,到了明儿……这一肚子气积压两天之后发作起来,何雨松一顿教训怕是得更重几分了。

  “不对啊,那王老师不是都不记得人了吗?”

  为了挽救一下这小舅子,方大海果断地掐住了一个关键点,试图帮着缓转缓转。可谁想,不说这个还好,一说这个,嘿,何毛柱的脸色都变了,可见这里头是还有事儿啊!

  “是啊,人王老师是差点不记得人了,可人为什么不记得了呢?因为这混小子,自打创下了名号,人就不上学了啊!还是两头瞒,那头和人老师说他要上班了,这头呢,瞒着我让我以为他还继续努力呢。也不知道原本读书的那点时间人鸭蛋三爷是干什么救过救民的大事儿去了。”

  噢噢噢噢。这下真完蛋了!不仅是考试不好好考,居然还逃学?哎呦,没看出来啊!何雨松居然还有这能耐。不过这何雨松这样……

  方大海迅速回头,看向低着头装不存在的方大江,肃着脸问道:

  “我记得开始你们是一起上学的吧!后来你考到了别的班,和大松上学那地方也在一条街上,这事儿你不知道?还是说你瞒着我?”

  方大江一听他大哥说话就知道这事儿是躲不过去了,慢慢的抬起了头,眼睛一扫一扫的看向何雨松,踌躇了半响,才在何雨松那挤眉弄眼,各种哀求中,说了实话。

  “我,我上两个月就知道了。”

  好家伙,上两个月就知道了,可却一直帮着瞒着?这可真是好兄弟啊!两肋插刀啊!

  “说,为什么瞒着?我说了多少遍这读书的重要性?你该知道有个文凭的好处有多少,你这样那不成还觉得是在帮他?助纣为虐知道不?”

  “不是,的,真不是的,大松是有事儿要办。”

  “有事儿?你们这年纪能有什么事儿?他除了学厨上灶,还能有什么事儿?”

  “真的是有事儿,他,他是为了帮助别人。”

  啊?不读书,不考试,还是帮助别人?帮什么人?帮了什么?能重要到连着方大江都觉得对?

  “是救人 ,北街那边,好几个孤老,帮着他们做活呢,这,这是救助孤寡,都是好事儿。”

  救助孤寡?那确实是好事儿。可问题来了,这孤寡的事儿,政府一直在做啊?用的着要何雨松这么个孩子帮忙?不对吧!

  “真的是孤老,就是,身份不怎么好说。”

  “怎么不好说?光明正大的说,到底是什么人?能让何雨松为了帮忙连着学都不上了?难不成是政府遗漏了什么?若是那样,你们更应该好好说。”

  政府遗漏?陆长鸣一句话,说的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怎么感觉好像事儿有些不对了呢!

  

第154章 宫中人……

  陆长鸣是个主任,对于何毛柱这样算得上见过不少世面的人来说,主任算不得什么大官,军管所有多少主任?各个厂子里有多少主任?在想想这还是方大海的直接上级,方大海才管几个人?

  所以除了一开始的时候,何毛柱对着陆长鸣有些紧张,拘束。等相互说了些话之后,发现陆长鸣态度亲和,对着方大海更是宛如对自家晚辈一般,何毛柱慢慢的,心神就放松了下来。

  等办完了他心里一直惦记的事儿,开了饭,喝了酒,整个人那么一放松。嘿,何毛柱这心大的,还真就将陆长鸣全然当成了一个亲家长辈,只比默不作声坐在一边,当自己不存在的老根和留根两兄弟重视了一咪咪。

  这也是他为啥吃着饭,说着话能一下就让方大海拐到了何雨松的头上。他这是真的将这一次当成了家宴,将边上的外人都当成了亲家亲朋了。

  可再怎么当成亲朋,当陆长鸣一句政府遗漏,一句好好说,还是将他的脑子打醒了。终于想起了这陆长鸣是哪儿的主任。公安局哎!这地方的主任,那是寻常地方的主任能比的?方大海当初可是说过的,那里头基本都是部队吃出身,还是侦查兵的那种。这样的人,能当主任,能当官,那哪个不是杀出来的?

  这么一想明白,何毛柱背心立马就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回头再看自家儿子的时候,脸色都带上了几分狰狞。

  “赶紧说,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要是不说清楚,看我不打断你的腿。”

  何雨松和方大江不知道为啥何毛柱猛地一下就变了脸,可最基本的脸色他们还是会看的,知道这里头怕是有他们不明白的事儿,自是再也不敢侥幸,一五一十的将这事儿给说了个清楚。

  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儿呢?其实说起来啊,这事儿……说是帮助孤老也确实没错,因为何雨松去的那个地方,相连的几个院子,住的确实都是孤寡老人,只是他们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孤寡,而是宫里出身的那种。对,就是你们想的那样,是老太监呀!

  “宫里出来的?这些人居然还好好的?还住在一个地方?”

  这事儿陆长鸣是一点都没想到,为什么呢?因为宣统退位的时候,已经遣散了绝大多数的太/监,等着到了1923年,再次遣散之后,最终留在宫里的,不到20。而现在是1950年,这么长的时间……人早就应该全散了才对,怎么这京城还能留下这么多?还能凑在一处过活?

  “听他们说,最初开始开始遣散那会儿,出宫的一下就又一二千人。有家的还好,没家的基本都没处去。所以当时有些个人就凑了点钱,在京城买了宅子,聚集到了一处。”

  嗯,这个可以理解,这些人几乎一辈子都在宫里生活,出来后猛地一下不知道该往哪儿去是正常的。交好的合拢成小团伙,想报团取暖也是常理。

  “后来,有一技之长的,想法子去做工混口饭吃散开了些。没什么能耐的,还有好些年纪大的,见着寻不到活路,走出去又不受人待见,很多都自尽了。”

  嗯,这个也确实,就是陆长鸣,在京城这么多年,也曾听过一二出这样的事儿。可这又和何雨松去的地方有什么关系呢?

  “可人死了些,那当初买下的宅子却还是在的,很多在外头做工求活的,年纪大了,没地方去,兜兜转转的就又回来了。他们没家人、没孩子,没地方养老,就想着回到这里,好歹相互做个伴,早死的,也能有同伴能帮着入个土。”

  哦,要这么说,这倒是没什么问题了。可这样的地方,何雨松又是怎么知道的呢?又是怎么想到要去那里做什么帮助孤老的事儿的呢?

  “如今这几个院子里住着的,有不少人手艺都挺不错,像是我去的那个院子里的一个老太/监,那早年就是专门给宫里的娘娘们熬粥的,那手艺可好了。我,我就是有一次路过,闻到了味儿,感觉特别香,又分辨不出食材,才寻上门的。”

  呵呵,合着你什么帮助孤老……说到底,就是图人家熬粥的方子是不是?不过这也正常,作为一个厨师世家出身的孩子,还是个已经开始学厨,有点天分的孩子,对这样的事儿敏感些,也是常理。

  不过,这事儿还是有些不对啊,政府虽然入城时间没几年,可政策什么的,还是挺周全的。不管是孤儿院,还是养老院,那都已经置办的挺齐备了,若是他们真的只想求个有人送葬,那去养老院不就成了?干嘛还非要回到那太/监们聚集的地方?

  “听说,是有人去过养老院,可去了没多久就没了。”

  嗯?是养老院有问题?

  “也不是,他们说,是因为他们的身份,去了总是被人看不起,还容易被人欺负、取笑。所以……”

  哦,这个,那就没法子说了,世俗人情里,太/监这样没了根的……确实和正常人在一处很容易被欺负了。

  不过他们这样聚集在一起,政府知道不知道呢?

  “这我就不知道了,应该知道吧,毕竟好几个院子的人呢,军管所查访能不知道?”

  何雨松每次去都就半下午那么一点时间,而且呆的时间也不长,能听到这么多事儿,已经是他一点一点消息攒起来的结果了,其他的……他那不是心思都在怎么套人家方子上了嘛,那是真没太多留意。

  方大海听到这里,看着陆长鸣好像没有了继续问下去的意思,立马就接上去问到:

  “你问人家学熬粥?人家教了没有?”

  “没。”

  “那人家说什么条件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