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岩炎
倒是崔老夫人生前最疼爱的长孙崔衡,这次仍然没有回来。
前两年,孟取善在沂州一座小城遇到过崔衡。
他早已没有当初的意气风发,整个人显老了许多,也沉默了许多,一条腿在战场上彻底瘸了,还娶了个本地的姑娘。
他的妻子是沂州一带最寻常不过的妇人,带着土地宽阔的气息,质朴又急躁泼辣,是崔衡的母亲李氏绝不可能接受的“粗俗”模样。
据说那姑娘在他瘸腿受伤后细心照顾他,于是崔衡选择了和她在一起。
他不回梁京,不是不愿回,大约更多是不敢回了。
想起崔衡,孟取善去舅舅那探望他的时候,又正巧遇上了黄葛。
当年孟取善离开梁京时,黄葛开了个茶摊,如今回来,她成了一个小茶楼的老板娘。
她也嫁了人,夫婿是个老实本分的茶铺老板,夫妻两个一起开了个茶楼,就在惠和巷附近,生意还算红火。
感念当初陶舅舅的医治和帮助,黄葛这几年把陶舅舅当做长辈照顾着,时常探望走动,也因为陶舅舅给的药茶方子,喊他一声师父。
她早已走出当初的挫折,人富态不少,爽利地招待客人。
看到孟取善,她惊喜万分,笑着招待她。她并不喊她嘉国夫人,而是说:“孟二娘!许久未见你了,快来坐坐,让我请你喝杯茶!”
……
宫外的事都处理好了,然后才是进宫去见姐姐。
进宫时,他们与一个小少年迎面遇上。
宦者解释道,那是如今养在老王妃膝下的赵寰,当初李贵妃身边那个小皇子。
他到底是平安长大了,但身体不太好,瘦弱而苍白,这样的春日里也穿得很厚。
当初陶舅舅去替他看过诊,说他出生时底子就弱,后来又没有好好养,恐怕活不过三十岁。
抚养他的老王妃近来身体不好,担忧他的未来,便常催他来宫中给皇后陛下请安。但他的身份尴尬,自己也知道,虽然来了,也很快就会离开,像道沉默的影子。
见到她们一行,赵寰听身边一个小宦官说了两句,主动开口道:“嘉国夫人。”
双方简单打过招呼,又很快擦肩而过。
姐姐还是住在皇帝起居的宁安殿,后宫还是只有一个皇后,也仍是只有一位公主。
公主九岁了,芳信对她疼爱至极,前两年因为公主能拉开小弓了,高兴得直夸她英勇,又因为公主调皮做坏事骗过了他,直夸她聪明,后来干脆给她的封号又添了两字,现在叫“乐康慧英公主”。
九岁的小女娃长得很可爱,眼睛圆圆还和孟取善有两分像。
她也一点不怕人,常听母亲说起姨母,知道自己之前喜欢的玩具和衣裙也是姨母送的,因此见了她就乖乖喊人。还好奇地在她身上嗅来嗅去,像只小狗。
这习惯大约是和金狮玉虎两只大狗学的。
和陌生的姨母互动完,小公主一转头看到跟着孟取善
一同入宫的石荆石芮兄妹,忽然瞪大了眼睛,捧着脸尖叫一声:“他们的眼睛是绿色的!”
还不等两个孩子紧张害怕,她就扑过去,非要凑近去仔细看他们的眼睛,然后捧着兄妹两个的脸,甜甜蜜蜜地夸他们的眼睛真好看,像春天的池塘,说他们皮肤真白鼻子真高。
把两个年纪比她还大的孩子生生夸得脸通红,又要拉着他们一起去玩。
“山海那张嘴确实甜,经常把她爹哄得找不着北。”孟惜和评价自己的女儿。
小公主大名叫赵山海,是芳信取的名字。
孟惜和曾觉得这个名字太大了,但芳信认为,他们的女儿,正该叫“大”的名字。
“不仅嘴甜,还和你一样,像个风筝,放出去撒手就没了。”孟惜和一句话嗔怪的不仅是女儿,还有妹妹。
孟取善哎呀一声,靠过去依偎在姐姐身边:“哪里就没了,这不是回来了?姐姐还在,我总要回来的。”
许久没见的姐妹两个虽然常有通信,但还是有说不完的话。
这种时候,芳信和崔竞也要后退一射之地。
“回家去看过祖母了吗?”
“看过了,我看祖母身体还不错,肯定是三叔一家回来了,她膝下又有几个孩子围着,精神也好了。”
……
“这次回来要待多久,可还要走?”
“四叔说陛下要在平西设置一个都护府,可能会调四叔过去。听说那边和掖州又不一样,有不少从未见过的稀奇水果,我当然也想去看一看尝一尝。”
“我看你,是完全在外面玩野了。也罢,还记得回来就好。”
“姐姐也想去玩?那等下次我写一本游记,送给姐姐解闷。”
孟取善不仅写了游记,还写各地风物志、香方录,并且绘制了不少详细的地图,那都是她走过的地方。
在梁京过了一个夏天,秋风起时,大雁南飞。
孟取善又和崔竞一起,带着两个孩子前往平西。
此后一生,她便如天上雁,南来北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