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飞雁 第5章

作者:岩炎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重生 甜文 日常 穿越重生

  这事,怕还有得闹了。

  也罢,他当叔叔的操什么心,还是留给大哥大嫂去烦恼。

  崔竞靠在墙边,看着那边两人不欢而散。

  。

  孟惜和回到了林家。

  林家人丁稀少,家中除了公公婆婆,就只有她和林渊夫妻俩。上头的一个祖父,曾当过宰相的,一年多前去世了。

  正因林渊的祖父去世,林家这一年都过得很低调。

  门前挂着两个牛角灯笼,走进厅堂也不见一点喜庆装饰,一水儿的紫檀木家具,厅中挂着名家山水图,厚重又风雅,彰显着林家的底蕴。

  院里更是处处精巧,亭台阁榭、游廊花窗、太湖石造的景,还圈了一大片竹林在院里。

  林渊的住处位置风水都极佳,就是寡淡了些,孟惜和嫁进来后,让人在院中栽种了些鲜妍花木,但林渊是不喜欢这些的,他仿佛是个无欲无求的人,不求口腹之欲,在男女之事上也不热衷,平时的爱好也就只有诗画。

  孟惜和曾经真的以为他就是个清心寡欲的性子,直到死后才发现,他并不是对谁都淡漠的。

  他真正的心上人黎霜在给颖王当爱妾,娶不到心上人,别的人就都是凑合。

  回到这个曾经住了八年,也是最终被害死的地方,孟惜和压下去的愤怒再次烧了起来。

  她坐在榻上,看两个侍女开窗通风,又有侍女捧着一个花瓶进来,瓶中插着一枝花,放在窗下。

  “去库房里搬个香炉,再把我带来的那一匣子香拿出来,收拾点上。”孟惜和吩咐。

  侍女木兰走进屋里,正听见这句,疑惑道:“大娘子今日怎么想起点香了?不是说郎君不喜欢,香都让人收起来了吗?”

  孟惜和细细打量这个跟了自己十几年的侍女,眼前浮现的是产子时木兰眼神躲闪给她灌下的要命汤药。

  她用了多年的侍女,什么时候开始那么听林渊的话?

  木兰被看得有些忐忑,孟惜和忽然一笑说:“近日休息不好,点些香安神,郎君不喜欢也不打紧,他平日也少来我这里。”

  林渊在家中时,大多数时候都待在他的书斋里。

  木兰上前去伺候她,替她倒茶,嘴里说:“大娘子昨夜不曾归家,郎君还来问过了呢,他也是关心大娘子的。”

  “是吗。”孟惜和问,“他今日可在家?”

  “不曾,郎君今日访友去了。”木兰说着有些迟疑,“还有,绡霞院那边着人来问了好几次,大娘子这次一声招呼不打突然回去,那边怕是要生气了。”

  绡霞院是孟惜和婆母的住处。刚嫁进来时,彼此关系也算过得去,待到进门一年还没消息,婆母态度就变了。

  恰逢祖父丧事又耽搁了一年,前不久,婆母就迫不及待暗示想给林渊纳妾室。

  前生,因为林渊说不纳妾,她便顶着绡霞院那边的压力,被嫌弃为难了好几年。

  这次明面上是对她回娘家不满,实际上还是因为她不松口给林渊纳妾而已。

  刚说到绡霞院,那边就派了人过来。

  “大娘子,夫人请您过去说话呢。”

  “知道了,你先去回一声,我换身衣服。”孟惜和起身,进了内室。

  雪柳跟进来给她找衣服,抱怨说:“您才回来,那边就迫不及待要您过去了,也不让您歇口气。”

  她是知道大娘子这两日心情不好的,觑着她的脸色有些担忧,就怕过去绡霞院再被明里暗里挤兑,到时心情更不好。

  孟惜和低头穿衣:“雪柳你就不用跟去了,留下把妹妹给我带的香药收拾一下,我带木兰过去一趟。”

  绡霞院只住着韦氏一人,孟惜和的公公是个画痴,当了个翰林图画院待诏,每日只是画画,家中事务一概不管,也不和妻子住在一个院里。

  孟惜和当初还以为林渊和公公一个样,以为林家的夫妻就是这般相处之道,对林渊也多有体谅。

  越是想,孟惜和越是愤怒。

  只是她心中烧灼着,脸上却不表露出来,不似在家中妹妹面前那般情绪流露。乍一看,仍是平日的大方得体。

  “母亲唤我?”

  韦氏板着脸歪坐在榻上,斜睨她一眼:“看你平时也知道规矩,这次怎么如此没分寸。回娘家也不过来禀告一声,叫外人知道了,还以为是我当婆婆的磋磨你了,才叫你大早哭红了眼回娘家。”

  若是前生,孟惜和必是要反省自身,少不得说几句好话,伺候着婆母消气。

  但如今,她恨上林渊,对韦氏也没了耐心。

  “母亲教训的是,回了一趟家,父亲已经训斥过我了,所以这次来是想和母亲商量一件事。”

  孟惜和直接说明来意:“上次母亲说想给郎君纳妾室,好让家里更热闹些,我如今也觉得有道理。”

  她示意身后的侍女木兰站出来:“她是随我一同长大的,十几年的情分,我想抬她给郎君当个妾室,不知道婆母以为如何?”

  韦氏板着的脸顿时松快了:“你能想明白就再好不过了。我林家人丁单薄,最重要的便是绵延子嗣,日后父子兄弟在官场上也好互相照应。”

  韦氏一辈子也就只得林渊一个孩子,夫君又是那么个没出息的性子,帮不了儿子,她盼着家里人丁兴旺,又看媳妇儿把着儿子不生孩子,哪里能不着急。

  “我看你这侍女也是个好的,哪里有不同意的道理。”韦氏打量满脸惊喜的木兰,心中并不算满意。

  她早就看好了几个良家女子,就打算着等孟惜和松口就接进府里来,但她既然识时务,她也不好逼得太紧。

  “我知道你不好过,但我们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你夫婿一个为官的男子,家中又不是那等穷苦的,连个妾室都没有,走出去都叫人笑话,你也得多体谅他。”

  韦氏难得放软语气说几句好话,对木兰也给了个笑脸,赏了几样钗环首饰。

  孟惜和脸上带笑,心里却想,你那儿子恐怕比我更不好过。

  等着吧,不过是个开始。

第6章

  从绡霞院离开,跟在孟惜和身后的木兰便忍耐不住兴奋问:“大娘子,您方才说,抬我给郎君当妾室,可是真的吗?”

  她满脸的喜意和雀跃,前不久她还在因为大娘子不带她一起回孟家而不安,如今才想明白大娘子为何对她态度有些奇怪了,原来是在考量她的身份!

  孟惜和说:“决定得匆忙,都忘了问你愿不愿意。”

  木兰忙答:“自然愿意!”

  她压了压脸上喜色,表忠心道:“婢子只要能为大娘子分忧解难,什么都愿意做,不管今后如何,木兰永远都会听大娘子的话。”

  比起有些嘴笨拙舌的雪柳,木兰是惯会说好听话的。

  孟惜和瞧她掩饰不住惊喜的神色,愤怒中更有强烈的失望。

  她并不在意木兰对林渊有想法,她最恨的是木兰帮着林渊害她性命。

  既然求的是这个,那就看看会有什么下场吧。

  孟惜和沉默了片刻,忽然说:“以后身份不同了,我便为你另取一个名字,以后你就叫小霜。”

  “婢子都听大娘子吩咐!”

  大娘子去了一趟绡霞院,郎君多了个姨娘,整个知乐院上下议论纷纷。

  “木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雪柳急急地问。

  “以后别叫我木兰,大娘子为我改了新名字,叫小霜。”

  立刻有小丫头知趣捧她:“以后得叫霜姨娘了!”

  雪柳瞧她那轻飘飘的张狂样,也不问她了,进了屋里来问孟惜和。

  “大娘

  子,您怎么就答应了!是不是夫人为难逼迫您了?等到郎君回来,他也会为您说话的。”

  孟惜和在翻看这两年的账本和嫁妆单子,闻言问道:“雪柳,你羡慕木兰吗,想和她一样吗?”

  “大娘子,我对郎君没有半分念想!”雪柳急的舌头都要打结。

  “好,我知道了,不必着急。”孟惜和安抚了她一句,又吩咐,“给小霜另拨个院子,她如今不是我的侍女了,从前叫她管着的吃用一应事你都暂时接手,不要叫她再碰。”

  她七年不曾有孕,这其中定然少不了木兰动的手脚。不知道她是从何时起听从了林渊的吩咐,这一次孟惜和是绝不会再给他们动手害自己的机会。

  就这两日,雪柳越发看不懂自家大娘子在想什么,但听出了她不想多说的意思,只得把许多劝解的话咽下去。

  孟惜和回忆完至兴八年这一年发生的大小事情,又重新熟悉了各项事务,晚间稍用了点饭食,便听外面几声万福,是林渊回来了。

  他是个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想必是听说自己多了个姨娘,这才过来询问清楚缘由。

  “惜娘。”

  林渊一身青衣,修长若青竹,从外间进来时,若一阵清风。

  屋内已经掌了灯,将他照得面如冠玉。面色浅淡看人时,仿佛隔着云端。

  若不是有一副好皮囊,也不会叫陛下点了他当探花郎。

  孟惜和只看着他不说话。林渊顿了顿,走过去坐在了她身旁,两人隔着一张榻上的小几。

  “今日母亲又与你说了什么?”林渊声音清冷,“我曾与你说过,你我夫妻之间,无需再有外人,母亲那边你只管回绝就是。”

  就是这样,前生他就是这般道貌岸然,巧妙言语,让她以为他是在乎她的,以为他真是个世上难寻的好郎君,只是性格冷淡些,但洁身自好,没有二心。

  为了这份林渊营造出的虚假错觉,她甘之如饴,挡下了所有婆母的为难。

  多狡猾的男人,分明是他不愿应付其他女人,不想多惹麻烦,却表现得像是为了她。

  到头来,外人说她善妒、无子,是个可悲可恨的妒妇,而他,白玉无瑕,忠贞高尚,揽尽了好名声。

  孟惜和深深吸气,转头点香,以此平复自己心中翻涌的恨意。

  袅袅清雅的香气萦绕,孟惜和捏住自己的手指,不想在这个聪明的男人面前露出异样。

  “怎么点起香了。”林渊语气不变,但孟惜和知道他有些不快。

  他不喜熏香,连衣物都不让侍女熏香。孟惜和在家中时,因为妹妹喜欢制香,一年四季都习惯熏香,到了林家后,迁就起林渊再没点过香。

  真傻,为什么要为他受那么多委屈。

  孟惜和抬手挥散了一缕青烟,没有说起香的事,而是续起林渊之前的话题:“母亲也是为了郎君着想,郎君便是不喜,为了孝道,也不该拂了母亲好意。”

  她让人喊来木兰,对林渊介绍:“你是认识她的,从前是我的侍女,算是与我一同长大,情分不一般,日后就服侍郎君。”

  木兰低着头,有些羞怯地偷瞧上头的郎君,在孟惜和的示意下,娇声俯身拜见。

  孟惜和仿佛没看到林渊微蹙的眉头,继续说:“到底改了身份,我为她另取了一个名字,唤作小霜。”

  林渊唤他那个心上人黎霜,就叫小霜。

上一篇:菟丝花女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