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水成觞
孪生素数猜想都已经被这孩子证明了,在数论领域,特别是素数这个板块,吴桐已经可以说是国内顶尖,甚至是国际知名的地位,他们很难不好奇,这孩子的下一步攻克目标。
现在京大已经小圈子流传一句话,吴桐盯上的目标,都可以期待神速解决。
“是想要挑战同系列的波利尼亚克猜想吗?”周文平教授笑着问道,K=1特殊状态下的孪生素数猜想证明了,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p,p+2k),其中k为正整数的波利尼亚克猜想,应该是最适合的下一步计划。
不过,这孩子就是想要挑战哥德巴赫猜想,他们都不意外。
少年意气风发,又有这样接连的重大成果,有些企图心野心算什么,天不怕地不怕,这才是少年人嘛!
他们这些半老或已老的老头子,谁不是从少年走过,谁当年没过脚踢哥猜横扫黎曼函数这样的野望!
顶多,他们这些老师多盯着些,别让孩子一时受挫,钻了牛角尖,一蹶不振,浪费一身的天赋。
下一步目标?
吴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笑,“在证明孪生素数的时候,波利尼亚克猜想我已经有了些思路,可能会不自量力的尝试摸索下哥德巴赫猜想,或者在流体力学和材料学方面进行下学习!”
这半年对素数的研究,她在素数,或者在数论上积累的功底十足深厚,几乎已经到了她目前眼界层次极限的地步。想要突破进步,没有特别的灵感光顾,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
所以,吴桐给自己定了个更高的目标,也想要试试研究研究其他版块,一不无谓浪费时间,二则做个触类旁通吧!
“主要任务还是要多学习,哥德巴赫猜想算是我给自己定个冲击大目标!”吴桐谦虚的加了句解释,各位老师可千万别误会,她能立即解决这个数论皇冠明珠。
她真得只是定个目标方向,要解决也至少是她毕业论文冲冲了,今年肯定甭想!
“波利尼亚克猜想已经有思路了?”不出意外,这是一众与会尊师们惊诧的声调,不怪他们身为京大教授不注意为人师表的形象。
实在是,遇到这么一个神仙学生,每次都是超出他们的预料范围。
什么时候,证明猜想这么简单了?感觉是随手就能促成,而不是困扰人类百年千年的巨大难题。
碰触哥猜啊,不不不,你不是不自量力,他们才是不自量力!与坐诸位,最后资格的,恐怕就是这个年纪最幼的小姑娘。
同时,一众人心里又止不住的高兴,他们是不是在不久的时间里,又要见证波利尼亚克猜想被证明了?
“好好好,慢慢来,慢慢来,回头让你李老师拿张表,你先把课题申请开题,让教务处给你把经费批下来!”潘文华仔细交代着,这次,他们京大怎么着也要有些存在感了。
前两次那么重大的证明,他们都不能名正言顺作为吴桐的署名学校,亏大发了!
“好的,潘院,会后我就协助吴桐完成开提申请提报!”李轶生表示,没有问题。
作为和吴桐交际最多,也是目前可以说是吴桐最信任的京大老师,李轶生教授,已经无疑被吴桐和京大两方共同默认,会是吴桐入学的指导老师之一。
虽然,现在这个指导,因为吴桐的飞速进步,已经只是生活和经验上的指导,但是还是诸多京大教授副教授很是抢手的好吧。
李轶生很是心甘情愿受此劳累,再费心点儿也无妨!谁不想,有这样一个神仙学生,眼见就是要长成大树好遮阴,随便点拨点拨,他们这些老师都能发个一区估计,多美的事!想到此,就不知道多少人眼红李轶生。
若不是拉不下脸皮,多少老师都想投奔吴桐名下,这位能做他们的指路明灯。李轶生心里美滋滋,多少羡慕嫉妒恨都被他忽视在脑后。
“多学习是好事,不过,咱们重心还是要放在数学上,数学才是最美的宇宙学说!”周文平在一旁补充着。
这样的学生爱好广泛也是让人头疼,他们得时刻心存警惕自家的顶尖学生,别被其他不要面皮的给抢走了。
这话潘院不好开口,他得做好规劝。这孩子还小,又有这样的成果,说实话,他们是只能哄着劝着,不能硬来,不能让这样的数学天才把路走偏了。
“我知道的,院长,周教授,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在数学上的学习,我永远不会放弃的!”吴桐点点头,笑着应下。她没说不搞其他,但是数学会是她的根基。
周教授这话,让她想起了李老师给她说过的一则笑谈。
数学领域存在这样一条鄙视链:搞理论的鄙视搞应用的,搞应用的鄙视搞统计的,搞统计的鄙视搞机器学习的
理论和应用,其实也是两大争端,互为看不起。
不过,这一点儿,在中华没有特别绝对,特别是老一辈里,为了国家发展,基本都是当自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陌生领域也要努力攻克学习,中华老一辈更务实,为了中华崛起,还是实用为主。
吴桐会有兴趣流体力学和材料学,除了本身就有些兴趣,还有和金鑫联系中的触动。金鑫报考和录取都在提前批次,他已经确定好自己要走的路,报了国科大空天科学学院,飞行器的设计和工程专业。
本来学习版块对吴桐来说大多无分先后,兴趣使然,就是吴桐的优先安排。
散会后,李轶生把科研经费这个版块对吴桐做了掏心窝的解析。
“你虽然还是学生身份,但是谁也不会把你做普通学生对待,你证明周氏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这两次奖励,都是学院帮你极力争取的,这是属于奖学金版块。
以你现在的学术水平,加上学校背书,其实你已经有了申请国家课题的资格!”
这孩子年轻的让人羡慕,连成年都没有,但是国家肯定不会忽视吴桐的优秀。不拘一格降人才,拔尖人才之类的,吴桐不是不能冲一冲。
第89章
所愿
这孩子年轻的让人羡慕,连成年都还没有,但是国家肯定不会忽视吴桐的优秀。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是伟人的言说,也是国家简拔人才,深切贯策的准则。
“国家课题申请需要的手续繁多,你再有想法,可以先申请学校的经费,学校也有定向的课题研究经费,很多研究上的开销,可以直接走科研经费!”
这只是暂时的,吴桐崛起太快,很多该有的配备跟不上她的成长速度,她的年龄,也会是在国内稍受限制的一点。
若说长江、杰青之类的,吴桐还不够年限学历标准之类,但是万人拔尖人才之类的,吴桐不是不能冲一冲。
“虽然咱们搞数学的,花销比不上物理和材料那些耗钱大户,但是毕竟也少不了支出。比如出国或者出差交流的差旅费、出版期刊的版面费、配些好点儿的办公设施,电脑呀,打印机什么的
甚至,你给自己开个万儿八千的工资做生活费用都行,这些都是正当支出,只要不胡编乱造,不弄虚作假就行!国家和学校很愿意为你这些能解决重大课题的人才付出的!”
合理支出并没有过多限制,李轶生微微在心中稍加叹息,学术界也不是单纯没有任何阴影的,害群之马哪里都少不了,不过还是不能因为几只硕鼠,就否定了整个世界。
吴桐大概明白了,科研经费的意义了,这是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
只是,在下午填写开题报告之前,吴桐还有件事需要事先处理。
下午两点半,吴桐迎来了官方报纸的采访记者,这是要对吴桐做一个针对性的采访报道,树立新青少年的榜样。
采访地点,被京大鸡贼的先把吴桐接回了学校,安排在了数院的报告厅内。明显的京大标志,作为吴桐的采访背景出镜。
记者姓彭,看起来文质彬彬,半掺白发带着些书卷气的儒雅,比起记者,更像一位教育工作者,他也的确常年负责教育版块,经验丰富的老资历了。这次为了表达对吴桐的重视,特别把他派了过来。
彭记者的采访风格很轻松,就像聊天一样,这让吴桐稍微轻松些。她没什么面对记者的经历,真正的单人采访也是首次,多少还是有些紧绷的。
“对自己目前这些成就,有没有什么感想吗?”在了解完吴桐的资料,他采访过那么多著名学者,还是不有为这个姑娘的成就震撼到久久失言。
很多人几乎难以想象,周氏猜想证明者,高考状元,IMO满分第一金牌和特别奖,孪生素数猜想证明者,都聚集在一个还不足十七岁的小姑娘手中,以后或许,这个姑娘,还能取得更大成就!
他甚至反省,十六岁,他在干什么,有哪些值得一提的实情吗?
显然,没有,十六岁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还在为自己未来学业能否继续而发愁。而眼前这个小姑娘,已经为世界所惊艳,在国际数学界发声。
“感想吗?应该是感谢我自己能够在对的时间醒悟过来,不负光阴,达成想要的成绩吧。我以前也挺贪玩的,或者,应该感谢我妈妈金老师从小到大不放弃的督促?”吴桐轻轻笑着。
“能够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增添光彩,这是我的荣幸,也是吾辈所愿!
我只是做了一些比较普通的事情,解答了两道数学题而已,这世上,还有更多伟大的人和伟大的事迹,守卫边疆的战士、救民水火的消防员、维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公安干警,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者比起他们,我只是动动笔杆子,目前只是做了些理论性的东西。
希望,在未来,我有机会,凭借自己所学,能为国家,奉献更多自己的力量!”
“能有这些微末成绩,其实我应该感谢很多人,感谢我的父母,我姥爷、姥姥,小舅,感谢他们给了我独一无二的爱,无论我怎么样,在他们眼里都是最好的我。感谢我的老师,没有放弃过我这个学渣学生,感谢上京大学,自由开放,给了我进步向上的资源和平台”
“吴桐同学,真得太朴实谦逊!”彭记者有感而发,这个小姑娘不得了,这心性,他都止不住羡慕这孩子父母。
能有这样心中常怀感恩,做出这么大的成就,依然不骄不躁,心有所向。她的言语,没有为自己的成就过多发言,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满满的感怀。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在数学上深入研究的呢?”采访还在继续。
“应该是喜欢吧,我喜欢获取知识,学会并掌握的快乐!我妈妈是在小学教数学的,数学是我除了说话,最先接触到的学科,我对它比较记忆尤深!”吴桐失笑,这个记忆尤深,在之前,恐怕要换个词,叫苦大仇深。
但是真的发自内心爱上学习这件事后,数学反倒是成了她最挚爱的基础,这点儿,她就不点名自黑了,多少还是给自己留点儿面子。
“数学也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它在我们的生活、科研各方面都不可或缺!”
“喜欢和兴趣,是最好的源动力,怎么会在参加IMO那么紧迫的时间里,还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这样一个重大世界难题呢?”
“孪生素数猜想是我过完年,提前来京大学习后一直在探究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数学问题,我接触的时间有半年了,还要感谢京大一位不知名的老师,曾经提点过我,可以往拓扑的方向考虑下!
IMO竞赛结束的时候,我和带队的李老师程教授延伸讨论数学话题,突然间有了灵感,深入推演后,攻克证明它的大方向!
其实,当时我没想太多,只是想要七月底证明出来,送给自己做生日贺礼。”
“带队的李老师程教授全程帮我做好了后勤工作,我什么心都不用操,花了两天时间才把证明做出来,又花了三天的时间把论文整理好投稿上传!”至于那些争先言论,就不用这里赘述,大家都心知肚明。
第90章
新闻
“这恐怕是最好,也是最特殊生日礼物了!”彭记者由衷感叹,果然是学者,数学界的冉冉升起的朝阳,连给自己的生日贺礼都这么特殊。
“还有几天就是吴桐你十七岁生日,很荣幸,我代表官方报纸祝你生日快乐!”想着他还肩负的一项任务,彭记者笑得意味深长,他们也会送吴桐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
“今后有什么打算吗?”说实在,吴桐现在的成就,已经够她用一辈子了。
“数学深奥,我还需要继续在数学的研究提升,也会学习些其他有用知识吧!”
“最后的时间,有什么想对全国青少年朋友说得嘛?”
“那我就祝愿所有青少年朋友,生在中华,荣幸备至,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青春无畏,在最好的年纪,做最正确的事情,不负韶华,积蓄能力!
我们能够岁月静好,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先辈的努力,才让我们有幸生活在繁华盛世,若有余力,为中华崛起,奉献己身之力!愿我们每个人,都能遇见最好的自己!”
采访结束后,送走来访记者,吴桐在李轶生的协助下,顺利完成了开题报告申请。
李轶生这个领路人非常敬业合格,详尽指点,不带半分藏私,给吴桐的指导,都是掏心窝子,真真切切为吴桐考虑。
吴桐填写了波利尼亚克猜想的作为本次申报题目,经费那一栏?吴桐有些挠头,“纸笔和出版费,也花不了多少,我手里的奖学金足够用了。”
这里面,也就出版费多一些,周氏猜想出版的时候,大概是用了一万元左右的出版费,这个学校基本报销了,纸笔可以忽略不计吧。
所以,她填个一万就够了吧?出版费这个大头,学校愿意帮忙报销下,她正好省了笔开支?
数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最节省的研究了。
波利尼亚克猜想,她已经有了大致框架,细节方向还需要在钻研钻研,没有太多需要额外花费的地方。到目前,除了回家,她也没什么其他
的出差,访问交流什么。
“加个0吧,已经足够给学校节省了!”李轶生扶额,一万块钱,这个经费申请都没法提起,十万块钱已经是省钱了,
按着吴桐这个课题的难度级别,其实再加两个零,能解决问题,一百万都不多。
“回头你的住处安排好,家里电脑打印机不是得配上,还有其他办公用品什么的”李轶生真得就差手把手教吴桐使用经费了。
吴桐选择他做指导老师,是信任和情分。他尽职尽责,多花些心思,则就是职责和情义了。
吴桐是个听话的孩子,按着李轶生的指导,上传了开题报告经费申请。只是,她比较挠头,如果学校的经费下放慢点儿,她先把证明做完了怎么办?再把经费退回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