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贤惠女 第229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正剧 穿越重生

  田家就这么一个后代, 汪巧儿也没打算拦着女儿和爷奶来往。

  之前是她想差了,钱家条件再好也不是亲生的,不指望田家能给女儿什么, 只希望女儿能享受到点正常人家的亲情,在钱家, 这都是奢望。

  冉佳怡来到田家自是高高兴兴, 因着是过年,田家爷奶在家里也准备了不少东西,还是想着孙女能回来看看,吃食准备的尤其多。

  田奶奶手艺好,很多零食都是她自制的, 像是什么瓜子、花生、蚕豆之类的,比冉佳怡吃过的很多味道都要好。

  这让冉佳怡有了个主意, 不过得等到以后时机成熟才行。

  见孙女喜欢,田奶奶也很自豪,难得的跟老伴炫耀了起来, 见到老伴吃醋的样儿心里格外熨帖, 却不知田爷爷见到爷孙俩的样儿有多欣慰呢。

  老两口自从儿子离世后, 就跟丧失了生活的希望一样, 大多时间都跟行尸走肉一样,每天只吃点饭、不至于饿死就行。

  也是因为知道这样对孙女不好,他们才舍得放孙女离开。

  可现在也不知道是那股悲伤过去了,还是对孙女的感情占了上风,自从上次孙女来后,老两口觉得又恢复了那股劲儿。

  他们又开始每天想念不在身边的孙女,想着她在钱家过得好不好,想着她会不会忘记自己,还会想在下面的儿子会不会怪他们把孙女送人。

  这越想就越是后悔,等孙女到了眼前,也只有加倍的对她好,仿佛这样才能弥补过去的选择。

  至于将孙女重新接回来,老两口没有想过,他们村子地处偏僻,家里又无余财,孙女回来也不过跟他们一样过苦日子罢了。

  冉佳怡在田家倒是吃喝的开心,可横竖没有找到跟田家爷奶说自己想要回来的话。

  半上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一次未免回去的晚了,汪巧儿几乎是中午刚吃完饭就过来接冉佳怡一起回去。

  因而这次回到钱家,天色还是亮着的。

  汪巧儿依旧是回到家就开始做着那些活计,地上被打扫的一尘不染,家里的脏衣服甚至达到了每日一洗的地步,就连后院种着的几分菜地,也没有一株杂草。

  这与他们刚来钱家时的场截然不同,冉佳怡肯定,只要不是瞎子,就看的见其中区别,可这些在钱家人的眼里不值一提,甚至没有换来一句夸赞或者鼓励。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汪巧儿应该做的,不然钱桂生娶她干什么呢。

  就跟钱家雇来的仆人、抑或买来的机器一般,只要花了钱,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可汪巧儿不是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时日久了,她的心态也会变。

  钱家人或许不太清楚,但是与她相处最多的冉佳怡却从日常相处中感受到了,汪巧儿对她的依赖在逐渐加重。

  人除了生理需要,还有情感需要,汪巧儿在钱家唯一的情感来源就是这个女儿,可这份加重并不是朝着好的方面,在冉佳怡看来,这是恶化。

  随着时间过去,这股依赖在渐渐转变为控制欲,小到吃饭穿衣、大到出门交际,汪巧儿将这一切看得十分严格。

  偏她留下女儿在身边,做不了别的,就只能两母女一起干活,冉佳怡很是北雀,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只能忍。

  冉佳怡在等,等一个光明正大离开钱家的理由。

  有汪巧儿这样的母亲,冉佳怡不觉得自己以后在钱家能有什么好日子过。

  是的,对钱家来说,汪巧儿绝对算是好后妈的模范了,可对冉佳怡来说,这个亲妈有比没有也差不了多少。

  在钱兰花随意玩乐的时候,冉佳怡只能被汪巧儿约束在家里,借口都是现成的,吃着钱家的饭,可不得多干点活,怎么和人家亲生的女儿比。

  冉佳怡辩驳不过她,时日长了也懒得去说,幸亏她有着成年人的芯子,像是原主那样在这种环境呆久了,肯定会出现心理问题的。

  -----

  春去秋来,时间一点点过去,冉佳怡静候的时机也到来了。

  九月,是新生入学的年纪,这一年钱鹏飞顺利升入小学二年级,同时,已经七岁的钱兰花也要计划入学。

  这时候义务教育还没有普及,小孩几岁去上学全看大人们怎么像,积极的六七岁就能去上学、不在乎的九十岁才去上学的也不少。

  钱家属于积极的。

  不图读书后的长远前途,就说当工人最起码得高中毕业这一点,就足以钱家万分积极送儿孙去上学了。

  两代好几口人都在厂子里做工人的他们再清楚不过学历的重要性。虽说城里人进厂子比农村人要容易的多,可高中学历的农村人和初中学历的城里人比较,任谁都会选择前者。

  尤其国家前几年恢复了高考,也就意味着读书可以考大学,大学生的工作都是国家包分配的。

  钱家也不搞重男轻女那一套,只有在乡下干苦力活的人家才会觉得男的一定比女的能干,而实际上在城里呢,女干事不也多的是,单看人自己罢了。

  因此,钱兰花去上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但同时,这也导致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同岁的冉佳怡到底要不要去上学。

  上学的钱对于钱家来说不算大钱,可再小的钱,花在别人身上都足够让人心疼的。

  钱桂生既不想花这笔钱,也不想做这个恶人,一家子姐妹一个去上学、一个不能去,总是容易招人非议。

  自然而然,这个恶人只能轮到汪巧儿这个亲身母亲来做。

  钱桂生不过略微在妻子面前表露一下自己的意愿,汪巧儿就心领神会了,在看人眼色这方面,她绝对是个中好手。

  汪巧儿也不是傻子,读书这件事她自然考虑过,之所以愿意放弃,是因为她觉得不去读书算不得什么大事。

  汪巧儿自己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也不觉得女子读书有多重要,女孩子嘛,好好学习家务活,将来找个好人家嫁了,一辈子也就有靠了。

  至于钱兰花去读书,谁叫她是城里人,还有个有钱的爸呢,要是凤儿她爸还在,要去读书也不是难事,可这不是人不在了嘛。

  钱家愿意供她们母女吃饭就够厚道了,要是再要求读书,那不是贪心不足嘛。

  于是,在钱桂生和她说过的第二天,汪巧儿就毫无意见的跟冉佳怡说了。

  “凤儿,你今年上学就不用去了,你钱叔叔也困难,咱们不能给人添麻烦。”

  冉佳怡听见这话并不稀奇,但仔细去看她的神色,不免有几分纳罕,亲妈不都应该盼着孩子好的吗?

  她试探开口:“妈,我想要跟兰花一样去上学。”

  汪巧儿神色略微有些不自然,看着女儿真诚的眼神有些不自在:“凤儿,你跟兰花不一样。”

  冉佳怡装作不懂:“妈,有什么不一样,我们都七岁了。”

  汪巧儿觉得跟小孩子讲不通道理,随意糊弄了几句:“凤儿,你兰花是你钱叔叔亲生的,你是后来的,这能一样嘛?”

  冉佳怡心道一句果然。

  原主那一辈子,就被汪巧儿用这句话糊弄了一辈子。

  “你不是亲生的,怎么能想着去上学?”

  “你不是亲身的,怎么能不多干点活?”

  “你不是亲生的,怎么能跟兰花比?”

  “你不是亲生的,能嫁个这样的人就不错了。”

  就是这一句句不配的话,让原主失去了上进的心、也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选择权。

  在汪巧儿把自己的后半生陷在了钱家的同时,连带的原主半辈子也烂在了钱家。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所有人都被时代的洪流席卷向前,两母女却跟旧时代的女子一样,每日里做做家务、伺候家里的男人,没有一点新时代的气息。

  那样的日子,一眼能看到底、毫无希望的生活,冉佳怡是如何也不愿意的。

  “妈,我想读书,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和钱叔叔的。”

  汪巧儿还是不愿意,人家钱桂生有儿有女,凭什么还要你这个继女来孝顺。

  “凤儿,你听话,钱叔叔家也不容易。”

  冉佳怡低下头,悠悠问道:“妈,是钱叔叔不愿意吗,那我去求他,当我借他的,以后一定还。”

  汪巧儿被这话吓到了,要是叫女儿闹到丈夫面前,她还有什么脸。

  “凤儿,你听话,是娘不让你读书的。”

  冉佳怡不相信:“妈,以前你说过的,以后我们是一家人。”

  汪巧儿尴尬,这一家人的话也就骗骗自己,钱家的种种行事又哪里将他当做一家人了。

  “凤儿,你要是不听话,妈也不能要你了。”劝说不成,就换成了威胁。

  被迫离开钱家可不是冉佳怡想要的,她自己想要离开、和汪巧儿不要她,那性质完全不一样。

  原主上辈子在钱家乖巧听话为的什么,不就是为了不被赶出去,沦落到无家可归吗。

  她相信,原主也不希望自己跟丧家之犬一样离开钱家。

  想到这里,冉佳怡不再执着于追寻答案,而是低眉顺眼的应了,“妈,我知道了。”

  小姑娘低着头,情绪肉眼可见的低落,汪巧儿见了也有几分不忍心:“你乖,晚上我做肉你多吃两块。”

  冉佳怡应了,旋即转身离开,她不需要大棒之后施舍一般的胡萝卜。

  --------------------

第239章 第十四个世界

  九月一日, 是学校开学的日子。

  从八月中旬开始,钱家就在为两个孩子的开学做准备,半个月时间一切都准备就绪。

  新书包、新衣服、新本子、新笔, 一切都是崭新的, 虽然两人失去了母亲, 可在钱家享受的待遇丝毫没有变差。

  冉佳怡刚来的时候还真的羡慕这两个孩子,不为别的,就为他们能享受到家人的全心疼爱。

  可时日久了, 冉佳怡就知道,这不全是钱家人对孩子的疼爱,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两个孩子的外家。

  钱家在县城的条件算不错, 可两个孩子的外家李家条件更好。

  钱桂生两个小舅子都是出息的,大舅子在县政府做一个干事, 小舅子在厂子里任车间主任。

  这也是钱桂生作为城里工人再娶的是汪巧儿这么个乡下女人、也不准备再要孩子的原因, 就是为了让李家放心,让两个孩子有保障。

  李家也没有辜负钱家,在前妻走后,钱桂生短短三年时间里,工资足足涨了一倍, 其中绝对有李家的手笔。

  当然,这也不能否认钱家人对两个孩子的疼爱就是假的, 毕竟家里只会有这么两个亲生的,花钱再多也值得。

  作为边缘人物的冉佳怡,羡慕的同时, 也有些不平, 不是为钱家对她不好, 而是为汪巧儿的所作所为。

  要说汪巧儿在钱家完全没有产生价值, 那是不可能的。

  照顾钱家一大两小的衣食住行,收拾好整个家里,汪巧儿早就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了这个家中,也达成了钱家娶她的目的。

  这种情况下,汪巧儿要是愿意为她说几句,估摸钱家也不会为了几块钱的学费计较。

  可谁叫孩子亲妈都不在乎呢。

  至于钱家的名声,外人问起来就说人家亲娘不愿意,他们顶多也就唏嘘钱家对孩子不上心、孩子亲妈没见识也太狠心之类的话,其他的也就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