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说着目光转向了两兄妹:“少爷小姐,你们左右都是要买人,看我可以吗?”
两兄妹万万没想到,本不过是找熟悉的婶子帮忙牵线下,谁知竟然自己送上门,这发展他们也是看不透,一时间左右为难,脸上浮现为难的神色。
“这,这......”
冉佳怡也知道自己做的实在太匪夷所思,可婆家眼见容不下自己,即使这一次坚持住了,可下一次、下下一次呢,还不如趁早答应、一家人也少受点苦。
更何况,这次的买家至少还是一对年轻的兄妹,看着不像什么恶人,且又有先前的两份颜面,想来卖身后的日子不至于太过艰难。
不管冉佳怡内心是如何作想,面上表现出来的都是一幅挣扎不过、强行安慰自己的可怜人,倒是引起了在场不少宋家人的怜惜。
可惜的是怜惜也不过一瞬间,比起关系并不亲密的冉佳怡,显然是银子和粮食更让他们心动,至于宋父说的银子归大房,不用想也知道这就是唬人的。
见兄妹俩犹豫不决,担心两只肥羊就此跑了,宋母也连忙上前劝说:“少爷小姐,实在是家里没有办法了,四娘她也同意了,你们就当做做好事吧,我们全家都会感谢你的。”
这下子,两兄妹有些动摇,虽说买人不厚道,但要是能帮助到别人,这总是好的,而且,要是以后他们离开,也可以放人自由,这么一想,除了多一道卖身契,其他也没什么影响,遂答应下来。
“那好吧,婶子,不过,卖身契我们是肯定要的,短工是不行的。”
宋父见人松口,也上赶着道:“那是肯定的。”
就这样,冉佳怡亲眼见着自己被宋家卖了,在宋家所有人的眼皮底下,然后,她用自己的自由身换来了三两银子,也是宋家的救命银。
-----
卖身契上,宋大郎签字画押,这契约也就成了。
自此,冉佳怡得跟着两兄妹走,而三两银子则留在了宋家。
不过,冉佳怡也没有完全便宜了宋家人,在两兄妹掏出身上碎银的那一刻,冉佳怡眼疾手快的将银子夺过来,掰下一小块足有一两的碎银揣进自己兜里。
所有宋家人,包括宋大郎在内都没料想到她会这般,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及时阻止,竟叫她这举动轻易得逞。
“四娘,你这是做什么?”
到手的银子竟然还能飞了,这令宋母很是不高兴,觉得她这是故意做给自己看的,毕竟一个被卖身了的妇人要银子能干什么,反正主家包吃包住,这么困难的时候银子就该留给自己才是。
冉佳怡理所当然道:“这是我的卖身银,不该有我亲爹娘一份吗?”
宋母语结,半晌说不出话来,她讷讷辩驳:“四娘,可家里更困难点啊,你看是不是......”
这次,没等宋母说话,冉佳怡就直接打断:“刚才已经说了,这银子是我们大房的,想怎么花是我们的事情,娘你就不用多管了,还是想想你们怎么过吧。”
宋母气得眼睛都红了,可偏偏反驳不了,因为刚刚确实老头子答应过。
三两银子一眨眼功夫去掉了一半,剩下二两如论如何也要保住,宋母再顾不得掩饰,一伸手将银子抢了过来,塞进袖中这才安心。
冉佳怡见状也不阻止,因为知道阻止也没用,银子只要留在宋家早晚都是进宋母的兜,但叫她干看着也不行,有些话她得提前说在前头。
“娘,银子你拿了,您二老以后可不许再惦记我们大房的孩子,要是被我知道你们动了心思,谁都别想好过。”
话语中满满的威胁之意,不难叫人想象出其中后果。
但作为被直接威胁的对象,宋母便是看在刚到手还热乎的钱份上,也不会真的恼怒,反而和颜悦色安慰:“四娘,你放心吧,我会帮你看好三个孩子的,你去了镇上过好日子也别忘记了我们。”
冉佳怡听见这话当即翻了个大白眼,这难道不是宋家的儿孙,什么叫帮她,真是一点便宜都要占。
“行了,我能给的都进了你兜,再榨也榨不出油来了,你们好自为之吧。”
冉佳怡说罢,便同兄妹找过招呼,去屋中收拾了自己的行李——不过几身旧了的衣衫。
“少爷小姐,我收拾好了,我们走吧。”刚才在屋中,她最后见了三个孩子一面,分别之际满是不舍,可她到底按捺住了自己没有把人吵醒,就这样静悄悄走就挺好。
两兄妹一开始还迷糊,这么长时间过去也清醒了,尽管过程有些崎岖,可到底目的达成,他们今后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行,婶子,那咱们这就走吧。”
其实以冉佳怡的年纪,他们称呼婶子着实有些过了,可差辈份的称呼总让人更有安全感,比什么姐姐之类的要庄重多了。
跟着兄妹俩出了宋家的大门,冉佳怡再也没有回头,在所有宋家人的注视下,越走越远、越走越远,直至再也看不见。
------
等人走远,周围观望看热闹的人们忍不住凑上来。
虽说卖人这事做的不好看、说出去也不好听,可得到的实惠不会骗人,上河村在此之前就已经有过好几次的卖女儿,卖女人这倒是第一次。
往常生不出儿子被宋大郎媳妇压一头的小媳妇们,不由得轻松了一口气,可轻松之余又满是怅然,只是就连她们自己也不知这股怅然因何而起。
走了一个乔四娘,殊不知还会有千千万万个乔四娘。
抛却这股莫名其妙的愁绪,邻里们再次将目光转向宋家,期待能得到一些什么。
要知道,在之前几家卖女儿的人家拿到银子后,可是喜庆的撒了不少好处出来,要不是冲着这村人们饿着肚子也不能有这么八卦。
谁料宋母还在为飞了的一两银子心痛,总觉得是媳妇抠婆家的钱贴补娘家,怎么想心里都不得劲儿,更无心顾及围成一圈的村人。
“行了,人都走了,你们也散了吧,不饿啊。”宋母说着挥挥手,将人赶走,插上大门,卖人的事情也就此告一段落。
宋大郎从头到尾都是懵的,他想不通为什么几句话的功夫,自己的媳妇就没了,卖身的三两银子也一分都没见着,所以,他落着个啥?宋大郎想不明白了。
但他想不想的明白显然并不重要,宋母此时可顾不上大儿子的心思,有了钱,她第一反应就是去镇上买粮食,这也是被前阵子的粮价疯狂上涨吓怕了。
谋划着二两银子能买多少,大儿子的话从左耳进,自动被过滤。
宋父宋母回了屋,其他几房人见没事了也赶紧回去,这站了半天还真累,往常能撑到下午的肚子都饿的咕咕叫,还是回去躺着吧。
人片刻功夫走的七七八八,很快院中只剩下了宋大郎一个。
宋大郎左右环顾一圈,见没人搭理自己,低头失落地回了自己的屋子,只是往常总是在的媳妇不见了踪影。
望着床上的三个孩子,想起这两天夫妻二人的担忧,到底没忍住红了眼眶,唉,他和三个孩子也是命苦,他没了媳妇、孩子没了娘,好在有了粮食就能活下去,他一定要好好抚养三个孩子长大,才不愧对孩子他娘的一番牺牲。
只是这股决心坚持了不到一天,宋大郎就彻底崩溃了。
且说从媳妇走后,照顾三个孩子的重任就彻底压在了宋大郎的肩头,不是这个饿了、就是那个拉了、再不然就是小的哭了,宋大郎从不知道,往常一直乖乖巧巧的孩子怎么突然这么不好带。
无奈,宋大郎自己搞不定,只得请宋母出马,将五岁勉强能照顾自己的大儿子留下,两个小的都送去了宋母那里。
宋母碍于刚到手的钱,也说不出拒绝的话,哪怕带孩子真的是一件颇费心力的事。
宋母自从五年前大儿媳进门之后,那真的是没干过什么重活累活,此时再接手,顿时叫苦不迭,不过短短几天,甚至滋生出了再给老大娶个媳妇的想法。
当然,这里的娶其实就是买,不过不同于正经的买人,这时候的黄花大闺女也就是一袋粮食的事,相较于刚卖出了三两银子高价的大儿媳来说,实在是廉价的很。
可惜,这算盘到底在想到多一口人要花费的粮食后打消了。
但她也没有继续委屈自己,而是将两个孩子分别塞给二儿媳和三儿媳,理由也是现成的,孩子娘卖身的粮食他们也有份。
--------------------
第361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在宋家人过得鸡飞狗跳之时, 冉佳怡也带着两兄妹回到了镇上。
他们居住的这处院子是他们短期租下来的,也就租了半年左右,主要镇上的房价并不便宜。
别看狮子大开口从客栈老板那里要来了一百两银子, 可这一处镇上的两进院落, 也要五十两银子, 还有更贵的。
适逢乱世,为了不当吃不当喝的宅子,挥霍掉手上的真金白银, 冉佳怡有些不舍得,多点银子总多个保障。
回到镇上属于自己的院落,冉佳怡才算彻底松了口气, 可算是摆脱宋家了,自此后, 她可以决定自己想要做什么。
但同时, 她也要对今后的生活做一个规划,坐吃山空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行的。
首先要做的就是盘点自己的存银,一开始的一百两,在镇上租房加上几日的开销,还有今日所谓的买身银, 已经去掉了十两,还剩下九十两, 即使对镇上一般人家也是一笔不小的存款。
但冉佳怡吃亏在,没有任何的收入来源,且她一个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 独自在镇上生活其实有点危险, 这还多亏了两兄妹年纪不小, 当兄长的虽然瘦弱可好歹看着也是一个男子汉了。
古代社会就是这么现实, 要是冉佳怡一个女人住在镇上,怕不是当天就得被偷个精光,人不被卖了就要庆幸,但有了一个男人,安全度就上升了很多。
因为这,冉佳怡倒也没打算亏待两兄妹。
名义上是主仆不假,但一来冉佳怡事先做过承诺以后会还人自由身,也就没必要真的把人当奴仆使唤;二来,说白了三人也称得上相依为命,在彼此都没有坏心眼的前提下,必要的体谅还是需要的。
所以,两进的院落,三人一人占了一件屋子,两兄妹也各有自己的一间小屋子,在这座宅院里,他们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只要不奢侈,九十两银子还可以他们过上很久的平淡生活,暂时没有赚钱门道,冉佳怡即使再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
除去钱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宋家那帮人了,
想起自己今天从两兄妹手上抢来的一两银子,冉佳怡决定明天就宋回给原主的亲身父母那边。
理由也很正当,公婆这种一天都没养过她的人,都可以理直气壮享受她的卖身钱,凭什么原身的父母抚养了原主那么多年,却连一丝便宜都占不到。
乔家父母不算多疼爱女儿的人家,可从始至终也没亏待过原主,她如今代替了原主理应孝敬一番,多的她做不了,这一两银子想来也能帮上乔家一点儿。
当然,这些都是冉佳怡的主观想法,促使她做出这个决定的,还是原主残留的情绪。
上一次回乔家时,她就发现,原主心中对娘家有一股很复杂的感情,既怀念感激又有两份怨恨,个中感受难以言明。
冉佳怡便知道,原主心中还是惦记着娘家的,但她当时进了赵秀才家门就被困住了,等三年后再出来,父母已经故去、娘家也不是记忆中的娘家,她连怀念怨恨都找不到人。
故而,这一次,冉佳怡顺着原主的意思,照拂一下乔家,希望能让乔父乔母安然度过这次危险,不至于没了娘家。
既然要回乔家,那肯定是要带东西回去的,冉佳怡在院子里扒拉了一圈,最后还是决定就带点粮食和一两银子,对农家而言也是份重礼了。
-----
来到镇上的第一天,冉佳怡带着两兄妹将整座宅院重新收拾了一通,吃了一顿饱饭就早早休息。
翌日清晨,吩咐两兄妹照看好家中,冉佳怡就提着礼物出门。
从镇上通往乔家的道路要比去宋家远不少,冉佳怡足足走了小一个时辰才终于到地儿。
待到了地儿,才发现乔家村与上河村同样的寂静,要是不注意还以为这是一座空村。
乔家如她预料的一般毫无动静,想来还并不知道原主被宋家卖了的消息。
也是,距离这么远,村人们现在又都从不出门,消息传不过来也是正常的。
所以,在冉佳怡敲门,等来乔家大弟媳开门后讶异的目光,其中还夹杂着些许的嫌弃,如果她没有看错的话。
冉佳怡也不搭理她,人家儿媳瞧自己这个出嫁的大姑子回门不高兴,可自己回娘家也碍不到她的眼,没必要看人脸色。
“爹娘,你们在家吗?”其实不用问,人肯定在家的。
很快,屋内就传来了乔母有气无力的声音:“是四娘吧,你怎么回来了?”
冉佳怡也不见外,无视大弟媳想要接过自己手中篮子的手,径自带着东西去了乔家父母的屋中,她的东西是准备给乔父乔母,可不是给不待见自己的弟妹。
进了屋,乔父乔母靠坐在床头,人依旧没起身,冉佳怡粗看了一眼二老的面色,就发现了不对劲。
无他,二老的面色实在太不好了。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