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半个月钱还勉强正常的脸上,此时一丝多余的肉都没有,瘦削得活似皮包骨头,面上一派灰败之气,吓人得紧,原本慈和的面目也显得刁钻刻薄起来,竟是命不久矣的模样。
冉佳怡惊了一跳:“爹娘,你们这是怎么了?”
乔母讪讪:“没什么,就是家里粮食不够了,我和你爹都是老古董,也活不了几年,还不如给你们小的多吃点。”
一番话朴实无华,说的稀疏平常,并无邀功的姿态,乔家父母的姿态也是这时代大多数父母的选择,为了儿孙一直牺牲自己。
一时间,冉佳怡的思想都不由得动摇了,因为她竟然不知,人到底是活成乔父乔母这般死得安心、受后辈敬仰比较好,还是如宋父宋母那般,不管后人如何评说,自己先活的开心再说。
但很快,她就打断了这种想法。
因为,乔父乔母选择牺牲的是自己,而后者,选择牺牲的是他人,而人原本就不应该有牺牲他人的资格,只是古代的封建大家长制导致了这股歪风。
然而,在面对这样的乔父乔母时,她的内心还是不可避免的涌上一股伤感和悲怆。
“爹娘,你们好好的,别这样吓我。”忍住心头的痛意,她如是说道。
------
乔母张张口,终是欲言又止。
她能说什么呢,为了儿孙牺牲,无关甘愿与否,她总觉得是他们做长辈应做的,哪怕女儿伤心也阻止不了。
她看着眼前的女儿,从她的面色中可以看出她过得也并不好,事实上农家人在这时候就没几个过得好的,乔母有心想为女儿做些什么,可她早已有心无力。
一身血肉都给了儿孙,其他什么也不剩。
冉佳怡也不再说什么,而是直接拿出了自己带来的小袋粮食,足足两斤的糙米,是特意准备了不打眼的。
“爹娘,你们愿意省着我不管,可我带来的你们不准再省,我这就去煮来给你们。”
乔母见女儿拿出货真价实的粮食,眼睛都惊呆了,“四娘,你这哪来的?”
一直围观不说话的乔父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宋家压根拿不出这么多粮食。
宋家那一番事说来可就话长了,她急着去熬粥呢,“爹娘,这个问题我待会再解释,我先去熬点粥。”
说着不等他们反应,就带着两人份的量去了厨房。
生火起灶,将米放入锅中,她又回转来,跟乔父乔母说起了一切。
“......总之,我现在不在宋家了,小少爷小姐人挺好的,粮食也是他们同意我带回来的,你们就放心吃吧。”冉佳怡说着,掏了掏兜,“这还有一两银子,你们收好留着急用。”
乔母犹豫的看着显眼的银子,一时间不敢伸手去接,这是女儿的卖身银,她怎么忍心用。
还是乔父有决断,“女儿给你的,你就收下吧。”乔母这才收下不提。
接着,乔母又细细问过了那对兄妹的信息,待确认了不是坏人才稍微安心点,“你去了镇上,那三个孩子怎么般,大郎他一个男人.......”
冉佳怡:“我走的时候跟他们说了,收了银子就得照顾好孩子,短时间应该没什么问题。”毕竟家中少了一个她,三个孩子能吃多少。
乔母点头,比起三个外孙,她更担心女儿,可都这步田地了,她的关心又有什么作用呢,不过一番老母亲的絮叨:在主家要听话,手脚勤快点,要是给了月钱自己收着,指不定哪天就能赎身出来之类的,殷殷嘱托,全是一番爱女心肠。
冉佳怡心内叹息,到底还是有人真心牵挂原主的,只是她做的这一场戏也得瞒过乔父乔母,只能累他们多操心。
说话的功夫,厨房里熬的粥已经传出了香味,与此同时,冉佳怡也听见了院子里的人声,有大人的有小孩的,叽叽喳喳,难得热闹。
冉佳怡担心自己的粥,急忙出去,却见刚才还满脸不高兴的大弟妹此时心情甚好的盛粥,不时沉醉其中般嗅一嗅。
冉佳怡顿时急了,三两步上前,夺过了对方手里的汤碗,趁还没反应过来就回了乔父乔母处。
身后的大弟妹跟上来,连声问:“大姐,你抢我的粥做什么。”
冉佳怡都要被气笑了,自己带来的米、亲自煮的粥,怎么就成了对方的。
懒得搭理她,冉佳怡将粥摆在桌上,扶了乔父乔母起来,侍候他们喝起了热乎的糙米粥。
热粥下肚,乔父乔母发生享受的呻吟,但好景不长,不过几息功夫,大弟妹去而复返,身后还跟着两个小豆丁,正是乔家孙辈,正一脸渴盼的盯着乔父乔母嘴下的粥。
--------------------
第362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看着乔父乔母松动的表情, 冉佳怡连忙劝道:“爹娘,这可是我好不容易给你们带来的。”说着意味不明的看了眼门口,那不善的眼神硬是将几个孩子给吓得不敢凑近。
乔母有些犹豫:“四娘。”
冉佳怡板正了脸色:“娘, 你要再说我可就生气了。”
乔父见状, 道:“这也是四娘的一番心意, 你就好好喝粥吧,孩子也不差这一口。”家里的吃食都是优先紧着几个孩子,这倒是实话。
闻言, 乔母果真不再犹豫,将剩下的粥咕噜咕噜喝下,很快碗便见了底, 乔父亦是如此。
冉佳怡总算是松了气,她带粮食和银子回来说到底是为了乔父、乔母, 可不是为了这一屋根本不在意原主的弟弟弟媳和子侄们。
好在乔父乔母并没有在坚持, 否则冉佳怡就是有再多的耐心,对着这样的父母也无法坚持太久。
随后这顿粥用完,冉佳怡又细心嘱咐了一番,诸如:她带来的粮食要自己用,银子也要握在自己手上, 不要全部都给了儿孙,如此一通, 这才离开乔家。
这一路,她除了乔父乔母之外的乔家人沟通,事实上, 也没有必要。
暂时安稳了乔父乔母, 冉佳怡的心事暂且先去了一半, 接下来便可以安心的回到镇上, 开启自己新的人生道路。
乔家,女儿走后,乔父乔木在女儿面前勉强伪装的笑容也挂不住,整张脸都阴沉下来。
“宋家简直太过分了。”乔母心疼女儿,再不见往日里对亲家的友好。
比起乔母的生气,乔父就想得更多,例如女儿虽然卖身,可至少不用担心饿死。
“老头子,你说这可怎么办啊,家里哪有银子赎身。”嗓音都带了哭音。
心知她心疼女儿,乔父也叹气:“所以我刚才才让你把银子收下,不然早晚补贴了宋家。”
乔母惊诧,万万没想到老头儿让自己收下银子是这个意思。
乔父见了轻笑:“怎么,你也以为我贪图女儿的卖身钱?”
乔母当即否认:“当然不是,只是......”
只是他们习惯了为儿孙着想,也没想着自己能活多久,这才误会了,“那我俩可得好好活着,活到能为女儿赎身的那一天。”
乔父点头:“嗯。”
确定了彼此的心思,乔父乔母接下来的行为就与之前大相径庭。
原先是自己省着不吃,现则是跟儿媳争着也要吃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叫乔家的儿媳险些咬碎一口牙齿,背地里不知道骂了多少老不死的,就连冉佳怡这个她认定的罪魁祸首也被暗地里骂了不知多少句。
只是,不孝公婆可是大罪,乔家儿媳再如何不甘愿也只能忍下。
宋家这边的情况冉佳怡自然是不知道的,若是知晓,定然也会十分欣慰。
-----
相较于死气沉沉的乡下,镇上的居民虽然生活也受到不小的影响,但情况着实好了不少,白日里的街道上稀稀疏疏还有几个人影,偶尔几家铺子开张着,虽然没什么生意,但到底添了些人气。
只是这样的氛围下,冉佳怡没有观看的心情,匆匆踏过一条条街,回到自己租住的那栋小院。
两兄妹听她的话,老老实实把家里收整了一遍,看起来至少有个家的模样了,接下来的几天,如非必要,冉佳怡三人都未曾出过院子一步,就这么老老实实地缩着过起小日子。
但生活并没有让冉佳怡平静太久,很快戏剧性的一幕就再次发生。
这样平静的日子大概过去一周左右,宋家的人竟然找上门来,只是上门的不是宋大郎,而是宋母。
宋母找上门来的时候,眼睛里带着灼灼的光芒,仿佛遇见了什么天大的好事一般叫冉佳怡疑心,内心生出几分不好的预感。
原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的内心竟然默认了宋家的好事、等同于她的不幸。
虽然冉佳怡平常带着兄妹俩在院子里都是不分上下、一起干活的,但是在宋母面前还是有必要伪装好一切,免得露出破绽。
宋母倒也不在意这些,而是偷偷的将冉佳怡喊到院子的一个小角落,偷偷地跟她说起话来,冉佳怡十分疑惑道,“娘,你怎么来了?可是家里出了什么事。”
宋母一脸喜色下来,也知道肯定不是出了什么坏事,但是这时候又能有什么好事情呢。
被冉佳怡的“喜事”一词噎住,宋母这才略微收敛了下,将脸上过于喜悦兴奋的神情收回了几分,但依然遮掩不住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状态,“四娘,你想不想回家。”
听闻回家二字,冉佳怡瞪大了双眼,仿佛不可置信,也是,她被卖人才不过几天的功夫,万万没有想到过、这么短的时间内自己可以回家。
然后他她也确实疑惑地问了出来,“娘,我是拿了三银子卖到这儿的,家里哪还有银子赎我回去。”
说到底卖儿媳这种话怎么都好说不好听,现在被儿媳当面指责出来,她做婆婆的也确实脸上无光,但现在可不一样,想到对方许诺的银两,宋母的呼吸就不由得微微加快,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四娘,我来就是告诉你这件事情,如果你愿意的话,今天就可以跟着咱们回家了。”
尽管她极力压制,但依然能听出里面的喜悦和期待。
也就在这时,冉佳怡突觉不安,她看着宋母极力压抑住喜悦的神色,却宛如被蛇盯上的恐惧:“娘,你先说是什么事儿吧。”
有了之前的那一出,她已经完全不敢相信宋家人的对自己会有真心了。
宋母倒是没太在意这些细节,左右都是要说的,这件事如果真的要做、还是绕不开、大儿媳,压根没有隐瞒的必要。
况且在她看来,自己今天带来的这个选择确实是要比卖身一辈子好不少,毕竟生一个孩子顶多就几年的功夫,几年过后她还可以再回宋家的,可不比卖身一辈子为奴要好得多。
-----
“四娘啊,是这样子的。今天,今天主要是咱们家来了一位客人,你可知道他是来干嘛的?”
冉佳怡摇摇头表示不知。
宋母脸上便又恢复了之前的喜气洋洋,“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你听我细说。这个人呢,也是镇上的,赵秀才家,你可知道?”
整个镇上也就几位秀才,冉佳怡自然清楚,“可是那位传说家中有母老虎的那一位。”
宋母重重点头,“正是,可不就是那一家。”
见大儿媳知道,宋母的谈兴愈发浓厚:“可不是,母老虎一个,生不出孩子还管着男人不让纳妾,可怜赵秀才娶了她都要绝嗣。”
说实话,在冉佳怡看来,赵秀才和黄氏绝对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可以说,要是赵秀才没有他妻子黄氏娘家的帮助,一个清贫的秀才也过不上如今的好日子。
秀才在小地方虽然少见,可若没有往上攀登的能力,也无非如同常人一般为营生发愁。
而一个秀才谋生的手段,无非抄书、账房和开私塾这几样,顶多混个温饱,不然怎么都说穷秀才呢。
既享受了妻子带来的好处,还偏偏妄想就对不起妻子,这就实在不应该。这也是古代女子的悲哀,作为赵秀才的结发妻子,黄氏的功劳可谓不小,但这仍旧泯灭不了她最大的缺点——没有为赵家生下儿孙。
光这一点,就足以让她被世人的唾沫星子给淹死,甚至于哪怕再不想丈夫纳妾,却依旧要给丈夫找个典妻。
可这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
冉佳怡推测,赵家那边依旧找上门来,哪怕她已经被卖,但以赵家的财力完全有能力将她赎回,不外乎多花几两银子罢了。
但是对着宋母,她还是假装不解,“娘,他们跟我有什么关系吗?”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