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贤惠女 第348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爽文 正剧 穿越重生

  “是这样子的,我今天大老远过来,实是有一桩好生意要与你谈。”

  董娘子疑惑道:“我一个妇道人家,有什么生意可谈的?”

  宋母见她不信, 信誓旦旦道:“这生意可不是一般的生意,说好吧, 你做好了定有大笔银子赚,说不好吧,只那么一项不好, 你且仔细听我说来。”

  董娘子便不再反驳, 认真听对面说起来。

  宋母遂掐头去尾开始说, 只说赵家来找自己, 自己因为儿媳已经卖身牺牲了一次,没了机会,因为听说过董娘子家符合条件、所以才找上董娘子。

  还主要强调了体谅她家困难,这才想着帮衬一把,如果她不愿意,自己再去找别人也是一样的,那话语间,简直把自己当成了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一般,浑然忘记了自己逼迫儿媳妇时的凶恶。

  且不说董娘子事先知情、此时心知肚明,只当看戏一般当做笑话。

  只她依旧听得认真,没有直接拒绝,想着如果对面的妇人再打什么坏主意,也能提前告知一下帮助自己的小娘子,这总是好的。

  宋母却只看见对方听得认真,或许是对十两银子抱有太大的自信,而完全忽略了对方眼底的不屑与不满。

  噼里啪啦一通,宋母的话讲完,眼巴巴盯着对面的董娘子,“你觉得如何?”

  董娘子觉得自己若先前听了宋家小娘子的话,只有半分的疑惑的话,此时这半分疑惑在对方的讲解中,也完全消失不见。

  解去了最后一丝疑虑,董娘子便更加坚定了为宋家小娘子拖延几天时间的决定。

  从宋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中,她隐约也察觉到如若自己断然拒绝,指不定这妇人还要再找上宋家小娘子,到时候又是一桩官司。倒不如自己这边给拖拖,如果能拖到赵家不耐烦,那是最好,便是拖不到,能晚一天都是赚的。

  “我就称呼为宋大娘吧,宋大娘,按理说赚银子这个事情我不应该拒绝,但我家的情况你也看见了,就我一个寡妇,带着五个孩子,大儿子也不过才十岁。

  如果我真去了,五个孩子在家也没办法过,再说了,我本就寡妇门前是非多,这样的事情,要是真掺和了,只怕这一家子以后也没有活路了。”

  -----

  董娘子离开后、五个孩子怎么过活,这从来不在宋母的担心范围之内,又不是自家崽子,但若牵扯到最关心的银子,那就不一样了。

  眼见董娘子要为了孩子拒绝,顿时就着急了,“董娘子,不是我说,有了五两银子,你想干啥不行,银子买了粮食还有得剩,到时再添上一亩地,有的粮食还怕别人看不上。”语气中满满的笃定。

  “宋大娘,实在是人言可畏呀。因着我这寡妇身份,你实在想不到那些人说话嘴有多毒。”董娘子回忆起自己守丧后过得日子,那简直跟黄连水里泡着一样。

  其实董娘子哪能不知道呢,他们所在的宋家村也是有寡妇的,对那些寡妇大家基本上态度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定要看好门户,不能让寡妇与其他男的不清不楚,更不能让自家男人被寡妇勾了去。

  要是家中有男丁还好,至少苦尽还有甘来的希望,要只一个女儿又是个舍不得孩子的,那简直一生都泡在了苦水里,别想解脱。

  心里清楚,宋母话当然不能这么说,不仅不能这么说、还得往好了去劝,要是劝的人同意了,自己有银子赚,那才是硬道理。

  “董娘子嘞,现在咱们还是想以后好不好过的日子吗?刚才我来的时候也看过了,你看看家里这空荡荡的院子,这直晃悠的墙,听大郎说家里没有粮食了,没有这笔银子,你们可怎么过下去呢?”宋母简直跟自家人要被饿死一样,痛惜道:“你说是不是,饿死事大、失节事小。”

  见董娘子有几分意动的神色,宋母再接再厉,努力将人说服。

  “不怕你笑话,要不是这之前,我家的二儿媳就把自己卖了,给家里供了二两银子、迈过这个难关,我也是要动心的。

  而且你想想我家的儿媳卖身也才卖了二两银子,那可是一辈子。你看看你这,五两起步也不过两三年时间,再说了,你不说我不说,谁知道你去外面干嘛呢。几年之后你带着银子回来,指不定还有赵家的上次,那日子才叫好过,也正好给儿子娶妻生子,你说对不对?”

  听到给儿子娶妻生子,熬过这一关的话,董娘子面上更是动心。

  这一点丝毫没有引来宋母的怀疑,因为在她眼里,这就是正常反应,因为自己愿意所以便揣测别人也一定愿意。

  不过,宋母也就是晚了几天,要是早几天她对家里情况束手无策的情况下,确实是会动心,不为了自己,只为了银子和孩子。但现在有了足够的银子能撑过这次难关,加上自家一家都是手脚勤快的,儿子也逐渐长大,实在没有必要浪费一家子的名声去做这么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此这般,宋母又是好一番劝慰,险些将口水都说干了,凉白开都喝了足足两大碗,董娘子这才略微松了口。

  “大娘,你且容我再想想,而且这件事情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不说孩子这边还有几个叔伯,便是为了几个孩子以后有人照顾,恐怕也得回我娘家那边商量一番。”

  -----

  宋母听她如此说,觉得她应该是愿意了,只可能面子上过不去、或者确实有那么几分需要安排的,心中添了笃定,顿时不再着急。

  “行,那董娘子你好好想想,只是这时间上你可得抓紧点,要是赵家那边等不及,我就是从中说合也没用了,这么好的买卖,想来多的是人要上赶着呢。”有了把握,宋母反倒拿乔起来。

  董娘子不否认这一点,十两银子的昂贵买卖,在乡下买几个妇人都够了,想来也是赵秀才娘子不想丈夫多碰女人,这才一定要找一个稳生男的。

  只如今,她已不是那个迫切希望的群体中的一员,现在的她,只希望能安安生生的熬过这段时间,好生几个孩子抚养长大,等给女儿准备一份嫁妆送出门、给几个儿子娶妻生子,她一辈子也就圆满了,以后死去也对得起早逝的丈夫。

  “那实在麻烦大娘,也谢谢您惦记着,我一定尽快把消息给您送过去,到时候还要麻烦您从中多说合说合。”

  宋母闻言心中更添了几分笃定,当即志得意满:“行,这点小事就包在我身上,只要你这边定下来我一准给你办好。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互相帮衬着,这困难也就过去了,你说是不是?”

  董娘子心下腹诽,也不见得她对儿媳有几分宽容,更遑论对自己这个外人,满篇的好话没有半句真的,面上却依旧笑呵呵的将人送到门口。

  说话费了好半天功夫,此时天色已经略微有点暗,宋母想到自己回去要走那么远的路,新下就有些打鼓,腹中也咕噜叫了起来,偏这董家看着就不像能拿出粮食招待的样子,她也不好主动索要,免得坏了自己的印象。

  因为腹中饥饿,迈出的脚步已经有些虚浮,略微往前走出几步,兼之刚才灌了满肚子水,此时走起路来水波晃荡,待听见身后董家的大门“啪嗒”一声关上,心下更觉几分凄凉。

  宋母内心不禁埋怨起来,自己年纪都这么大了,竟然还要为了儿孙四处奔波,都是图啥呀?但再有怨气,这回家的路还得自己慢慢走。

  好在有五两银子的支撑,宋母的脚步虽然慢了点,但依旧不停地朝着宋家的方向而去,终于在月至中天时回到宋家。

  家中院门没有锁,打开门进去,屋内依旧一片漆黑,宋母恍然发觉自己一天不在,竟然没有一个人等她,也不怕她在外面出了什么事情,有没有饿着、渴着、累着,愤愤不平骂道,简直是一群狼心狗肺的玩意儿。

  有心想要对着几间屋子吼两句,可又饿得实在没有力气,只得先翻出点粮食奔进厨房,等吃饱了再与他们计较。

  不过自己辛辛苦苦赚的五两银子,到时候可没这群不孝的东西的份,独占的喜悦让她在灶前的脚步都轻快起来,盘算着董娘子什么时间上门,甚至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儿。

  --------------------

第368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只是, 时间过得飞快,一天过去了,宋母丝毫不慌, 自以为稳坐胜券。

  两天过去了, 宋母有点慌, 可还想着人来了得好好求她。

  三天过去了,信誓旦旦会上门的董娘子人影都不见一个,宋母彻底慌了, 那上门的不是董娘子,是五两银子啊。

  情绪一点点累积,宋母心中暗恨, 罢了,还是自己再上门一趟, 钱比面子重要。

  有了上次的经验, 宋母这一次出门前准备的可就多了,不止在出门前填饱了肚子,甚至开小灶给自己准备了一点干粮,以免跟上次一样饿得走不动道。

  值得一说的是,之前极力主张分家的宋母, 在得了冉佳怡卖身的二两银子后,架不住几房人吹捧卖惨, 加之大家长权威心理作祟,又悄默默的将家给合上了,因此, 几房人如今吃饭又聚在一块儿, 当然, 之前分的粮食也都如数归还到公中库房。

  这样做的好处嘛, 自然是宋母重新掌握了家庭大权,一家老小都得在她手底下安安份份过活,当然,不好的地方也有,比如现在,她不过自己多吃了一点粮食、准备了一点干粮,就遭到其他几房人谴责质疑的眼神。

  若是往常心情好时,宋母也不介意解释一番,缓和一家人的关系,可现在心情不大好,她自觉为一家子劳心劳力,不过多吃一口粮食,就遭到这般嫌弃,实在没心没肺得很。

  自觉劳苦功高的宋母,压根没搭理几个小辈的不善眼神,心安理得的给自己装了干粮,提着一个小篮子就这么出门了。

  目的地就是遥远的董娘子家,如今情况不好,路上连一个牛车都没见着,宋母只得一步一步靠双脚走。

  待到了地儿,宋母略微松了口气,值得庆幸的是,这一次等着她的并不是无人回应,她不过敲了两下门,董娘子就殷勤过来开门。

  宋母瞧着她在家状态竟然还不错的样子,就不太高兴,语气不善道:“董娘子,你可叫我好等啊。”

  董娘子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大娘,实在对不住啊,但我回家去说了,我爹娘那边也不同意,说我要是去了的话,家里就当没有我这个女儿。您不知道,我家里还有一个未曾出嫁的小妹,如果我做了这事儿,她也别想嫁人,真的麻烦您跑一趟了,只是这件事情就不成了。”

  宋母本来还准备上门来拿乔,结果竟然惨遭滑铁卢。

  古代女子名节何其重要,牵一发而动全身,可以说,一个女子若是名声坏了,必会牵连娘家女子和夫家未出嫁姑娘,之前宋母所说,不过放大了银子的魅力,而略过了这些隐藏的危险。

  她不死心的继续絮叨:“董娘子,你已经嫁人,是董家的人就得为董家着想不是。你爹娘不同意也没关系啊,再者说了,你要担心妹子的婚事,等得了这五两银子,添个一两二两的,还怕她嫁不了人。”

  董娘子听着听着眼睛逐渐亮了起来,不由得喃喃:“说得好像也对哦。”

  实际上,乡下小姑娘出嫁,一般嫁妆也就是一口箱子、一身新衣,有钱的再添上几床棉絮被褥,也就够看了。至于压箱银这种东西,从来都是大户人家嫁女才有得,乡下反正从来不见。如果董家小妹有了这一两银子的嫁妆,或许能有一门不错的婚事,但也未必全无隐患。

  宋母见她反应过来,高兴得直乐,“有钱能使鬼推磨,可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董娘子迟疑了,宋母顿觉有戏,趁热打铁,连忙又说了一筐车轱辘话,势要把人说服,这时候她就庆幸董娘子是个好摆弄的,说什么信什么,唯一的不好就是别人说什么她也信,打乱自己的计划。

  董娘子听了一通,只连连点头,谢过宋母,连声道自己一定会说服爹娘,到时候还请宋母牵桥搭线。

  宋母志得意满,约定好三天内一定上门,这才满意离去。

  -----

  待出了董家大门,宋母隐隐觉得有什么不对,这一幕似曾相识,叫宋母不安,来这一趟不容易,她也没走远,依旧在门沿坐下,仔细思考起来。

  半晌,她终于知道有哪里不对了,这情形跟上次不一模一样嘛,董娘子迟疑-自己说服-然后对方信服-保证上门,接下来的步骤又该是等不到人。

  担心之下,宋母也顾不得自己做的是不是太明显上赶着,转身又进了董家。

  董娘子已经在干活了,见人去而复返,纳闷:“宋大娘,你怎么又回来了,可是落了什么?”

  宋母可没有落下什么,只不过不放心,于是略过这个话题,又去问董娘子可还有什么担忧。

  董娘子见她追着不放,本来打算继续拖延,现在又只得将对夫家的顾虑说了出来。

  宋母又是好一顿絮叨,自发地替董娘子考虑的周周到到,甚至都做出了如果将来孩子没人照顾的话,自己可以帮着照顾的承诺,彻底打消了董娘子的疑虑,这才怀着三分担心离开。

  这个所谓承诺自然是宋母开的空头支票,她连自家的孙子都没照顾,怎愿意去照顾别人家讨嫌的小孩子。

  但事急从权,这不是现在着急嘛,至于到时董娘子人都不在了,她便是不照顾,谁能找上门来说理。

  宋母回到了家,想到上次董娘子的不靠谱,没有如上次一般在家傻等,而是继续在村里寻摸,有没有似她儿媳、儿媳董娘子这般靠谱的生字人选。

  只是村中能生的不少,但多生儿子的还没真有,比如宋家村里有两个妇人都挺能生,一个生了四个、一个生了五个,可偏偏前头的都是女儿,只最后一个儿子,这样的人家她就是敢介绍,人赵家也铁定不答应。

  时间刚刚过去了两天,董娘子依旧没有上门,宋母着急的嘴角都起了燎泡,却又等来了赵家的下人,赵家人上门,自然要问她人准备的怎么样了。

  宋母哪里能拿出人,只得好言好语将人招待一番,承诺一定三天之内一定把人送到赵家,又搭上了一小袋粮食,这才送这心不足蛇吞象的下人离开。

  没有找到其它合适的人员,时间又这样紧,宋母也想不到其他人选,只能继续在董娘子那边想办法。

  等不及隔天,宋母直接气冲冲上了董娘子家的门,也得亏宋母没读过书,否则便该知道当初三顾茅庐的故事了。

  宋母一路心火旺盛,将一切盘算得好好的,这一次,她一定要董娘子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

  如果董娘子愿意的话,她就直接把人送到赵家去,也不用顾虑那么多,毕竟赵秀才家能耐可大了;要是董娘子不同意,她也不在这儿费功夫,纯耽误时间、还费力气,万没有送钱上门还遭嫌弃的。

  到得董家,这一次宋母难得板着一张脸,面色不渝,一副不高兴的样子,换成了董娘子腆着一张笑脸,这让焦急难耐心的宋母心中稍微好受了一点。

  不待她质问,董娘子就将自己的困难说了出来,那样子仿佛比宋母都着急。

  “宋大娘,实在是不好意思,本来说好上门的,可,可是我娘非要说我得给二两银子给小妹做嫁妆。

  您替我想想,这总共就五两银子,给了二两,我这一家四个孩子,剩下三两还得请人帮忙照顾,也少不得花销,别说撑个三年五载,就是撑两年也有写难了,到时我在赵家出不来、孩子又没钱过活,这可咋整?”

  宋母算是听明白了,董娘子就是想坐地起价,五两银子都嫌不够,真不知有多大的胃口。

  其实赵家算是大方的了,给了十两银子,够买几个黄花大闺女的了,可架不住宋母自己昧下五两,能到董娘子手上的就只剩五两了。

  如今董娘子想多要,那便只能从自己那一份里出,否则赵家就是冤大头,再多也未必愿意,偏偏宋母自己舍不得。

  这下子,宋母也不知道,是董娘子压根不答应好,还是如今这般涨价好。

  前者是自己压根拿不到银子,后者是自己少拿银子,不论怎么选,宋母心中都是极不甘心的,但不甘心也由不得她,就如她拿捏着董娘子,赵家也拿捏着自己,银子就是她最大的软肋。

  愁眉苦脸的宋母又盘算起来,若是从自己的五两里取出二两,那自己还有三两银子赚头,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