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于是摆出一副好人模样,道:“董娘子,既你这样说了,那我就替赵家拿个主意,这二两银子赵家替你出了,但你也不要再磨蹭,时间不等人,赵家还等着抱儿子呢。”
董娘子心中觉得好笑,面上依旧恭恭敬敬地奉承:“真的是太谢谢您了,宋大娘,以后您就是我们一家子的救命恩人,我们全家都记着您的好,以后有什么事儿,我们能做到的一定不推脱。”
宋母心中老大不爽快,董娘子的话说的好听,可董家人就是给她干再多活,也抵不到二两银子啊。
但显然这话不能直接说,有了把柄,宋母臭着一张脸,强势要求道:“那你今天就收拾收拾,跟我走吧。”
董娘子傻眼了,“宋大娘,我既答应了你,就一定不会食言,你且等我收拾收拾,明日一定去找你。”
宋母都快被忽悠怕了,唯恐董娘子再反口,心道少不得再给个甜枣,于是掏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二两银子,先给了董家娘子,就不信这人见了银子还有撒口的份。
虽然银子少了心痛,可好歹有了保障,宋母真真是痛并快乐着,殊不知,另一边冉佳怡看完全程,躺在床上乐呵得直翻腾,暗道这董娘子可真是一个促狭的。
--------------------
第369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俗话说事不过三, 经过了这一遭,宋母可真是一点不敢放心,回到家之后连觉都睡不着, 就眼巴巴的等董娘子上门了。
一晚上宋母望着董娘子家所在方向, 那叫一个望穿秋水, 终于熬过了漆黑的夜,等来了黎明,只这是否会是宋母的黎明可就不好说了。
天刚朦朦, 熬了一夜的宋母最后还是忍不住眯缝了眼,只是还不忘吩咐儿媳妇去做早饭,不吃饱, 哪有力气等人上门啊。
约莫到了早上七八点钟,宋母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只觉得自己做了一场噩梦, 却不记得梦到了什么。想着董家人过来的话,也差不多该出门,宋母强撑着从床上爬起来,吃过儿媳做的饭,这才打起了精神等人上门。
这一等又是一个小时, 大概到了上午九十点,远远的瞧见一个人影过来, 宋母顿时喜出望外,蹭的一下坐起来。
只是等人慢慢走近,宋母这才发现了不对劲, 董娘子身形大概也就是一个年轻妇人的身形, 不说多苗条, 可至少正常, 只这来的人怎么瞧着五大三粗的一个壮汉模样。
等人到了跟前,宋母才知道那不是自己的错觉,上门儿来的确实是一个男人,她不认识这人,那人却很自来熟的说自己是董娘子请帮忙过来走一趟的。
听到第一句话,宋母心就不自觉沉听下去,果不其然。
或许是因为中间夹杂着其他人,董娘子没多说,只说自己劝了又劝,娘家和夫家还是不同意,于是她当然也不能同意,只能婉拒她的这番好意。
至于之前给的那二两银子,董娘子连提都没听,宋母第一反应就是她毁约不成,还想赖账。
这下宋母可就慌了,因着之前她太着急,兼之乡下人做事一般也就是口头约定,没有立契签字画押的认知,本以为双方说好银子也给了,对方就不会反悔,哪知道还能来这一出。
银子没了,纵使她跟赵家那边解释,人赵家也不会相信这话,也就是说董娘子这边的银子要是要不回来的话,就只能自己倒贴进去。她给了足足二两银子,要是董娘子赖掉了这二两银子,要不回来、她可就亏大了。
眼瞅着钱财两空,宋母心慌下,一下子抓紧眼前汉子的手臂,生怕人跑了,在她眼里,这汉子和董娘子那已经是一伙的。
帮忙跑腿的乡下汉子确定被嘱托的话传到,就要离开,他是到镇上买东西顺便,不然也不能专门大老远跑这一趟,话说完就要走,宋母还欲纠缠,死活拽着不让走。
那壮汉哪里肯干,他力气又大,宋母压根不是对手,他手一甩就将宋母甩开,瞅着人大跨步离开,宋母摔倒在原地的身影显得格外的凄凉。
想到自己这阵子的遭遇,被人掀开的宋母不由得悲从中来,顿时嚎啕大哭:“我这是什么命啊,怎么这么难呢?”
悲伤归悲伤,宋母还是觉得银子比较重要,第一反应就是上董家将钱要回来,只是不等她再出门,赵家的人就先她一步上了门。
-----
宋母顿时一个头两个大,赵家肯定是要来要人的,而现在自己拿不出人、得还五两银子回去,她哪里有呢?
只是任宋母在乡下如何无赖,面对赵家派上来的一个婆子带两个壮汉,还是不由得萎了。
宋母自认为也是受害者,就是被那个董娘子骗了,才落到如今这般地步,不得不低声下气跟那个婆子说明缘由。
只那婆子也是做下人的,拿人钱财替人办事,哪管宋母这一番乱七八糟的经历,听到一半就打断了宋母的叽里咕噜,给了她两个选择。
第一个嘛,自然是要宋母交人,只要交了,别说那五两银子定金,还能拿到五两尾款,至于若交不出人来,比如说现在宋母这般,不论什么缘由,都必须得立马把五两银子还了。
若不然赵家也不是好惹的,就得揪着她一起上衙门了,宋母当了一辈子的小老百姓,没去过县衙这种可怕的地方,只以为龙潭虎穴,听说要告官当即就蔫了。
“别介,别介,我还钱还不行吗,我一定想办法还钱,你看行不行。”
说这话,宋母打的主意,还是去找董娘子拿回二两银子,提议让赵家人先在家里等等,赵家人却是不耐烦,一个不错眼的盯着,他们也得赶回去跟主子交差呢。
面对着自己心爱的银子,有那么一刻,宋母对赵家的恐慌都消失了,甚至想拉出自家的三个儿子,对方两男一女,自家可是足足四个壮劳力,多这么多人,还怕干不过吗。
这也就是想想,人赵秀才在镇上有根底、有人脉还有关系,自家就是再多十个人也没用啊。
最后的最后,宋母还是被逼着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银子。
五两银子里边有三辆是赵家给的定金,,另外那二两,则是她大儿媳的卖身银。
之前她说是拿银子给家里改善伙食,其实用的还是偷偷存下的粮食,二两银子一点没动,准备留给自己当私房钱的,如今可好,全都搭了进去,还不知道能不能要回来,
宋母简直不忍心去想这是怎么来的,算下来自己白白倒贴了一个儿媳妇,一分银子都没赚着,简直是欲哭无泪。
赵家下人们可不管这么多,虽然没见到人,但拿回银子也算完成主子交办的任务,便喜滋滋回去交差了。
目送赵家人离去,想着对方带走的五两银子,宋母简直恨不得魂儿跟他们一起去了才好。
不过这也就是想想,等送走人,宋母强打起精神,她可没有忘记在董家的那二两银子。
为着银子,宋母顿时浑身来了劲,大踏步就往董家而去,气势汹汹的模样,像是要找人算账,也确实是去找人算账。
-----
本以为到了董家,董娘子会赖账,却不料董娘子竟然和和气气的把银子还了,让以为自己要上门干一仗的宋母颇为意外。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董娘子只是想戏耍宋母一番,又不是真的想骗宋家的银子,如果真的骗银子,二两银子足够宋家上下劈死她一家老小,董娘子没傻到豁出身家性命、去挣这有命赚没钱花的银子。
董娘子不仅没有拖欠还钱,反而还和和气气的跟宋母解释,说自己昨晚一晚没睡,最后还是不能接受这样的做法,只是她家里穷、没粮食,银子也不能动,实在支撑不到走到宋家,故而这才请同村的人顺路带个话。
至于为什么没有当场就把银子一起送去,则是因为不敢相信同村人在二两银子面前,还能顾忌村人之间那点微薄的情谊。
这解释虽然有些牵强,可事情的发展又摆在这里,宋母不相信也得信。
拿回了心心念念的二两银子,宋母心中却没有太多高兴的想法,这也怪不得她,虽说银钱上没有真正的损失,可她来来回回跑这几趟,费的粮食力气就不用多说,光是这阵子提心吊胆的,她就觉得自己亏大了。
有心想从董家找补回来一点,看着董家空空荡荡、没啥家底的样子,也知道自己想从董家占点便宜的想法是打不成的。
无奈随后宋母还是怏怏不乐地回去,事情结束,宋某只觉得浑身积攒的觉都彻底的烟消云散,带着二两银子,只感觉自己损失了一个亿。
只是因着预想中的进项没了,宋母前几天的大方劲儿不见,宋家有过上了一天一顿,几粒米配一锅野菜粥的艰苦生活,弄得胃口被养大不少的宋家人天天唉声叹气,宋母更是心烦不已。
五两银子的区别还是十分之巨大的,宋家小辈有心抗议,可宋母为自己攒点养老钱的小心思作祟,宋家的伙食就这般维持下来,与此同时,在镇上的冉佳怡可谓称得上大吃大喝。
冉佳怡这段时间在镇上的生活简直称得上享受,没有娘家和夫家的束缚,她一人在镇上又有两兄妹伺候,小日子可谓美妙极了,唯一的遗憾就是身上的钱在不断的减少。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光进不出,可不就是这样吗?
在这期间,冉佳怡也想过有什么法子能挣钱的,但在大家普遍饿肚子的如今,脑海里有的赚钱法子,基本都使不出来。
就比如说做吃喝吧,且不说粮食贵,大家对吃的要求已经降到了能吃八分饱就满足,压根没有发挥余地。
又因为吃不饱没力气,其他的娱乐活动也被迫暂停,于是玩乐一项便也就泡汤了,至于到未受过灾荒的地方去,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可冉佳怡要门路没门路、要人脉没人脉,老实缩着不被人找麻烦,就是好的。
但事情的转机还是很快来了。
--------------------
第370章 第二十四个故事
说来也是缘分, 还是之前客栈老板那边的门路。
单看着客栈如此还能继续支撑,就知道定然是背后有人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客栈掌柜从冉佳怡这里买了方子后, 自己又试验了几次, 确定方子无误才敢往上传。
客栈老板的心思也很简单, 一来他只是个小掌柜的,连客栈都不是自己的,这么一个方子根本保不住, 二来,就是想在东家那边露个脸,有个往上爬的机会。
这位掌柜的只是这家客栈的一个小管事, 在大东家的整个商业体系里只算九牛一毛,小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东家都不会亲自来视察, 只每年上面的二管事会来盘一次帐,也得亏是掌柜的有点操守、也有点上进心想往上爬,否则指不定中间得昧下多少呢。
往常他总被自家婆娘说是傻,掌柜的只想,傻就傻了, 起码能睡个安稳觉,可也许是傻人有傻福, 竟然让他等到这样的机会。
想到自己手上干干净净,等到上面来人,要是有心提拔自己, 就能借着这股东风往上爬一爬, 哪怕是从镇上到县里, 那也称得上是一步登天了。
消息下来的也快, 大概在掌柜亲自禀告了县里常驻的管事后,不到半个月时间,上面的人就亲自下来查看了。
掌柜说傻也不是全傻,留了个心眼,没有将方子直接告诉上面的人,也是怕中间漏说漏了嘴,方子值钱就值钱在他一人独享,要是都知道这个方子,可就不值钱了,一想到这是花了一百两买下的方子,几乎是他店里一年的进项,掌柜的就珍视万分。
有了方子这个大工利器,掌柜的跟上面管事相谈甚欢。
当然,掌柜的心知肚明自己过往功绩一般,唯一的价值就是老实肯干,苦劳或许有,、但功劳绝对称不上。所以说他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花一百两巨资买下方子,绝对是物超所值。
有了方子的滤镜加持,掌柜对冉佳怡这个贵人也就有了十二万分的好感,在冉佳怡上门打听想办路引外出的时候,掌柜丝毫不吝惜介绍了一条路子。
这个年代可不比后代户籍信息全国联网,这里的信息传播十分缓慢,对于真伪的辨别能力也有有待考察。
也就是说只要冉佳怡能在这里办到合适的路引,有了官方盖章,那么她后面到这个朝代的哪个地方,官府都是需要认可的。
冉佳怡意识到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请掌柜的陪客,请了县衙里的文书吃了一顿饭,塞了十两银子,她和两兄妹的路引就办了下来,不过薄薄一张纸、却值十两银子,冉佳怡拿在手里的时候都觉得沉甸甸的、颠得慌。
但这都是值得的,有了这张路引,冉佳怡就可以前往其他地方,而不是非得蹲在这个鸟不拉屎的小镇,常年见不到外人、更别提做生意赚钱了。
冉佳怡搬到镇上也不过一小段时间,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也没有添置太多的行李,要搬家,基本上租一辆马车就够了,让两兄妹在家里收拾东西,冉佳怡盘算,这次离开,还是要给宋家和乔家打一声招呼,毕竟这一走再见面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
要离开,冉佳怡最担心的自然还是原主的三个孩子,也是原主最后的牵挂,是跟原主自己过得好一样重要的存在。
要说把三个孩子都带着,宋家是肯定不会同意的,毕竟都是宋家的孙子,宋父宋母也没丧心病狂到这个地步。
但如果不带走,留在宋家,冉佳怡也是担心的,一来不知道他们在宋家过得好不好,二来嘛,还是担心两个孩子在乡下被教坏了,不只是品行,还有亲情方面。
前世不就是这样吗,原主去赵家做了让人不齿的典妻,养活了一家人,最后却让外人占了便宜,几个孩子也认对方做亲娘,牺牲最多的原主孑然一身、无依无靠。
冉佳怡也没有心大到替原主养三个孩子,尤其这三个孩子在上一世还伤了原主的心,这一次原主希望他们能过的好,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盼,但另外一方面,她也希望在庇护这些孩子的同时,几个孩子也能始终认清自己的亲娘是谁。
如此这般,冉佳怡能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三个孩子留在宋家,同时嘱咐乔父乔母那边帮忙照看,要是偶尔能带过去住一阵子,加深他们对亲娘的印象,这就更好了。
这样一来,宋家那边还好办,乔家这边确实却是真金白银打点的,这个年代可没有花钱养外孙的。
偏偏乔家那么个情况,冉佳怡不放心乔父乔母,唯恐他们被儿孙欺负了去,到时候银子没了、照顾不到几个外孙,是小事,伤了自己,那才是大事。
无奈,最后冉佳怡还是求到了客栈掌柜这,在掌柜眼瞅着就可以往上升一升,作为大本营的客栈,他是可以推荐一个合适的人顶替自己的。
不同于原主是个彻底的乡下人,亲戚没一个靠谱的,掌柜在镇上可谓是人脉深厚,宋家这点小事,他随便请谁帮忙照看一下都是很管用的。
镇上人的的身份对乡下人来说,就是一个天然的威慑,近有乔家照顾,远有镇上人照看,哪怕是一年一两次,也足以给宋家和乔家一个威慑。
只是让掌柜的搭上了人情,那么之前就一定得冉佳怡自己出了。
让冉佳怡心痛的是,不过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内,她兜里满满当当的一百两银子,就去了几乎小三十,还都是花出去见不到回本的赔本买卖,剩下七十两银子,她可不得看得跟眼珠子似的。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