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第489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在京城所有文武官员的盯视下, 伍家人就这么安生在家里待了下来,安分守己,每天按时上下朝, 老实的简直不像一个刚被皇帝夺去兵权的大将军, 而且尽管朝堂上大多时候做主的是伍家女儿, 也未曾见伍家得到什么优待。
理由也很简单,这天下到底是皇帝的天下,皇后如今再威风也不敢照拂伍家, 伍家人自己都快这么想了。
伍父想起自己回京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竟然没有与女儿寻到一次单独沟通的机会, 仅有的几次机会,女儿也很快被皇帝身边的福贵总管喊走了。
这还不是伍将军最担忧的, 更让他心惊的是, 女儿身上的威严日甚,依稀让他看到了往日里小皇帝身上的影子,自己的女儿一直在成长,伍将军从未如此清醒的意识到这一点。
女儿到底要做什么,他看不明白, 唯一庆幸的是,女儿到底是一个女子, 不是男儿,否则他也不敢确定对方的胆子会不会比自己还要大,毕竟, 他也只是想在边关做一辈子的伍将军罢了。
伍家的路该如何走, 他早有规划, 可到底心中不安, 总觉得事情不一定会按照自己安排好的路走。
若说有谁对伍家一家男丁都回京感到高兴的话,那无疑是伍家的女人孩子。
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皇帝的盘算,不过是打算硬生生将人困在京城,一步步让伍家人废掉,然后淡化伍家人在边关的作用和权威。
这一招固然无情了些,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甚至还有大臣们觉得皇帝够厚道的呢。
宫里的冉佳怡当然清楚两方的打算,其实对伍家的态度也是她自导自演的,不然,她实在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被伍家疼宠长大的伍家,对伍家的提防竟然会比皇帝本人还要大。
所以,也只有借着皇帝的手来做一切,两方互相怨恨,她则依旧是一清清白白的好皇后、伍家的好女儿。
伍家回到京城三个月后,眼看伍家没有任何动静,大家也都认为,伍家或许就这样认命了,有一个当皇后还掌权的女儿,若有朝一日能够诞下皇嗣,伍家几代之内都不用发愁。
当然,这也就是外人的揣测,实际上,皇帝不可能有自己的孩子、皇后当然也不可能有。
伍家的皇后再风光,也就只这一代,哪里及得上伍家百年传承的基业。
三个月时间过去,在所有人都放下警惕的时候,伍家也十分隐蔽地开始了自己的小动作。
如今已值夏初,距离秋天也就三个月,同时也意味着离戎族来犯也不远了,伍将军的一切盘算都在这一年的秋天,在此之前,他们还需要蛰伏。
而宫里的冉佳怡也悄然进行着自己的计划。
安排在边关的几人已经展露头脚,实际掌权不可能,可在几名小将后面吹吹耳旁风还是可以的,届时,两边通力合作将伍家彻底拦在京城。
皇帝固然可恨,所以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果断断了皇帝生育的可能,但是伍家还什么都没有做,即使恶意也不曾滋生,她不可能为了还未发生过的事情,就对伍家做什么。
但她也不能这么轻易放下,索性也彻底断绝了伍家的念头,只要她还在,伍家在京城就能一直平平安安,至于边关就不要想了,而等她没了,没了兵权的伍家也不再是任何人的威胁。
伍家的未来已经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但对皇帝显然没有那么容易。
————-
如今的皇帝沉迷修道不假,可也不是全然没有了权利之心,否则自己就能找一处道院修行,又何必在皇宫这么个富贵地儿处理些凡俗琐事。
有欲。望自然就想要掌握权利,冉佳怡以皇后的身份确实做了不少小动作,到底名不正言不顺,尤其,大臣们还指望皇帝生下一个继承人的时候。
思及皇宫唯一的一个公主,冉佳怡想,这个孩子也是时候排上用场了。
曹贵人诞下公主之初,收获了皇后内外所有人的视线,宫里从太后、皇上到皇后的上次络绎不绝,到底是宫里唯一的皇嗣。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两年,曹贵人带着公主几乎没有存在感,因着公主的存在,两人的日子还算安生。
但这些都是假的,假的就是假的,总有暴露的一天,而冉佳怡不过想把暴露的时间提前。
不知何时,一个小道消息逐渐在皇宫再次流传开来。
“皇帝不能生“ 这一谣言在几年前就在宫里广泛流传过,当然,后来小公主的到来彻底打破了谣言,也证实了皇帝能生的“事实”。
尽管这几年宫里都再没有新生儿出生,可大家也不过以为皇帝一心修道,无心男女之事,最后的结果就是,劝说皇帝宠幸后宫妃嫔的谏言比劝皇帝重掌朝政的竟然还要多,也是一大笑谈。
如今谣言再起,相信的人比之前少了很多,活生生的公主在那,总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俗话说,空穴未必无风,不然怎么解释多年来后宫一直毫无消息。
而且比起皇帝能生,不能生显然对某些人比较友好,除去那些想要浑水摸鱼的,就数皇帝的几个兄弟最为心动。
先皇看重嫡幼子,一开始就把皇帝当做继承人培养,可几个大的也是自己儿子,立太子以后,就干脆利落的给几个儿子封了王,也算给几个大儿子一条活路。
奈何几个便宜儿子不懂老父亲的操心,一直蠢蠢欲动,只是始终没抓到机会,眼见皇帝位置逐渐稳当,再多的小心思也只得歇下。
于是乎,听到这个消息,几人被压抑已久的野心不由得再次蓬勃,就如遇到春风的野火。
————-
时隔多年,几枚埋在地里多年的钉子再次恢复了活动,悄悄打探起来。
皇帝当年做的隐蔽,曹贵人更是把这个秘密深藏心中,几人正常来说查不到什么,架不住冉佳怡遣人将线索主动送上门。
本以为碰碰运气的几个王爷,惊喜程度完全不亚于天上掉馅饼。
循着线索一路搜寻,最后,几个王爷得到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消息。
宫里的那位公主,压根不是皇帝的血脉,没有狗血的爱恨情仇,也没有在大胆狸猫换太子的宫妃,一切不过只是皇帝的盘算,一场为了遮掩自己不能生丑闻的把戏。
可笑他们竟然被欺骗了这么多年,也难怪他们那便宜弟弟好好的皇帝不做,跑去修道,怕是愧对列祖列宗吧。
也是父皇眼瞎,那么多个儿子,偏偏挑了个不能生的,也不知在地底下怎么跟先祖交代。
不过,这个对皇帝来说略显耻辱的消息,对他们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把便宜弟弟从皇位上拉下来是没戏的,他们清楚这一点,但自己上不去,自己的儿子能上位也很不错,皇帝的父亲,不就是妥妥的太上皇,没毛病。
于是,在几位王爷的推波助澜下,皇帝不能生的谣言愈传愈广,俨然有弄假成真之势。
皇帝也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顿时气愤的不得了,但这种事言语压根解释不清,只有用事实来证明,否则几年前他也不用弄个假公主来消除谣言。
如今谣言再起,他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有一个儿子,那么将永远得不到安宁,每次一想到,他就恨不得永远缩在小小的道观里,不用去面对任何人。
皇帝能想到的还是老一套,让宫妃假怀孕,然后从宫外抱一个男娃回来,至于以后皇位的归属,他已经想不到那么多了。
他有意让身边的人去宫外先寻找几个刚怀孕的女子,但奇怪的是,自己的人只要一出去,就会被人跟踪,根本做不了这些隐秘的事,再一调查,跟踪的人是自己的便宜皇兄,哪里还有不清楚的。
这下皇帝傻眼了,他从没想过会有这样的发展。
几个王爷却是陡然兴奋起来,若说先前还有几分质疑,那么现在是一点没有了,公主也就罢了,皇子可是能继承皇位的,自己能生又怎么会去抱个假的来。
搜集了当年的证据,几位王爷在一个秋日的清晨,带着一种皇室宗亲,直逼皇宫,一路招摇到了皇帝修行的小道观。
太后与冉佳怡这个皇后得到消息赶紧赶来,却也只能任由事情发展。
谁也没有想过,皇帝竟然真的不能生。
看着皇帝面色变得煞白那一刻,在场所有人都清楚,这恐怕是真的。
“那个孩子,是怎么回事?”太后有些艰难的开口。
不等皇帝回答,几个王爷就笑嘻嘻代替他回答了,“那可是皇兄从外面抱来的,真真可怜,这么小就要跟父母分别。”
这话就纯粹是故意扎人的,一个女娃,父母既然愿意给了人,能在皇宫长大就是天大的福分,只有占便宜的份,也就更显得恶心人。
“你们想干什么?”沉寂已久的皇帝,眼中冒出了熊熊烈火,似要焚烧一切。
王爷们却丝毫不怕,依旧笑的开怀,眼前这一幕,足够他们排解掉过往那么多年的怨气和不干了。
“我们想让皇兄,过继个儿子。”
--------------------
第490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过继?”皇帝似笑非笑看过来, 眸中有着讽刺与不甘。
虽说过继是早已打算好的事情,可自己主动施舍与被逼接受,到底不同。
就在气势紧绷之时, 皇帝突然笑了起来, “哦, 过继,朕是没什么意见,只是你们一个个都那么多儿子, 朕该过继哪一个呢?”
这个问题顿时震住了在场所有人。
对啊,几位王爷后知后觉意识到,逼着皇帝过继又如何, 要是自己的儿子没被选中,反而被其他人的捷足先登, 安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别看几位王爷此次沆瀣一气, 早前争夺帝位的时候也是争红了眼,彼此间都没留过情面,也是此朝有了共同的敌人,这才能够团结一致逼到皇帝跟前。
这会儿反应过来,便对彼此有了防备的感觉, 生怕其他人的儿孙被选中,占了这天大的便宜。
这种情况下, 皇帝的笑声就显得愈发的突兀与奇怪。
他心想,可真是一群愚蠢的人啊,可偏偏就是这么愚蠢的人有了子嗣, 任凭自己当初如何受到父皇宠爱、当了皇帝又是如何的勤政爱民, 一心想要做好这个皇帝, 可只不能生这一条便足以抹灭所有功绩, 让自己堕入万丈深渊。
或许是被皇帝讽刺的笑给刺激了,也或许是想明白彼此之间并不能把对方怎么样,几位王爷再次站到了统一战线上。
“既然皇上没有意见,那么就从我们每一方各挑出一个孩子来吧,至于选中谁,皇上您挑一个最优秀的就行。”
这便是又将皮球踢了回来。反正他们做不了决定,索性让皇上自己选,反正总归得有一个,还能给皇帝找点不痛快,何乐而不为呢?
皇帝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眯了眯眼,他继续道:“几位皇兄说的对,朕登基至今多年无子嗣,便是为了天下黎明百姓计,也应当选出一个培养,以告慰祖宗在天之灵。”
见皇帝退步,几位王爷来不及露出欣喜的神色。就对下面一句话惊住了。
“按照先祖们的意志,皇位继承人自当立嫡立长,当年父皇选择朕也是有着这层。如今朕怕是很难再有子嗣,既如此,几位皇兄就将府上的嫡长子送进宫来吧。皇位之事事关重大,几位侄子还是进宫来接手先生教导,顺便让朕好生考量一阵子方可做下决定。”
这皇帝未免太过贪心,虽然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对嫡长这一说嗤之以鼻,可轮到选定自己继承人的时候,几位王爷未必没有这一层考虑,既是占据天然的大义,也是为两个家族之间的平衡着想。
故而,他们对自己的嫡长子也是悉心教导,未来很有可能继承自己的衣钵。
如今皇帝一张口可以称得上是一网打尽,未来皇位继承人的位置只有一个,可要送进宫的皇子足有五六位,这其中除了能够上位的那一个之外,其他几人将来又将如何自处?
————-
几位王爷便又面临了一个艰难的抉择。
若是送嫡长子入宫去争夺皇位,那么王府的继承人就要另作考虑,而这一行为本身也剥夺了儿子继承王府的权利。要知道,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得去争去抢,可王府继承人的位置却是板上钉钉的。不是谁都愿意冒险去追求一个不大可能的皇位、而放弃唾手可得的王爷位置。
而若是不送,且不说自己多年的夙愿难以得到解脱,那高高在上的皇位又有谁真的舍得放弃呢?
显而易见,这是皇帝给他们挖的一个坑,并且教他们的儿孙也藏了当年他们几兄弟中东皇位的苦楚。更甚至要让他们的儿子敌于树,长与幼产生矛盾。
试想一下,若是此时嫡长子被他们送进宫,将来却没能争得皇位,回到王府之后又岂会甘心输给其他庶出、幼小的弟弟们。
至于,将儿子送进宫,不再另培养继承人也不大现实,到底是王府,未来继承人的人品、才学十分重要,平日里的人际往来。为人处事都需要一点点去学习,总不能真挑个草包。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儿子被送进宫之后,也不晓得将来何时才能出宫,几位王爷家中的嫡长子大的有个十来岁,小的则只有三两岁,这样的孩子送进宫少则十来年,多则二三十年都是可能的,这么长的时间教他们如何放心。
再者,儿子送进宫,皇帝说的好听,请大儒教养,可实际上还不是任由皇帝做主,甚至可能把他们养废,以旧日的恩怨,这些都是皇帝做得出来的,他们可不敢高看这位皇帝的善心。
所以,归根到底,儿子送进宫去争夺皇位,也就默认他失去了王府继承人的权利,这是毋庸置疑的。
当下几位王爷都拿不定主意,这不仅仅是牵涉到他们自身,更关系到休戚与共的妻子、妻子的母族、乃至整个王府的将来,必须得好好考虑。
“皇上还请容我们回去好好想想。”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