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皇帝此时倒也不介意这点时间,颇为大方地道:“没事,几位皇兄回去好好想、可得想仔细了,别让将来几位侄儿心生怨怼。”
面上笑嘻嘻,心里不住骂着这位皇帝,真的比猴子还要精明,这赤。裸裸的阳谋,却又让人不得不钻,真是一个叫人焦心的选择。
几位王爷依次告退,没了外人,皇帝陛下收起了轻松的神情,将手中杯盏狠狠掷向地上,面上阴晴不定,难看极了。
福贵连忙跪下请罪,冉佳怡也作势行礼,太后更是焦急的原地转圈,想要上前安慰又不敢的模样,至于其他下人早前就被打发出去。
思忖良久,太后还是忍不住询问:“皇儿,他们说的可是真的?”
谁都知道问的什么,这等伤及男人尊严与皇帝权威的问题,要是别人问,皇帝早就让人拖下去打一顿,可现在问出这个问题的是自己的母亲,且还是因着关心自己,皇帝脸色再难看也不能做些什么。
瞧见一旁安静如鹌鹑的皇后,他点了点头,一声不吭。
唯一的希望破灭,太后险些急的哭起来,“这怎么会,明明已经有了......”
话未说完,就自觉住了口,皇帝不能生,那么这个孩子肯定不是自己的孙儿,思及皇帝自己给自己戴绿帽子的可能,太后只觉如吞了苍蝇一般恶心。
————-
一阵死寂般的沉默之后皇帝开口,“母后,那几个孩子入宫已成定局,朕实在懒得管这些,还请母后多多照看。”想了想,补充道:“也别太过为难了。”
太后难过地点了点头,她心中的不甘一点不比自己的儿子少。
想当年她贵为中宫之主,却久久未能诞育皇嗣,眼看着宫妃们一个又一个的生儿子,帝后之位岌岌可危,她叫一个着急,后来上了年纪的好不容易得了皇帝这么一个宝贝疙瘩,这才扬眉吐气,好在皇帝同样喜爱这个老来得子,自己母子这才有后来的光辉日子。
如今这才短短几年光景,风水轮流转也未免太快了点。
“皇儿,你是一国之主,即使这样,也不该沉迷修道,置天下百姓于不顾,否则叫你父皇地下看见如何作想。”太后到底不甘心,瞥了眼皇后,还有点隐隐的不平之意。
冉佳怡依旧一眼不发,她就不信已经暴露出来,皇帝还能面对天下百姓的目光,修道,不过也是装鹌鹑罢了。
“罢了,朕一心修道,这等琐碎之事交由皇后做主就是,若有何不妥的,再来问朕也不迟。”皇帝颇为不耐烦应付了这一句,转身挥袖离开,福贵也紧随其后。
刚刚还剑拔弩张的宫殿总算安静下来,只剩冉佳怡和太后两人。
确定了儿子对于朝政真的不怎么上心,太后心中不免又冒出了其他的主意,与其让皇后这个外人来发号施令,倒不如便宜了自己的父兄。
想当初,为了儿子的皇位稳固着想,先皇对她母族可是好一顿打压,如今既然能有两全的法子,她自然有所倾斜。
这么想着,她理所当然的开口:“皇后,你一个女子就不要掺和那么多,我改明儿让你舅舅他们多帮帮你。”
冉佳怡听了只觉好笑,似笑非笑看向太后:“这自然由皇帝做主,儿媳不敢擅作主张。
只是得劝一句,皇上让儿臣管理这些,儿臣的父兄就都会叫回京城了,您猜,若是舅舅们上位,会发生什么呢?”
一句话,太后就被吓到了。
显而易见,皇上让皇后管理,是瞧着她再无威胁,或者说,即使有威胁,也要抹除,她母族再不显也不缺富贵日子过,实在没必要趟这趟浑水,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可就亏大了。
想明白一切,太后悻悻离去,走前还不让对皇后好生一顿教训,纯占些口头便宜。
最后的最后,冉佳怡忍不住笑了,今儿可真是好一出大戏,幸而一切还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
第491章 第三十三个故事
几位王爷从宫里退下后, 也没有各自散开,而是又悄悄默默的攒了个局。
这样的情形,在过去几年新皇登基的日子里, 已经重复过很多次。大概是同为失败者的黯然神伤, 几人从以往的争斗状态出来, 改为一致对外,竟然有了从未有过的和谐,不过, 大概也持续不了多久了。
三王爷的一间茶楼内,四四方方的茶桌,围坐了六位王爷, 待小二上过茶水,掩上门扉, 几人面面相觑, 久久无人开口。
“你们,是怎么个打算?”大王爷率先发问,几兄弟里,数他对皇位的执念最深。
“送呗,白得的机会, 能上就上,不能上也是能力不够。”
二王爷无所谓道, 皇位他也想,可也看得清楚,皇帝能上位那是命, 谁叫他是嫡出, 可几个侄子送进去那就看能力了。
三王爷:“我是要送的。”
四王爷:“我也送, 反正我有两个嫡子呢。”
只有一个嫡子的五王爷和六王爷双双膝盖中箭, 他们可只有一个嫡子,实在舍不得。
大王爷其实也不舍得,他的嫡子年方十二,因着教养用心,如今已算学有所成,是他花费最多心血培养、也抱了最大希望的儿子,可送进宫,却是希望最小的,却因着那位置实在诱人,不得不送。
其实,即使他真心不愿意送,可也难保儿子自己乐意,进宫了,若是没争取到也是能力不够,若是争夺的机会都没有,岂不是得埋怨他这个当爹的不厚道,实在没必要。
所以,看似皇帝给了选择,但他们却压根没得选,聚在一起讨论,其实也不过是习惯性抱怨皇帝的阴险狡诈罢了。
“父皇若是看见这般,也不知是何种心情。”
“呵,定会悔不当初吧,还当比我们几兄弟都好呢。”
老头子早已不在,说再多都无用,几兄弟都觉甚是无趣,确定彼此都会送嫡长子入宫,便各自散了。
几兄弟回到家,又是一番商量,各家情况不同,选择到底有了些不同。
这其中,只有五王爷的嫡幼子年纪太小,刚几个月,王爷和王妃都不舍得,也觉得那位置实在可望不可及,到底放弃了。
其他五位,夜里不眠不休和妻子、姻亲以及幕僚一个个商量下来,最终还是决定送!
翌日,几位王爷府上便开始收拾,该教导的教导、该嘱咐的嘱咐,及至下午,亲自坐着轿子送儿子入宫。
六位王爷,送来了五位准世子,这其中,年纪最大的当属大王爷家的嫡长子,十二岁,最小的是六王爷府中,方才一周岁,因着宠爱得紧,还没完全断奶。
年纪有大有小,可不变的父母担心的心情,一入宫门深似海,从宫中出来的他们更加了解其中深浅,可以说,当初要不是父皇果断决绝,他们几兄弟也未必能全须全尾的活着。
选择不送儿子入宫的五王爷也来了,看着一排俊俏挺拔的侄子,再如何安慰自己皇位只有一个,心中到底有些不舒服。
————-
这一次进宫,皇帝没有过来,也不知是不是记仇,只冉佳怡这个皇后接待了几个小少年,将人妥善安排在东宫,几个堂兄弟就开始了同吃同住同受教育的生活。
皇帝虽未理睬,可也知道将来的继承人定是要在这几个侄子里挑选的,对他们的教育也上心,特意安排了朝中有名老臣教导,关闭多年的尚书房也再次开门,迎接新一波的小学子。
可以说,除了名义上有区别,和实际上的皇子一应待遇都基本相同了。
说到这里,冉佳怡就得吐槽一句,皇帝委实不厚道,将人接进宫却无名无分,不提过继、也不谈其他,总之糊里糊涂的就让人进来了。
不过这事情本就是几位王爷逼宫促成的,皇帝不乐意也正常,总归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轮不到冉佳怡说嘴。
宫里多了几个小孩子,其实还是热闹了不少的,先前只有一个公主的时候,曹贵人带着孩子一直缩在宫里不出门,皇帝也不常来,整个后宫如同枯萎的鲜花一样,了无生机。
如今,不过多了几个孩子,却迥然不同。
几个孩子在宫中也不是全无根基,且不提有的亲祖母还在宫中能照应一二,便是后妃中也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要说对这群小屁孩最不欢迎的,当属太后了。
好不容易自己儿子上位,刚享了没几年福呢,结果,告诉他,儿子不能生,要把敌人的孙子接进来培养做继承人。
对一直以胜利者自居的太后而言,这简直是个大笑话,天知道,最近她在面对几个太妃的时候险些维持不住脸上的笑意。
“真是气死哀家了。”边上的嬷嬷不住给她顺气,依旧阻挡不住一直喷薄而出的火气。
“皇上呢,让他过来见我,天天就知道修道修道,太医院那么多太医是摆设吗?”
殿内所有下人都煞白了一张脸,齐刷刷跪下,“太后赎罪。”
知道是一回事,可说出来又是一回事,一国之君的脸面岂容践踏,太后是亲娘可能没办法,可他们这群下人命比纸薄,简直不要太低贱。
“起来吧。”太后无奈望了眼,还是道:“去请皇上过来一趟,另外,太医院的张圣手、齐圣手,都请过来,动静小点。”
下人们齐声应下,悄无声息两波人请来。
在道观里躲清静的皇帝本来不想来的,可太后的人着实催的紧,他没法子来了,结果,看到两位太医顿时就脸黑下来。
殊不知,两位太医心中也叫苦不迭呢,原本以为是太后身体不适,看到皇帝来瞬间明白,这是让他们给皇上看诊。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连带他俩,太医院上下几十位太医,前前后后给皇帝看过不下几百次,愣是没看出个一二三来。
他们私底下也讨论过,觉得皇帝身体是肯定没问题的,甚至于还给宫里所有宫妃请过脉,也没有问题,最后,只能归咎于,缘分未到。
寻常人家这也说的过去,可皇家压根就不是个讲道理的地方。
能生,为什么迟迟没有好消息,不能生,为何他们诊断不出来。
总而言之,不管结果是何,对他们都是两难的大难题。
————-
张太医、齐太医与皇上脸上如出一辙的严肃脸,叫人心中也沉甸甸的。
“启禀皇上、太后,臣等才疏学浅,皇上龙体安康,无任何异样。”
不出意外,这一次的检查结果依旧与以往没有任何不同。
皇帝的神色愈显阴沉,“母后,如无其他事,朕就先走了。”
说完不等回答,略带薄气的挥了挥衣袖,大步离开。
身后,太后与两位太医面面相觑,其余下人皆是死死低着头。
“你们真的没有诊断出异常?”太后还是有点不相信,怀疑他们是担心皇帝的情绪故意隐瞒,“皇上不在了,有什么情况同哀家说也是一样的,哀家保你们全家安全。”
张太医和齐太医一起跪下,“启禀太后,我们实在看不出来问题。“两人相视一眼,不由得苦笑。
要是隐瞒还好,起码能查出原因,可现在压根一点问题瞧不出来,更别提治疗了。
太后无法,让人退下,继续自个郁闷。
另一厢,冉佳怡却全然没有这幅烦恼。
几个孩子里,最大的那个且不论,另外几个年纪都还小,她便是想要培养一个继承人,也是来得及的。
是的,冉佳怡没有想过真的自己上位,而想择一位好苗子好好培养。说白了,皇帝与伍家再如何可恨,大靖朝几万万百姓没有错,不论在原主哪种选择里,大靖朝看着起码还能安生延续一两代,总不能她来就坑害了人家,那罪过可就大了。
只是,选择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她却是可以从中动一点手脚的。
于是乎,皇宫中,皇帝继续一心修道,不理俗物,太后忙着压服几个不安分的太妃,另不间断四处寻求名义给皇上诊脉,只是一直没有起色。
只冉佳怡一个,忙的热火朝天之余,不忘记给几位小侄子灌输一些后世的理论,力求从小培养。
尽管几个孩子被接进宫,可与宫外亲父母的联系也没有切断,一个月能回去个一天,至于这么短时间能教导什么、培养多深厚的感情就全凭个人能力了。
除此外,伍家的事也让她颇为“为难”。
近段时间,随着秋天来临,边关时有小摩擦,伍家一个个心急的不行,一次次进宫来请求回去,奈何皇上不开口,冉佳怡也只得压着,伍家跟她诉苦,她也反过来诉说自己的无奈,总之,说归说,回边关是不可能回去的。
时间这般慢慢到了深秋,也是往年戎族进犯的日子。
许是打听到伍家父子不在边关的消息,戎族这一次纠集了比往常多一半的队伍,希冀干一票大的。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