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但就如被架在火上的一锅水一般,总有沸腾的时候,而张礼彬再次回来,张家的战争才算是正式拉开序幕。
就在张母再次和两个儿媳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起来的时候,张礼彬开口了。
“彬儿,你说什么?”张母觉得自己听错了。
“娘,我想要分家,你和爹跟我们一起住吧。”张礼彬不怕一直疼爱自己的张母。
张母就不明白了,“家里不缺你吃、不缺你喝,爹娘对你们最好,你们闹着要分什么家啊?”要说大房二房想要分家,她还勉强能理解,偏偏一直以来占便宜的小儿子一家老是惦记分家。
张礼彬道:“娘,两个嫂子天天和你吵,我看着实在难受,分家了你也清净点,秋儿她是个好的,以后定会好好孝顺爹娘的。”
张母顿时被儿子的孝心给抚慰到了:“还是我的彬儿懂事。”只是到底没有应下分家的话,她当惯了家,知道日子不好过,这还是一大家子供一个读书人,要是分家了,小儿子只有更难的。
张礼彬却不知道张母的操心,他也自信满满呢,而且,哥哥嫂嫂们的话,虽然是事实吧,但是到底叫人不那么开心,心里几分小憋屈。
“娘,分家了你和爹跟我们过吧。”
张母闻言心里一动,虽说跟着大儿子过才是常态,但是,毕竟是自己疼爱的小儿子,而且还是秀才公,跟着小儿子那才有面儿呢。
张母当晚就跟张父提了,看对方那默不作声的样子也就知道跟自己一个想法。
于是,张父张母又是召集了一干小辈儿,当场就宣布了这个大消息。
————-
“老大、老二,我和你们爹商量了,既然你们要分家,那就分吧。”
李红英听了这话可就不干了,“娘,分家可是你们提的,要真说起来,还是三弟提的呢,真真是......”
没等这话说完,就被张父打断了:“分家是我和你娘定下来的,跟你们没有关系。”
室内又恢复了安静。
“你们小弟还小、又还在读书,我们放心不下,决定分家以后和你们小弟过了。”
安静的室内又喧哗一片,冉佳仪直至关键点,“那爹娘,这分家该怎么分呢?”
张父敲敲烟杆子:“既然我们跟你们小弟一起住,那以后分家也不要你们养了,家产也就不照规矩分了。”
张父不疾不徐的说着,边说边打眼看几个儿子儿媳的脸色。
只见,老三夫妻面上俱是喜色,大房夫妻俩一副沉思状,二房夫妻却是无所谓的样子,心里不由微微一叹,也不知道这决定是对还是错,但是为了他们老张家的未来,都得去赌一次。
“老家、老大家的,你们有意见吗?”张父投过来的视线颇有压力。
张大柱紧张地看向自家媳妇儿,冉佳仪却是毫不在意,“爹娘,你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吧,小弟以后有能力孝顺你们,我和大柱就放心了。”
张二柱和李红英也连忙表态:“爹娘,你们愿意就好。”
张礼彬和秦知秋这对占了便宜的却是没有说话。
张父满意颔首,“那就这么分了。大柱,你去喊你村长伯伯和几个族老过来,今天就把事情定下来吧。”
张大柱应声就跑了出去,张家在这村子里扎根了好几代,有着完整的族规,如今没有按规矩分家,还是要去跟长辈们看看的。
须臾,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儿便颤巍着身子走了过来,“这是咋地了?听大柱说,你们家要分家啊?”
张父起身给长辈们让位置,“是的,三老太爷,这不是人大分家嘛,几个小子都打了,也应该自己出去挣吃食了。”
人前,三老太爷也得给张父几分面子,“说吧,这是想怎么分?”
张父遂将自己的想法一一道出。
张家最值钱的家产就是那几十亩的上等田,那可是供着张礼彬读书的摇钱树,分家了也不能分出去的,这不,按照张父的分法,张礼彬一个人就能得六成。
这事儿吧,说不合规矩也不合规矩,但要说情有可原也能理解,故而,三老太爷没有再问张父,而是转头问张大柱:“大柱,你得这么分你可愿意?”
张大柱连忙点头,没有说话,冉佳仪就给他描补:“三老太爷,爹娘本该我们大房给养老的,但是小弟学业要紧,我们有孝顺的心、也不能阻了兄弟的前程不是。”
三老太爷又去问张礼彬:“老四,你可以愿意以后奉养父母?”
张礼彬和秦知秋自是连连点头,“爹娘养育之恩,自当结草衔环相报。”
三老太爷这才确定下来,“那就这样分吧,老四,你来写分家文书。”
秦知秋去了屋里取出纸笔,张礼彬将一切记下,大头都没有争,其他的东西大房和二房也都不放在心上了。
分家文书拟好之后,分给在座诸人一一看过,冉佳仪特意关注了一下养老那一块,确认写了由四房养老这才放心。
文书既无问题,张礼彬又誊写了几份,各自签字画押,三房人、张父张母兼几个族老,一人一份,以便以后有个什么纠纷处理起来好有个出处。
张家的分家也就这么过去了。
春种刚过,离秋收还早,粮食各房分了一点儿,家伙事儿也一一分了,张家这家也就算是正式分了,只是暂时没有自己的房子,还在一处住着。
等着起了房子,搬出去,这家也就真的散了。
--------------------
竹里人家:这逻辑差点没圆回来,我真是太难了。
第78章 第四个世界
张家老宅是砖瓦房, 还是十几年前张父张母狠心花了大钱建的,在村子里都数得着。
如今,大房二房要搬出去, 分家的银钱总共也没有几两, 自是建不起这样的砖瓦房的, 但是冉佳仪不高兴分家了还啥事儿都掺和在一起,下定决定就是泥房也要搬出去。
主要还是张母比较烦人,明明分家之后就不是一家人了, 偏偏张母还和往常一样使唤他们,冉佳仪他们要借用锅碗用,也没有办法拒绝。
分家了, 两房人都可以在村子里寻一处空地作为地基,冉佳仪对地基没有什么要求, 如果有的话, 那就是离张家老宅越远越好。
挑了与娘家杏花村接壤的地方作为新家的地基,两个人便风风火火的干了起来,钱不多两人也不纠结,请村里人一起帮忙就建了一圈土屋,以后有钱了再改也行。
正是农闲时候, 村里人都得空,不过一个月, 小小的新家就建好了,张大柱和冉佳仪带着孩子和少少的家产就搬离了张家老宅。
而二房,也和大房差不多时候搬走了, 选的地儿虽然离老宅远、离大房却比较近, 也不知是个什么心思。
一大家子, 也就这么分开了。
新屋建成也不好立刻就搬进去住, 因此,冉佳仪就趁着这机会回了一趟娘家,
冉佳仪这次回去,将谢母给自己存的银子都拿了回来,谢家待她厚道,为这个卤味方子,即使是一家子人也没有白拿,这么长时间下来,日积月累攒下来的也不老少了。
冉佳仪也没有白客气,拿了这笔钱,却是再也不肯接受后面的钱了。
“娘,我也就是拿了一个方子,到现在为止这么多钱也尽够了,都是一家,人娘你不舍得我们吃亏,我们也不能让你们吃亏啊。”
见女儿一番话说得真情实感,谢母也是动容,两年下来一直给女儿留一份钱,她不是没有压力的,但是都咬牙坚持住了,毕竟那是她的亲闺女啊。
如今这么说,谢母也算是松了一口气,现在这样她对女儿也无愧于心了。
上头没有了公婆的看管,地里暂时也没有活计了,冉佳仪一家三口就在娘家住了几天,这可是自从嫁人之后就没有的好日子。
等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冉佳仪才带着张大柱和小石头回了自己家。
破旧的院子,却是让人生出难以言喻的归属感,不管是夫家、还是娘家,其实都不能算是他们的家,只有这一处小小的屋子,却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家。
————-
只是,才正式搬进自己的新家,却没料到,张家人立刻就找上门来了。
不是别人,正是她那偏心的婆婆。
其实不用多想人,冉佳仪也知道是为了什么。
分家之后,张家老宅就只有老两口和四房两口人了,人少了活自然也少了,但是有些事情是少不了的。
地里的伙计张父一个人还勉强撑住,但是家里的活计才让人发愁。
比如家里的饭得有人做吧,衣服得有人洗吧,牲畜要有人喂吧,都是女人家的活计,张父是帮不了忙的。
偏偏张家剩下来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有了儿媳妇之后就开始养尊处优的张母,好几年不大沾家务活了,一个是自持镇上书香世家的闺女,就没有一个能干活的。
就为这,原本关系和睦的婆媳俩差点没直接吵吵起来,还是张父一力给压住了,婆媳俩人互相帮着,也坚持了一段时间。
也不知道怎么商量的,婆媳俩商量一番就打上了已经分家出去的大儿媳的主意。
“大儿啊,你和你媳妇就跟我们一起回去吧,你看这房子,娘也实在放心不下啊。”
边说边瞅瞅所在的屋子,眼中是不加掩饰的嫌弃,冉佳仪颇为无奈。
“娘,家都分了,我们再回去人家不得说闲话嘛。更何况,我们这一穷二白的,还想赚钱给小石头开蒙呢,他爹赶明儿就要去镇上做活了。”
张母听到去镇上赚钱,眼珠子连忙转了转,“搬回去那事你们先想想,大柱啊,你准备什么时候去镇上,让你们爹带你们一起去吧,一家人有个照应。”
冉佳仪听到这里连白眼都懒得翻了,这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往常没有分家,张大柱、张二柱确实是由张父领着去镇上的,只是这工钱嘛,自然也是张父拿着了,这张母莫不是以为这分家白分了,他们还要似以前一样,给公中白干活挣银子吧。
“娘,大柱也就这么一想,家里事儿还多着呢,你让爹先去吧。”拒绝之意非常明显了。
张母讨了个没趣,儿子儿媳身上都没有占到便宜,满脸不高兴的走了。
冉佳仪也浑不在意,家都分了,除了分家文书上说好的每年的孝敬银子,冉佳仪真是一分都不想给他们,横竖给了也讨不着好。
张母刚走,又有客人上门,却是离他们家不远的二房李红英。
二房建房子是石头房,比大房的稍微好点,故而花的时间也长了点,此时刚刚才建好。
冉佳仪原本只当是来串门的,谁知道竟是来八卦的,说的正是张母的上门,原来在大房不在家的时候,张母已经去过二房,被拒绝了才又来了大房。
冉佳仪不由黑线,这张母做事情也是不讲究。
“大嫂,娘是不是来说让你们搬回去住啊?”李红英话语中满满的揶揄。
冉佳仪点头,这也没什么好否认的,“怎么,娘也找你们了?”
李红英苦着一张脸,“可不是嘛,你们不在,就先找上我这儿来,说什么一家人就该吃一锅饭,呸,早分家的时候干什么去了,现在知道我们的好了。”
冉佳仪瞧着没有附和,但还是说道:“还不止呢,我说大柱要去镇上做活,娘就说让爹带着了。”
都不是蠢人,话说一半也就明白儿,两人面面相觑,不由无奈,这好不容易分了家,想要他们回去,美的他们。
李红英八卦完婆婆的那些小心思,就又回去干活了,新家事儿可多着呢。
“大嫂,你可得立住了。”临走前还不忘嘱咐一句。
冉佳仪不禁失笑,回头却是又威胁了张大柱一番,要回去他一个人回去,张大柱自也是不敢答应的。
————-
先前和张母说起去镇上的事儿,虽是临时应付的话,可也是冉佳仪早有打算的。
家里可以称得上是一穷二白,光家里那几亩地,也得等到秋收才有粮食收上来,所以,发家致富迫在眉睫。
上一篇:除了吃,我什么都不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