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空山澜月
黄秀华盯着宁绍明看半天,一脸恍然初醒的样子:“对对对,这是老三,我怎么就认错了……”
“你老糊涂了呗!”
赵如月走到王海燕身边问她:“大嫂,你平时有没有注意到,她这个情况?”
王海燕仔细想了想:“我平时一个人忙地里的活,没多少闲着的时候,还真没注意,她这是……老年痴呆了?”
“不好说,我们也不是医生,不知道怎么判断这个。”赵如月以为婆婆是在自己家小秋上五年级还是六年级的时候,因为发烧没及时送去医院,中风后才得了老年痴呆,原来竟然不是吗?
她上辈子的这几年跟宁绍明在外面打工,真不太了解家里发生的事。
有时候打电话回来,听家里人说婆婆说话颠三倒四,还以为他们只是吐槽她上了年纪,说话没逻辑。
后来就得到消息,说婆婆在一次发烧生病后就不能自理了。
现在突然觉得,也许一切早有征兆,只是因为在乡下,很多人包括老人自己不会把这些征兆往深了想,只是觉得一切都是常理。
就像很多人认为的,人到了年纪就该结婚生子,老人上了年纪就是会糊涂,没多少人想着去治,更过分的是还有可能盼着老人赶紧死。
这会儿黄秀华已经恢复了正常,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问了宁绍明一句,年夜饭要不要来一起吃。
宁绍明也用搪塞王海燕的话拒绝了,又说年礼已经送到大哥大嫂家,等大姐初二回娘家,他再带老婆孩子回来吃饭。
黄秀华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宁绍明就带着赵如月回家了。
回去的路上,赵如月问他:“要不要带你妈去市里的医院看看?”
宁绍明:“我倒是想带她去,就怕她不乐意去,年后再说吧,我看看能不能骗她去,现在说带她去医院检查,她没准还觉得大过年的不吉利,骂我是不是想她折寿、咒她早死。”
“这还真有可能……”赵如月想了想说,“等年后,可以说你去带孩子去市里玩,抽奖抽到一个带父母去免费体检的机会,老人爱占这种便宜,没准会愿意去。”
“嗯,到时候让我爸也劝劝,不行的话,就说去体检送大彩电。”他爸喜欢看电视,但为了不让他妈去店里瞎搞,他去自己哪里去得就少了。
宁绍明想着他爸帮他带女儿几年,带得也挺好的,跟赵如月商量过,给他爸弄个电视,现在倒是可以用这个方式送了。
赵如月想到那些下乡办演讲,宣传保健品的人。
那些人给听演讲的老头老太太们免费送保健品试用装、送鸡蛋,老头老太太们去听演讲都积极得很:“你这个办法,估计比我想的办法有效,就当给你爸妈送一台电视了。”
现在他们每个月挣的也不少,送一台电视送得起。
买电视的钱,跟给老人治病和护理的钱比起来,算是很少了。
说到电视,赵如月也想到婆婆当初去店里瞎搞得罪客人的事,她回想了婆婆以前的行为表现。
总感觉今年的她跟以前相差得有点大,难道这也是生病的征兆?
不管是不是,这个年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什么事都得放到年后再说,两人回家的时候,家里两个孩子已经把他们带回来的年货收拾好了。
过年用来招待客人的零食和水果,也装在好看的盘子里,摆在堂屋的茶几上。
米饭煮好了,用来煮鸡鸭的热水也在大锅里煮着,就等爸妈回来杀鸡杀鸭拜神,然后做菜,吃年夜饭。
宁绍明利索地杀鸡宰鸭,用热水烫毛之后,放给赵如月拔毛处理,他先去把需要预处理的食材处理好。
两个孩子到处跑,给爸爸妈妈打下手,一会儿帮忙拿这个,一会儿帮忙拿那个,也忙得不得了。
不过一家人一起干活,没人总是在耳边说着这个规矩那个规矩的,也没人规定几点之前一定要开饭,倒是觉得比去年自在开心许多。
他们家傍晚才吃年夜饭,吃完后,宁绍明才带着孩子去买鞭炮和烟花。
买完烟花回来,两个孩子就在自家门口放着玩。
今年他们家买的烟花多,宁绍明让两个孩子随便玩,没一会儿就吸引来了一群孩子跟他们一起玩。
玩到七点多将近八点,春节联欢晚会快开始,宁达溜达着来了这边:“春晚开始了吗?”
宁时夏拉着他进屋:“爷爷快来,准备开始了!我奶奶没来吗?”
宁达:“她不想来,跟我说就想用收音机听,也不知道她搞什么,明明都跟你们说好了,晚上来看春晚,突然就闹别扭。”
宁时夏又问:“要不让我哥去叫她?”
“不用管她,快快快赶紧坐好,要开始了!”
宁达有些激动,这可是头一次在家用电视看春晚!
虽然准确来说是儿子家,但儿子是亲儿子,这里也是他家了。
第118章
大年初一一大早,宁时秋和宁时夏起床后,穿上他们的新衣服,先给父母拜年,欢欢喜喜地拿到了爸爸妈妈给的大红包,然后一家人一起吃早饭。
吃完早饭,两个孩子跑出去给亲戚拜年,留在家里的赵如月和宁绍明也准备好了零食和红包,等着别人家的孩子上门拜年。
今年最先上门的是去年不好意思上门的赵思莲,只是去年她还跟着她妹妹一起来,今年却只有她自己一个人了。
不过去年赵思莲拜年时小心翼翼满脸羞愧,今年却是落落大方,她夏天的时候,挣了一些钱,少部分给她爸,剩下的大部分她自己藏着。
自己有钱心里不慌,今早她特地拿了一些零钱出来交给他爸,叮嘱他:“别人我不管,但是如月堂姑家的小秋和小夏来家里拜年,你必须给他们零花钱。”
她爸赵鸿利面色讪讪地应下:“去年那是因为别人设套,把我的钱全套进去了,今年没人聚赌,我怎么会像去年那样?你也是太多心了。”
赵思莲现在可不怕她爸了,还是那句话,自己会挣钱兜里有钱,心里不慌,人也更有底气。
她直接冲她爸伸手:“那你把我刚才给你的那些零钱还我,这可是我攒好久才攒下来的零花钱。”
然而赵鸿利还把她当什么都不懂,很好哄的那种小孩子骗:“我忘记换零花钱了,等会儿就有人来拜年,你要回去我怎么给别人发红包?等过段时间银行开门了,我去取钱再把钱还你。”
赵思莲冷哼一声,知道这钱到了他手里肯定要不回来了。
说什么等过段时间银行开门还她,全都是屁话!
“那你记得我说的话,可别怠慢小秋和小夏,人家爸妈帮我们家不少,要不明年人家不帮我们进便宜的雪糕回来,我们父女俩都得喝西北风去!”
“知道了知道了,你个小姑娘,小小年纪怎么跟个老妈子一样,时间不早了,赶紧拜年去,去别人家要懂礼貌,别在亲戚面前失了礼数。”
赵思莲听到这些话,没忍住背着他翻了个白眼,就他还好意思说这些呢!
她正要出门,又听到赵鸿利说:“你拜完年拿到的红包可别乱花,现在家里条件不好,那些红包钱要留着给你交学杂费、书本费的,等你拜年回来都交给我,我先帮你存着。”
赵思莲当没听见,没回答就跑出去了,跑出去后先去了她大伯家,然后就直接去了堂姑家。
赵如月知道她不容易,给她包的红包跟给自己娘家亲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一样,里面放了五十块钱。
为了方便她藏钱和糊弄她爸,红包里还特地放的一块到五块的零钱。
赵思莲看到那么厚的一个红包都惊呆了。
但过年的红包他们这里不兴推辞,一般长辈给了就说几句吉祥话,直接收下,不会有推让拉扯。
所以赵思莲虽然觉得她爸肯定不会给小秋和小夏这么多,收下这个大红包有些不好意思,她还是说着吉利的话收下了这个红包。
赵如月还给她兜里塞了不少零食,直到把她的两个衣兜装得满满当当的,才放她出去。
赵思莲离开后,跑到一个没人的角落,拆开红包,看到里面的一沓钱感动不已。
她数了数里面的金额,然后悄悄把四十五块钱拿出来,只留下五块钱,回去应付她爸。
其他人给的红包,她也是一样的操作,自己留下大部分,只在红包里放稍稍的一点。
去所有亲戚家拜年后,回到家,她先观察一下她爸在做什么,然后趁他没主意,溜回自己的房间,把分出来的那一部分钱藏起来。
再溜出外面,装作刚回家的样子,把红包拿出来给她爸。
赵鸿利把所有红包拆开,发现这么多红包的钱加起来竟然还不到五十块。
他非常不满地质问:“今年你拿到的红包怎么那么少?今年那些亲戚这么小气吗?还是你自己偷偷藏钱了?”
赵思莲在他面前撒谎已经是脸不红心不跳:“我一到家就被你发现了,怎么藏钱?你还好意思怪我,怎么不怪你自己去年不给别人家孩子红包,让人家去年亏了,亲戚长辈们今年还愿意给我红包就很不错了,你还好意思嫌少!谁乐意年年在你这里亏本啊?你今年又给别人家的孩子包多少红包钱了?”
这话说得赵鸿利哑口无言,他也有些恼羞成怒,却不敢跟以前一样动手打孩子。
因为赵思莲不但会去找人给她撑腰,还会罢工,不给家里挣钱。
反正她一个小孩子去亲戚家蹭饭,别人不会说什么,甚至她去别人家蹭饭的时候,帮别人家做家务、做农活、洗衣服什么的,别人还觉得划算呢。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赵思莲从会走路就开始学着干活,种田、种菜、洗碗、洗衣服、喂鸡喂猪喂鸭喂牛全都做得很好。
可赵鸿利一个大人,就没法这么干了,他也没那么勤快,去年又跟他大哥闹得有点僵,没法过去蹭饭了,竟然真的只能靠小小年纪的女儿来养。
“我就说了一句,你有一百句话等着,没私藏就说没私藏呗,说那些做什么!行了,你玩去吧,这些钱我帮你收着,等开学还得再找点钱凑一凑,才够你上学的费用。”
赵鸿利觉得麻烦死了,要是女儿不用上学就好了,天天在家干活挣钱多好。
可惜学校不同意,说什么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不让孩子上学还犯法。
赵如月送走最后一个来拜年的小孩的时候,时间也到中午了,一般小孩子都是早上来拜年,过了中午就不会有人再来了。
吃过午饭,郑秀的车在门口停下。
纪慧萱拿着相机下车,笑着跟赵如月打招呼:“小秋妈妈,新年好!”
赵如月一家四口也异口同声地跟她打招呼:“纪老师新年好!”
纪慧萱早就离职不当老师了,但是赵如月一家还是习惯这么叫她。
不止他们,以前她教过的学生还有学生的家长们,在街上看到她也是习惯性这么叫。
纪慧萱提醒过几次,但大家都改不过来,也就这么算了。
之前调查组来调查过后,镇中心小学的那个副校长被查出确实贪污了不少钱,职位被一撸到底,听说还会被判刑,不过这案子估计要到明年才有结果。
倒是宁绍贤那个案子结案了,宁绍贤因为只是有贩。毒意向,没有进行贩。毒行为,加上认罪态度良好,又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线索,只被判了三年。
纪慧萱在赵如月县城的店开业不久后,办理完离职手续,就把照相馆开起来了。
她按照赵如月当初给的主意,在照相馆开业后,每周选两个或者三个工作日,在附近的村镇到处跑,上门给别人拍照,顺便宣传一下自己在县城开的照相馆。
本来纪慧萱刚做这个的时候,别人还不太相信她,后来赵如月提醒她去印一些名片,名片上印她照相馆的门头,再写上地址、姓名、电话之类的。
这名片一印一发,就显得纪慧萱比以前专业可靠了不少。
村镇上,很多人只在电视、电影里见过别人发名片,乍然有人给自己发,就感觉很新奇,也觉得这个摄影师小姑娘高大上了起来。
再一看,名片上有照相馆的图片、地址、电话什么的,比空口白牙说自己有一家照相馆可信多了。
凭着这个,她的上门拍照生意很快顺利地开展了。
现在纪慧萱赚到的钱,比以前当老师不知道翻了多少倍,就是有时需要到处跑,更辛苦了些。
今年纪慧萱没回老家过年,自己一个人在县城的出租房里过,过年正是挣钱的好时候。
上一篇:她是霸总的暴躁白月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