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175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很多网店都没有门面,只要有个地方放货,就能做起来,他们自家有那么大个仓库,就算不租出去,能做的事也不少。

  以前考虑出租,只是觉得挣这个钱没那么麻烦而已。

  其实如果他们愿意折腾的话,以这仓库为基点,就可以辐射四周,往省城和省城周边开店,每天从这里把东西做好,当天运到店里卖都行。

  只是他们并不打算在线下开太多店,首先是线下各种成本比较高,其次目前大概率还会有人捣乱。

  但是线上销售,那些人的手伸不到那么远。

  到时候她家的合作对象也就食品原料公司、包装公司和快递公司。

  这几种公司数量多,竞争大,那几个亲戚也没法从中作梗,哪怕他们也认识一些这三种公司的人,想跟人合伙坑她家,她家转头就能换别家合作,选择多得很。

  近几年快递行业发展得也不错,比前几年好很多,当初他们担心的运输问题也差不多解决。

  宁绍明早在有客人提出想让他邮寄面包的时候,就开始琢磨保质期比较久、味道又好的面包,陆陆续续地尝试下来,也积攒了好几种。

  现在也勉强算来到合适的开网店的时机了。

  赵如月和宁绍明商量着做好计划。

  没有马上开网店,而是先Q.Q上建了个群,小批量地开始在老客户里试卖。

  同时申请网上店铺,一开始店铺等级太低,搜索排行肯定不高,赵如月就先养养店铺,打算养得有点样子,再花钱买网站的推广。

  宁时秋和宁时夏发现他们要搞网店后,自告奋勇地表示自己可以帮忙。

  他们俩在网上开店挣钱的时间比他们爸妈可早得多,很多东西早就摸索会了,拍照、修图、做详情页、宣传页、商品上架,玩得比赵如月和宁绍明都溜。

  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两个皇冠店,直接就能拿来用。”

  他们在网上开店的事,赵如月和宁绍明早就知道,但是两人都没干涉,也不经常去看他们的店铺。

  毕竟他们做的都是虚拟产品,给别人翻译、带别人打游戏、帮别人解决一些电脑上的小麻烦之类的,完全不需要父母帮忙或者帮衬。

  赵如月对他们网店的等级一点不惊讶,倒是对他们把网店拿出来,给她和宁绍明用这事感觉很意外。

  “你们不做你们的小生意啦?”

  两个孩子都摇头说:“不做了。”

  赵如月有些担心起来:“是不是遇上什么事了?需不需要我和你们爸爸帮忙?”

  两个孩子又摇头:“不是。”

  宁时秋解释道:“老师选我去参加奥数比赛,我去参加培训之后,觉得奥数挺有意思的,下学期打算报个奥数班,继续深入地学习,再加上还有其他的兴趣班,时间就不够用了,钱什么时候都能挣,我可不想以后错过培训和比赛,锯子也跟我一样,而且他还要顾着他家里的事,时间比我还少。”

  姚据家里的事,赵如月一家都知道,他们平时不谈论这个,只是会尽量多关心他一些。

  最近姚据来她家比以往少了些,赵如月要忙的事多,顾不上问,现在才知道,原来是他家有事。

  宁时夏年级太小,在她不缺零花钱之后,也对挣钱这事兴趣就不大,平时都是跟着哥哥们玩。

  哥哥们不干了,她就也不想干了,多出来的时间,她还能分到更让她感兴趣的事情上。

  比如她的野外生存技能兴趣班。

  “少年宫的老师说,我今年可以参加夏令营了,我想在这方面多花点时间多学点东西,提前做准备,”宁时夏兴致勃勃地说,“要是这次夏令营有意思,我以后还想参加别的活动。”

  赵如月听完心中了然,原来孩子们不继续在网上做他们的小生意,是因为对未来有了新的规划。

  不是遇上事,这她就放心了。

  不过孩子们的东西,赵如月和宁绍明也不白拿,两人在工作的间隙,就会想想该给孩子们点什么补偿。

第153章

  两个孩子给的两个网店,加上赵如月已经申请的网店,她现在手头上就有三个网店。

  两个是可以马上就修改经营范围,上架商品的网店。

  虽然现在赵如月对网店十窍只通了九窍——一窍不通,但为了不让店铺空着,赵如月还是在三个孩子的帮助下,先在有皇冠的两个网店上架了一些保质期比较长的东西。

  比如宁绍明做的曲奇饼干、牛轧糖、雪花酥、蛋黄酥、桃酥、凤梨酥之类的商品。

  其他的东西,暂时还是只在Q.Q群里试卖,主要卖给县城周边、市里和省城的客人。

  已经上架的商品详情页、商品图片这些大部分都是三个孩子帮忙做的,这让赵如月和宁绍明十分汗颜。

  作为大人,他们跟孩子们接触网络的时间差不多,可是在这方面,会的技能竟然还不如三个孩子。

  纵然这其中有他们平时要忙着工作的缘故,但确实也有判断失误的地方,两个人都觉得自己以后不会开网店,然而人生中总有意外。

  他们没刻意去往这个方向发展,现实却一步步把他们往这个方向引。

  不说刚接触电脑的时候,就说刚买那块地,甚至开始建仓库的时候,家里都根本没人想过,这仓库要自己用。

  赵如月和宁绍明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又给自己加上网店各项技能培训,他们以后不一定要自己亲自做,但现在想在小县城找到这方面的人才也非常不容易。

  找现成的人才,还不如他们先自己学会,再招愿意学的新员工,进行相关技能培训来得快。

  当然,网店刚起步的时候,还不需要把职能划分得太细去招员工,这些活肯定得他们自己先做着,打包的事暂时由面包店的员工来负责。

  面包店的员工多了这项工作,宁绍明也给她们加工资,现在的年轻人特别能吃苦耐劳,只要能涨工资,她们都愿意多干点活。

  赵如月和宁绍明夫妻俩一起学新技能,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学得倒是还挺快的,有现成的搭子,学的过程也不觉得枯燥无聊。

  只是休息时间难免会减少了一些,两个人又都不想减少休息和陪伴孩子的那点时间。

  工作上可以缩减的时间又不多。

  这个时候,宁绍明就特别庆幸,自己在招收学徒的时候,教学徒手艺从不藏着掖着,跟他学手艺的人绝大部分都能学到真本事。

  现在这些学徒就派上了用场。

  网店没特地宣传,但也有一些订单,数量不多,都是那些喜欢在网上购物网站闲逛的网友找到,下单买的。

  这部分订单宁绍明就交给了擅长做这些的学徒们来做,还有店里的一些产品,也按照他们擅长的分配给他们做,让他们在学徒工资之外,能多一点收入。

  这样一来,宁绍明自己手头上的事就少了。

  赵如月则是把自己夜校的一个同学调到老店这边,让那个同学当老店的店长,另一个同学在新店当新店的店长。

  她只需要偶尔抽时间去看看,店里不出问题就行。

  现在店里一系列章程都是她定下的,订货渠道也在自己手里,她本人又没离开县城,店里想出问题都难。

  店里必须由她来解决的事情,也就只剩下一些特别难修,她两个同学都搞不定的有问题的电子设备。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难维修的东西,持有者自己也知道需要花的时间会比较多,这个维修日子可操作的区间就比较大,她可以抽空慢慢修。

  安排好这些之后,赵如月和宁绍就多出不少时间专注于网上的生意。

  在学习阶段,他们拍的照片、修的图不太好,但这些图都是放在Q.Q群里,给实地来过他们店的外地老客户看。

  老客户真正吃过他们家的东西,也喜欢吃他们家的东西,所以哪怕图片拍得不太好看,P得非常简陋,也不会影响老客户复购的热情。

  仓库原本是按照药材储存的要求去建,储存药材的要求比储存食物的要求要高一些。

  现在仓库还用不到,以后要用之前,按照需求改改也没有多麻烦。

  仓库即将建好的那天,赵如月和宁绍明按照约定,去那家早就跟他们定好的,要租他们仓库的公司,找负责人谈租借仓库后续的事情。

  赵如月心知肚明,当初对方虽然也给的定金,但只是口头说好要租。

  由于那时候仓库还没完全建好,对方说要等仓库建好之后,再补合同,赵如月也答应了。

  现在那负责人就拿没有签订正式合同来说事。

  那负责人的说辞,如果是不知道情况的人,可能还会以为他是想要什么好处,很难会想到有人从中作梗,负责人是助纣为虐,保不齐会给这个负责人送不少礼。

  赵如月既然知道了,又不打算按照对方安排的剧目走,当然不会惯着他们:“看来贵公司是打算食言,不想继续跟我们家合作了。”

  那负责人耸耸肩,满不在乎地说道:“我可没那么说过,只是提醒你们没有纸质合同的事实,你们非要这么想的话,我也没办法,想要继续合作,那就争取拿到正式的合同吧。”

  至于怎么拿,他没说,一脸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们应该懂得的表情。

  赵如月冷笑:“我知道了,那今天我们先告辞。”

  那负责人以为他们走这一遭算是了解了自己的态度,之前一直拖着面包店的合作没松口,这次回去后,应该比较识时务了。

  他没有注意到,赵如月只是说自己知道了,然后直接告辞。

  她完全没有给出任何承诺,连口头上的承诺都没有。

  回去后依然迟迟不见松口的迹象,赵如月和宁绍明在网上出货,动静又不大。

  毕竟赵如月跟快递合作,这事已经是常态了,没开网店前,她的店铺也有打电话跟她买东西,需要她邮寄出去的客人。

  她店里还兼着代收代发快递、代网购的业务。

  一开始只跟邮政合作,后来快递行业发展起来,她跟各个快递都有合作,每天各家的快递员都要来一趟。

  新开的面包网购业务混在其中,根本不显眼。

  直到赵如月和宁绍明的作图技术练得越来越好,三个网店齐发力,线上的单子越来越多,线上买东西的收入比线下实体店的收入多出很多倍。

  因为出货量太大,县城的店已经超负荷,需要启用省城郊区的仓库的时候。

  那几个觊觎他们面包店的远房亲戚才猛然发觉,赵如月夫妻俩利用别的途径,自己把面包店的生意做大了。

  虽然没有开分店,更没有做连锁店,但赵如月家面包店的生意,现在那体量和出货量,已经不是他们当初不太能看得上的两家县城小店小打小闹的样子。

  如今连县城官方组织开展的,本地优秀企业家座谈会之类的会议,竟然也邀请了他们夫妻俩。

  在本地,他们算是在本地相关部门领导面前挂了号,这可能对外地人来说不算什么,可是外地人来本地,别想欺负到他们头上。

  至于仓库那边,只要他们好好做生意,那几个远房亲戚也没本事去动。

  他们要是有那在生成只手遮天的本事,也不会在看上她家面包店的前景,想合作被拒接后,不会还需要拐着弯,装腔作势一番唬住她妹妹,才敢耍手段。

  最后还连累得那个跟赵如月家做了口头约定,后面却拿捏架子的负责人吃了挂落。

  升职这事,他在近期内肯定是没机会了,除非给自己公司立了大功,才有可能升职。

  那个负责人所在的企业,正要从外面找合适的仓库储存一批即将到达的药材。

  本来他公司的仓库就不太够,转为储存药材建造的仓库更是不多,就算以前有,那也被本地大部分跟与他们公司差不多,甚至更厉害的企业瓜分完了。

  公司正急需仓库用,他却把好端端的合作搞吹了,现在上哪去找这样专门为储存药材建造、价格又这么公道的仓库?

  这负责人跟他姐夫碰头后,提起姐夫让自己为难赵如月夫妻俩的事,难免会抱怨几句,话里话外是自己为了帮姐夫忙,才会丢失这么好的升职机会,还在领导那里落下了不好的印象。

  一开始他说的时候,亲戚朋友都向着他,可后来他说得多了,又因为工作上的不顺,反反复复地说,很多人就觉得烦,听的人如果是跟这件事相关的人,难免会心里不舒服,尤其是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