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空山澜月
一觉睡醒,刚好车子要在半路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停下休息,服务区有收费的洗手间,可以洗漱、上厕所。
吴丽和黄文发买的那些东西,赵如月早上吃了点,这会儿看着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却没什么胃口。
反而闻到别人泡的方便面香味,有点想吃方便面。
她拐去服务区的小超市一看,普通商店卖四、五块钱一桶的桶装方便面,这里直接翻倍,卖十块钱一桶!
十块钱,买袋装的都能买四袋了!
赵如月什么也没买,空着手出来了,心里想着,等她到家,直接买两箱放家里慢慢吃!
出了小超市,回去勉强往肚子里塞了点东西,车子再次上路。
她一上车,又睡着了。
再次醒来,已经是晚上,离家越来越近,但凌晨两点到五点,长途大巴不能上高速。
凌晨一点多将近两点的时候,车子要停在另一个高速公路服务区过夜,凌晨五点后才再次上路。
重新上路的车子又继续开了两个多小时,赵如月终于在路边的指示牌上看到:云山县、出口、12公里的字样。
其他人也看到了那个牌子,这意味着他们真的快到家了,车上的氛围有些躁动,这时候已经没人再睡觉。
十四号上午八点钟,车子下了高速,继续往榕溪镇开。
下高速后,距离高速出口最近的一个老乡很快到了家,他的家人早早在门口等着。
车子一停下,他的家人立刻迎上来,一叠声说着:“到了到了!终于到了!”
“路上怎么样?没晕车吧?”
“东西我们拿着,你快去跨火盆!”
“快去洗洗脸和手,早饭都做好了,知道你们早上到,我们都等着你们回来才吃,吃完你们就先去好好休息……”
车子重新启动,越开越远,团圆的第一家人逐渐看不到了,车上载着也即将跟家人团圆的人,心里都难掩激动。
一个个盯着窗外熟悉的家乡景色,有些平常话不多的人也控制不住地多话起来。
“也不知道我爸妈在不在家,前几天打电话回去,他们说要借牛去耙水田,我让他们等我回去再耙,也不知道有没有听进去。”
“耙田那么早?不是二三月份才开始育秧?”
“他们说这些年出去打工的年轻人多,养牛的人家少了,怕到时候借不到牛,我想着等还了家里的债,要是还剩点,干脆自家买一头小牛,让家里老人养。”
另一个人说:“养牛麻烦,我打算攒够钱就买辆拖拉机,到时候能运货,还能拆下拖拉机头,改成旋耕机,装上水田轮犁地、耙地都行。”
“怎么的,你以后还回家种地啊?”
“不种地能怎么办,总不能打一辈子工吧?孩子上小学他们爷爷奶奶还管得了,我们出去还行,上初中就不好管了,我们当父母的可不能不在身边。”
“嗐,这有什么,孩子读得出来就供,读不好就让他们也跟着出去打工呗,一家子一起挣钱多好!”
另一个人笑笑不搭这话了。
赵如月听着别人聊天没吭声,他们家也快到了。
十分钟后,熟悉的老房子映入眼帘。
从早上起床到现在,一直蹲在家门口眼巴巴等着的宁时秋和宁时夏,远远看到一辆极少见的、比去县城的公交车还要高大的大巴车来开,立刻猛地站起来。
他们目光灼灼地盯着那辆车,心里默默念着:万别是路过、千万别是路过……
在他们期待的眼神中,那辆车稳稳当当地停在他们家门口。
两人不可置信地愣了好几秒,听到熟悉的声音在叫他们的名字:“小秋!小夏!”才如梦醒一般回过神来,往车门的方向冲过去。
“妈妈!”
赵如月红着眼眶一手揽着一个孩子:“小秋小夏,我们回来啦!”
宁绍明乐呵呵地站在旁边,摸摸两个孩子的脑袋,他刚想说话就被一起回来的邻居叫走:“宁三哥,快来搬你们的东西!”
“来了来了。”宁绍明想起他们东西很多,急忙招呼从家里出来的父母、大哥还有大侄子,帮忙一起搬。
帮忙搬东西的他大哥宁绍贤一边搬一边瞪大了眼睛,夸张地说:“你们夫妻俩这是发达了,把鹏城的商场整个搬回来了?”
宁绍明笑着说:“什么发达,没有的事,我跟小月在朋友亲戚家的厂里拿的东西,等进去再仔细跟你们说。”
“好家伙,”宁绍贤再次发出夸张的感慨,“你们俩真是出息了,竟然还结交到了家里有亲戚开厂的朋友,早知道去年我也该跟着去打工的。”
宁绍明:“……”
他默默在心里决定,等会儿跟家里的说辞,改成他们跟工厂赊账拿的那些货,进货价也要说得再高点。
第31章
赵如月两人带回来那么多东西,不仅宁家人震惊,连同一条街的邻居、住得近的亲戚都来看稀奇了。
“听说了吗?宁老三两口子发财了,带回来好几大袋东西!一起去看看不?”
“还用得着听说?我当时端着早饭在他们家门口,边吃边跟人唠嗑,亲眼见到宁老三招呼他家人搬东西进去的!早饭吃完了,回来放碗,正准备再过去看看。”
“还真是啊!走走走一起去!诶,那个谁,你老婆不是宁老三老婆堂姐么,你跟他是连襟啊!你不去看看?”
“去啊,我先回去叫我老婆,她前几天还念叨好久没见堂妹,等他们回来要好好聚一聚。”
一群人呼朋引伴的,仿佛要去看马戏。
赵如月娘家离得近,也有人去通知了她父母、哥嫂和姐姐姐夫。
不过他们想着,赵如月夫妻俩坐那么久的车刚回到家,肯定需要休息,也要跟亲家和孩子们好好说说话,就都没来。
宁家很快变得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赵如月本来想先跟儿女好好亲近一下,给他们看看自己和宁绍明给他们买的滑板、自行车、零食,试试给他们买的衣服。
可上门看热闹的人源源不断,她不好好招呼,别人转头可能就背地里说他们家闲话。
之后还要卖东西呢,这些可都是潜在客户。
赵如月只好先把滑板和自行车拿出来,交给宁时夏和宁时秋,让他们俩出去玩,自己打起精神来应付邻居和亲戚们。
“绍明,这些买回来过年用的东西,你先搬到房间里放着,晚点我们收拾好再拿给爸妈。”赵如月指了指除开那五袋货之外的其他所有东西。
她指的那些不全是买回来过年用的,也就是找个借口这么一说,让宁绍明把这些全搬到他们房间里,省得别人乱翻。
宁绍明也明白,没傻兮兮地说出来有些不是年货,老婆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做。
等他把东西搬进去,赵如月已经利索地打开一个装袜子的袋子,满足前来围观的邻居和亲戚们的好奇心。
“其实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赵如月拿出几捆袜子,“我们包车回来,正好有两个位置空着,我和绍明就想着,那位置空着也是白空着,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大家也要多花钱,干脆去朋友亲戚家的厂子批了点货回来,要了那两个位置放货,想趁着年前东西好卖,试着卖卖看。”
她说着,把另外几个袋子口也打开了,让大嫂帮忙盯着点。
大嫂这人,毛病不少,赵如月是很讨厌她在自己孩子面前胡言乱语、搬弄是非,但她现在还不能跟大嫂翻脸。
因为在外人看来,他们夫妻俩出去打工,孩子留在老家,虽然说是让两个老人帮忙带,可还没正式分家,大嫂在别人眼里也是帮衬了他们的。
如果她一回来就跟大嫂翻脸,以后别人不敢在她面前说什么,却有可能背着她对她的孩子们嚼舌根。
另外,毛病多的人,也不代表她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大嫂当然也有她好的地方,那就是她分得清里外,还比较护短。
自家的东西,别人甭想在她眼皮子底下顺走一点。
自己这个妯娌,跟现在围着看热闹的人比起来,在大嫂眼里算是自己人,那妯娌的东西也算是家里的东西。
王海燕也确实是这么想的,另外她也想着,自己帮弟妹这么个小忙,没准能也从中沾到好处,那些东西肯定是要看紧了。
这不,好处马上就来了。
赵如月小声跟她说完,拿出来的那三捆袜子,直接就塞了两捆进她手里:“大嫂,你拿着穿,千万别跟我客气!”
剩下的一捆才分发给围观的女人,让她们轮流拿着看看质量。
“哎哟,这怎么好意思,”王海燕嘴上说着不好意思,手已经喜滋滋地接过那两捆袜子,“一捆得有五双吧?在街上买一双袜子至少要三块五,这么多袜子,要三四十块钱呢,我可不能白拿你的,等会儿拿钱给你!”
赵如月知道她是口是心非,说等会儿拿钱,真会给才怪了,她就是想占个口头的便宜。
东西给都给了,赵如月可不会在这方面吃亏:“一家人说什么给钱不给钱的,这里还有丝巾和手套,我给你挑红色好看的,过年戴着应应景!”
说着又打开另一个袋子,掏出放在上层,早就准备好的丝巾和手套,不由分说地全塞王海燕怀里。
继续说道:“我们这边不生产这些东西,运货过来远,进货价和运费比较贵,镇上那些袜子价格才卖那么高,我这是回来过年,顺道捎回来的厂家直批,运费还比别人低,价格肯定不会定那么贵的。”
有摸了半天袜子的急性子邻居,发现这袜子摸起来,比自己在镇上买的手感好很多。
听赵如月说她卖的价格会比镇上的便宜,立刻按捺不住追问:“你打算卖多少?我们邻里邻居这么多年,可要给个真正的实惠价!”
其他人也纷纷跟着问,完全没人提这些袜子的花色颜色问题。
甚至有些上了年纪的大娘觉得,那大红大绿的颜色好,比街上卖的那些喜庆。
赵如月顺势说出这些东西要卖的价格:“放心,我又不是做完这一单全家人就跑路了,往后还要继续当邻居,怎么也不会坑你们,不过只买一两双的话,肯定便宜不了多少,不到五双的,都是按照单价三块一双来卖。
但是买五双只要十块钱,十双只要十五块钱,不分大人小孩全都一个价,这样我方便算钱、找钱,毕竟我也不是专门做生意的,可没那么多零钱找零,你们要是买不了那么多,可以自己找人凑一凑。”
赵如月回来之前跟宁绍明大概地算过,他们回来的车费因为是包车,比去汽车站买票坐车便宜许多,一个位置才一百八十五块钱。
就算把他们两个的位置也算进成本里,哪怕全都以十双十五块钱的这个价格卖出去,只卖出一袋袜子也能回本,并且小赚。
有个大娘听到赵如月后面那几句,不解地问:“你们俩不是认识人有货源吗?年后不打算继续做这个生意了?”
赵如月笑道:“我的婶儿诶,哪能一直有这种好事,你看到这些袜子的花色没,红红绿绿的,全是圣诞节特供款,工厂生产的优等品!
这个节日城里人一年就过那么一次,我们运气好才捡漏到这些货,卖完就没有了,别说年后,就是明年这个时候也不会再有。”
大娘哪知道什么圣诞节,她只知道这袜子喜庆好看,还是优等品,还便宜!该下手时必须下手,错过就没有了!
这会儿屋里只剩下女人了,刚才一起进来看热闹的男人们,一看全是这些袜子、丝巾、围巾什么的就没了兴趣,也不耐烦继续待着。
宁绍明往房间里搬完东西一出来,那些男人立刻拉着宁绍明出去。
都想跟他聊聊他们在外面这一年遇到的事,最重要的是给他们介绍货源的那位朋友,以及那位朋友家开厂的亲戚。
有人明年也想出去打工,想问问宁绍明能不能带自己一起出去,给介绍个工作,要是能进熟人的厂肯定是最好的。
有人则是想知道他怎么走的大运,认识到那样的贵人。
这些人里,要么是跟宁绍明从小认识,一起长大,要么是看着宁绍明长大的,当然也有宁绍明看着长大的。
明明一年前,大家还是一样的小镇普通人。
上一篇:她是霸总的暴躁白月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