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娃养我日常 第49章

作者:空山澜月 标签: 重生 年代文 轻松 日常 穿越重生

  但是她这么设置,摆上这两个长条桌后,再把正常桌子的面积稍微缩小一点点,依然能摆四张桌子。

  “镇上的店也不放这种桌子啊……”木匠不解地嘀咕,但一点不耽误做活,也没阳奉阴违。

  反正他跟赵如月确认过了,以后按照给的图纸尺寸好好地做出来,用不了也不是他的问题。

  赵如月看他执行得一丝不苟,心里很满意,她还要去买靠墙装在外面,遮阳挡雨的篷布。

  抬脚正准备走,想起还得买几张折叠桌,客人多的时候放到篷布下,招待客人用。

  这个木匠家貌似有成品卖,她就多问了一句。

  木匠抬头指了指旁边的一个房间:“都在里面,五十块钱一张桌子,十块钱一张凳子,都是正经木头打的这贴桌,按一套要的话,八十块钱,有一张桌子四张椅子,不讲价,这个价格很实惠了,你去别的地方买,一套至少要一百,那桌子还不一定是正经木头桌。”

  赵如月知道,现在有那种桌面有图案的这贴桌,看着好看,实则内里是木头碎屑加胶压成的板子,放的东西重一点还会往中间凹,确实不如他家木头打的折叠桌。

  “行,我去选几套,不给讲价,能给送货上门吧?我大概要四五套,光靠我自己可抗不走。”

  木匠笑眯眯地猛点头:“当然能给你送家里,要送你家老房子那边还是新房那边?我跟我儿子说一声,直接就能给你送过去。”

  赵如月想了想说:“先送老房子那边吧。”

  新房那边框架起好了,但是墙体还没干透,也没装门窗,放那边宁绍明不一定能时时注意到,容易被偷。

  运气好遇上好天气,从建房起没怎么下过雨,空气干燥又有阳光,墙体干得快。

  再加上宁绍明为了能尽快把房子建好,早点开店挣钱,找来帮忙的人比较多,打地基和建房的速度就比较快。

  忙忙碌碌一直到三月初装好门窗,新房看起来就很像样了,甚至比有些只装了大门,连窗户都没装就住进去的小楼房都体面。

  要是不装修,现在把水电一装,家具往里一搬,直接就能住进去了。

  很多人,包括宁绍明的父母都以为他们会这么搬进去。

  然而之前运钢筋的司机又来了,这次他运的不是钢筋了,而是用另一辆小一点的货车运来的瓷砖,还有刷墙的材料、厕所的便盆、洗手间的洗手台等等。

  镇上只有水泥、石膏,墙漆也得去县城买,那个卖钢筋的老板,除了卖钢筋还卖装修材料,宁绍明不想到处跑,干脆就全在同一家店买了。

  所有东西刚好能凑一车,人家直接给送货上门,也省的他还得自己想办法运回来。

  赵如月跟宁绍明都去过鹏城,见识过城里人房子还有酒店里的装修。

  虽然他们没那么多钱,把自家装修得跟城里人家那么好,但是那些不花太多钱,做好后就能提升生活品质得便捷程度的地方,他们也想尽量做好。

  比如水电走线、开关、插座以及洗手间里的便池、洗漱台和淋浴喷头。

  他们暂时还买不起洗衣机、冰箱、电视机这些,但是都提前预留了位置。

  目前家里唯一的一件最值钱的家电,只有那个储水式电热水器。

  从把那热水器买回来,到房子装修的时候把它装上去,过去了挺久,街坊邻居们依然还记得这个东西。

  赵如月装电热水器的时候,很多人都跟着去她新家看。

  他们家预留的热水器位置在厨房外面,还设置了单独的插座和开关。

  只要把孔打好,装上支架,再把热水器架到支架上就算完成了一半。

  赵如月定好打孔的点,拿了把椅子放好,自己拿着电钻就站上去了,她曾经为了省耗材费和安装费,自己买材料装过。

  “诶诶诶诶,如月你怎么自己上去了,这男人的活你能干嘛?”

  “哎哟,你个女人家可别乱来,让你家男人干吧,别等会儿把墙打坏了!”

  周围一群大娘大婶大叔大爷一脸紧张地看着她,仿佛她手里拿着的不是电钻,而是一把要砍他们的大砍刀。

  不等赵如月解释打孔很简单,自己也会,就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不高兴地说:“我妈怎么就不会了,我妈啥都会!”

  宁时夏噘着嘴心里有点生气,这些大人竟然怀疑她妈妈连打孔都不会,真是不像话。

  那么简单的事情,她觉得要不是自己力气小,让她去做她也行!

  那些大人看她噘嘴的样子可爱,还想逗她,宁时夏把想掐自己脸的手都拍走了,跑到爸爸和哥哥身后给妈妈加油。

  其实宁时夏根本不知道自己妈妈到底会不会,因为她从来没见过妈妈做这些。

  但是她就是不乐意那些也没看过的人都没让她妈妈试一下,就提前说她妈妈不会!

  赵如月笑着对女儿眨眨眼睛,沉稳地启动电钻,在自己标记的地方打了两个合格的孔。

  然后掏了掏口袋,拿出膨胀螺丝的膨胀管,把膨胀管敲进去,再装上膨胀螺丝、热水器支架。

  “可以了,把热水器递上来。”

  宁绍明把热水器递上去,赵如月对准支架一卡,热水器被稳稳当当地挂在了墙上。

  “见着没!”宁时夏骄傲地冲着那些大人抬起小下巴,得意得不行,“我就说我妈会吧!”

  赵如月接着又拿出其他配件一一装上,她看起来那么轻松地就把热水器装好,让围观的街坊邻居啧啧称奇,看她的眼神像是在看什么稀奇动物。

  面对他们的调侃,宁绍明面上镇定、嘴上谦虚,心里却跟女儿一样嘚瑟,这些邻居不知道,他家的插座和水龙头,其实也是他老婆装的!

  要不是没有电工证,赵如月甚至可以把走线的活也自己干了。

  装好热水的当天晚上,他们一家四口就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时节,美滋滋地洗上了不用锅烧水的热水澡。

  要不是刚装修好,家具也才搬进来,需要再放两三个月晾一晾,他们恨不得马上住进新家。

  也就是他们的家具全都是真正用木头打的实木家具,房子里没什么甲醛含量高的东西,要不然晾房子的时间可不止两三个月。

  新房暂时不能马上搬进去,新店打扫干净后却可以开起来了。

  他们原本打算请人试吃店里要卖的炒河粉,后来一直觉得时间不合适,就一直拖着。

  眼看挣钱的事拖了那么久,他们的店再不开起来,春节前卖货时的宣传就要白费了。

  跟赵如月买过东西的那个老乡,每次来镇上赶集都会过来问一问,他们的店什么时候开张。

  再拖下去,赵如月都觉得不好意思见她。

  申请到开店所需的证件后,两人一商量。

  干脆把搬新家请温居酒的时间提前,邀请之前帮忙建房的人和其他亲朋好友来吃饭。

  把炒河粉当做席面上的一道菜,看看他们吃完后的反应。

第62章

  他们俩商量好之后,当天晚上回老宅那边吃饭,在饭桌上就把这事跟其他人说了一下。

  原本他们想得很简单,跟亲朋好友说一声什么时候去吃饭,然后提前一天去订食材就行,在一个星期内把这个事完成。

  最好能挑在星期六或者星期日,这样孩子们刚好在家。

  黄秀华一听他们说这事,饭都顾不上吃了,马上把挂历拿来翻,翻了半天没翻出个名堂来。

  又说要去找道公和神婆算算日子。

  赵如月和宁绍明听着都懵了,他们以为在挂历上随便选个适合请酒的日子就行,怎么还要去找道公和神婆?

  但是黄秀华神色很眼熟,坚持要去找,该非要让他们两口子也跟着一起去,同时带上他们一家四口不穿的一件衣服去给人看。

  宁绍明觉得麻烦,试探地说了一句:“不用去找吧,我们都看好日子了……”

  就是想快点,要不没钱入账,他心慌。

  黄秀华神色严肃地说:“不行!你不信的话,可以出去问问别人家,那些开店的是不是也这样,别以为这是封建迷信,你媳妇儿三叔家,还是开医馆的呢,他以前也去找人算过才定的日子,你们年轻不懂事,可我们家里的老人要是不提醒你们、不劝你们,别人说起来就是我们的不对了。”

  宁绍明看向他爸,见宁达也点头表示赞同,只能无奈地跟赵如月对视一眼,接受了这个安排。

  “那到时候跟道公和神婆说,给我们挑的日子近一点……”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黄秀华瞪着眼打断了:“日子都是算出来的,怎么能要求怎么样就怎么样?人家算出来是什么时候就是什么时候!”

  “要是算出来是明年,也得等到明年才能开店?”宁绍明吐槽道,“今年我们一家子喝西北风去呗?”

  黄秀华骂道:“你这乌鸦嘴,一整年里怎么可能没有合适的日子,你别说了,明天就跟我去找人,我早替你们打听好了,镇上开店生意好的人,找的都是那两个,你们去了不许乱说话,知道吗?”

  她着重盯着宁绍明,直到他再三保证,他去了之后道公和神婆不问,他一个字不说,才放过了他。

  明天是星期一,两个孩子本来要去上学,也得给他们请假,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算日子。

  第二天一家子跟在黄秀华身后,先去了神婆家。

  赵如月进去后左看右看,没感觉神婆家除了每天都会烧香之外,跟别人家有什么不一样。

  神婆看起来也跟普通大娘差不多。

  黄秀华把他们的衣服交给神婆,听她絮絮叨叨地说了半天话,让人听着似懂非懂的。

  然后给了钱,拿到四个被折成三角形的黄符,让他们每天戴着,至少要戴一个月,一个月后不想再戴就烧掉。

  那四件衣服经过神婆做法后,再次退回来给他们,让他们回去至少穿一次,往后想穿可以继续穿,不想穿可以随意处理。

  全程没提开店日子的事,宁绍明想说话,结果被他妈瞪了好几眼,硬是瞪得他把话咽了回去。

  出了神婆的门,他还被训了一顿,他妈看起来就差用个胶布把他嘴粘起来了。

  前往道公家的路上,千叮咛万嘱咐,到了地方不许他说话。

  到了道公家,衣服没用上,倒是正经给他们算日子了。

  最后算出来三个合适的日子,一个是农历润二月二十八,公历是四月十七号。

  一般说日子都是从离得近的日子说起。

  所以宁绍明没等道公说出另外两个日子,就忍不住说:“就这个日子了。”刚好是星期天六

  算完出去又被他妈骂了一顿,嫌他插话太快,害自己没能多听道公对那几个好日子的讲解。

  “花一样的钱,别人来一次能听好几个日子的讲解,我们才能听一个,亏得慌!”

  宁绍明不懂她为什么那么激动和在意这个:“听那个有什么用,你又不能做道公。”

  黄秀华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看他:“我听了以后别人问起来,好跟人说一说,要不别人问我日子怎么选的,我怎么跟人说?”

  宁绍明:“哦,原来是为了回去以后,好跟人唠嗑。”

  他算是知道了,来算日子就是他们花钱,给她买一个能跟人八卦的话头,内容不够丰富还不行。

  “……”黄秀华被他噎了一下,“你闭嘴,我跟你说不通,懒得跟你说了!”

  宁绍明一天之内挨了好几通骂,这一天挨的骂比他以前一年还要多。

  不过好在日子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