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天幕那句:靠近男人会变得不幸她记得清清楚楚。
王皇后看着面前依旧明艳动人的赵丽妃,心里欢喜。
那年她没有被废,赵丽妃也没有去世,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李瑛在赵丽妃的影响下,心也逐渐大了起来。
“我要死了?”
他直觉是不太可能的。
没有明知是错依旧会犯的道理,他就是死,也该是被陷害了。
李瑛撸起袖子。
让他来看看,他究竟是怎么被陷害的。
【因为李隆基提出了立武惠妃为后的建议,得到了满朝文武的竭力反对,武惠妃渐渐歇了心思。但歇了心思不代表她没有心思,她是歇下了当皇后的心思,但是当皇太后的心思被点燃了。】
【而李林甫在她这个悄悄燃气的火苗上又加了一把火,李林甫派宦官告诉她,可以在朝中支持她的儿子寿王。李林甫这无疑是干了件有瞌睡递枕头的事情。但光有李林甫一个人的支持尚且不足以让武惠妃做什么,武惠妃还有两个人的支持。她的女儿咸宜公主,以及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
【杨洄在看到李瑛和李瑶和李琚来往密切之后,觉得这件事值得大做文章,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武惠妃。于是武惠妃添油加醋,去和李隆基告状了。】
【武惠妃说,太子跟两个王爷交往密切,先是说我的坏话,说是因为我他们的母亲才失了宠,算计着怎么把我杀死。后又说陛下你的坏话,说你心有不公,不配当父亲。】
【这也很好理解,三个人的母亲都是失了宠且斗不过武惠妃的,她们的郁郁寡欢难免影响了儿子。母亲的失宠也就意味着他们无法走进李隆基的视线,所以这三个人聚在一起相互慰藉也是有道理的。】
【李隆基听到这话,脑门子都上热的都能煎蛋了。他们想杀武惠妃暂且不管,他是他们的爸爸,他们居然敢对他心生不满?!李隆基当时就气傻了,第二天直接在朝堂上说:太子结党营私,私下议论皇帝,应该废掉!】
[哈哈哈哈,武惠妃暂且不管。]
[李隆基真的很要面子。]
[主要是结党营私这个帽子一扣,谁都得完蛋。]
[话也不是这么说的,得看当皇帝的信不信。]
[别的皇帝我不知道,李隆基反正是信了。]
心大的李瑛摸着自己的下巴。
天幕的意思是,他李瑛,因为母亲失宠而去找两个弟弟抱头痛哭,相互慰藉?
李瑛的表情有些一言难尽。
先不说他小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父亲会杀了他这件事,就光说他母亲,完全没有一个失宠妃子的样子啊?
他看他母亲过的挺开心的,天天往皇后宫里跑,恨不得吃喝拉撒都跟皇后在一起。
他母亲都不难过,他替她难过什么劲。
小时候他是难过的,长大了就洒脱多了。
要是一定会死,那有一天快活日子就过一天好了,要是不死,那他赚了啊。
李隆基苦哈哈的。
因为失宠,还心生落寞?
说的是谁?是跟他相敬如宾的王皇后吗?还是天天跟皇后贴贴,笑的见牙不见眼的那群妃嫔呢?
他就没有看过后宫里头谁郁郁寡欢过。
郁郁寡欢的是谁啊,是头发日渐稀疏的他啊!
【作者有话要说】
我问一嘴啊,你们是希望接李隆基班的,是一个他历史上没有过的儿子,还是从他现有儿子里面挑啊?
或者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被采用的话有红包。
第77章 (视频) 李瑛:我要被废?还有这好事
【李瑛对上武惠妃, 是没有什么招架之力的。赵丽妃的出身不好且已经失宠,在李隆基闹废太子的时候,赵丽妃已经去世了, 李瑛失去了母亲的庇护。】
[李瑛:弱小,可怜,又无助。]
[年纪轻轻的就没有了娘。]
[真的, 太惨了, 古代皇子拼不了爹, 看来是要拼妈了。]
[给李瑛点蜡烛, 明明没做错什么,就这样在政斗中牺牲了。]
李瑛正在往嘴里塞早食。
这胡饼的滋味很是不错,胡饼摊子在巷子里头极难寻的地方, 他上回溜达的时候闻着味找到的。
李瑛一边咀嚼食物一边摇头赞叹。
带着几分不可言说的得意。
那羊肠小巷子真是难找啊, 要不是他鼻子好使,说不准还找不到呢。
可惜上次去的时候,人家已经收摊了。
想到这李瑛拍着大腿又乐了。
这不幸好他是个皇子吗,他在家里睡大觉, 他的仆人帮他排队买胡饼。
美哉,妙哉。
李瑛把最后一口胡饼塞进肚里, 拍了拍滚圆的肚皮, 往天幕上看了看。
一双遗传赵丽妃的狭长凤眼瞪得跟肚皮一样圆。
弱小可怜又无助, 是在说他吗?
他才不可怜。
李瑛又把自己的肚皮拍的邦邦响。
他惬意着呢。
再说了, 她娘不是好好的在宫里头呢。
宫里头, 李瑛的娘赵丽妃把头摇成拨浪鼓, 一副孩子没救了的表情。
她一手拉了拉皇后, 一手指了指天幕, 把天幕以及弹幕的话念给王皇后听。
“年纪轻轻的就没有了娘。”
“李瑛失去了母亲的庇护。”
赵丽妃道:“有没有一种可能, 我是说,李瑛的娘就是没死,也得不到庇护呢。”
王皇后看着心越发大的赵丽妃,犹豫着劝了劝:“他毕竟还坐在皇太子的位置上,你多少也争一争。”
赵丽妃哈哈打着马虎眼:“儿孙自有儿孙福,他要什么他自己争去,我手无缚鸡之力,我争什么去。”
李瑛是她肚皮里出来的,她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天天想着摸鱼偷懒,巴不得谁赶紧抢走自己的皇太子位置。
赵丽妃也不懂明明小时候很聪慧的一个孩子,看着也是有大志向的,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可能是天幕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阴影?
或者是小时候跟在陛下身边的时候,目睹了陛下日渐斑秃的惨状?
难不成是被她带歪了?
不,肯定是陛下的原因。
赵丽妃很坚定。
想到李隆基,赵丽妃又是一阵唏嘘。
昔日那个马背上挥洒汗水的俊朗少年郎,到底是变成了大肚便便且头发稀疏的油腻中年。
那什么杨贵妃会喜欢这样的陛下?
赵丽妃嘴巴要撇到地底下。
她才不信。
【就在李瑛被废的关键时候,他的贵人出现了。他的贵人就是此时还没有被废的宰相张九龄。】
【李隆基怒气冲冲询问众人的意见,这个时候,张九龄像李瑛的救世英雄一样站出来了。】
[哈哈哈哈,我就知道张九龄会站出来。]
[这个时候张九龄还没有被废吗?]
[回前面的,现在还没有的,等到张九龄不在了,李瑛才彻底被废。]
[我就说这个朝廷没张九龄迟早得散。]
[虽然张九龄实干能力不是很突出,但是他没什么私心。]
[一心为朝廷的人不该被贬啊。]
李隆基非常认可,点头。
不贬,他绝对不贬。
朝廷上的所有人都带着仰望的目光看着张九龄。
那样的情况,陛下言之凿凿就是要废太子,张公居然敢站出来。
这样的行为值得他们学习。
李瑛从吊儿郎当的坐着变成正襟危坐,虔诚闭眼,在心中默默感谢了张九龄一番。
虽然现在的他并不是很想要皇太子的位置,但是保不齐天幕里的他是想要的。
这情他得领。
没有母亲护着的皇子大多过的艰难。
虽然现在他的娘也并没有多护着他……
但是张公深明大义,他铭记在心了。
【张九龄先跟李隆基说了,太子在位这些年都没有犯错,安稳长大成人,且日日得到皇帝的教导,这是天下人都有目共睹的。接着他话锋一转,说的话也变得激烈起来,直击痛点:“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这“无根之语”指的就是武惠妃的话。最后张九龄表达自己的观点:“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