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杨国忠死不足惜啊!他这个没用的东西!]
[百害无一利,他活着就是在浪费大唐的空气。]
[我的大唐被这奸人玷污了。]
[李隆基不会又信了杨国忠的鬼话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是我想的那样吧?]
[自信一点,就是你想的那样,不然长安到底是怎么沦陷的呢?]
“听信谗言……亲贤臣远小人实在是太重要了。”
李倩入是说道。
李瑛表示:“其实皇帝是什么样子,他身边的臣子就是什么样子。你看你皇爷爷身边还有‘杨国忠’吗?”
说着,李瑛给了李倩一个,我看好你的眼神。
李隆基有意传位于李倩这本来就不是什么秘密。
李倩的伴读是李隆基亲自给选的,甚至让宰相张九龄当他的先生,且他的先生可不仅仅是张九龄一人。
在别的皇孙玩泥巴的时候,李倩都能独立看奏折,对时下政事提出自己的看法。
太子李瑛年纪大了,又不想当皇帝,这皇帝除了李倩还能有何人?
杨国忠在马背上,一边控马,一边看天幕,只觉得自己的肺都要被颠出来了。
“杨国忠死不足惜啊!”
“他这个没用的东西!”
“杨国忠玷污了大唐。”
他看天幕,脸色是越看越阴沉。
为躲避安禄山,他走的全都是小路,山路,腿上脸上都是被划伤的痕迹。
无妨,这些人骂他又有什么用呢?
这是只有他跟安禄山还有史思明能看到的东西,旁人瞧都瞧不见。
有谁知道他杨钊,就是以后的大唐奸相杨国忠呢?
杨国忠发狠地用马鞭抽了马屁股,硬着头皮加快脚程。
他要去长安,去见朝中大臣,去见皇帝,去告诉他们,安禄山马上谋反的消息。
他有安禄山谋反的证据,他知道安禄山私制的龙袍放在什么地方,这就是他有谋反心的最有利证据!
到时候,安禄山当皇帝的春秋大梦破灭,而他杨国忠就能借着揭发安禄山的功劳,就算不能平步青云也能捞得一官半职。
他算是看透了,靠杨玉环当贵妃跟靠安禄山屁用没有!
没用的杨贵妃,没用的安禄山!
杨国忠越想越生气,他被安禄山踹过的肚皮下,肠子都绞在一起,生疼!
他拿着鞭子发狠一样又抽了马屁股,泄愤。
却没成想,气得太狠没拿稳鞭子,摔到了自己的屁股。
“嗷!!”
杨国忠尖叫惊天动地,林里的鸟到处乱飞。
他的脸色更臭了。
哥舒翰好整以暇坐着。
让他听听是怎么个事,怎么跟叫杨国忠的奸相有矛盾了?
既然是奸相,那有矛盾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吧?
最好把这个奸相给弄死!
哥舒翰拿手对着自己的脖子比比划划,龇牙咧嘴,表情凶狠。
杨国忠,国忠国忠,不忠于国家的奸相,死!
【有人或许疑惑,杨国忠不是总在哥舒翰面前说安禄山的坏话吗?按理说他们两个人的关系因为不错的呀,联合起来对付安禄山,看起来不是挺好的吗?】
【但此一时彼一时,杨国忠为什么忌惮安禄山啊,因为他觉得李隆基对安禄山的宠爱超过了对自己的宠爱,安禄山威胁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他忌惮安禄山。现在,安禄山打着清君侧旗号成了逆贼,自然不能威胁到他的地位了。】
【现在能威胁到杨国忠地位的是谁?是哥舒翰。】
【官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东北王成了逆贼,杨国忠自然把心思放在哥舒翰的身上,他想让哥舒翰彻底失势。】
【杨国忠忌惮哥舒翰并不是只有这个一个原因,还有一个,他太怕哥舒翰把他给杀掉了。】
【安禄山不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吗?虽然安禄山因为谋反,得到了大唐众人的一致抵抗,但他们抵抗的是安禄山这个人,他们不抵抗清君侧这个旗号,相反,清君侧这个旗号让很多人都跃跃欲试,杨国忠积怨已久,已经到了人人得而诛之的程度。】
【这跃跃欲试想杀了杨国忠的人,其中一个就是哥舒翰手下的一个兵马使。为了成功杀掉杨国忠,他甚至多番给哥舒翰谏言,给了哥舒翰两个建议。】
【一个是让哥舒翰直接去上谏,说杨国忠他是大大的奸臣,必须处死。】
[……我以为是啥好建议。]
[只能说带兵打仗都都是实心眼子?我以为能想出什么计策。]
[唉,但这办法虽然算不上办法,他心是好的。]
[如果杨国忠那时候真的能死就好了,说不定长安就守住了。]
马背上,肠子疼屁股疼的杨国忠对着马屁股又是一鞭子。
想让他死,那不能够!
哥舒翰捂脸。
艾玛,能提出这个建议的人,真的是他手底下的人吗?
怎么看起来那么不智慧呢?
跟在他身后的兵,怎么着都得学会他哥舒翰的三分智慧吧?
这个一分都没有,还是个直肠子。
【哥舒翰摇头并不同意,这算是什么办法?那么多跟李隆基上谏,说杨国忠是奸臣让李隆基远离他的,也没看到李隆基远离啊,不仅没有远离 ,反而没多久,这些上谏的人不是被贬官就是被弄死了,这个方法实在是烂透了。】
【这人又提出了第二个办法。他请求哥舒翰给他三十个骑兵,他连夜赶去长安,把杨国忠给捆了带到潼关来杀,他会小心不露出马脚的!】
[我说这人真的是直肠子啊。]
[不管怎么说,他的心还是好的,不能打击孩子积极性啊。]
[唉,是个实心眼的忠义之臣。]
[怎么说呢,还是要表扬的,虽然这两个办法可行性不高,但是他是有心的。]
[怎么不好,我觉得挺好,捆起来!杀掉杀掉!]
文武百官:……
此时的沉默震耳欲聋。
最后张九龄出言:“不论是什么想法,什么建议,只要是有利于江山社稷是,都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于是沉默的大家开口了,咧咧嘴开始表扬这个实心眼的孩子。
【如果这个兵马使足够勇猛,带的那三十个兵也足够勇猛,那这办法说不定也是个快狠准的,杀掉杨国忠的办法。但打着清君侧的旗号,私自杀掉杨国忠之后,又该怎么办呢?皇帝会怎么想?】
【于是哥舒翰又拒绝了这个提议,他认为如果真的这样做了,那么很可能他会变成跟安禄山一样的逆贼,下场凄惨。】
【这两个建议哥舒翰都没有采纳,但这这话被有心人秘密传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这个人把事情说的非常严重,他说现在哥舒翰手下有那么多的兵,如果他想杀了你,不就是挥挥手的事情吗?】
【于是杨国忠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在哥舒翰的驻守的潼关安插了三千的兵,第二件事是让自己的亲信招募一万兵力驻扎离潼关不远的灞上。这两个举动,一为监督哥舒翰,二为保杨国忠他自己的命,三为在合适的机会,杀了哥舒翰。】
【哥舒翰正带兵打仗呢,杨国忠干这些事不是纯纯在膈应他吗?要说军事上,杨国忠这蠢材可玩不过哥舒翰,哥舒翰伸两个指头就能吊打他。】
【哥舒翰做了两件事,一是请求李隆基,将潼关跟灞上的军队管理权统一交给自己,以便于他调度军队。李隆基觉得这没问题,当即就答应了。】
【哥舒翰拥有了灞上那一万军队的调度权,那么管理这一万军队的,杨国忠的那个的心腹,当然得听最高指挥哥舒翰的命令。在拿到权力的当天,哥舒翰就要求杨国忠的心腹到潼关来商量要事。这心腹来了之后,
哥舒翰一句废话都没多说,手起刀落,把这个心腹给杀了。】
[这才是一个将军应该有的样子呀!]
[太酷了太酷了!哥舒翰真牛,这才是有本事的人,杨国忠算个屁。]
[就是就是,杨国忠没用的只知道靠裙带关系攀附,就知道拍李隆基马屁。]
[说真的,李隆基但凡是不那么昏庸,大唐绝对不至于沦落至此。]
哥舒翰又开心了。
嘿嘿,夸我,又被夸了。
他脑补了一个一身甲胄的白胡子老头,身姿挺拔,手拿重刀,面无表情杀人的模样。
真帅啊!
[也不知道那会哥舒翰中风没有?]
[中风了,已经去潼关了。]
[那走路还能利索吗?]
哥舒翰脑袋上的帅气泡泡被一个又一个戳灭。
他垮起个批脸,把酒壶都丢出去了。
都是酒害的!
【这下杨国忠吓坏了,他觉得,他跟哥舒翰两个人之间要是必须死一个,他不想死,那死的一定得是哥舒翰。】
【这个时候,恰好陕郡兵力只有四千的消息传过来,又恰巧,李隆基他因为大唐的军队节节败退恼羞成怒,他很想飞快干出点什么战绩出来,执意让哥舒翰出兵陕郡。】
【杨国忠觉得,机会来了。】
【但李隆基到底还是因为哥舒翰的谏书,还有郭子仪和李光弼和联名上谏心有顾虑。他们说的也很有道理,一个快速获胜,一个稳妥获胜,但速度要更慢一些。】
【这个时候,杨国忠开始唆使李隆基了,他不停告诉李隆基,兵力只有四千,是叛军疏于防范,哥舒翰的军队离陕郡那么近,不把陕郡收归囊中,实在可惜。】
【杨国忠就像那个蚊子,带着一脸的陈诚恳,和对大唐的忠心,在李隆基面前嗡嗡嗡。于是李隆基最终在杨国忠的唆使下,决定让哥舒翰出战。】
【李隆基到底有多么迫切呢,用史书上的形容,派出去催促哥舒翰的军队“项背相望”,一个接着一个,接连不断的宦官往哥舒翰在的潼关跑。】
[催催催,就知道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