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23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后面自然还有别的,不过蘑菇无非就是透光隔热保温三点,两个人一直围着这个聊,他们到的时候是半上午,等着结束,都已经过了中午饭点了。

  虞梅就说:“走吧,我请你们吃食堂。”

  这是请人帮忙,周渔自然不能让她付钱,她直接说:“咱们出去吃吧,我记得国营饭店就在附近,我们请客。”

  虞梅本是不愿意的,不过周渔说的也真诚,“本来是应该让省一建帮忙建造的,不过我们的蘑菇种植规模会越来越大,所以想自己掌握这门技术。这是周远征,我现在种植的菇房都是由他建造的,我想让他来承建大棚。”

  “他是个农民,只有小学文化,可能还需要多麻烦您。”

  虞梅就知道,这饭不吃不行了,如果拒绝,人家还以为她不待见周远征了。她点点头,“这样,就一碗面,多了都不要,我出饭票,你们出钱,行不行?”

  这也相当于人家付钱了,不过周渔没有坚持,你来我往地并不好看,反正日后接触的时间还多着呢。

  倒是虞梅人挺好,吃饭的时候,还跟周远征说起来,“我也是农村的,就是现在回家也要干农活,你放心好了,我知道农民的不容易,有不懂的你就多问我。”

  有了这话,周远征也松了口气。

  大棚的事儿上午就说完了,吃了饭,虞梅就跟周渔说:“我设计好了就联系伍总,到时候你们得再过来咱们碰碰头。”

  随后虞梅就上班去了,周渔和周远征则站在省城宽阔的马路上,这会儿已经是下午两点,车是五点的,还有点时间。

  周朵没来省城那股遗憾劲儿溢于言表,周渔就想着给她带个礼物。

  她就问周远征:“我去百货大楼看看,你要去吗?”

  周远征从规划院出来就有点呆愣,如今听到了周渔的问询,仿佛才回过神来,他摇摇头:“我不去了,周渔,我想问你,既然通风口开在侧边是有原因的,那么整个大棚的每一个设计是不是也都有原因?”

  周渔点头:“是的。”

  “就比如蔬菜棚和蘑菇棚还有一样不同,蔬菜棚是一面有墙的,但是蘑菇棚都是塑料棚,这还是因为砖的透气性高,保湿性差,成本还高。”

  “所有的设计看起来毫不起眼,其实都是经验的加成。”

  周远征点点头:“如果我想都搞懂?我应该读什么书呢?我有个想法,如果我都搞懂了,那是不是,只要知道要种的东西是什么,它们的习性怎样,我就能拼凑出一个合格的大棚了?”

  周渔不由赞赏地看着周远征,周远征被她看的不习惯,“我是不是说大话了?”

  “不,我是在想,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是想要弄懂所有的知识点很难,不是一句两句能讲清楚,我也不行。这样,走,咱们回去,问问虞工去。”

  虞梅没想到,分开没有几分钟,周渔又带人回来了。

  然后她听见了什么,周渔说:“我想给周远征请个家教,突击一下大棚方面的知识,我们不是省城人,时间有限,也就一星期时间,三十块钱。不知道您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虞梅的心都动了,她真想一口答应下来,她一个月工资才38块钱,忙活一个星期能挣将近一个月工资,她可太愿意了。

  只是……倒不是磨不开面子,还有比她更需要的。

  虞梅就说:“有,我有个实习生,是南河大学土地规划专业的,对这个很了解。要是还有不懂,随时来问我,而且,他们宿舍有床位,你可以去借住一下,也省了住宿钱。”

  周远征刚刚说那些,其实只是想问问这条路行不行,行的话他就问问需要读什么书,自己揣摩去。

  他没想到,周渔真是送佛送上西,居然为了让他懂,愿意出三十块给他请家教。他也没想到,虞梅这么帮忙,不但推荐人,住哪里都替他想好了。

  他直接给两个人狠狠地鞠了一躬:“谢谢。”

  虞梅倒是目光复杂地看着周渔:“谢她吧。有她在,你们村不会差的。”

  等着周渔走了,虞梅没忍住,就去办公室借了电话,给伍月华打了过去,第一句话问的就是:“你是从哪儿找出来这么个神人?”

  她把周渔今天做的事儿说了一遍,然后一顿夸,“你说她是农民,她懂专业,你说她是个小姑娘,她把路给同来的比她大的男孩安排的妥妥当当。”

  伍月华对周渔了解不少,但也不全面,虞梅这么一说,她觉得对周渔印象更好了,她就说了:“她的确是专业学习过一年,不过遇到点事儿,才回了家,开始自己养蘑菇。她既然有心,你多帮帮她。”

  这说得模棱两可的,一个小姑娘怎么才能学习一年,又回家了。

  虞梅到家都一头雾水,恰逢她对象马有信下班,瞧见她这模样,就问她:“这是怎么了?”

  虞梅就把今天的事儿说了,“周渔那小姑娘真厉害。”

  马有信一听就问:“你是说南州市梅树村的周渔?”

  虞梅点点头,“对,怎么了?你认识她?”

  “我不但认识她,我还教过她,她就是那个谈恋爱被开除的学生!”

  马有信是农大的教授,当时周渔的事儿闹得很大,他回来还可惜过,挺好的一个女娃娃,前途毁了。

  “就她啊!”虞梅对上了号,更唏嘘也更喜欢周渔了,“这姑娘真不错,就算是被开除了,也没放弃自己,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做的有声有色。”

  “那个叫薛新成吧,最近还在找门路吗?”

  马有信点点头:“都开除了,学籍都没了,还想回来读,想什么呢,他是找人了,不过不可能,早就拒绝了。听说已经去南河日化厂上班去了。”

  “倒是这个周渔,你跟她说,如果有不懂的,让她来找我!”

  周远征直接留在了省城,本来周远征陪着,周渔夜里回去挺安全,现在周远征不回去了,她直接换了票,在省城住了一晚上,第二天买票回的南州。

  也因为多住了这一晚,所以得到了更多的消息。

  虞梅加了一晚上的班,第二天就拿出了大致的草图,专门去了她的招待所给她看了看:“我简单测算了一下,通风口的位置大概在离地20公分就可以,整个棚子如果以竹木做骨架,那么建造成本在250元左右,如果用钢管的话,大概在400元左右。”

  “两个各有好处,竹木的价格低,钢管的更贵。但竹木的不经用,钢管的时间长,你也懂行,自己琢磨一下。”

  周渔其实是准备在春节大挣一笔。

  如今蘑菇的宣传已经很到位了,草菇就不用说了,昨天晚上在招待所住,还听人说南州现在能吃到新鲜草菇这事儿呢。

  至于平菇,如今要货量也越来越大——大家都想跟潮流,吸引顾客。

  徐立生来了后,又有十几个小餐馆找上门来要订平菇,用张小翠的话说:“如果不是他们找来,我都想不到,咱们南州还有这么多小餐馆?我没看见啊,他们都在哪里藏着呢。”

  自然是在小巷子里,小平房里,那些看不到的小旮旯里。

  改革的春风吹过,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冒出头来。

  不过,周渔这边实在是供不上,如果都给饭馆,居民这里就买不上了,所以,最终只能一家给一斤半,好在她这边最近2号房也开始出菇,还能余下一些零售。

  就这样,也有供不上的感觉了。

  这种态势下,周渔可以预见,如果能买到,今年南州市民的年夜饭中,必定会有一盘蘑菇的。如果伍月华措施得力,说不定南河省不少人家饭桌上都能有一盘蘑菇。

  所以,建造大棚势在必得。

  一路上,周渔写写画画,最终拿定了方案:

  她家就四亩地,全建了也不够,小王庄今年已经有行动了,明年的事儿谁也说不准,今年这钱必须要先赚到!

  这事儿得将全村人集中起来干,干个大的。

  她到村里的时候,恰好是中午,这天天气好,大家吃完饭没事干,不少人聚在老梅树下。

  瞧见周渔大包小包的回来了,刘霞直接站了起来,小跑几步,到了周渔跟前,一边寒暄:“呀,去省城这是没少买东西,我来给你拿。”一边要接过行李。

  周渔的确是有点拿不动,她给周朵买了个漂亮的文具盒,结果下楼的时候碰到有人在偷偷卖不知道哪里来的衣服,有外套有裤子还有羊毛衫,都不要票,周渔给一家三个女人,一人买了两身。

  这还不算什么,凑巧又瞧见旁边有个收废品的,车子上拉着不少书,周渔瞧了瞧都是孩子们这会儿能看的,她就买下来了。

  整整两大袋,累死了,她回来老费劲儿呢。

  这会儿刘霞帮她,她总算能松口气,一边道谢,一边寒暄着就回家了。

  刘霞一走,立刻就有人呸了一声,“你说这个刘霞,都四十多岁的人了,给周渔一个小丫头片子献殷勤,卖好!怎么的?还真以为周渔能带她挣钱啊。”

  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周大勇的媳妇王小月。

  应和她的也是熟人,周渔的二婶冯秀芳:“那丫头可心狠呢,别以为她挣点钱就能帮着你们,她亲爷爷亲叔叔都不管呢。”

  有人不愿意了:“那是,人家没把自己家房子给你娶媳妇啊。”

  这真是戳到痛点了,冯秀芳差点跳起来,冲着对方说道:“什么房子不房子,根本不是这回事儿,你们都是被她骗了。她是养蘑菇,是养出来了,那又怎样?你们跟着高兴这么多天,得到什么实惠了吗?”

  “说到底,不就是她带着几个人出去卖菜挣了一个多月钱吗?加起来有五十块钱吗?还就那几家!”

  “对,外加上秋桂一家,给她看菇房。张小翠和周秋芬天天给她卖蘑菇!”

  “剩下的呢?那村委的房子她用着,好名声她占着,钱她自己挣着,人家一斤草菇五块钱卖给利民餐馆,一斤平菇一块六一斤往外卖,一天最少挣下百八十块,比你一年挣得都多,谁分到手里了?谁拿到了?”

  她还点名呢:“二嫂,你家拿到了吗?”“三奶奶,你拿到了吗?”“别说拿到了,你们吃到了吗?”

  “都没有吧!你们就是傻!要我啊,就得闹一闹,她用村委的房子种的蘑菇,怎么也得分给村里一些吧。”

  她的心思谁看不出来,不就是挑拨大家跟周渔的关系吗。

  可大家心里都有杆秤,不提老村长对周渔的看重,就看这些天周渔干的事儿就知道,她有心拉拔村里人呢,怎么可能受她的挑拨?

  三奶奶好心劝她:“图强家的,人家周渔是真有本事种蘑菇,我看那孩子,也不是有事儿不想村里人的人。”

  “你看看,这看菇房,卖蘑菇不都找的村里人。以后她生意越做越大,用人的地方肯定多,肯定用咱村里的啊。张小翠他们现在一个月能挣五十块!你知道外面的正式工都挣不到这么多。”

  “你们两家终归是亲兄弟,我劝你还是好好跟周渔认个错,说不定以后也能带着你。”

  冯秀芳恨死周渔了,要不是她,他们家耀宗的媳妇都娶回来了,哪里像现在,天天在家里甩脸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个好好的孩子都废了。

  她不找周渔算账就不错了,还要求她让她带着?!

  她张口就说:“我给她道歉?让我求着她,去给她干活挣钱?三奶奶你想什么呢?怎么可能?我们家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别说她也就是挣这点钱,就算她发财了,挣了金山银山,我都不去她家门口!”

第22章

  周渔哪里知道冯秀芳的叽叽歪歪, 不过知道也无所谓,周图强一家人在周渔看来,连个波折都算不上, 她从来都没放在眼里。

  倒不是周渔大度, 不计较,而是她能看得透。

  周图强他们就是最普通的恶人, 自己没多大本事,又想占便宜,可又不敢直接上手,怕坏了名声, 只能腻腻歪歪想一些恶心人的事儿, 试图“逼迫”别人拱手让给他。

  说真的, 要真是来个不要脸皮的,寻死腻活处理着还得费点功夫, 他们这种的,根本不用搭理。

  ——你只要过的比他们好,又不帮衬他们, 让他们半点好处也沾不上, 干瞪眼看着,他们就气死了。

  周渔回去就把衣服放下, 这天是周末,林巧慧和周朵都在, 瞧见周渔大包小包, 立刻围了过来。

  “姐, 你买什么了?”

  周渔先把那个粉色的文具盒拿了出来,这个是自动文具盒,百货公司一共来了俩, 说是南边的高档商品。上面印着漂亮的卡通小人,旁边有转笔刀,打开口,插铅笔的地方能够翘起来当书架用。

  周渔把铅笔盒从包里拿出来那一刻,周朵的目光就黏上去了,一路跟着铅笔盒到了桌子上,然后有些不敢置信地问:“姐,这是给我的吗?”

  周渔点点头:“是啊,你看看喜欢吗?”

  其实周朵已经十二了,根本不需要这么幼稚的铅笔盒,不过周渔觉得谁没个少女心啊,所以买了下来。

  果不其然,周朵听说是自己的,立时跳了起来,一把就将铅笔盒拿到了手里,一边小心翼翼地摸着上面的印花,一边说:“姐,还有这么高档的铅笔盒啊,他们怎么能想到呢,真是太神奇了。我好喜欢。我宣布,这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东西了,不会有比它更喜欢的了。”

  周渔心想,那我必然不能让你得逞。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