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24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于是她将衣服拿了出来,裤子拿出来的时候,周朵只是哇了一声,漂亮的羊毛衫拿出来的时候,周朵忍不住哇哇两声,直到那件粉色的外套拿出来时,周渔就听取蛙声一片了。

  周朵抱着衣服原地跳:“姐,这也太好看了!我最喜欢它了,不不不,我都喜欢!”

  然后,财迷属性又发作了,“你怎么买这么多啊,你花了多少钱啊,你是不是把挣的钱都花掉了啊,我账上是不是没钱了。”

  她这一边高兴一边心疼的样,惹得林巧慧都忍不住笑。

  周渔逗她:“那你喜不喜欢?”

  周朵心疼得都快哭了,可也舍不得说个不字,她就没见过这么好看的衣服,更何况穿呢。那裤子特别的板正,羊毛衫又薄又软和,外套上面还有蝴蝶结,她咬牙说:“喜欢。”

  周渔这才说:“放心吧,一共花了两百多块。总不能挣了钱天天藏着不用吧,那挣钱干什么。”

  周朵当然知道,她就是心疼,就是有了钱就想攥着拿在手里,看着就很感觉很安全。

  可她也知道姐姐挣的钱姐姐说得对,她点头:“那就买这一次,以后你和妈随便买,我的就不用了,反正我长得快我穿你的旧衣服就行。”

  周渔根本没搭腔,将衣服拿给了林巧慧让她试试,自己也穿给她俩看。

  林巧慧今年45岁,平日里根本不打扮,一件黑色的大棉袄就过冬了。周渔给她买了件淡蓝色大衣,她有些犹豫,不过因为是女儿买的,还是穿上了。

  周渔和周朵都随她,可见她年轻的时候是个漂亮人,平日里她穿得暗淡,如今被鲜艳的眼色一衬托,周朵瞧着就忍不住说:“妈,你穿这个,看起来特别年轻漂亮!”

  “就像三十多岁的。”

  林巧慧根本就不信,随意的哦了一声,低头看着,家里没有大衣镜,她也看不见自己穿着啥样,只能瞧见如水波一般颜色的衣摆在难得的暖冬阳光下荡漾。

  周朵瞧她不相信,连忙把家里的小镜子拿了过来,站的远远的让她看。

  林巧慧一抬头,就瞧见了镜子里模糊的身影,那个女人瘦高个,穿着件合身的长款大衣,瞧着竟然真的挺年轻的。

  说真的,她嫁人后就是闷头干活,好不容易日子缓和点了,周奋发去世了,她只能咬牙撑着,她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还能穿这么好看的衣服,还能看起来这么年轻。

  林巧慧摸着料子,好久才点点头:“好看。真好!”

  至于周渔,自己选了一件黑色的大衣,穿上去后,周朵立刻又哇哇起来:“姐,特别好看,就像是电视上的主持人一样好看。”

  周渔家是没有电视的,上次带她去市里的百货公司,有人新买了电视试用,恰好放的新闻,她看了一会儿,这是记住了。

  周渔点点头,其实黑色有点深沉,不过她后面要去参加各种场合谈生意,穿深沉点显大,省的让他们看着她年轻,不在意她。

  吃了饭,周渔就让周朵找人帮忙提溜着书去了村委,她则去了村长家。

  这会儿老村长正在院子里坐着晒太阳,看见周渔过来了,就站了起来,“听说远征留在省城了?”

  周渔回来就拜托刘霞跟周远征家里说一声,他俩家离得近。

  只是没想到这消息传的这么快,这一会儿老村长都知道了,她点点,就把自己给他请了个老师的事儿说了。

  老村长啥都想到了,也没想到居然是请了老师,他看着周渔半晌,才说了句:“远征这一辈子都得谢谢你。”

  “如果不是你,他知道什么是大棚?他知道去问大棚为什么要这么建?他连省城都不会去,更不会有老师,周渔啊,你是他的指路人啊。”

  周渔都被老村长这夸奖弄得鸡皮疙瘩起来了,从老村长将村委给她用,让她照顾村里人后,两个人其实已经无话不说,不聊这些面上的事儿了。

  这是……她接过了秦月书给她端的热茶水,暖了暖手说:“四爷爷,您这么捧着我,是有啥想说的?”

  那边秦月书差点没笑出声来,让老村长给她瞪了一眼,赶紧下去了,一时间,偌大的院子里就这老少俩人。

  老村长也有点不好意思,犹豫半天才说:“我知道你给村里做了不少了,但咱们村还是穷啊,你说你想建大棚,你建几个,能不能让咱们村人也帮帮忙?”

  说到底,还是想着村里人。

  周渔点点头:“能啊,不过就帮帮忙啊。我还以为你们想跟着我种蘑菇呢,我销路都想好了……”

  她说第一句,老村长那双已经被耷拉眼皮遮住的眼睛都瞪大了,等着周渔说连销路都想好了,老村长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你说啥?”

  “你要让全村种蘑菇?那技术可是你的,你就不怕泄露了?”

  要知道,前两天小王庄为了这技术可是想尽办法,秋桂家的大儿子周三春,最近两天垂头丧气的回来了,到家啥也不说,躺在床上就不吃不喝不动。

  秋桂是真害怕,一个劲儿的问怎么了?半天周三春才说了实话。

  “我到了县城就找了她,可我又不好说怀疑她,万一她不是呢。我是愁的都吃不下饭,她则一个劲儿的跟我说,想要尽快结婚,她在表姐家当保姆,实在是干不下去了。”

  “我就……我就问她结婚要多少彩礼,多了我家可给不起。她就说,你家条件不错,怎么还娶媳妇没钱。”

  “我就骗了她,我说我们家就种地的,我爸妈最近才找到一个好活,给村里人看菇房,不过那都是技术活,人家用不上他俩,每天就干点体力活,帮忙看房子,一个月就给十块钱。”

  “她就开始问我,就看菇房啊,不进去干活吗?听说我们村的蘑菇卖得好,要是能跟着一起种肯定能挣钱,少点彩礼也行。我说不可能,那是人家周渔的技术,人家不外传,全村没人知道。”

  “她根本就不懂种蘑菇,真信了,脸立刻就变了,跟我说家里还有事早回去,然后就走了。我寻思,这也不能说她有别的心思,谁家姑娘不想嫁个好人家过好日子呢,只能说她嫌弃我们家穷。”

  “可我没想到,第二天她就来了,说是我骗她,看菇房就得知道技术,加温加湿洒水都得用人,周渔一个人肯定顾不过来,我没跟她说实话。”

  “妈!”他用被子捂着脸哭着说,“她小学都没毕业,她懂什么加温加湿,她开始不懂怎么回去一天就懂了,妈,这是有人指点她了,她就是有目的的,妈她骗我!”

  张金鹏绕这么一圈,连外甥女都用上了,为啥啊,不就是为了这个技术吗?周渔说要教村里人?

  老村长紧盯着她,一会儿觉得这绝无可能,没人会这么傻,一会儿又觉得说不定是真的呢,周渔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一时间,他都不敢问第二句,只听着北风轻轻刮起,吹的已经落了叶的柿子树来回晃悠。

  周渔很坦然,点头说:“怕泄露,但是不得不做。老村长,小王庄最近也在找人建大棚,他们养了一辈子的蘑菇,即便现在不会,摸索摸索两年三年总也该会了。”

  “也就是说,我这独食吃不了多久。如果我一个人干,我们一家三个人,充其量只能照顾一个棚,再多就忙不过来了。一个棚一茬也就出产八百斤左右,那是不是太亏了。”

  “如果雇人照顾,我也有技术走漏的风险。还不如让咱全村上呢。村里这么多人这么多地,咱要是一起种出来,那出产最少几万斤,这要是推到市场上去,那是多少钱?”

  “我不是圣人,自己的东西随意给人,我也是要经济效益的。而在我挣钱的同时,我肯定要帮扶对我好的人,就跟周远征一样,我信任咱们村子,我也想咱们村一起致富。大家合成一股绳,一起往前走!”

  周渔说几万斤的时候,老村长已经心里激动了,一块六一斤,那得多少钱,何况还是最少!

  更难得是周渔坦坦荡荡的说法,她可没说我是为了村子好扶持大家,让大家感恩戴德,人家说得明白,这是互助。

  可谁能不感谢她呢?!

  这机会你以为想要就能要得到吗?

  小王庄现在不就是想要个机会吗?可他们没有,张金鹏没有他周为先的运气,小王庄也没有梅树村的幸运!

  “当真!?你有什么要求?”老村长将茶缸子放在一边,保证道,“有什么你就说,我能办到的绝对不含糊。”

  周渔就知道老村长会全力支持她,她说道:“盖大棚要钱要地要人。”

  “地大家都有,钱大家都没有,那就是对人提条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种的。”

  “我想的是,我和村里签合同,我出钱盖大棚,出技术教大家种蘑菇,菌种也是我出,产出的所有蘑菇由我来收购。一个大棚平均出产八百斤左右,我的收购价是五毛一斤。”

  “当然,跟一块六一斤比起来,是差挺远的,不过,我只这么收半年,明年六月过后,技术就给他们了,他们可以用挣的钱用原价将大棚买回去。”

  “到时候我收购就是按着市场批发价,但有个要求,三年内只能卖给我。”

  周渔说,老村长就在那里细细的算,但很快他就不算了,怎么看,他们村都沾大光了,是,外面平菇周渔卖一块六一斤,春节可能更贵,收购才五毛看起来挺低的,但如果周渔不教他们,他们连这五毛也没有。

  更何况,一个棚一茬的成本最多超不过几十块钱,但一次能卖四百块,也就是说,过年前,只要参与的农户,都能挣上最少三百多块钱,这是什么概念?他们家到现在都没这些存款!

  这不干是傻子!

  当然,老村长也知道,周渔肯定有其他条件,他说:“这样可以,你对人有什么要求?”

  “保密!”周渔也坦诚,“这技术虽然吃不了几年,可也是个香饽饽,时间越长对我对参与的村民就越好。不过,虽然跟着我能挣,毕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万一小王庄那边出的更多呢。村里参与的人多,很难有人不动心想干一锤子买卖挣个大钱,您得想办法,杜绝这种现象。”

  周渔这要求一点不过分,就算她不提,老村长也得防着,这是梅树村要干起来的关键时刻,要是真被人卖出去了,以后可就没这机会了。

  树上的柿子突然掉了下来,啪叽一声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老人也发了狠:“你放心,我跟你用命来保证,这技术绝对不会传出去。”

  老村长既然做了保证,周渔就没往下继续问。

  回家后周渔就把这事儿跟林巧慧和周朵说了,林巧慧是都听周渔的,脸上明显有疑问,可愣是啥也没说,周朵却忍不住,叽叽喳喳问周渔:“姐,有办法能保证不外传吗?你没问问四爷爷咋做?”

  “没问。”周渔知道周朵有点管理的天赋,有意培养她,跟她细细解释,“我只需要告诉对方我要什么结果就可以了,他们怎么做那是他们的事情。”

  周朵若有所思,“你就不怕老村长这事儿管不严,真传出去了怎么办?”

  周渔也坦然:“我算过,怎么都是利大于弊。就算漏出去了,他没菌种,现培养菌种,再摸索生产,怎么着,蘑菇上市都得三月份了。那会儿春节早过了,最大的一批钱我都挣到了,我不亏!”

  周朵瞪大了眼睛,她还以为她姐是义气上头,为了帮村里人不顾自己利润呢,原来早有成算。

  那干嘛还跟老村长他们这么强调?而且她还觉得有点不那么光明磊落!

  周渔一瞧就知道她咋想的,笑着说:“你以为做生意就得挣钱,帮人就得亏钱吗。不是的,两好和一好才是最好的生意。一切都得先预料到,碰不上那是咱走运,碰上了也知道怎么应对,不慌张。而丑话说在前面,一切条件写在合同上,才是双方能合作长久的最好做法。”

  “村里人大部分都挺好,尤其是老村长更好,我愿意梅树村好。”

  “做生意可不是单打独斗,只有抱成团才能应对更多更大的风浪。”这是周渔上辈子用命换来的经验,但周朵显然还有些不懂,恐怕村里人也有很多不懂,那没关系,她带着走就行。

  傍晚时分,村里的锣响了起来。

  上次响起来还是小王庄的人过来想偷技术,这次一响,大家都吓了一跳,以为又出事了,立时间,不少人都拿着铁锨锄头从家里出来了。

  一个个相互问:“小王庄是不是又来了?!快去!”

  结果等到了村委,农具成堆,粪叉子都有,没半个外人。

  拿着锣的老村长也哭笑不得:“怎么都拿着家伙来了?”

  刘霞举着粪叉子说:“我这以为又出事了,还专门拿的粪叉子,寻思谁要过来,先恶心死他!没想到不是这事儿,四叔,都这么晚了,叫我们什么事?”

  老村长就说:“有事,有重要的事,你们都凑一凑坐一坐,等人来齐了,我说。”

  既然这样,不少人都放下了工具,随意找个地方或站或坐,聊起天来,有人好奇问老村长:“啥重要的事儿?”

  老村长也不肯先说,惹得不少人都心痒痒,偷偷讨论。

  周图强和冯秀芳也过来了,这会儿在空地里吹冷风,冯秀芳就跟旁人抱怨:“你看看,为了给周渔种蘑菇,连房子给她用了,咱开个会大冷天的还得在这儿站着。哎呦,冻死我了!”

  说真的,大家都不是圣人,冯秀芳平日里说周渔,大家都不愿意搭理她,但今天是真冻着,也有人跟着点点头:“是啊,这也太冷了,以后不会咱们开会都这么冻着吧。”

  刘霞就不愿意听,跺着脚说:“一年开不了几次,这么大人了,冻就冻呗,人家周渔好不容易养个蘑菇,你就是看在她死去的爹的份上,你叽歪个啥,人家娘三容易啊。”

  这句话,直接把帽子扣上了,谁也不好意思说点啥。

  但肉眼可见,跟冯秀芳搭话的人多了。

  冯秀芳得意的不得了,村里就这样,跟你好的人多了,就能抱团,到时候都不待见周渔家,看看她咋折腾。

  就这一会儿,人就差不多了,老村长敲了敲锣,让凑堆说话的人都停了下来,这才开口:“行了,今天天冷,我长话短说。不过我说的事儿非常重要,关系到大家能不能发财致富,你们可都认真听好了。”

  发财致富?

  就这四个字,就让本来觉得浑身冻僵的大家,顿时热乎了起来:“四爷爷,怎么发财致富?”“四叔,你有啥路子?”“四哥,你说真的啊?”

  老村长又敲了一声锣,镇住了大家,这才开口:“这路子你们也知道,最近一个多月,周渔养平菇和草菇挣了钱,你们知道吧。”

  原来是这个?那是真挣钱,村里人一年都不如人家一天挣得多,原先还有人笑话周渔读了一年大学就退回来了,金凤凰啪叽摔地上了。

  现在没人说这话,大家想的都是读书可挣钱啊,一年都能挣这么多,要读四年下来,那得多厉害?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