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26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所以,周渔也做好了伍月华不同意的最坏打算,那样的话她就要自己去跑一跑业务了,她已经用两个月证明了自己有养蘑菇的技术,有推销的能力,他们的蘑菇有市场,就是没有背书,取信很难,但并不是不能做到。

  所以如果可以,她还是愿意搭上这场顺风车,提高效率。

  不知道看了外面的风多久,伍月华终于端起了茶杯,慢慢地抿了一口已经凉掉的浓茶,“可以!”她咬着牙说。

  随后她无奈地解释:“别笑话我考虑这么久,我也害怕,周渔,我个人无所谓,我怕南州市蔬菜公司受到连累。”

  周渔很理解,伍月华作为蔬菜公司领导,是要对公司负责的,她有压力和顾虑正常。

  她经过重重思考后,才答应下来,周渔反而更放心,因为她知道自己拍的什么板,会有怎么样的风险,而不是头脑一热。

  有准备永远都比没准备要强。

  但究竟怎么合作,是以南州市蔬菜公司的名义往外批发,还是以南州市下属集体企业的名义往外发货,伍月华也不能立刻拿定主意,还需要开会讨论。

  伍月华就说:“你等我消息吧。”

  周渔就站了起来:“那我就先回去了,不过无论是哪种合作方式,我希望我们参与进来。譬如不久以后的南方蔬菜订货,我们也想去,差旅费我们自己解决。我等您消息。”

  伍月华点点头。

  等着出来,严华已经在外面等着了,天寒地冻,如今建筑工地也不开工了,他除了逢集的时候,拉一拉周边的人,也没什么事儿干,周渔就跟他说好了,让他暂时当自己的临时司机。

  除了严华,还有周三春——这小子被打击后在家里躺了好几天,终于缓过劲儿来了,不过还是一副心灰意冷的感觉,动不动跟他妈说:“为什么人生这么险恶?”

  秋桂婶害怕他想不开,就想给他撵出去干点事儿,可又怕去县里再碰上张金鹏他外甥女,恰好老村长要找个人给周渔当保镖,秋桂婶就毛遂自荐了。

  她拍了胸脯:“你放心,这孩子不会再跟那边联系了,我自己生的我知道他的性子,跟他爹一样,嫉恶如仇,他现在是在后悔自己眼瞎。”

  眼瞎的周三春就这么成了周渔的保镖。

  瞧见周渔出来,他就迎了上来,“怎么样?”

  周渔就说:“差不多了,就要看怎么合作了。”

  周三春脸上就露出了笑意,“赶紧回去吧,太冷了。”

  周渔点点头,上了已经发动的拖拉机,突突突地往梅树村去,中间周渔还把围巾又好好裹了裹,省的风吹进嘴巴里,晚上肚子疼。

  严华却不怕这些,有点羡慕地跟周渔说:“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我这是忙活了三年多,才弄了一辆拖拉机,可你们这才两个月,就这么大阵仗了。”

  周渔对严华印象挺好,笑着说:“你这也大有可为啊。”

  严华无奈道:“就一辆拖拉机,有活干还行,没活干就趴窝了,是比很多人挣得多,但也就这样了。”

  周渔笑着说:“你的工具是不行,你要想干,就得升级,拖拉机只能在市区县城周边揽活,如果有卡车,全国各地你都能去。”

  严华眼睛一亮,又听周渔说:“但去全国各地也有各种危险,所以你就不能一个人干,你得是个队伍,这样兵强马壮才能安全。”

  后续一路,严华都没说话,只是到了梅树村,他才开口:“谢谢你。”

  随后两天,蔬菜公司那边终于来了消息,他们还是摒弃了风险,不进行收购,周渔去跟人家签合同,卖出去多少,卖什么价,他们都不管,他们只起桥梁作用。

  周渔倒是不意外,厌恶风险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同时伍月华通知她,两天后,他们就要去粤东订购春季蔬菜,让周渔赶紧准备,到时候一起去。

  好在这会儿周远征已经回来了,跟着来的还有虞梅,由老村长作陪,在村里选取大棚建设的位置——村民的地都是分开的,但是大棚最好是集中管理,这中间怎么腾挪,周渔都不用操心,老村长已经安排好了。

  就是这会儿周渔手里钱有限,只能让大家赶紧挖基地,至于钢管和薄膜塑料,她也只能订购部分,先建着。

  她自己则选定了两个人,跟着她去,一个是张小翠,她能说会道还喜欢打听八卦,见了生人不怵头,周渔正需要这样一个人。

  还有一个则是周福军,虽然是跟着队伍,但两个女人在外,尤其是签了合同后说不定会有部分定金经手,总要有个能打的才能放心。

  至于周三春,他倒是也想跟着去,毕竟他已经以周渔的保镖自居了,但因为没打过亲爹,只能留在家里,陪着周秋芬他们继续卖蘑菇。

  周三春还跟周渔哭诉呢:“这不公平,明明我才是你的保镖。”

  周渔瞧着鼻青脸肿的他,总觉得这是周福军这借机揍他呢,毕竟前一段时间要死要活的吓死人,哪个家长不害怕。

  不过她也没说透,只能勉力:“谁让你技不如人呢!”

  周三春:……

  据说周三春回去就站桩去了,周渔这才知道,秋桂婶可是给他画了大饼:“全村谁最重要,周渔!你护好了她,你就是大功臣。全村都感谢你。”

  周三春正处于自信心被摧毁重建的关键时刻,自然上心,结果却技不如人被抢了工作,怎么可能受得了。

  周渔:……加油!

  出发的那天,已经是12月的最后一天了,南州依旧是冷的很克制,太阳反倒是挺好,车票是早上九点的,严华一早就来了梅树村,将三个人和两个大桶拉去了火车站。

  到了那儿略微等了等,伍月华他们就过来了。

  她这次不去,过来是给周渔介绍一下,省的相互不认识。

  这种南下订货要节省成本的,所以人并不多,只有两位,一个是周渔在伍月华办公室见到过的那位中年男子,采购组组长卓翼,一个是组员左军。

  伍月华就给双方介绍了一下,专门当着面跟卓翼说:“周渔这个单子很重要,要是卖出去了,咱们市今年可就不止买入了,还有卖出,意义重大,你们都是老采购了,帮着点。”

  卓翼点点头,“放心吧。”

  卓翼人挺好,瞧着周渔她们两个女孩,还带了两个大塑料桶,就伸手帮忙抬了一下,结果没想到挺沉的,差点没站起来。

  不过女孩的东西吗,他没好意思问是什么,就是扫了几眼。

  他们要去的是粤东吴县,从前年开始,吴县的蔬菜公司就进行了改革,专门种植冬季热门菜,成立了北运站,供应北方各城市冬季新鲜蔬菜。

  用卓翼的话说:“还是人家沿海的人脑袋活跃。”

  周渔就问:“面积有多大?”

  卓翼去了两趟了,对那边还算了解:“他们只有几个品种,黄瓜,韭菜,青椒和茄子,但种植面积很大,足足四万亩,应该这么说,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冬季菜,都是人家供应的。”

  “好家伙,这么大面积。”张小翠都忍不住感叹,她是农民,太知道这代表着什么了,尤其是梅树村最近刚刚组织起来,一个村都要定下那么多条条道道,这么大的一个县呢,“这可太厉害了,他们怎么组织起来的?”

  左军挺意外地看了看张小翠。

  定下人选后,张小翠就来问周渔,是不是要穿的体面一点,她这个月帮着周渔卖蘑菇,挣了几十块钱,刚做了两个新棉袄。

  周渔就跟她说:“那边冬天十来度,穿不上棉袄,得单褂。”

  张小翠就挺为难的,梅树村穷,她也就是富裕了才弄得两身没有补丁的棉袄,夏天的褂子最好的一件也有补丁呢。

  周渔瞧着不行,就去百货商店给她买了一件,可张小翠听说从南州到吴县要坐三天两夜的火车,虽然他们跟着蔬菜公司订票沾了光有卧铺,可也够磋磨的。

  她舍不得新衣服,就穿了件旧衣服,这会儿瞧着就是挺穷困的农民,她还能说出组织这样的词语?

  张小翠被他看得有点不好意思:“周渔讲的,我记住了。”

  左军瞧着周渔,这丫头的确是有文化,大学被退回来的——周渔的蘑菇要推销,她的个人资料肯定是被审查的,所以他们都知道了。

  他不由摇摇头:这么聪明干嘛干那傻事儿,上学多好啊。

  倒是卓翼挺负责地跟她俩介绍:“还是那边领导有眼光有魄力,他们的县长叫顾承耕,一开始听说农民们都不想种,但人家从农科院请了专家,告诉他们种什么怎么种,还全国各地找销路,还建了北运站,这才起来了。”

  周渔是真听精神了——这顾承耕可太厉害了。

  不过卓翼也没见过他,“太忙了,我们见不到。”

  又说了一些,周渔就问卓翼:“同省的其他市采购组也坐这趟车吗?”

  卓翼摇摇头:“不一定,前年的时候还是省里统一组织出发的,不过到了去年,就没有再组织了,不仅仅是吴县一个地方有冬季菜,还有不少县也已经开展了种植,所以自行采购。”

  周渔本想着在途中能跟南河省的各市推销一下蘑菇,毕竟离得近运费便宜,没想到根本碰不上,这也是想不到的事儿。

  卓翼看出了她的想法,安慰道:“我倒是认识他们,回来你的大棚建好,还有余量的话,我带你去拜访一下。”

  周渔立刻道谢。

  卓翼这人相当不错,一路上枯燥,周渔就借机跟他请教,倒是知道了不少冬季菜订购的事情,也知道了这次他们的任务:“黄瓜五万斤,韭菜三万斤,辣椒四万斤,茄子两万斤。”

  当然,卓翼也说了难处:“这韭菜不好定,他们今年虽然在南海省借地开辟了农场,可是要的人也多,每年都抢不上。”

  顺便,卓翼也吐了吐对于东北老大哥的苦水:“他们太富裕了。那地方,要黑土地有黑土地,要石油有石油,要工业有工业,而且人家就是要吃得好,这订菜眼睛都不带眨的。”

  “最主要的是,他们每年来的还早,你说去哪里讲理去?”

  周渔就问:“他们不怕运费贵啊?”

  “除了粤东别的地方也种不出来啊?贵也只能忍着。”

  就这么过了三天两夜,在元旦过后的第一个早上,周渔他们终于到了吴县,进了粤东,车里的温度就高了起来,卓翼就提醒了他们换了衣服。

  可就算这样,从火车上一下来,周渔还是感觉到了热。

  大大的太阳就悬在空中,明晃晃地照着他们,就连周福军也忍不住感叹:“怪不得人家这里能卖冬季菜呢,这温度多适合种菜。咱们这么一比,亏大了。”

  的确,就烧炭成本也多了不少。

  吴县这边服务意识居然很不错,在站台上就拉出了横幅:“欢迎各地客户前来订菜,出站请往南走。”

  卓翼来了好几次了,轻车熟路地带着他们坐了公交车,一行人很快就到了蔬菜公司。

  让周渔没想到的是,粤东还是太发达了,她以为他们会像是北方出差那样,都住在一个招待所,这样便于联系,哪里想到,蔬菜公司根本没有招待能力,附近开满了只有几间房的小旅馆。

  卓翼他们去年就住过了,这次还是住的上次那家,就是宿舍楼改的,一共就三间房。一间女同志的,两间男同志的。

  这会儿住宿不讲究,没什么标间的意识,都是六人间和八人间,周福军和卓翼他俩住一起,至于周渔和张小翠在一起。

  等着办好了手续,卓翼就带着人上去,走之前还跟周渔说:“我先去找找人,问问今年订菜的情况,你等着我回来,咱们商量你的事儿。”

  周渔怎么可能等他们回来?他们出差是有时间限制的,肯定是白天忙完了,晚上带着他们找认识的朋友推销。

  但周渔不能这么做,原先她以为是住一起,那么消息传得快,很快就能在圈子里传开。

  可如果住的这么分散,消息怎么可能传开呢,那她有限的蘑菇就不能卖出最好的价格,她需要这笔启动资金的。

  周渔就跟张小翠说:“咱们一开始设想的恐怕不太行,这太分散了,你先去打听打听吧。”

  周渔收拾完东西回来,张小翠也带来了第一手消息:“咱们来的时间正好,东北好几个城市的采购组都到了,不过不住在这里,住哪里不知道,这位顾县长为了发展吴县经济,连原先的蔬菜公司招待所都撤了,就是为了小旅馆小饭馆小摊子发展起来。根本找不到。吃饭一般都买着吃,不少摆摊的呢。”

  周渔看看表,正好到了午饭时间了:“走,咱们先去吃顿饭。”

  去的就是旁边的小吃摊,摊子上坐了几个人,应该也是订菜的,周渔听见他们说赶紧排队之类的话,周福军则跟他们说自己打听到的事儿:“卓翼还没回来,左军就是去排队了,他说这边太火爆了,不排队根本订不上,好多人直接在蔬菜公司排队等一天。我瞧着他拿了馒头和水,也是要排一天的意思。”

  这还怎么吃得下,三个人匆匆填饱肚子,周渔又去买了十个烧麦,就去了隔壁。

  果不其然,吴县蔬菜公司的楼道里挤满了人,虽然人家已经提前给预备好了凳子,但比之来的人还是太少了,不少人领了号牌后,就蹲在了墙角,等着叫号,生怕错过。

  有人在卖饭,不少人都买了,在一旁吃。

  他们还瞧见了左军,正蹲在角落啃馒头呢。

  瞧见周渔过来,他惊讶地站起来:“你们怎么来了?”

  周渔就说:“我们来看看什么情况。”顺便将烧麦给他,“吃烧麦吧,刚做好的,正热乎。”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