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46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他脸上露出笑来,连连点头:“我听你的。不乱花,我除了给你买金镯子,给爸妈买点东西,我一分钱都没乱花呢。”

  周渔点头:“那后面的事儿你听好,你表示感谢是对的,还得继续!”

  周远征都愣了,“啊?”

  显然周渔的前后不一让他糊涂了,周渔则道:“不是让你这样送,你送人家也不敢收,但是,地膜厂钢管厂,还有虞梅专家,人家都帮了我们,提供了便利,你得去表示感谢。”

  “这样,离着过年还有两天,你都跑一遍,带点门市部的特产,去谢谢人家,帮人家做做你能做的事儿!”

  周远征哪里想到,本来是来谢周渔的,结果又让周渔费了心,他都不知道怎么谢周渔了。对他这种心思,周渔通透得很,“这三家都在省城,正好周朵和我妈想去省城逛街,我这里忙得很,带不了她们,你帮我带过去吧!”

  这个好办,周远征在省城住过一个星期,已经很熟悉了:“没问题。”

  第二天,周远征就带着兴奋的周朵和林巧慧,还有被周渔委以重任同样兴奋的周三春,去了省城。

  周渔带着秋桂婶福军叔出门买电视,身后跟着的,就是各家打扮一新的小青年,等拖拉机的时候,各个都在那儿说:“我妈说了,让我买身好看的衣服。”

  “我妈本来说给我买个收音机,不说村委有电视机吗?我妈又不愿意了,说是让我再攒攒,给我买自行车!我去看自行车去!”

  周渔就这么听了一路,等着到了百货公司,她脑袋里已经知道了过年所有需要买的东西——他们都在路上念叨一遍了。

  这已经是二十九了,除了工厂三班倒向来不放假外,其他单位这会儿都放了,更何况,还有市郊和县城乡镇的人,平日里是不来城里的,这会儿也趁着过年过来逛逛。

  所以,百货公司比平日里要热闹很多。

  百货公司一楼是副食服装,二楼的日化百货,三楼是电器大件。

  往年里,一楼最热闹,毕竟过年但凡有点闲钱,都想换件新衣服,至于吃的,出来一趟总不能空手吧,半斤饼干,一斤瓜子也算是满载而归。

  但今日就不同,一楼服装柜台那边人满为患,而副食这边,逛的人倒是有,买的人却不多,几个售货员都闲的坐那儿打毛衣。

  周渔他们前面是个不大的小姑娘,瞧见卖的糕点瓜子,忍不住跟她妈要:“妈,我想吃饼干!”

  她妈扯住了她:“等会儿,你舅妈说,新开了梅树村门市部,那边饼干样数多,一斤便宜一毛五,还能送鸡蛋,等会儿咱们去那边买!去看衣服吧。”

  等着离着母女俩远了,秋桂婶都兴奋坏了:“他们是西郊那边口音,他们都知道门市部了?名声都传这么远了!”

  结果却被旁边一个女同志听到了,扭头说:“可不是哩。我是下面镇里的,都听说了,等会儿我们就去逛逛!也不知道是不是真有这么好!”

  秋桂婶就说:“你放心,肯定有你想的这么好,而且今天下午,店里要加电视呢!”

  这一说,对方都惊讶起来:“啥?加电视?怎么加电视?”

  “是每个店都要配一台电视,天天开着放节目。”

  这说法不但让对方惊奇,还让旁边不少人吃惊:“一台电视多贵啊,怎么还给店里配?”

  “他们这是有钱没出花了啊!我得去看看!”

  “没听说过给店里配电视的,三楼的电器专柜,电视都是不打开的,只有试机的时候才能看一看,同志,你确定吗?”

  都不用秋桂婶说,跟着周渔来的小青年们已经自己说了:“我们就是梅树村的,我们今天就是来买电视的,要八台呢!”

  啥?

  碰到梅树村的人了!

  这个村最近可是风头正强,人人都知道他们村出了个厉害人,不但自己会养蘑菇会开门市部,还把村里带了起来,听说他们家家都有蘑菇棚,不过短短小半年,已经脱贫了。

  所以,梅树村的青年现在可是相亲市场的上的香饽饽。

  只是梅树村也奇怪,原先天天追着媒人求说媒,如今媒人跑断腿,人家却是一概拒绝,大家都觉得他们这是突然富了,飘了!

  没想到今天碰见了,还要一口气买八台电视,这太符合大家对梅树村乍富的印象了。

  有人试探他们是不是吹牛:“那我们跟你去?”

  这当然可以!

  于是,本身不少在一楼逛街的人,都跟着周渔他们往三楼走去,而且队伍还有越来越长的趋势——东西都在那儿呢,随时都可以逛,这一口气买八台电视,可第一次见,谁不想看个热闹。

  等着到了三楼电器专柜那儿,已经是乌压压一片人,还有人喊:“售货员在哪里,有人要买八台电视!”

  售货员都惊了——她今天特别闲,电视机这种的家电,凑够了钱,找到了票,那真是恨不得当场就抱回家,能买早买了。

  所以,这会儿大家也就是看看电视机长啥样,到了年根买电视的,一年也没一两个。

  可她听见什么?有人要八台?!这怎么可能?

  她立刻看向了这群人,人可真多,足有七八十名,将柜台堵得严严实实,她只能喊一声:“是谁要?”

  秋桂婶嫌弃周渔人瘦,目标不明显,宽大的身板挤了挤,举起了胳膊:“这儿,我们,要八台!”

  售货员这才找到了正主,秋桂婶已经问了:“这电视怎么有大有小,有便宜的有贵的,有啥区别?”

  售货员根本没回答她,第一句话就是:“你们有票吗?先给我看看!”

  对啊,这年头电视贵,所以票不算紧缺,但要凑够八张,也不容易。

  旁边的人立时都把目光聚集在了他们身上,周渔就把莫大海给她的票拿了出来,售货员看了一眼,发现的确是电视票,而且一张不少,这才介绍:

  “我们这里有黑白的,彩色的,黑白的12寸14寸16寸都有,彩色的有16寸和18寸。”

  秋桂婶就问:“都多少钱!?”

  “黑白的12寸的440,14的530,16的620。彩色的16寸的960,18寸的1120。你们要哪个?”

  饶是知道电视挺贵,大家都忍不住吸气,别说彩色的,就是黑白的最便宜的那个,也得一个工人不吃不喝一年工资。

  而他们居然要将这么贵的电视,放到门市部,他们都觉得这不是浪费吗!

  秋桂婶也有点心疼,你说那生意都这么好了,人多的都挤不动,放了电视不更挤了,有啥用。

  不过她知道,周渔比她懂得多,她就没劝,只想省点钱:“要不咱要黑白的吧,要14的,不大不小,正好!”

  周渔却不这么想,黑白的的确是便宜,但既然要造成轰动效应,要让大家记住门市部,为什么不做到别人取代不了呢。

  她做的这么好,跟风是肯定的,可能几个月后就会出现,她买个黑白电视,人家用她的营销方法,买个彩电,一下子就能把她盖住!那不得气死!

  可她买个彩电,这个门槛可高了,就算对方咬牙买了,也不比他们多什么,等于无形拉高了成本,是个人都要掂量掂量。

  更何况,这个年代可是没有大新闻的,任何一点新闻都可以让大家津津有味地讨论很久,记忆很多年,她要做的就是让大家深刻,成为梅树村门市部的品牌故事,成为日后他们回忆的锚点。

  周渔直接说:“彩电有几台?”

  谁也想不到,要的又这么多,居然还要选彩电!

  一时间,不少窃窃私语声:“八台彩电多贵啊”

  “他们挣了多少钱啊?不说门市部东西便宜吗?”

  “可他们要是放彩电,我还真想去,我们家只有黑白电视,我想看看彩电的啥样。”

  “我也是,我同学家他爸爸出国带回来的是21寸的樱花彩电,她老说彩电好看,我也要试试。”

  售货员也挺讶异的,“你等等我给你看看。”说着就去看库存了,没几分钟回来就说:“有五台18寸的,五台16寸的。”

  其实这次一共就来了这些,没人买,都在呢。

  周渔就说:“那要五台18寸的,3台16寸的。”

  售货员都有点不相信,她这一年也没卖出去这么多彩电,“真都要啊?我可开票了?这得有大好几千块钱呢!”

  周渔今天带着人呢,而且还有周福军跟着,根本就不怕,笑着点头:“你开吧!”

  售货员顿时就乐了,因为梅树村门市部的出现,让百货公司这边业绩节节下降,外加本身他们就一直在探讨改革,昨天刚刚开了会,颁布了新的工资形式——给他们算业绩。

  卖得好就有奖金,卖的差就要降工资,她本身还愁着呢,这电视怎么推销,哪里想到,周渔一下子给她将整年的业绩干满了!

  想想即将要拿到的奖金,售货员高兴坏了:“我带你去交钱,小赵,小赵,快帮我搬货!”

  这8480块钱实打实地花出去,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无论刚才大家议论什么,这会儿都一个想法:“你们什么时候放到门市部啊?”“一天能看多久?”“看电视收费吗?”

  周渔正好趁机宣传:“早上开门就开电视,晚上关门关电视,中间除了电视坏了没电了这种情况,一律不关!”

  “不收钱,也不需要买东西,到那儿还有免费的热水喝,不过人多了,电视就会搬到门口,可能会有点冷,穿厚点!”

  这可太好了!

  尤其是没事干的老人家,还有放寒假的孩子们,啥能有电视好玩啊,当即就想一定要去。

  周渔也看出来了他们的意动,趁热打铁:“现在我就把电视送到门店里,最近的就是城南店,要是有空,来我们门市部看电视啊!”

  大人们还想着得把年货买了,小孩子们已经受不了了:“妈,我们去看电视吧!”“我不要逛了,我要去看电视!”“走吧走吧,逛街太没意思了!”

  周渔成功搅动了一池春水,然后功成身退。

  严浩带着人帮忙先将第一台彩电送到了最近的城南店里去,周渔到的时候,店外居然已经等了不少人,瞧见电视搬下来立刻欢呼起来。

  店长刘霞连忙迎了出来:“你们终于来了!我们就早上开门说了一嘴,没想到大家都不走了,就等着看电视呢!你们要不来,我今天的门都关不了了!”

  周福军他们拆着彩电,外面一片孩子们18寸大彩电的欢呼声,刘霞则跟周渔汇报:“我们都包装好了,保证薄利多销!”

  周渔看了看,果不其然,已经包出了很多小包零食,瓜子蜜饯饼干糕点都有,五分钱一小份,一毛钱一大份,彩电钱绝对亏不了!

  随后就这么一路将彩电送到了各门市部,等着回了村,周渔又将两台16寸的放到了村委,一台是大人们看的,一台给孩子们看。

  至于剩下那一台,则放到了自己家里。

  周朵和林巧慧要明天才回来,周渔想自己做点饭在家看着电视好好享受享受,但她实在是对这个灶台搞不定,只能扭头去隔壁秋桂婶家问问有吃的吗?

  哪里想到,每家都没人!

  周渔一直走到了村委,才发现,整个村子的人除了巡逻队,恐怕都在这里了。

  大人们舍不得孩子们挨冻,干脆让他们都进了屋,大人们则将电视搬到了院子里,这么冷的天,16寸的大彩电其实小的可怜,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

  电视对于周渔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电器,而对于没有使用过的人来说,却打破了次元壁垒,他们可以听到国家刚刚发生的大事,看到那些只在广播里听见的歌声,看到唱歌的人到底什么样?

  1982年,梅树村人进入了电视时代,而南州市人民也跟着梅树村蘑菇批发门市部进入了电视时代。

  为了抢占个好地方,很多孩子吃完早饭就搬着小板凳守在了门口,一直看到晚上关门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现在,家长们去上班,听到的都是这样的话了:“妈,给我五分钱我要去看电视!”

  人们买东西则会说:“去梅树村吧,东西便宜还能看看电视!彩电哦,老大呢!”

  在过年大批量采购结束后,这些五分一毛的小包装,撑起了门市部的销售额,店长们原本并不在意,总觉得这才多点啊。

  可后来发现,小包装不需要送鸡蛋,小包装买起来没负担,盘点一下,居然挣得更多!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原来古人诚不欺我!

  至于瞧着门市部这么红火,跃跃欲试想跟进的人们,则被一台1120块钱的彩电击退了——周渔就是个疯子,这成本太高了!可没彩电,谁来啊!

  一时间,梅树村门市部在南州市无一对手!

  而周渔则收到了从省城拜访回来的周远征转达的一个口信——虞梅的丈夫,原身曾经的老师马有信让周远征告诉她:务必来找我一趟!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